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后论

《燕乐考原》卷六后论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二十八调说上第一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之源,据《隋书音乐志》,出于龟兹琵琶,惟宫、商、角、羽四均(当是四声调!也就是四音阶!四声调为四均说,系作者的独见),无征声。一均(声调)分为七(律)调,四均故二十八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其器以琵琶为主,而众音从之。《辽史乐志》曰:“四旦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协之,皆从浊至清”是也。RKR中华典藏网

虞世南<琵琶赋>,“声备商、-角,韵包宫、羽。”与段安节《琵琶录》,“商、角同用,宫逐羽音”二语正同,皆不云有征声。琵琶四弦,故燕乐四均矣!(四弦四均说,系作者的独见!但依乐理而论,一弦本不止一均!)RKR中华典藏网

第一弦声最浊,故以为宫声(琵琶四弦分称为宫商角羽是作者的独见!),所谓“大不逾宫”也。(大不逾宫指钟,与琵琶无关!)分为七调:曰高宫、曰仙吕宫、曰中吕宫、曰黄钟宫、曰道宫、曰正宫、曰南吕宫,谓之七宫。RKR中华典藏网

此弦虽曰宫声,即用琴之第七弦,名为黄钟,实太簇清声。(否!琴之第六弦,方为黄钟。琴之第七弦,当是太簇)RKR中华典藏网

故沈存中云:“夹钟(之)宫今为(时调)中吕宫,[黄钟为太簇,故夹钟为中吕,下同]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之)宫今为(时调)南吕宫,RKR中华典藏网

无射(之)宫今为(时调)黄钟宫”也。RKR中华典藏网

(宋之铁尺律高于唐之玉尺律二律,故宋之黄钟与唐之太簇等高!)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第二弦声次浊,故以为商声,分为七调:曰高大石调、曰林钟商(即商调)、曰双调、越调、曰小石调、曰大石调、曰歇指调,谓之七商。RKR中华典藏网

此弦琴中无此声,即今三弦之老弦(A?)。RKR中华典藏网

(今三弦之老弦与琵琶缠弦方是等高,无论三弦还是琵琶,最低弦与次低弦多为四度,而非两度!若此则三弦之老弦与中弦却成为大二度!)RKR中华典藏网

琴散声无二变,故以应钟当之,名为太簇,实应钟声(?)。RKR中华典藏网

故沈存中云:”无射(为)商今为(时调)林钟商也”。[太簇为应钟,故无射为林钟。?]RKR中华典藏网

(宫声差两度,是唐宋律制不同的关系,商声所差则系之/为调名制不同,及声律调名与时调名不同的关系,作者把三者混同了!作者且因不知有之/为调名制之差别,乃有宋南渡后改律.之误说!)RKR中华典藏网

第三弦声次清,故以为角声,分为七调:曰高太石角、曰林钟角(即商角)、曰双角、曰越角、曰小石角、曰大石角、曰歇指角,谓之七角。RKR中华典藏网

此弦琴中亦无此声,即今三弦之中弦(D?),与七商声相应(D?),故其调名与七商皆同,所谓“商、角同用”也。名为姑洗,实亦应钟声。RKR中华典藏网

故沈存中云:"黄钟(为)角今为(时调)林钟角" 也。[姑洗为应钟,故黄钟为林钟] (否!亦系声律调名与时调名不同的关系)RKR中华典藏网

第四弦声最清,故以为羽声。所谓“细不过羽”也,分为七调:曰高般涉调、曰仙吕调、曰中吕调、曰黄钟调(即黄钟羽)、曰正平调、曰般涉调、曰高平调、(即南吕调),谓之七羽。RKR中华典藏网

此弦即今三弦之子弦(A?),实七宫之半声(高八度),故其调名与七宫多同,所谓“宫逐羽音”也。名为南吕,实亦太簇声。RKR中华典藏网

故沈存中云:”黄锺(为)羽今为(时调)中吕调”(南吕为太簇,故黄钟为中吕,下同。)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为)羽今为(时调)黄钟调”也。(今《补笔谈》误大吕调)RKR中华典藏网

后之言乐者,不知二十八调为何物,不知古今律吕不同为何故,多置之不论,即论之,亦茫如捕风。故或于琴徽应声求之,或直以为贸(杂也)乱,皆不得其解而妄说也。RKR中华典藏网

盖燕乐自宋以后,汩(ㄍㄨv沉没也)于儒生之陋者,数百年矣。明魏良辅制水磨腔,又高于宋之燕乐,虽有六宫十一调之名,其实燕乐之太簇一均而已(?)。RKR中华典藏网

今为考之陈编(古书也),按之器数,积之以岁月心力,始得其条理,惜孤学独是独非,未敢自信,愿与世之同志者共质(评也)焉。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二十八调说中第二RKR中华典藏网

宋南渡燕乐不用七角声及三高调,盖东都教坊之遗制也。RKR中华典藏网

至如七商、七羽,亦如七宫,用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仲吕、黄钟、林钟七律,则与东都之燕乐互异焉。(何异?)RKR中华典藏网

夫古今律吕不同,世儒不得其解,已疑为贸(易也)乱。而东都之律吕,复异于南渡,苟不深求其故,则歧路之中,又有歧焉,益樊然(纷乱貌)莫辨矣!RKR中华典藏网

七商(之大石调?)本起太簇也,南渡乃起黄钟。RKR中华典藏网

故姜(夔)尧章云: “黄钟(之)商俗名大石 调”。RKR中华典藏网

王(灼)晦叔云: “夹钟(之)商俗名双 调”,RKR中华典藏网

朱文公( 熹 )云: “无射(之)商俗名越 调”,RKR中华典藏网

而周(密)公谨亦有: “夷则(之 商俗名林钟)商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七商起太簇,则无夷则(之)商]RKR中华典藏网

