第二章 西王母的传说

一、西王母故事的衍变clq中华典藏网

西王母之名最早见于中国典籍中的,当为战国末期的作品——《山海经》中的《西山经》:clq中华典藏网

……又西三百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clq中华典藏网

郭璞注《穆天子传》即据此文:clq中华典藏网

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善啸。clq中华典藏网

《海内北经》又据此文,另外替它加顾了三个厨役来服侍,在装饰方面,也加了“梯几”二字的形容词,肯定它的住所在昆仑墟北,而不言玉山。clq中华典藏网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clq中华典藏网

《大荒西经》更详细了,连它的住址方向、周围事物、面貌、居处,都有肯定的记述:clq中华典藏网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clq中华典藏网

从“其状如人”到“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由“似人的兽”到“似兽的人”,这是西王母在它的故事中的第一次衍变。由此而生出来若干扩到无穷大的故事。clq中华典藏网

接着,我们在汲冢所发现的《穆天子传》中,果然遇见了一位确是人类,极有礼仪,能应酬,能歌谣,雄长一方的西王母:clq中华典藏网

及遂西征,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clq中华典藏网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壁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隙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洽诸夏,万民平均,吾愿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其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西王母之山还归兀□,世民作忧以吟曰:“北徂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乌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所望。”clq中华典藏网

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广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clq中华典藏网

在《山海经》《列子》诸书中,因循传衍,都有类似的记载。(详见另文。)从渺茫的似兽的人到真正的人,这是西王母的第二次衍变。clq中华典藏网

《焦氏易林》是汉代一部卜筮的书,所收容的筮词中,包含不少与西王母有关的故事,如《讼》之第六《泰》:clq中华典藏网

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死,与天相保。clq中华典藏网

西王母是一个长生不死的生物。《坤》之第二《贲》:clq中华典藏网

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clq中华典藏网

西王母成求子与求福的目标,并与尧稷发生关系。《小畜》之第九《大有》:clq中华典藏网

金牙铁齿,西王母子,无有患殆,减害道利。clq中华典藏网

《大壮》之三十四《咸》:clq中华典藏网

畜鸡养狗,长息有储,耕田有黍,王母喜舞。clq中华典藏网

《明夷》之三十六《讼》:clq中华典藏网

穿鼻系株,为虎所据,王母祝祷,祸不成灾,突然脱来。clq中华典藏网

西王母又成为社神及含有神秘性之巫祝。(详见另文。)由真正的人衍变为长生不死,求子与求福的目标,社神,巫祝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和传说中更古的人王发生关系,这是西王母的第三次衍变。clq中华典藏网

西王母在什么时候才变成女人的呢?这问题在《汉书》中予以一划时代的解答。《汉书》卷八十四《翟方进传》:clq中华典藏网

莽于是依《周书》作大诰曰:“……太皇太后肇有元城沙鹿之右,阴精女主圣明之祥,配元生成,以兴我天下之符,遂获西王母之应(1),神灵之征,以佑我帝室,以安我太宗,以绍我后嗣,以继我汉功。”clq中华典藏网

《太平御览·礼仪部》引卫宏《汉旧仪》云:“祭王母于石室,皆在所二千石令长奉祠。”clq中华典藏网

卷九十八《元后传》:clq中华典藏网

莽乃下诏曰:“……更命太皇太后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协于新室。故交待之际,信于汉氏,哀帝之代,世传行诏,为西王母共具之祥,当为历代为母,昭然著名。”clq中华典藏网

所谓祠祀,行诏,《汉书》卷二十六《天文志》:clq中华典藏网

哀帝建平四年,正月二月三月民相惊动,欢哗奔走,传行诏筹祠西王母。clq中华典藏网

帝问东方朔此何人?朔曰:是西王母紫兰宫玉女,常传使命,往来扶桑。出入灵州、交关、常阳,传言元都阿母,昔出配北烛仙人,近又召还,使领命禄,真灵宫也。(《说郛》本)clq中华典藏网

这一故事也极为晋唐词人所爱好,常被引用在他们的作品中,陶潜《读山海经》:clq中华典藏网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clq中华典藏网

李贺《锦囊集外》:clq中华典藏网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麒麟背上石纹裂,虬龙鳞下红肢折。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入高明月。clq中华典藏网

李白《寓言》:clq中华典藏网

遥裔双䌽凤,婉娈三青禽。往还瑶台里,鸣舞玉山岑。以欢秦娥意,复得王母心。驱驱精卫鸟,衔木空哀吟。clq中华典藏网

甚至在视为正经大事的对策文中也习用这一典故,骆宾王《对策文》:clq中华典藏网

玉垒变苌弘之血,金阙化浮丘之灵,固能目睹桑田,来作西王之使,魂游蒿里,还为北帝之臣。clq中华典藏网

从《神异经》所述的这一段故事,又衍变成为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或许牛郎织女的故事产生更在《神异经》成书以前,《神异经》所述的即系受其暗示?不过无论如何,这两个故事有相互的错综的密切关系,前一故事由后一故事衍变而成,或反之,这是无可否认的。clq中华典藏网

