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作者:雷海宗
雷海宗著,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以文化形态史观系统阐述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和前途的著作。认为人类文化可分为七个独立的文化系,每个文化系只有一个生命周期,而中国文化系历经四千年,独具二周。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此前为第一周文化,是纯粹的华夏民族创造文化的时期;此后为第二周文化,其特点是沿袭秦汉的制度,但外来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兵、家族和元首(皇帝)是民族文化最基本的问题,“兵可说是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问题,家族可说是社会的基本问题,元首可说是政治的基本问题。”然而,中国自秦汉以下的第二周文化不尚“武德”,是“无兵的文化”,因此,导致了中国文化的衰落。抗日战争是中国从文化第二周转入建设第三周崭新文化伟业的时机,而“新生”的最重要的含义就是“尚武”和“尚兵”。只要重新恢复战国时代文武并重的文化,抗战建国和第三周文化就必可实现。现有重印本。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皇朝经世文编
120卷论文集,1826年编成刊刻。收清初至道光5年论学论治文献两千多篇,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八个方面,63个专题。其中学术6卷,对立志、立节、立言、立功、原性、原道、原天、原人、原命、天道、人为等问题进行探讨,是研究清代前期伦理思想的重要材料;治体分原治、政本、治法、用人、臣职五个专题,政本类提出了对皇帝的言行和道德要求,臣职类有评价人物的标准和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材料;礼政分礼论、大典、宗法、家教、婚礼、丧礼、制服、祭礼、正俗等专题,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伦理、礼法制度、行为规则、民情风俗、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材料。序言中提出经世致用的原则和贯彻全书的务实精神,对克服当时学术界盛行的考据末流和空谈心性的腐朽士风,有很大的作用。
唐钟馗平鬼传
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又名《平鬼传》。八卷十六回。题“东山云中道人编”,作者生平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十年(1785)凤城五云楼藏板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8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排印本,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古本平话小说集》、1990年辽沈书社“中国神怪小说大系”《荒诞奇书》排印凤城五云楼藏板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凤城五云楼藏板本。话说大唐德宗年间,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因像貌丑陋,未中头名,一怒之间,在金阶上头碰殿柱而死。他的阴魂不散,飘飘荡荡来到幽冥地府,在阎君面前,将他致死的情由,从头至尾诉了一遍。于是钟馗冤魂被阎王封为“平鬼大元帅”,荡平人间诸鬼。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
本书凡十卷、卷首一卷,李之芳撰。之芳里居、阅历,见第二四四种“明亡述略”篇。其在清康熙十三年至二十一年浙江总督任内,几全为清廷镇压福建耿藩之变--西扼耿藩规浙之兵、南拒郑氏(经)横海之师,效其犬马之劳。有“平定耿逆记”,附刊于上述“明亡述略”之末,参见第二四四种篇。身后(諡“文襄”)所遗奏疏、文移,其子锺麒为辑成“奏议”二卷、“奏疏”十卷、“别录”六卷,并附以“年谱”(程光■〈示豆〉纂),裒为一集。除首列“奏议”二卷为前此历官所为“台谏集”之外,“奏疏”、“别录”(各种文移)纯为督浙时所撰,十九均与耿、郑兵事有关。本书辑其督浙之部,并将“奏疏”与“文移”按年月合编,以“奏疏”原卷帙为序,而将“别录”各种文移分附于各疏之后(“文移”中无与兵事之文,并已予酌删)。计卷首题曰“督浙”,卷一至卷九均为“督师”、卷十为“班师”。书中对于台湾郑氏称“海寇”、“海贼”、“海逆””经作锦。 书末,并收程纂“文襄公年谱”作为“附录”。
资持记立题拾义
资持记立题拾义,一卷,宋道标出。
华严一乘十玄门
全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说,智俨撰。又称华严经十玄门、华严十玄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系就如来海印三昧之所现而立十门,发挥其玄旨。十门为:(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法相即自在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此十门各具教义、理事、解行、因果、人法、分齐境位、法智师弟、主伴依正、逆顺体用、随生根欲性等十义,总成百门,以显示重重无尽之义。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灵山,以观自在菩萨之请,说小字之般若真言。又说胜妙般若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