(若以夹钟为律本,方无大吕、夷则两均之所有声调。RKR中华典藏网

七商起太簇,则何以见得,就无有夷则(之)商呢?)RKR中华典藏网

七羽本起南吕也,南渡方起黄钟。RKR中华典藏网

(七羽起盘涉调RKR中华典藏网

「为调名制」属南吕羽,RKR中华典藏网

宋「之调名制」为黄钟之羽,RKR中华典藏网

六度之差乃「之/为调名制」不同的关系!)。RKR中华典藏网

故王(灼)晦叔云: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之)羽俗呼般涉调”,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之)羽俗呼中吕调”,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之)羽俗呼高平调”,RKR中华典藏网

“夷则(之)羽俗呼仙吕调”。RKR中华典藏网

周(密)公谨亦云:RKR中华典藏网

"中吕(调)、夹钟(之)羽也”,RKR中华典藏网

“高平(调)、林钟(之)羽也”,RKR中华典藏网

“仙吕(调)、夷则(之)羽也”。RKR中华典藏网

案,《梦溪笔谈》(采「为调名制」),燕乐字谱分配十二律及四清声:RKR中华典藏网

七宫一均,(杀声)用黄钟、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夷则、无射(等大吕均)七律,故杀声用RKR中华典藏网

六[配黄钟清]、RKR中华典藏网

(下)四[配大吕]、RKR中华典藏网

(下)一[配夹钟]、RKR中华典藏网

上[配仲吕]、RKR中华典藏网

尺[配林钟]、RKR中华典藏网

(下)工[配夷则]、RKR中华典藏网

(下)凡[配无射]七字也。RKR中华典藏网

七商一均,(杀声)用太簇、夹钟、仲吕、林钟、南吕、无射、黄钟(等夹钟均)七律,故杀声用RKR中华典藏网

(高)四(配太簇)、RKR中华典藏网

(下)一(配夹钟)、RKR中华典藏网

上(配仲吕)、RKR中华典藏网

尺(配林钟)、RKR中华典藏网

(高)工(配南吕)、RKR中华典藏网

(下)凡(配无射)、RKR中华典藏网

六(配黄钟清)七字也。RKR中华典藏网

七羽一均,(杀声)用南吕、无射、黄钟、太簇、姑洗、仲吕、林钟(等无射均)七律,故杀声用RKR中华典藏网

(高)工、(配南吕,旧作”四”误!)、RKR中华典藏网

(下)凡(配无射)、RKR中华典藏网

六(配黄钟清)、RKR中华典藏网

(高)四(配太簇)、RKR中华典藏网

(高)一(配姑洗)、RKR中华典藏网

上(配仲吕)、RKR中华典藏网

尺(配林钟)七字也。RKR中华典藏网

[七角不用,故不数]。RKR中华典藏网

南渡之律吕,虽与此异,而杀声则未闻有异,是名异而实不异也。RKR中华典藏网

(所谓名异者,之/为调名制不同也。南宋采「之调名制」、北宋采「为调名制」。)RKR中华典藏网

于是:RKR中华典藏网

大石调本太簇(为)商,更为黄钟(之)商矣;(之/为两制间,商调差大二度)RKR中华典藏网

双 调本仲吕(为)商,更为夹钟(之)商矣;RKR中华典藏网

小石调本林钟(为)商,更为仲吕(之)商矣;RKR中华典藏网

歇指调本南吕(为)商,更为林钟(之)商矣;RKR中华典藏网

商 调本无射(为)商,更为夷则(之)商矣;RKR中华典藏网

越 调本黄钟(为)商,更为无射(之)商矣。RKR中华典藏网

此七商互异之故也。RKR中华典藏网

般涉调本南吕(为)羽,更为黄钟(之)羽矣;(之/为两制间,商调差大六度)RKR中华典藏网

中吕调本黄钟(为)羽,更为夹钟(之)羽矣,RKR中华典藏网

正平调本太簇(为)羽,更为仲吕(之)羽矣;RKR中华典藏网

高平调本姑洗(为)羽,更为林钟(之)羽矣;RKR中华典藏网

仙吕调本仲吕(为)羽,更为夷则(之)羽矣;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调本林钟(为)羽,更为无射(之)羽矣:RKR中华典藏网

此七羽互异之故也。RKR中华典藏网

(两理,角调之两制间,会差大七度。但作者是完全不知道,之/调名制间之区别的。)RKR中华典藏网

姜尧章《大乐议》曰:[见《宋史乐志》]RKR中华典藏网

“郑译八十四调,出于苏只婆之琵琶,且其名八十四调者,其实则有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仲吕、黄钟、林钟七律(律调)之宫、商、羽(三声调)而已(宋后阙角调),于其中又阙大吕之商、羽(即高大石与高般涉)焉。RKR中华典藏网

[(阙三高调,今云商羽,)RKR中华典藏网

盖当时高宫尚存,(故只云阙大吕之商、羽)]RKR中华典藏网

亦其证也。RKR中华典藏网

二十八调阙七角声及三高调,尚有六宫十二调。RKR中华典藏网

干兴(公元1022)以来,教坊新奏又阙一正平调,金、元人因之,遂余六宫十一调”云。RKR中华典藏网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云:RKR中华典藏网

