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肤谈译注

作者:何守法
投笔肤谈译注

本书译注工作由原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古代兵法研究室和原南京军事学院训练部军事史料研究处部分同志于一九六五年完成。《投笔肤谈》是一部明代的军事理论著作,现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陈汝忠弘钖堂刊刻的《音注武经七书》的附刻本。《投笔肤谈》卷前引中题“西湖逸士”著,上下两卷卷端下题“浙江解元钟吴何守法撰音点注”,而《音注武经乜书》各卷卷端下题为“何守法校音点注”。这里“校”、“撰”一字之羞,似可认为“西湖逸士”即为何守法。“西湖逸士”在引言中说:《武经七书》自北宋校定之后,“国初因之颁布”。他所谓的“国初因之颁布”,即指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兵部奉命重刊宋本《武经七书》一事。再者,书中所征引的战例或掌故,均不晚于宋。经查证,何守法当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人,这也与《投笔肤谈》成书时间相吻合。

何守法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增订医方歌诀

方书。清王泰林撰,曹仁伯增订。不分卷。泰林有 《王旭高医书六种》 已著录。本书为其六种之一,系周镇少时所录存,与《退思集类方歌注》 及《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详略互异,前二书已载者不收,仅载前二书未载,或歌注不同者。初刊于光绪二十三年 (1897)。全书约三千余字。书中分补益、发汗、攻下、和解之剂,凡四类。补益之剂载有鹿茸丸、菟丝子丸等五方; 发汗之剂载有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等八方;攻下之剂载有海蛤散、十枣汤等八方; 和解之剂载有桂枝汤、芍药甘草汤等五方。凡二十六方。每方均编以七言歌诀,说明方剂组成、主治证候及证治机理。歌诀中有注释,述来源,并引用前贤之言以论制方之理、主治证候及药物剂量。可供初学中医者参考。但载方太少,似为不足。有一九六五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旭高医书六种》 本。

疯门全书

外科著作。清萧晓亭撰。二卷。晓亭,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以善治麻风著称。萧氏以《内经》、《难经》、《伤寒论》为理论根据,广集各家论麻风名论,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于嘉庆元年(1796)撰成是书。约六万一千字。书中对麻风病病源、症状、发病与地理气候关系,以及辨证治疗均有论述。并提出“风病传染事故常有,但回避可也。不共用器,不同饮食”,强调“染是病者,夫妻兄弟子女离散,戚友避之”,正确地认识到麻风病的传染性。并认为治疗得法“宽以岁月,无不痊愈”。足见萧氏治疗麻风病经验丰富,理论精深,在临床中有一定参考价值。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粤东敬业堂刻本拾芥园发兑,一九五九年科技出版社铅印本。

词谑

曲论专著。明李开先著。原书本无属名,因书中云:“《市井艳词》百余,予所编集。”《市井艳词》是李开先所编,故论者以为此书亦出自李开先之手。全书共分4个部分:一、《词谑》,选录了一些滑稽讽刺的曲文及故事;二、《词套》,品评了前人几十套散曲和杂剧曲文;三、《词乐》,记载了当时几位著名演员的轶事,并列述了当时知名的弦索家和歌唱家;四、《词尾》,举例论述了尾声的做法。李开先十分推重元人曲的风味,认为马致远、张可久的作品苍老清劲,血肉销化俱尽,有如“孙悟空炼成万转金躯”。他继承了元曲家乔吉论作曲的“凤头、猪肚、豹尾”的主张,提出曲尾“必须急并响亮,含有余不尽之意”的要求。以李开先在明嘉靖间曲坛上的地位,此书影响不小,其有关元曲作家作品的评论,几乎皆为后世曲家所接受。书中没有选评关汉卿的作品,也反映了在曲学主张上的某种偏颇。今存明嘉靖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此外有清康熙间陆贻典据也是园藏本传抄本、1936年中华书局校订排印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陆贻典抄《一笑散》本、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金刚经宗通

金刚经宗通,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宗通》,七卷,明曾凤仪宗通并序。后二卷为偈释,原另编一目,今合并。佛典注疏。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释经如遇经文残略处,则“僭录唐译,用备周观”。全书分“正答”与“蹑迹断疑”两部分。释文取功德施菩萨造、梁傅大士颂的《金刚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并参考宋长水子璿的《金刚刊定记》,间采其他尊宿机缘语句合之,故题名“宗通”。后附《金刚经偈释》二卷,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华严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简称《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佛典注疏。宋元丰二年(1079)净源述。一卷。依据澄观的《华严经疏》和《演义钞》,解释法藏的《华严还源观》,以便“补其遍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书中对《华严还源观》所讲的诸种观法及相关的名词、概念和命题等均作了解释,并进一步沟通《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思想。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凡十卷。唐代般若、牟尼室利合译。略称守护国界经、守护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叙说佛为一切法自在王菩萨演说虚空性、心性、菩提性、陀罗尼性等事。共计十一品,即:第一序品,叙说文殊菩萨以妙伽陀赞叹佛;第二陀罗尼品,叙述回向陀罗尼、五种三昧、八陀罗尼门等;第三大悲胎藏出生品,叙说菩萨之十六大悲心及三十二种不共事业;第四入如来大悲不思议品,叙说如来大悲随转之相;第五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叙说如来之三十二种正觉甚深之事业;第六菩萨璎珞庄严品,叙说戒、定、慧、陀罗尼门等四种璎珞;第七大光普照庄严品,叙说念光、意光、解光、法光、智光、谛光、神通光、修行光等八种大光普照庄严法门;第八般若根本事业庄严品,广说般若母(般若智慧能生一切,犹如万物之母)及般若所生之事业;第九陀罗尼功德轨仪品,叙说唵字义、坛法、金刚城大曼荼罗坛法、念诵仪则、祈雨止雨法、军荼利咒及其功德等;第十阿阇世王受记品,叙述以二种梦除去阿阇世王之疑惑,并为之明示命终前将投生五道之种种相,以使王解悟而归依三宝,命终后生于兜率天,由慈氏菩萨授成佛之记;第十一如来嘱累品,叙说诵持之功德,及此经得名之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