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典
作者:朱象贤
八卷。清朱象贤撰。朱象贤号清溪,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它不详。此书采录印玺故实及诸家论说。分十二类,为原始、制度、赉予、流传、故实、综纪、集说、杂录、评论、镌制、器用、诗文。后有康熙六十一年(1722)白长庚跋,跋中称此书所引宋王基《梅庵杂记》、《蜗庐笔记》、叶氏《游艺杂述》、元宋无《考古纪略》四书,为诸家所未见,而其它援引。则多无所据。其分类也混杂不清,如“故事”与“综纪”二类所载多相出入。又往往只有字句相涉,即收入其中,如周顗传称取金印如斗大,系于肘后。又如辛替否传称金银不供其印。又《世说新语》称石勒使人读《汉书》,闻立六国后刻印将授。也是偶然追述旧典。如此种种皆印玺故事,未免滥收。而且又杂采旧闻,漫无考辨。吾丘衍 《学古编》曾说夏、商、周三代无印,又辩《淮南子》载子贡印事之妄。而此书“赉予”类则首载此事。总之,此书毛病不少,但采择的确宏富,大多数可为典故存于书中,而且古人集印事典故此为第一书。《四库全书》便备此一家。朱象贤称自己是宋代作家朱长文之后,所以此书初刻时附于朱长文《墨池编》之后。《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时将其分立。
朱象贤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自由主义
英国霍布豪斯著政治著作。该书是一部对19世纪自由主义在英国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论述的专著,重点在于论述边沁、穆勒、格莱斯顿和科布登这些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彼此的内在联系以及在英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表述了作者本人对于自由主义的见解,认为自由与平等紧密结合,社会是仲裁人,其任务是主持公道。国家的职责是为个性创造发展的条件,使公民能依靠自身努力获得所需的一切。 该书全面表述了霍布豪斯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成为20世纪英国新自由主义的第一篇宣言,对西方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贝阿特丽克丝
《贝阿特丽克丝》前半部写于一八三八年十月至一八三九年一月,最初在一八三九年四、五月间的《世纪报》上连载,题为《贝阿特丽克丝,或强迫的爱情》,同年十二月在苏弗兰书屋出版单行本。当时划为三部分:第一部“一个宗法家庭”,下分八章;第二部“一位名媛”,下分十二章;第三部“情斗”,下分八章。一八四二年收入《人间喜剧》十六卷本第三卷时,取消了原来的章节,简单地划为“人物”和“悲剧”两部分。小说的后半部写于一八四四年八月至十一月,同年十二月以《一个正派女人的小手腕》为题在《信使报》上连载。一八四五年五月分别在克朗多夫斯基书屋和苏弗兰书屋出版单行本,题名《蜜月》,分为“偷情”和“虔诚女子的恶行”两个部分。第一部三十三章;第二部二十七章。同年十一月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十六卷本第四卷,取消了原来的章节,合并成《贝阿特丽克丝》的第三部:“偷情”。小说的三个部分,分别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三组矛盾,迫使刚踏入社会的主人公卡利斯特不断作出选择:第一部描写淳朴、古老的宗法家庭和现代文明社会的竞争,结果是现代文明获胜;第二部描写两种爱情——富于牺牲精神的高洁的爱情和从虚荣心出发的自私的爱情——之间的竞争,结果是自私的爱情获胜;第三部描写纯真的夫妇之爱和邪恶的情欲之间的竞争,如果不是采取了邪恶的巴黎方式与之格斗,同样也会是邪恶的情欲获胜。
老舍小说集外集
短篇小说集。曾广灿、吴怀斌编。北京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收录了老舍生前未入集的短篇小说14篇和长篇小说残篇《蜕》和《民主世界》。书前有胡絜青的《前言》和编者的《编选者的话》
考工记图
戴震撰,2卷。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行。《考工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科技著作,主要记述百工技艺之事,从先秦至宋明对此书研究不断。因该书文字奥曲艰深,所涉名物难以理解,乾嘉学派戴震以图绘形式,对此书加以释义。乾隆十一年《考工记图》初稿完成,10年后,重新修订。他吸收东汉经学家郑众与郑玄研究成果,将两人旧注加以考订补入书中;将初稿插图分刻51幅,每半页1幅,以图说作为补注。主要是对宫室、车舆、兵器、礼乐等列图说明,对古物、制度、字义等加以考证。其插图的释义富有创见,对某些名物的辨析非常精细,考证清晰、明朗;提出并解决了许多自汉唐以来对《考工记》研究不解的问题,纠正了前人的误说。此书文字内容、图像绘制都优于先前研究著作,引领清代《考工记》研究成为一门独立学问。是研究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珍贵资料。初刻本由纪昀阅微草堂刊行,曾收刻于《戴氏遗书》,又收入《皇清经解》。【图片可以下载PDF版阅读】
国语文法概论
胡适著。全文分三篇,第一篇为国语与国语文法,第二篇为国语的进化,第三篇为文法的研究法。前两篇谈了语言的起源、功用、发展变化等。认为语言文学有许多用处,可以表情达意,记载过去的经验,是进行教育的工具,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媒介。由于作者没能把握住语言的本质,因此,常将语言与文字、文学混为一谈,将文字、文学的功用加于语言之上。探讨语言起源时认为语言产生于“灵感”和“神灵”,否定语言系统具有规律性。认为语言文字自然变化是无意的,莫名其妙的,没能认识到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动因。但是从文言发展到白话这段发展中,他却敏锐地发现了两个规律:即该变繁的都变繁了,如复音词的增加,字数的增加;该变简的都变简了,如词的概括性更大了,语法更简单了。在 “文法的研究法”中提出了三种必不可少的方法:(1)归纳的研究法,(2)比较的研究法,(3)历史的研究法。认为语法的研究,归纳法是根本的,比较法是佐证资料,历史法是限制归纳法推广归纳效用的手段。反对搞独立的汉语语法,但也不赞成一味的模仿,要比较与参考。认为语言有高低优劣之分,而汉语语法贫乏。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公平的。本书载《胡适文存》第三集,有1986年台北远流出版社铅印本。
法华经大意
法华经大意,三卷,明无相说并序,法聚序,徐渭后序,叶祺胤重刻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