现在我们先来考察一下牛郎织女故事的组织过程。clq中华典藏网

《三辅故事》:汉武帝作昆池,武帝崩后,于池中养鱼以给诸陵祠,余付长安市。池有二石人,如牵牛织女像。clq中华典藏网

《三辅黄图》卷四:关辅古语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张衡《西京赋》曰:“昆明灵沼,黑水元址,牵牛立其右,织女居其左。”今有石丈石婆神祠在废地,疑此是也。clq中华典藏网

假如是可信的话,那可以说在西汉时已经有了牵牛织女的故事,并且这故事的组织已和后来的大致相仿了。clq中华典藏网

牵牛和织女都是星名:clq中华典藏网

《夏小正》:“七月汉案户初昏织女正东南。”clq中华典藏网

《焦林大斗记》:“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氏之下,谓之织女。”clq中华典藏网

《左传》昭十年注:“织女为处女。”clq中华典藏网

《诗·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clq中华典藏网

传云襄反也,笺云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暮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clq中华典藏网

《大象列星图》说: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盖天子之将军也。中央大将军,其南左星,左将军也,其北右星,右将军也,所以备关梁而拒难也。昔传牵牛织女七月七日相见者则此是也。故《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又古歌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其黄姑者即此是也,为吴音转而讹然。clq中华典藏网

织女星从旦暮七辰一移,所以后来牛女的故事便衍变成每年七月一会,《三辅黄图》说“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横桥南度,以法牵牛”。由此可知在未和西王母与东王公的故事混合以前,七夕相会是牵牛渡河。到了混合以后:“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便成为织女岁渡河会牵牛了。牵牛织女也都有姓名:clq中华典藏网

《春秋运斗枢》:“牵牛名累石氏。”clq中华典藏网

《星经》:“牵牛名天开。”clq中华典藏网

《佐助期》:“织女名收阴。”clq中华典藏网

织女又是帝女:clq中华典藏网

《汉书·天文志》:“河鼓大星上将,其北织女,织女天帝孙也。”clq中华典藏网

《晋书·天文志》:“织女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clq中华典藏网

牵牛织女是天上的一对夫妇:clq中华典藏网

曹植《七咏》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clq中华典藏网

为着某种罪过,天帝罚令每年只能在规定的这一日相会一次,这罪过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说是废织:clq中华典藏网

《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使其一年一度相会。”clq中华典藏网

第二说是债务的关系:clq中华典藏网

《日纬书》:“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取天帝钱二万备礼,久而不还,被驱在营室。’是也。”clq中华典藏网

在这一说中天帝和牵牛并无翁婿的关系,和织女无父女的关系。第三说是由于附会:clq中华典藏网

《续齐谐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被诏不得停,与尔别矣。’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当何时还?’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后三年当还。’明日失武丁。至今云织女嫁牵牛。”clq中华典藏网

以上三种不同的解释,都是荆楚一带的民间传说。在同一地点有这样的情形发生,由此可知在其余的地方也必有若干不同的传说在流播着,只是到了后来故事的形式一经凝固以后,某一传说较占势力成为正统。其余不相干的便被逐渐淘汰了。clq中华典藏网

二星相会的时候,是乘鹊渡河的:clq中华典藏网

《六帖鹊部》引《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按今本无)clq中华典藏网

马缟《中华古今注》:“鹊一名神女,俗云七月填河成桥。”clq中华典藏网

《岁华纪丽》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clq中华典藏网

七月七日是古代一个很有意思的日子,这日子我们须记得是王子晋见于缑山的一日,是汉武帝的生日,也是西王母降汉宫的日子。在牛女的故事中便由七襄衍成七月,加入了西王母和东王公的故事以后便正式继承为七月七日。另一方面把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的大鸟,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的希有,因袭缩小成为无数无数的乌鹊。由漫无规束的岁登经合并后成为严格的一年一度的七月七日,由其大无朋的希有衍变成鹊桥相会。这是两个故事合并后的成绩,也是牛女的故事的形式上的新发展和形成。clq中华典藏网

在这一天晚上,民间举行着一种乞巧的仪式,当作一年一度的佳节。clq中华典藏网

傅玄拟《天问》:“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clq中华典藏网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夕。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  石为  ,陈瓜果于中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为符应。”clq中华典藏网

《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曝经书,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辰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天汉中有奕奕白正白气如地河之波辉,辉有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乞愿,三年乃得。”clq中华典藏网

《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俗也。”clq中华典藏网

《舆地志》:“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clq中华典藏网

《东汉纪事·类赋》五引:“世传窦后少小头秃,不为众人所齿。七月七日夜,人皆看织女,独不许后出,有光照室,为后之瑞。”clq中华典藏网

关于牛女相会的天河,前人也有过记载。clq中华典藏网

《博物志》说:“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居海者年年八月有浮查来甚大,往反不失期。此人乃多赍粮乘查去,忽忽不觉昼夜,奄至一处,即城郭居舍,望室中多见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惊问此人何由至此?此人即问为何处?答曰:‘君可诣蜀严君平。’此人还问君平。君平曰: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牛斗。即此人到天河也。”clq中华典藏网