”自轩辕制律,一十七宫调,今之所传者一十有二。”RKR中华典藏网

元人之不考如此。]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二十八调说下 第三RKR中华典藏网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陶宗仪《辍耕录》论曲,皆云有六宫十一调。六宫者:仙吕宫、中吕宫、黄钟宫、道宫、正宫、南吕宫是也。[旧皆以正宫(原文为仙吕宫)为首之次序,今以均次表之,十一调仿此。]RKR中华典藏网

十一调者:商调、双调、越调、小石调、大石调、歇指调、般涉调、高平调、宫调、角调、商角调是也。(此三调皆无曲也! 当是中吕调、仙吕调、黄钟调。)RKR中华典藏网

案,燕乐既有七宫、七角矣,何由又有宫调、角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七角调宋教坊及队舞大曲已不用矣,何由元人尚有商角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皆可疑之甚者!RKR中华典藏网

考《宋史乐志》,太宗所制曲,干兴(公元1022)以来通用之,凡新奏十七调,总四十八曲。所谓十七调者,仙吕宫、中吕宫、黄钟宫、道宫、正宫、南吕宫六宫; 商调(《宋史》误脱“商调”,今补)、双调[《宋史》误脱“调”字,今补]、越调、小石调、大石调、歇指调、仙吕调、中吕调、黄钟羽[即黄钟调]般涉调、高平调、十一调。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二十八调,不用七角调及宫、商、羽三高调,七羽中又阙一正平调,故止十七调也。此则正史所传,凿然可信者矣!RKR中华典藏网

盖元人不深于燕乐。见中吕、仙吕、黄钟三调与六宫相复,故去之,妄易以宫调、角调、商角调耳,所以此三调皆无曲也。[《中原音韵》有商角调<黄莺儿>六章, <缀耕录>并入商调,则商角即商调之误也。]RKR中华典藏网

六宫之道宫,元人杂剧不用,金人院本有之,是金时六宫尚全也。RKR中华典藏网

十一调之小石调(附于大石调)、歇指调(附于双调)(等两商调)、仙吕调(附于双调)、中吕调(附于中吕宫)、黄钟调(附于黄钟宫或仙吕宫)、般涉调(附于中吕宫)、高平调(附于双调)(等五羽调),元人杂剧皆不用,金人院本亦有之,唯无歇指调,是金时十一调仅阙一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以金、元之曲证之,《中原音韵》小石调<青杏儿>注云,“亦入大石调”,则小石调附于大石调矣。(两调同音阶)RKR中华典藏网

元北曲双调有<离亭宴带歇指杀>,则歇指调附于双调矣。(两调同音阶)RKR中华典藏网

般涉调诸曲,《缀耕录》皆并入中吕宫,则般涉调附于中吕宫矣。RKR中华典藏网

中吕调金院本与<石榴花>同用,则中吕调亦附于中吕宫矣。(两调同均)RKR中华典藏网

元北曲商调有<高平随调杀>,则高平调(即南吕调)附于商调矣。RKR中华典藏网

元南曲有“仙吕入双调”之名,则仙吕调附于双调矣。(两调同杀声)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调金院本与<喜迁莺>同用,则黄钟调附于黄钟宫矣。(两调同均)RKR中华典藏网

又,金院本有羽调<混江龙>、元南曲有羽调<排歌>,此羽调不知于七羽中何属?当是黄钟羽也。<混江龙>本仙吕宫曲,<排歌>亦在仙吕宫<八声甘州>之后,然则黄钟羽又可附于仙吕宫也。RKR中华典藏网

故元人杂剧及(元陶九成) 《辍耕录》有曲者,只仙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南吕宫五宫,商调、双调、越调[其锦案,<缀耕录>越调无曲,疑传写脱误]、大石调四调;较《中原音韵》少小石、商角、般涉三调,明人不学,合其数而计之,乃误以为九宫,至于近世,著书度曲,以臆妄增者,皆不可为典要也。RKR中华典藏网

字谱即五声二变说上第四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之字谱,即雅乐之五声二变也(否!燕乐字谱是固定调,而五声二变是首调!)。论乐者自明郑世子(朱载堉)而后,如胡氏彦升《乐律表微》(1730)、沈氏管(ㄍㄨㄢv)《琴学正声》(1715)、王氏坦《琴旨》(1745),皆知以RKR中华典藏网

合字配下征声,RKR中华典藏网

四字配下羽声,以RKR中华典藏网

上字配宫 声、RKR中华典藏网

尺字配商 声、RKR中华典藏网

工字配角 声、RKR中华典藏网

(高)凡字配变征声,RKR中华典藏网

六字配 征声,RKR中华典藏网

五字配 羽声,RKR中华典藏网

乙字配变宫声,RKR中华典藏网

而世终以其与宋人所配者不同,遂不敢深信,不知其所配与宋人无异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宋人但云合字配黄钟,不云配宫声(或征声)也!)RKR中华典藏网

[(清)吴氏颖芳《吹豳录》(1762)又谓合字当配林钟,而以宋人配黄钟为误,则亦不知声与律不同之故。RKR中华典藏网

(否!唐以下征音阶为基本调,宋以正声音阶为基本调,故唐以合字配林钟,宋以合字配黄钟,两皆不误!与声律之有别无关!)RKR中华典藏网

盖十二律长短有定者也,五声二变,递居之无定者也。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为宫,亦可以为商、为角,为征、羽,为二变也(不错!),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为合,亦可以为四,为上,为尺、工,为乙、凡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燕乐字谱为固定调!唐以合字配林锺,宋以合字配黄钟!)。RKR中华典藏网

