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肤谈译注

作者:何守法
投笔肤谈译注

本书译注工作由原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古代兵法研究室和原南京军事学院训练部军事史料研究处部分同志于一九六五年完成。《投笔肤谈》是一部明代的军事理论著作,现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陈汝忠弘钖堂刊刻的《音注武经七书》的附刻本。《投笔肤谈》卷前引中题“西湖逸士”著,上下两卷卷端下题“浙江解元钟吴何守法撰音点注”,而《音注武经乜书》各卷卷端下题为“何守法校音点注”。这里“校”、“撰”一字之羞,似可认为“西湖逸士”即为何守法。“西湖逸士”在引言中说:《武经七书》自北宋校定之后,“国初因之颁布”。他所谓的“国初因之颁布”,即指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兵部奉命重刊宋本《武经七书》一事。再者,书中所征引的战例或掌故,均不晚于宋。经查证,何守法当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人,这也与《投笔肤谈》成书时间相吻合。

何守法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臞轩集

臞轩集

诗文别集。又称《臞轩文集》、《臞轩先生集》、《王臞轩文集》。十六卷。宋王迈撰。其集,《宋史·艺文志》未著录,流传不广。《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七册。《箓竹堂书目》卷三著录,谓十七册。王圻《续文献通考》著录,谓二十卷。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修《四库全书》时,仅见《臞轩四六》一卷,馀已佚。四库馆臣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十六卷:卷一至卷一一,收各体文一百七十三篇;卷一二至卷一六,收五古七十三首、七古四十四首、五律六十五首、五言排律三首、六言四首、七律一百九十七首、五绝五首、七绝四十九首、词五首。有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五古一首、七律六首、五律六首、文二篇。然犹未尽,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二有迈自题画像之文,其集未收。《校辑宋金元人词》有《臞轩诗余》一卷,出自《臞轩集》。

辰子说林

辰子说林

张慧剑著。1946年2月新民报社初版,列入新民报文艺丛书。收《重庆之树》、《五味》、《国际三妇人》、《四公子之结局》、《国粹》、《拿破仑之墓》等散文278篇。

广川书跋

广川书跋

宋代金石学著作,收录作者在铜器铭文和碑版铭刻上的题跋。董逌撰。传世以明毛晋校刊的汲古图本最为通行。董逌(生卒年不详),字彦远,宋东平人。在政和年间(1111—1118)官至徽猷阁待制,建炎(1127—1130)以后,曾附张邦昌为官。还撰有《广川画跋》6卷。本书10卷,书末附有铭刻摹拓及图象之类。全书金石并列,按时代编次。前4卷以殷周青铜器为主,其间或杂以石刻如石鼓文、诅楚文,等等,跋近60则。第5卷以后以碑帖为主,跋近140余则。因是按时代排列,所以中间也杂有铜器铭文如新莽权等,但为数不过数件而已。碑帖的最后附有宋人数帖,论断考证皆极慎当,为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书中所收殷周铜器,多出于《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都是当时传世的重器。董逌对铜器年代的断定,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比较精审的。作者不通古文字而多牵强于礼书,是其不足之处。鉴别石刻真伪,如断定滕公石椁铭、孙叔敖碑之不可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是认为例如石鼓文为周成王时物等等,则是误解了文献的记载。

痢疾明辨

痢疾明辨

清代吴士瑛著,成书于清咸丰十七年(1857)。本书集吴氏四十年治痢疾的心得,辨六经、列四纲,从痢疾初症到痢疾坏症,以及老人虚痢、休息痢、产后痢、胎前痢、噤口痢,详论古今方法之得失,并附以附有治验诸案,堪称治痢疾的专书。现存版本见于《三三医书》。

地理辨惑

地理辨惑

堪舆之之术,自古迄今,代出名师,研究推测,既精且详,可谓极矣,而名师间世而出,不得尝遇,即有口传心授,世又不获多闻,其假托名师,妄称秘诀者,遂滋蔓焉。所以敢为伪术以欺世者,不过以枯骨无言,纳棺入土,即受谢而去,至於祸发之速,近者期年半载,远者十数岁方见,彼则夸其地力,当在三五十以欺罔,举世之孝子慈孙,死丧破败,为害之酷,笔不胜书,间有偶中,则自诩其真知灼见,若可通神,其实确有据者,百无一人。

安得长者言

安得长者言

一卷。明陈继儒撰。是陈继儒的一部具有劝喻训导性质的家训著作,是有关日常道德修养、行为规范和修身处世的一篇家训,劝诫人们要行善积德、惜福报恩、修德向贤、戒奢崇俭等,“安得长者言”,本是 《汉书·龚遂传》中语,陈继儒取其以为所著书之名。书首陈继儒序中称:“余少从四方名贤游,有闻辄掌录之,已复死心茅茨之下,霜降水落,时弋一、二言,拈题纸屏上,语不敢文,庶使异日子孙躬耕之暇,若粗识数行字者读之,了了也。如云 ‘安得长者言,而称之,则吾岂敢。”内容多论处世为人之道,间也有抨击时弊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