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说

作者:陈鍊
印说

印学论著。清陈鍊著。一卷。陈鍊,字在专,号西庵,又号鍊玉道人,福建日安人,后寓华亭(今上海松江)。精研印学,初得《朱修能印谱》,悉心师承,后与汪启淑交游,得睹秦、汉铜印数千钮,遂得心应手,遗貌取神,所作大变故态,篆法、刀法直追古人。著有《超然楼印谱》、《秋水园印谱》、《西庵诗抄》等。此文原刊《秋水园印谱》,成书于乾隆庚辰(1760),年方三十一,惜体弱善病,中年夭折,仅四十九岁。与所著《印言》均文简意远,半出前人,半出己意,颇可玩味研读。有《秋水园印谱》本、文瑞楼影印本(更名为《篆学丛书》),辑入《篆学琐著》、《历代印学论文选》。

章节列表

升序↑

陈鍊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伊凡·伊里奇之死

伊凡·伊里奇之死

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选,包括两个短篇《克罗采奏鸣曲》、《魔鬼》和一个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三个中短篇分别是关于婚姻、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围绕着婚姻、家庭、伦理、情欲与死亡,具有有非凡的震慑人心的魅力。

救荒事宜

救荒事宜

明张陛撰。系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浙江山阴县救灾工作的总结性文件。当时缙绅刘宗周、祁彪佳及作者出资赈粥、平粜。为了防止赈济不周或虚糜浪费,张陛创立十条办法: 收集米粟、踏勘各乡灾情轻重、优先赈济孤贫、分别饥馑情况、赈米的发放办法、核实落实情况、区别轻重缓急、鼓励百姓自救、平价售米、各方合作。这十条办法取得较好效果。

太上老君金书内序

太上老君金书内序

不题撰人。《宋志》等著录,盖宋道士所撰。本书鲜见其他传本。述老子本始、应化。

象教皮编

象教皮编

佛教辞典。共六卷,万历年间(1573~1620)陈士元撰。收在《现代佛学大系》第十二册、《大藏经补编》第十七册。内容分为梵译、名数、异谈、禅语、评经、移牍等六部分。作者号“环中迂叟”,该书自序云:“私拟平生所鴃瞎疑之境,操心酬应之概,似与释典暗合。余乃汇辑释家语六卷,题曰象教皮编,于乎儒释果同乎?果异乎?果似同而异、似异而同乎?览者当自得焉。”可见该书颇有比较儒释二教之意趣。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佛教著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妙叶集。二卷。是开示“三昧念佛”法门之作。谓“念佛三昧”是一切法门中“最上三昧”,故称“宝王”。上卷分九篇,下卷分十一篇,并附“真妄心胜劣图说”、“破妄念佛说”二文。收录于明《嘉兴藏·续藏》,亦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图》。佛教著述。明智旭撰。一卷。约成书于明末清初。是一部阐述天台宗“依教设观”教义的著作。全书分为五部分:(1)五时八教权实总图;(2)通别五时论;(3)化仪四教说;(4)化法四教说;(5)附转接同会借说。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概说天台教义枢要之化仪、化法四教及十乘观。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因长幅难阅,乃改为书册。卷头有云(大四六·九三六下):‘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故知本书系以教观兼备之天台教学立场阐释教观二门之纲要。智旭鉴于‘天台四教仪’之修行止观部门过于简略,故作本书补充之。若将本书与天台四教仪并读,即可把握天台教义之真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