宋人但云以合字配黄钟,不云以合字配宫声也RKR中华典藏网

(可不是么!但同样的论据,作者却有相反的结论!RKR中华典藏网

因为他以为燕乐字谱也是首调!故与五声二变合,而与律名不合!RKR中华典藏网

实则燕乐字谱当是首调!故与五声二变不合,而与律名合!)。RKR中华典藏网

[考《隋志》,郑译似以合字当宫声。然译之言曰:“应用林钟为宫”,则亦知以征声为合字(用林钟为宫与以征声为合字何干?),故唐、宋人但以合字配黄钟,不云宫声也]。(不云宫声,不是因为黄钟不为宫声,而是合字本不为宫声,只是黄钟!)RKR中华典藏网

(元)赵(孟俯)子昂(1254-1322)《琴原》以RKR中华典藏网

一弦为宫,曰黄钟之均;RKR中华典藏网

二弦为宫,曰夹钟之均;RKR中华典藏网

三弦为宫,曰仲吕之均;RKR中华典藏网

四弦为宫,曰夷则之均;RKR中华典藏网

五弦为宫,曰无射之均。RKR中华典藏网

仲吕均者,琴之正(宫)调也,各调皆以此为主。RKR中华典藏网

三弦为仲吕,[琴弦一为黄钟,二为夹钟,三为仲吕,四为夷则,五为无射,六、七即一、二之清声。五声虽递交,而五律之各不变,故燕乐亦用此五律,加大吕、林钟,则为燕乐之七律矣。]RKR中华典藏网

(否!正调定弦为黄/太/仲/林/南,属仲吕均。定弦若为夷/夹/无/仲/黄五音,则如上所述,系一弦为角之夷则均。不知作者何以数度认为,这是股琴之定弦法。)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以仲吕配上字,则是宋人亦以上字为宫无疑也(仲吕既并不永远是宫,则仲吕配上字,与上字为宫何干?)。RKR中华典藏网

[(明)宋濂《论琴》谓南宋以仲吕为宫无疑,不知此正唐/宋上字为宫之遗法。]RKR中华典藏网

仲吕配上字为宫声,则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配尺字为商声,RKR中华典藏网

南吕配工字为角声,RKR中华典藏网

应钟配(高)凡字为变征声,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所谓变征于十二律中阴阳易位,即此意,盖应钟本变宫(?),今配变征故也。](此说无理!不堪一驳。)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配合字为下征声,RKR中华典藏网

太簇配四字为下羽声,RKR中华典藏网

姑洗配乙字为变宫声,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清配六字为征声,RKR中华典藏网

太簇清配五字为羽声,RKR中华典藏网

(以上律名所配字谱无误!但并言为某声者,无据!)RKR中华典藏网

而蕤宾之配勾,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因蕤宾为变征,故立勾字之名,其实即下尺也。]RKR中华典藏网

夷则之配下工,RKR中华典藏网

无夷之配下凡,RKR中华典藏网

大吕之配下四,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之配下乙,皆所以辅五声二变者也。RKR中华典藏网

又各声皆分高下,惟上字无高下,亦可见宫声之独尊矣!RKR中华典藏网

(有高下之分者,惟四/工/乙/凡四字,余字皆无高下之分。由此何可见宫声之独尊?)RKR中华典藏网

然则宋人之所配,与后人宁有异邪?乃不得其解者,泥定合字为宫声,遂起扞(ㄏㄢ)格(抵触),不知宋人未尝以合字为宫声也。RKR中华典藏网

(作者认为宋人未尝以合字为宫声,而是以上字为宫声,合字为征声也!但事实上,声名是首调,字谱与律名则是固定调,无论唐宋都只以字谱配固定的律名,未尝言及配首调声名)。RKR中华典藏网

