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评论
作者:李健吾
《中国文学评论》收录了李健吾先生从事创作以来,对中国文学发表的一系列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主要选取自1949年以前,按创作或发表时间排序,尽量保持了作品原貌。书中评论的对象广泛,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以及众多知名与不知名的作家作品。李健吾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和敏锐的批评洞察力,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精彩点评。《中国文学评论》不仅展示了李健吾作为文学评论家的卓越才华和独特风格,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启示。它既是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窗口,也是文学研究者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参考。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领略到李健吾先生深邃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批评眼光,也可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章节列表
升序↑- 蹇先艾先生的《朝雾》——读后随话
- 关于《古国的人们》[1]
- 《诗人的悲剧》——十月二十五日艺术学院戏剧系的公演
- 朱大枏的诗
- 从《双城记》谈起
- 现代中国需要的文学批评家
- 《绣像飞跎全传》
- 新诗的演变[1]
- 伍译的名家小说选[1]
- 《爱情三部曲》——巴金先生作[1]
- 答巴金先生的自白[1]
- 《神·鬼·人》——巴金先生作
- 《委曲求全》在成人教育上的意义
- 《边城》——沈从文先生作[1]
- 《苦果》——罗皑岚先生作[1]
- 《九十九度中》——林徽因女士作[1]
- 《篱下集》——萧乾先生作[1]
- 《城下集》——蹇先艾先生作[1]
- 《雷雨》——曹禺先生作[1]
- 方 达 生[1]
- 《八月的乡村》——萧军先生作[1]
- 吝 啬 鬼[1]
- 《鱼目集》——卞之琳先生作[1]
- 答《鱼目集》作者[1]
- 《画廊集》——李广田先生作[1]
- 《画梦录》——何其芳先生作[1]
- 读《从滥用名词说起》——致梁宗岱先生[1]
- 《里门拾记》——芦焚先生作[1]
- 序华铃诗[1]
- 文学批评的标准
- 叶紫的小说[1]
- 旧小说的歧途[1]
- 韩昌黎的《画记》
- 自我和风格[1]
- 曹雪芹的《哭花词》[1]
- 个人主义[1]
- 情 欲 信[1]
- 关于鲁迅[1]
- 《人之初》的正反面[1]
- 《人之初》的结尾[1]
- 于伶先生和《女儿国》[1]
- 我怎样看《夜上海》[1]
- 《夜上海》和《沉渊》
- 《上海屋檐下》
- 《上海屋檐下》[1]
猜你喜欢的书
迪功集
诗文集。明徐祯卿撰。六卷,其集版别较多,但本集系作者自定,所以精华尽在,流传较广。卷首有李梦阳序、顾璘序。卷一至卷四为诗,卷五、卷六为文。卷末一般附刊《谈艺录》一卷。祯卿字昌毂,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官国子监博士。少与唐寅、文征明、祝枝山号“吴中四才子”,登第后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并称“前七子。”收诗歌和散文等。该集收赋10篇:《反反骚赋》、《放言赋》、《丑女赋》、《述征赋》、《怀归赋》等。其赋多为抒怀言志之作。顾璘评介他的赋是“词旨沉郁,遂闯晋宋之藩。”是贴切之喻。是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明正德庚辰刊本、明嘉靖戊子刊本。
四时纂要
中国唐代农学著作。作者韩鄂,唐末五代时人。本书《新唐书·艺文志》农家类有记载。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时曾将本书与《齐民要术》一同刊刻,以广流传。元代以后很少提及,可能已经散佚。1960年在日本发现了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朝鲜重刻本,随即影印(1961,山本书店、书后有守屋美都雄的解题),缪启愉据以整理为《四时纂要校释》,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按月列举应做事项的月令体裁的农家杂录。全书分5卷,共698条,材料主要来自《齐民要术》、《山居要术》以及东汉以来的各种方书。包括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卫生及药物栽培、器物修造和保管,商业经营和高利贷,文化教育以及占候、择吉、禳灾等各方面的内容.
临症经应录
医案,分四卷,卷一为“六气杂感门”,卷二为“七情内伤门”,卷三为“妇女杂病门”,卷四为“幼童痘疹门”,合计收载137个病例。刘氏善以古方加减,因人随证施治,颇具灵机。所附《晰微补化全书》为论痧胀之专书,对痧胀之命名、诊断辨证、治法方药、药食宜忌等皆有论述,列汤丸六十四方,医案八十余则,倡“痧有实无虚”之说。
燕北录
《燕北录》,宋王易撰。该书记载了契丹皇帝继位,贵族礼仪风俗,军事制度及刑法制度,具有史料价值。
佛学入门
佛学界公认的最权威、最平易的学佛入门书,著名佛教大师圣严法师引你进入佛学之门!圣严法师根据当代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还原了佛教的本来面貌,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对佛陀深奥教义的浅显表述,踏实可靠的修行方法。 本书释迦牟尼的成佛之道,佛陀的教义及教化,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及教团发展,何谓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因果与因缘,唯心与唯名,活佛与活菩萨、学佛的基础,在家居士如何学佛,修行的次第和方法。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权威,是你了解佛教,修行入门的最佳参考书。
大乘要语
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以“八识”说阐发菩提佛性之义。本书与早期禅宗语录有一定的关系。如书内云:“空手携锄句(钩),步行骑水牛。骑牛水上过,桥流水不流。”当源于梁傅翕(497—569)之“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楞伽师资记·禅秀章》亦引“桥流水不流”句。又本书云:“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拂力下,不备若(惹)尘埃。”与《坛经》中神秀偈如出一辙。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