《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织女支机石也。”clq中华典藏网

并且在贵族、士大夫阶级一方面,这故事也很普遍在被尊重着。试把这时代的几个作家的关于七夕的诗择要抄在下面一看:clq中华典藏网

《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泪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clq中华典藏网

晋·李克《七月七日诗》:朗月垂元景,洪汉截皓苍。牵牛难牵牧,织女失空襄。河广尚可越,怨此汉无梁。clq中华典藏网

晋·苏彦《七月七日咏织女诗》:织女思北沚,牵牛叹南阳。时来嘉庆集,整驾巾玉箱。琼珮垂藻蕤,雾裾结云裳。释鸾紫微庭,解衿碧琳堂。欢宴未及究,晨晖照扶桑。怅怅一宵促,迟迟别日长。clq中华典藏网

宋·孝武帝《七夕诗》:白日倾晚照,泫月升初光。炫炫叶露滴,肃肃庭风扬。瞻言媚天汉,幽期济河梁。服箱从奔轺,纨绮阙成章。解带遽回轸,谁云秋夜长?爱聚双情欵,念离两心伤。clq中华典藏网

此外宋·谢惠连有《七夕咏牛女诗》,梁·庾肩吾有《七夕诗》《七夕赋》、刘孝威有《咏织女诗》、何逊有《七夕诗》,北齐邢子才有《七夕诗》,杜甫有《牵牛织女诗》,李商隐有《辛未七夕诗》……clq中华典藏网

由以上所引的我们可以知道牵牛织女的故事,在时间上是从汉晋到南北朝以至隋唐,很普遍为一切人所传说。如就横的一方面说,则得到一个南北朝的作品最多的数量上的统计,换句话说就是南北朝是这故事传播最广最普遍,在质表两方面,也在这时最后完成的一个时代。clq中华典藏网

假如我们把中国所有历史上的诗人的作品,把他们的题材拿来统计一下,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说假使一个诗人不曾以牛女的故事为对象而描写过,那是很少有到几乎不可能的事。每一个人都把他自己的幽郁和想象,冀图在如此美丽的一个故事上发泄,寄托出他自己的内心的感情,造成更美丽更有意义的词句来娱乐自己。因此这故事便因为各人环境和感情的不同,在文学上被表现的方式亦复衍成各个不同的面貌。但是在表面上虽然有很大的差异,而它原来的形质和意义却绝未因此而改变,换言之,这故事的永远悲剧式的成分和阴阳性的代表意义是始终被保存着的。clq中华典藏网

现在,总结以上所叙述的,关于牛女的故事的形成的过程,依顺序列表如下:clq中华典藏网

1.最初牵牛和织女都是星名,一在天河东,一在天河西。clq中华典藏网

2.河鼓一名牵牛,吴音讹为黄姑,是主大将军鼓的星,织女星则主瓜果。clq中华典藏网

3.牛女两星,隔河相望,汉代有牵牛渡河会织女的故事,到渗入了西王母的故事的成分以后便变成织女渡河会牵牛了。clq中华典藏网

4.由于命名的意义的附会,牵牛渐渐衍变成为牧童,织女成为帝女。clq中华典藏网

5.由牧童织女的两性标识,产生天帝许婚和废织被罚的故事。clq中华典藏网

6.由七襄限定牛女的会期在七月,由西王母七月七日降汉宫和当时对七月七日的好尚,西王母和东王公的故事在本质上大体和牛女的故事相同,因之两者自然地结合为一,而把“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严格地衍变成为一年一度的七月七日的相会。clq中华典藏网

7.从西王母和东王公的故事中的希有,衍变成牛女故事中的鹊桥相会。clq中华典藏网

8.在另一方面,间隔牛女的天河,又被附会成客星乘槎和支机石的故事,肯定了牛女的人世化的表面职业。clq中华典藏网

由于牛女二星的运行和名义,被解释成为牧童织女的恋爱故事,这在以上的引证,我们已经知道这故事是如何为若干年来的文人学士所爱好了。可是在另一方面,这故事也同样为农民社会所欢迎,理由是牧童织女全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一阶级的缘故。因为如此,牛郎织女都被形成作具体化人格化的牧童织妇,不能再和原来所继承的东王公和西王母做形式上的调和,而永远分离自成一独立的故事。clq中华典藏网

在西王母这一方面,经过这一番的融会和分离以后,所留下的残迹是容纳了织女是帝女的传说,甚至在和牛女的故事分开以后,“西王母天帝之女也”,这一痕迹依旧被永远保存着,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另一章中做详细的说明。clq中华典藏网

(原载《文学月刊》,第三卷第一期,1932年5月)clq中华典藏网

(1) 孟康曰:“民传祀西王母之应也。”clq中华典藏网

(2) 《许迈真人传》作王母第二十七女。clq中华典藏网

(3) 西王母西方之国也。clq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