[宋房庶谓太常乐黄钟适当仲吕,司马温公以为开元之仲吕。此又唐人以上字为宫之一证。]RKR中华典藏网

(宋之黄钟适当唐之仲吕,就只能证明唐以宋之林钟为黄钟么!也就是说唐朝是以下征音阶为基本调啦!又怎能证明唐人以上字为宫呢?)RKR中华典藏网

夫雅乐去二变可以成乐,俗乐去乙、凡亦可以成乐,若合字为宫,则乙、凡不当二变之位,而俗乐不能去二变声,转可以去五正声矣!有是理乎?RKR中华典藏网

(事实上日本唐传雅乐音阶,就是这样!)RKR中华典藏网

今乐器中,惟琴尚有五声二变之名,而古人精义,多为陈言瞽(瞎)说所晦(隐也!),学者未遑(暇也)深思力索,故不能通之于俗乐也。RKR中华典藏网

至于萧山毛(奇龄1623-1713)氏以四字为宫,而乙、凡不当二变,乃移二变于宫、征之后以就之,益武断,不必辨矣!RKR中华典藏网

[萧山(毛奇龄)说经,廓(ㄎㄨㄛ扫)除宋儒蒙晦,于圣门颇为有功,然间有矫枉过正,近于武断者,不独论乐也,学者辨之。]RKR中华典藏网

字谱即五声二变说下第五RKR中华典藏网

《辽史?乐志》大乐各调。其声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RKR中华典藏网

《宋史?乐志》虽有高、下(如四,五,工,一,凡)、紧(如五)之分,亦止此十声,盖唐人之遗制也。RKR中华典藏网

[朱子《琴律辨》自注:“契丹乐声,比教坊乐下二均,疑唐之遗声。”]RKR中华典藏网

自明以来,俗乐字谱,但有九声,无勾字。RKR中华典藏网

(明)韩邦奇(1479-1555)曰:“勾即低尺也。”RKR中华典藏网

韩氏之言虽以意断,而实与古人暗合,何以证之?于燕乐杀声征之也。RKR中华典藏网

按,五声二变只有七声,今字谱有九声者,以四即低(八度之)五,合即低(八度之)六也。故燕乐二十八调杀声,有六无合,有四无五,有尺无勾,沈氏《笔谈》可考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勾是蕤宾,也就是低半音的尺(林钟),而非低八度的尺!勾字与四合两字,两不相侔,不可并论!)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以勾字配蕤宾律,而四均所用之律吕,皆无蕤宾。唯七角一均,名为起姑洗,实生于应钟,则歇指角即蕤宾角,杀声当用勾字。而沈氏乃云“歇指角用尺字”,岂非勾即低(半音)尺之明证邪?RKR中华典藏网

宋人以字谱分配律吕,某宫某调,则杀声用某字。“杀声”者,即姜尧章所谓“住声”。蔡季通所谓“起调/毕曲”也。RKR中华典藏网

[蔡氏毕曲,即窃燕乐之杀声以为说,而增一“起调”以惑人。]RKR中华典藏网

(沈括之杀声乃调首宫音,姜夔之住声,亦是宫音,王延龄认为起调就是音阶的首音,而非曲调的首音,若然,则三者本皆不误!)RKR中华典藏网

以今器考之,琵琶RKR中华典藏网

第一弦最浊,即琴之第七弦,燕乐七宫应之。RKR中华典藏网

三弦第一弦最浊,即琵琶之第二弦,燕乐七商应之。RKR中华典藏网

七宫一均杀声:RKR中华典藏网

高  宫用(下)四字(为宫),即“四字调”(宫=G? 正工调)、RKR中华典藏网

仙 吕 宫用(下)工字(为宫),即“工字调”(宫=D?)、RKR中华典藏网

中 吕 宫用(下)一字(为宫),即“一字调”(宫=A?)、RKR中华典藏网

黄 钟 宫用(下)凡字(为宫),即“凡字调" (宫=bE)、RKR中华典藏网

道  宫用   上字(为宫),即“上字调”(宫=bB)、RKR中华典藏网

正  宫用   六字(为宫),即“六字调”(宫=F)、RKR中华典藏网

南 吕 宫用   尺字(为宫),即“尺字调”(宫=C)、RKR中华典藏网

此今琵琶之七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七商一均杀声:RKR中华典藏网

高大石调用(下)一字(为宫),即“一字调”(宫=A?)、RKR中华典藏网

商 调用(下)凡字(为宫),即“凡字调”(宫=bE)、RKR中华典藏网

双 调用   上字(为宫),即“上字调”(宫=bB)、RKR中华典藏网

越 调用   六字(为宫),即“六字调”(宫=F)、RKR中华典藏网

小 石 调用   尺字(为宫),即“尺字调”(宫=C)、RKR中华典藏网

大 石 调用(高)四字(为宫),即“四字调”(宫=G正工调)、RKR中华典藏网

歇 指 调用(高)工字(为宫),即“工字调”(宫=D)、RKR中华典藏网

此今三弦之七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今之俗乐, 用三弦不用琵琶,然则今之四字调乃古之正宫(正工?)。RKR中华典藏网

