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
作者:马建忠
原名《文通》。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汉语语法著作。十卷。清·马建忠著。分为“正名”、“实字”、“虚字”、“句读”四部分。“正名”篇介绍基本概念; “实字”、“虚字”篇分析各类实词、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将实字分为名词、代字、静字、动字、状字,将虚字分为介字、连字、助字、叹字; “句读”篇讲句子结构及类型,把句子分为“顿”、“读”、“句”三种结构单位, “顿”相当于句子内部的词组,“读”相当于子句、小句, “句”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句子,并把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类,对句子成分也有具体的划分和分析。此书对词法和句法、各类词的特点和用法、句子的各种成分、词组和分句的结构等等,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奠定了我国语法学的基础,开创了研究汉语语法的新阶段,在汉语语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总体上受西方语法体系影响很深,对揭示汉语自身的语法规律还做得不够。今有1983年商务印书馆版本。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章锡琛校注本,可资参考。
章节列表
升序↑- 目录
- 文通序
- 后序
- 上册付印题记
- 例言
- 正名卷之一
- 实字卷之二 名字二之一
- 实字卷之二 代字二之二
- 实字卷之二 指名代字二之三
- 实字卷之二 接读代字二之四
- 实字卷之二 询问代字二之五
- 实字卷之二 指示代字二之六
- 实字卷之三 主次三之一
- 实字卷之三 偏次三之二
- 实字卷之三 宾次三之三
- 实字卷之三 同次三之四
- 实字卷之三 静字三之五
- 实字卷之三 滋静三之六
- 实字卷之三 表词三之七
- 实字卷之三 论比三之八
- 实字卷之四 外动字四之一
- 实字卷之四 受动字四之二
- 实字卷之四 内动字四之三
- 实字卷之四 同动助动四之四
- 实字卷之四 无属动字四之五
- 实字卷之五 动字假借五之一
- 实字卷之五 动字辨音五之二
- 实字卷之五 动字相承五之三
- 实字卷之五 散动诸式五之四
- 实字卷之六 状字诸用六之一
- 实字卷之六 状字假借六之二
- 实字卷之六 状字诸式六之三
- 实字卷之六 状字别义六之四
- 虚字卷之七 介字
- 虚字卷之七 之字之用七之一
- 虚字卷之七 于字之用七之二
- 虚字卷之七 以字之用七之三
- 虚字卷之七 与字之用七之四
- 虚字卷之七 为字之用七之五
- 虚字卷之七 由用微自诸字七之六
- 虚字卷之八 连字总论
- 虚字卷之八 提起连字
- 虚字卷之八 承接连字八之二
- 虚字卷之八 承接连字八之三
- 虚字卷之八 转捩连字八之四
- 虚字卷之八 推拓连字八之五
- 虚字卷之九 助字总论
- 虚字卷之九 传信助字九之一
- 虚字卷之九 传信助字九之二
- 虚字卷之九 传言助字九之三
- 虚字卷之九 传信助字九之四
- 虚字卷之九 传疑助字九之五
- 虚字卷之九 合助助字九之六
- 论句读卷之十
- 词语索引
猜你喜欢的书
东堂集
十卷。宋毛滂 (1055左右—1120左右)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 (今浙江江山县)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因其曾知武康县,县有东堂,因此以其为集名。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官期满,至富阳,苏轼闻有人歌其《惜分飞》词,大赏之,由此知名。奸相蔡京柄政,其上一词,甚伟丽,于是骤得进用,因此为人所轻。其《上苏内翰书》,文风萎靡,阿谀奏承之言,令人肉麻,于其人品可见一斑。陈振孙谓其诗文“视乐府而不逮,盖亦因其人而少之。然平情而论,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文亦大气磅礴、汪洋恣肆,与李廌足以对垒。”评价亦较公允。所著《东堂集》十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搜采辑编而成,内有诗四卷、文六卷。所著《东堂词》由毛晋刊入《宋六十家词》中,世间多有其本,故未录此集中。《东堂集》十卷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本行世。
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
《太上玉晨郁仪奔日赤景玉文》、《太上玉晨结璘奔月黄景玉章》,亦载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本经当是六朝上清经《九真中经》一部分。述存日月术。
易筮通变
宋末元初雷思齐撰。思齐字齐贤。三卷,五篇。卷上卜筮、之卦,卷中九六,卷下衍数、命蓍。颇有新意,不囿旧法。《四库全书》收入。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经部易类(简称四库本)
敲爻歌
气功著作,相传为吕洞宾撰。本书是敲着八卦爻辞板为节拍演唱的宣传气功基本理论、功法的歌诀。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进行气功养生的宜忌,要节制性欲、戒酒色,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第二部分指出行气功法时,要保持精神活动的高度集中,如“性要空,意要专”书中主要论述气功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指出习练气功养生法要节制性欲,排除杂念,放松形体,逍遥自在,保持心境的平静愉快。
甘地传
连士升著,是一部全面展现圣雄甘地伟大一生的传记佳作。连士升作为新加坡知名报人和作家,凭借深厚的文字功底与严谨态度,为读者揭开甘地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 书中从甘地早年伦敦求学讲起,彼时年轻的他在异国他乡探索知识,为日后的思想觉醒奠定基础。随后深入南非岁月,甘地目睹同胞遭受欺凌,从此决心投身于为同胞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其非暴力运动的理念也在这一时期逐渐萌芽。书中还细致呈现了甘地后续的欧洲之行、在印度为独立而奋斗的艰辛历程,直至其功成身故。期间涉及布尔战争、“食盐大进军”、印巴分治等重要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是甘地人生的关键节点,更是印度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转折点。书中还穿插了泰戈尔、丘吉尔、罗曼・罗兰等著名历史人物与甘地的交集,从侧面丰富了甘地的形象。
净土三经译注
中国佛教净土宗三部基本经典的合称,即龙树所著《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一名《大无量寿经》,简称《大经》或《双卷经》。一般认为公元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流行于犍陀罗地区。三国魏康僧铠译,2卷。该经叙述释迦牟尼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为大比丘众12000人及普贤、慈氏等诸大菩萨说法之事,宣扬净土思想。该经传入中国,影响甚大。《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宋畺良耶舍译。该经进一步发挥《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叙述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频婆娑罗宫为信众讲述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16种观想方法。《阿弥陀经》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一般认为也是在公元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流行于犍陀罗地区。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译为汉文,1卷。阿弥陀为净土宗信仰的佛名号,佛教说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该经叙述佛在祇树给孤独园对舍利弗等讲论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该经字少易背,修行方法简便,在中国流传很广,成为净土宗信仰者每天必读的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