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守法

何守法
  • 姓名:何守法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何守法,明代浙江解元,生平不详。由他校音点注、何守礼标题、王世盛等人订正的《武经七书》,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由陈汝忠弘锡堂刊刻行世。

何守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特利斯当与伊瑟

特利斯当与伊瑟

作者是[法] 贝迪耶,译者是罗新璋。《特利斯当与伊瑟》是法国中世纪骑士文学中一部不朽的杰作。作品讲述了一个生相爱、死相随的动人故事。特利斯当是中世纪的传奇人物,为国王去异域求金发公主为后,返航途中,与金发伊瑟一起误饮了药酒,便突发一种奔腾放肆、势不可御的激情。作品以骑士的冒险经历开头,主要表现特利斯当对王后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和不避风险的追求。骑士这种“风雅之爱”,开创了对女性的诗意的崇拜。文章家施康强称:翻译这本书,相应要求译者使用一种现代汉语有别的白话,造成时间上的距离感;译者的这一努力是成功的。

浦阳人物记

浦阳人物记

二卷。宋濂(1310—1381)撰。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朝至正(1341—1367)中举官翰林院编修,不赴,明初官江南儒学提举,奉命修《元史》,官累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为学博览群书,尤攻经学,为文有古风,明初著名文学家。一生著述丰富,有《宋学士全集》等。《浦阳人物记》记浦阳(今浙江省浦江)人物,分忠义、孝友、政事、文学、贞节五目,共记二十九人,后附“进士题名”一篇。欧阳元序称,宋濂所记人物事迹公允,不以私意而有偏好,行文也合章法、史法。该书现存明刻本,收《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知不足斋丛书》本; 1921年上海古书流通处影印清长塘鲍氏乾隆道光间刻本。

大乘入楞伽经译注

大乘入楞伽经译注

又名《楞伽经》、《入楞伽经》、《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唐实叉难陀译。七卷。此经结构与十卷本*《入楞伽经》基本相同,内容亦主要为论述“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法”。经文宣扬如能消灭阴覆于阿赖耶识的一切虚妄分别,一切根识也就随之而灭,由此说明离心无一切境界,三界唯心。经中提到真如、藏识、意识等一系列概念,为后来的《唯识论》、《起信论》所发挥。异译本参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偃溪广闻禅师语录

偃溪广闻禅师语录

偃溪广闻禅师语录,二卷,宋广闻说,如珠、光从、道鑑等编,尤焴序,汤汉序,有遗表、塔铭,附拾遗,又云佛智禅师语录。南岳下第十八世,嗣浙翁琰。宋开庆元年(1259)序刊。又名《偃溪和尚语录》、《偃溪佛智禅师语录》、《径山偃溪佛智禅师语录》。主要辑录其住净慈、智度、万寿等禅寺的语录、普说、法语、偈颂、佛祖赞、自赞、小佛事、题跋、遗表、塔铭等。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六套。

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

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

一卷,赵宋慈贤译。说息灾增益敬爱降伏四种之护摩法。一讪底(此言息灾),当作圆炉,二补瑟置(此言增益,或言富贵。),炉如半月,或作八角,三页舍(此言敬爱),炉作四角,四阿尾左啰(此言降伏),炉作三角,炉中烧一切物而作供养,各有咒印,名为护摩,或翻火祭。

观察诸法行经

观察诸法行经

凡四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分为三品,即无边善方便行品、先世勤相应品、授记品。乃叙述佛为喜王菩萨说决定观察诸法行之三摩地。又以经文中已出现不羡小乘等语,而被视作大乘佛教发展初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