(上两表:宫调之四字调属高宫, 商调之四字调属大石调,则今之四字调怎会是古之正宫呢?)RKR中华典藏网

一字调乃古之高宫RKR中华典藏网

(上两表:宫调之一字调属中吕宫,商调之一字调属高大石调,则今之一字调怎会是古之高宫呢?),RKR中华典藏网

[今人不用一字调,犹宋教坊不用三高调之遗。]RKR中华典藏网

(下)一字(夹钟)调乃古(唐)之高 宫,(宋之中吕宫。)RKR中华典藏网

(下)凡字(无射)调乃古(唐)之仙吕宫,(宋之黄钟宫。) (宫=bE)、RKR中华典藏网

上字(仲吕)调乃古(唐)之中吕宫,(宋之道 宫。) (宫=bB)、RKR中华典藏网

六字(黄钟)调乃古(唐)之黄钟宫,(宋之正 宫。) (宫=F)、RKR中华典藏网

尺字(林钟)调乃古(唐)之道 宫,(宋之南吕宫。) (宫=C)、RKR中华典藏网

四字(太簇)调乃古(唐)之正 宫,(宋之高 宫(大吕?)) (宫=G正工调)、RKR中华典藏网

工字(南吕)调乃古(唐)之南吕宫,(宋之仙吕宫(夷则?)) (宫=D)、RKR中华典藏网

故南宋七商,亦用黄钟至无射(大夷夹无仲黄林)七律也。RKR中华典藏网

七角一均,闰声也,[燕乐七闰为角,非正角声。]宋人已不用。RKR中华典藏网

七羽一均,么(末)弦也,RKR中华典藏网

[唐人六ㄠ皆在七羽。羽弦最小,故曰"ㄠ弦”。]RKR中华典藏网

元人已不用。RKR中华典藏网

今俗乐所用之七宫,又古燕乐之七商,则今乐又高于古乐二律矣。RKR中华典藏网

[太簇高黄钟二律。]RKR中华典藏网

此皆按之典籍器数而得者,非向壁虚造(凭空想象)也。RKR中华典藏网

由此观之,古之字谱,与今之字谱,古之宫调,与今之七调,无以异也,学者又何疑乎?RKR中华典藏网

(否! 古之字谱,属固定调,今之字谱属首调。古之宫调,有四声调,今之七调,只属一声调!岂非有异?)RKR中华典藏网

字谱十字见《辽史》,(明)唐(顺之)荆川(1507─1560)谓载籍无考,而以《楚辞》“四上竞气”当之,误也。RKR中华典藏网

述琴第六RKR中华典藏网

琴之一弦为黄钟,二弦为夹钟,三弦为仲吕,四弦为夷则,五弦为无射,六弦、七弦则一、二之清声也。RKR中华典藏网

(此系一弦为Mi,四弦为Do之夷则均)RKR中华典藏网

一弦为宫,谓之「黄钟之均」,即慢角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二弦为宫(一弦为羽),谓之夹钟之均,即清商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三弦为宫(一弦为征),谓之仲吕之均,即(正)宫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四弦为宫(一弦为角),谓之夷则之均,即慢宫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五弦为宫(一弦为商),谓之无射之均,即蕤宾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以上皆采紧角为宫法,故生低五度调。)RKR中华典藏网

非一弦(必)定为征也,唯仲吕之均,一弦始为征尔。RKR中华典藏网

[《律吕正义》:”一弦为征”,专指正宫一调而言。]RKR中华典藏网

非三弦十一徽,(必定)应五弦之散声也,乃宫弦(之)十一徽(大三度),(方)应小间(角弦)之散声尔。RKR中华典藏网

盖琴无变宫/变征二弦,其商弦与征弦、角弦与羽弦、征弦与宫弦,(羽弦与商弦)其中皆有二变。是名为隔一弦,实隔二弦也。故按十徽(纯四度),即应小间(高纯四度弦)之散声,唯宫弦与角弦,则真隔一弦,故按十一征(大三度),始应小间(高大三度弦)散声也。此其故,宋姜氏夔言之详矣。其《七弦琴图说》曰:“慢角调于大弦十一徽应三弦散声”,慢角调大弦为宫,故大弦下一徽也。大弦为宫,则四弦为征矣。RKR中华典藏网

又曰:“清商调于二弦十一徽应四弦散声”,清商调二弦为宫,故二弦下一徽也。二弦为宫,则五弦为征矣。RKR中华典藏网

又曰:“宫调于三弦+一徽应五弦散声”,宫调三弦为宫,故三弦下一徽也。三弦为宫,则一弦为征矣。RKR中华典藏网

又曰:“慢宫调于四弦十一徽应六弦散声”,慢宫调四弦为宫,故四弦下一徽也。四弦为宫,则二弦为征矣。RKR中华典藏网

又曰:“蕤宾调于五弦十一徽应七弦散声”,蕤宾调五弦为宫,故五弦下一徽也。五弦为宫,。则三弦为征矣。RKR中华典藏网

何尝拘定一弦为征,三弦独下一徽哉?RKR中华典藏网

近通州王氏坦着<琴旨>,以一弦为征,及三弦独下一徽,为独得之秘,RKR中华典藏网

[一弦为征,明郑世子(朱载堉)已有此说。]RKR中华典藏网

反复辨论,而不知其昧于旋宫之理也。RKR中华典藏网

故于姜氏之说,不得其旨,反谓斯言只得乎当然,而未明乎所以然,何其傎(颠)也!RKR中华典藏网

盖自唐、宋以来,乐之失其传也久矣,以王(坦)氏习予其器,又殚(ㄉㄢ竭尽)毕生之力以求之,其所得不过如此,况不习其器,而托之空言者乎?RKR中华典藏网

王氏又谓琴声不当用律吕,只当较以五声二变。斯言也,但可以论琴徽,不可以论琴弦也。夫五声二变,高下无定者也,无定者亦必有定者程(法)之,方不迷于所往。RKR中华典藏网

若不考律吕,而但用五声二变,譬之舍规矩(画方圆的工具)而谈方圆,弃权衡(称轻重的工具)而论轻重,有此理乎?RKR中华典藏网

故琴徽虽具五声二变,而琴弦必用黄钟、夹钟、仲吕、夷则、无射五律之名,然后无定之声,皆归于有定之律矣。“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所云,岂虚哉!RKR中华典藏网

(王氏所谓”琴声不用律吕,只当较以五声二变”者,当系指不同均之调,首调定弦往往相同之谓也!如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均与大吕,应钟同定弦──一弦为宫RKR中华典藏网

仲吕均与姑洗,夹钟同定弦──一弦为征RKR中华典藏网

无射均与南吕,夷则同定弦──一弦为商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均与太簇,大吕同定弦──一弦为羽RKR中华典藏网

夷则均与林钟,蕤宾同定弦──一弦为角RKR中华典藏网

茍论律吕,则许多均调(如大吕,夷则….),因转调法之不同,定弦反而不同)RKR中华典藏网

述笛第七RKR中华典藏网

丝声之度,长短不齐,今之琴徽可验也。[琵琶、三弦同。]RKR中华典藏网

竹声之度,长短如一,(何意?)今之笛孔可验也。[箫管同。]RKR中华典藏网

《续汉志》载京房之言曰:RKR中华典藏网

“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RKR中华典藏网

(竹声不可以度调,指管乐有管口补正问题。)RKR中华典藏网

准之状如瑟,则丝声也。其律之长短皆用准定之,但以准之尺为律之寸而已,非竹声真度也。RKR中华典藏网

[《史记》律数,亦是丝声,又在京房之前]RKR中华典藏网

(意指用准所定之律,系丝声之度,而非竹声之度)RKR中华典藏网

自后儒者悉依其数以制律,故陈其义则可观,施于用则鲜合。RKR中华典藏网

而竹声真度,仅存于伶人(如晋协律中郎将列和)之口,太常之器(如四通十二笛),简编具在,无有深求其故者矣!RKR中华典藏网

何谓伶人之口?列和之辞是也;何谓太常之器?梁武之笛是也。RKR中华典藏网

案,《宋书律志》载列和对荀勖之辞曰:RKR中华典藏网

[<晋书律志>同。]RKR中华典藏网

“歌声浊者用长笛长律, (长笛有七,由倍无射至姑洗,长律者每笛差二寸)RKR中华典藏网

歌声清者用短笛短律。”(短笛亦有七,由仲吕至应钟,长短者每笛差一寸)RKR中华典藏网

又曰:RKR中华典藏网

“太常东厢长笛长四尺二寸。” (应倍无射律)RKR中华典藏网

又曰:RKR中华典藏网

“笛孔率短一寸”,七孔声均。”(此指七短笛,七长笛则笛孔率短二寸)RKR中华典藏网

又曰:RKR中华典藏网

“声浊者用三尺二笛,声清者用二尺九笛。”RKR中华典藏网

此盖列氏以来相传之旧轨也。RKR中华典藏网

<隋书音乐志>载梁武帝十二笛之制曰: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笛长三尺八寸,(黄钟笛之前,当尚有更长之二笛,一名倍无射长四尺二寸,一名倍应钟长四尺,由倍无射至姑洗七笛,属长笛之五声二变)RKR中华典藏网

大吕笛长三尺六寸,RKR中华典藏网

太簇笛长三尺四寸,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笛长三尺二寸,RKR中华典藏网

姑洗笛长三尺,(下有“一寸”二字,疑衍)。(因自黄钟笛至姑洗笛,五律率短二寸)RKR中华典藏网

中吕笛长二尺九寸,RKR中华典藏网

毅宾笛长二尺八寸,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笛长二尺七寸,RKR中华典藏网

夷则笛长二尺六寸,RKR中华典藏网

南吕笛长二尺五寸,RKR中华典藏网

无射笛长二尺四寸,RKR中华典藏网

应钟笛长二尺三寸。RKR中华典藏网

此盖窦公以来相传之遗则也。RKR中华典藏网

自黄钟笛至姑洗笛,五律率短二寸,即列和所云RKR中华典藏网

“歌声浊者用长笛长律”也。RKR中华典藏网

列和又云RKR中华典藏网

“东厢长笛长四尺二寸”,以其数推之,则黄钟笛之前,尚有二笛,盖长笛之五声二变也。(即列和所云“歌声浊者用长笛长律”)RKR中华典藏网

自中吕笛至应钟笛,七律率短一寸,即列和所云“歌声清者用短笛短律”也。(盖短笛之五声二变也)RKR中华典藏网

列和又云,“率短一寸,七孔声均”,以其器考之,则笛之差数,即笛孔之距,盖短笛之五声二变也。RKR中华典藏网

列和所云三尺二笛者,即梁武之夹钟笛也。RKR中华典藏网

列和所云二尺九笛者,即梁武之中吕笛也。(《宋书律志》谓三尺二笛应倍无射律,二尺九笛应黄钟律)。RKR中华典藏网

故今时所用之笛,七孔相距,长短如一,与琴徽之相距不同,稽之古法正合。(否!民间匀孔笛, 七孔相距,并非完全长短如一,也并非七平均律!)RKR中华典藏网

然则经生文士之辨论虽纷,而弦工吹师之授受又变也。RKR中华典藏网

荀勖不知竹声之度,异于丝声,乃依京房之术,妄以笛孔取则琴徽,RKR中华典藏网

[见晋、宋二志。]RKR中华典藏网

反讥列和作笛无法,无怪其十二笛当时不能用, 后世不可行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荀勖之泰始笛,已作管口补正,目的正在于使竹声之度合于丝声之度,详见1995人民音乐出版社王子初<荀勖笛律研究>。之所以未见用者,可能是因为民间已惯用七匀孔律)RKR中华典藏网

后之论乐者,于箫笛之孔,漫不加察,岂知为竹声之关要乎?RKR中华典藏网

今之箫盖古之笛,今之笛盖古之横笛也。RKR中华典藏网

(十二枝的套笛,既古已有之,可见要奏燕乐28调之七均,并无问题!)RKR中华典藏网

宫调之辨不在“起调”、“毕曲”说第八RKR中华典藏网

起调、毕曲用某律,即为某调,始见于蔡(元定)氏《律吕新书》,盖因燕乐杀声而附会之者, [朱子所云《行在谱》,亦即燕乐之杀声]古无是也。RKR中华典藏网

(福建)安溪李氏(光地,字晋卿1642-1718)论乐,笃(深)信不疑,彼盖不习于器数,因无足责焉耳。RKR中华典藏网

明荆川唐氏(顺之1507─1560)颇知于燕乐推寻,乃亦言宫调之辨惟在起调/毕曲,殊可哂(ㄕㄣv讥)也。RKR中华典藏网

夫沈存中(沈括)、姜尧章(姜夔)但言燕乐某宫调杀声用某字(否!姜白石但言住声,未言杀声,亦未言燕乐某宫调住声当用某字),非谓杀声用某字方为某宫调也,亦非谓宫调别无可辨,徒恃此而辨也。RKR中华典藏网

如宫调别无可辨,徒以杀声辨之,则黄钟起调/毕曲谓之黄钟宫者,改作太簇起调/毕曲,又可谓之太簇宫,则宫调亦至无定不可据之物矣!(宫调非以起调/毕曲辨之,是不错的! 但宫调以杀声辨之则更是对的!只是起调/毕曲并非杀声而已!)RKR中华典藏网

夫五声之于耳,犹五色之于目也,必青色然后谓之青,必黄色然后谓之黄,必赤白、黑色然后谓之赤、白、黑也。RKR中华典藏网

若不问其何调,而但以起调/毕曲辨之,则与以一色之物,但题青、黄、赤、白、黑之号以辨之者何异?RKR中华典藏网

试以今之度曲家明之,工字调与六字调,迥不相同,虽俗工亦知之也。RKR中华典藏网

倘以工字调之曲,用六字起调/毕曲,即可谓之六字调,闻之者有不哑然失笑者乎?](举例不当!工字调与六字调之别在调高,而不在毕曲。若工字调与六字调之别本在毕曲,则工字调之曲,用六字起调/毕曲,当就可谓之六字调么!两者并不宜相喻!燕乐宫调之别在杀声,也就是音阶这一层次)RKR中华典藏网

近方氏成培谈燕乐,亦仍其谬,谓如黄钟宫则用合字起调/毕曲,然则以合字起调/毕曲,不拘今七调中何调,皆可谓之黄钟宫,是古之宫调尚未明,今之宫调已全昧,古之宫调反不如今之七调凿(显)然为可考矣!(不但燕乐宫调与起调/毕曲无关,所有中国音乐根本也与主音无关!)RKR中华典藏网

推其意,以为燕乐有二十八调,今只七调,对之如治丝而棼(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心目俱乱,中既无所见,而外又震于考亭(先生,朱熹)、西山(先生,宋蔡元定号)之名,遂不得不从其说。RKR中华典藏网

不知燕乐二十八调(中之七律调),即今之七调,一均七调(一旦七宫),四均故二十八调,不必作捕风系(捉)影(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之谈也。RKR中华典藏网

即以蔡氏之说而论,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之 )宫、RKR中华典藏网

无射(之 )商[即无射(作)宫]、RKR中华典藏网

夷则(之正)角[即夷则(作)宫]、RKR中华典藏网

仲吕(之 )征[即仲吕(作)宫]、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之 )羽[即夹钟(作)宫]井用黄钟起调/毕曲者,在燕乐杀声则有六、凡、(下)工、上、(下)一之不同,亦毫厘之于千里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此五调之杀声皆为黄钟六,并无不同!作者不知之/为调名制之别,乃有此言!.)RKR中华典藏网

且其所论者雅乐耳,[雅乐亦无此说特就蔡氏言之]方氏必欲强合于燕乐,其参差不齐之故,虽支离牵附,究何益乎?RKR中华典藏网

方氏又讥今之度曲家杀声不用本律,不知在宋已然,沈存中所谓“诸调杀声不能尽归本律”是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沈括的“不能尽归本律“指谱字的对应律,与杀声无涉)RKR中华典藏网

杀声虽不归本律,而调之为调,不因杀声而改,则宫调之辨,不在起调毕曲,其理益明矣!RKR中华典藏网

(否!调之为调,皆因杀声而改,杀声若不同,音阶即各异也!宫调之辨在此! 宫调之辨,既在杀声,而不在起调/毕曲,则起调/毕曲,不必合于杀声,有何不可?)RKR中华典藏网

萧山毛(奇龄)氏曰,“设有神瞽于此,欲审宫调,不幸首声已过,必俟歌者自诉而后知之?”诚快论也。RKR中华典藏网

(此结论不错!但真正原因是杀声本非曲调的起调/毕曲,而是音阶的起调/毕曲么!)RKR中华典藏网

征调说第九RKR中华典藏网

丝声以一弦为一均(旦),犹之竹声以一管为一均,金石以一虡(ㄐㄩ架)为一均也。RKR中华典藏网

(一虡钟磬若十二律具备,又何止一均?作者以为的「均」,与乐界之认知,绝不相同!)RKR中华典藏网

琵琶四弦,故燕乐四均,无征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凌廷堪所谓的均,似相当于苏只婆的旦,即何昌林之所称为纵均者,所以一旦是可以有四声调的,以西乐譬之,C旦就可有C大音阶与c小音阶两音阶,合称C旦。RKR中华典藏网

同理林钟弦就有林钟(为)宫, 林钟(为)商, 林钟(为)羽, 林钟(为)角四音阶,此四音阶皆以林钟为宫,合称为林钟旦,但凌廷堪却称为征旦!矛盾)RKR中华典藏网

然唐人乐器中有五弦弹者,能备五调,[杜氏《通典》谓之五弦琵琶]。RKR中华典藏网

盖五弦则宫、商、角、征、羽五(声)调皆全矣!RKR中华典藏网

元稹<五弦弹>诗云:RKR中华典藏网

“赵璧(人名)五弦弹征调,征声巉绝何清峭。”RKR中华典藏网

[《乐府杂录》:五弦,贞元中有赵璧者妙于此技也。白傅讽谏有<五弦弹>,近有冯季皋。]RKR中华典藏网

又张祜<五弦>诗云:RKR中华典藏网

“征调侵弦乙,商声过指笼。”RKR中华典藏网

皆云此器有征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新唐书乐志》:RKR中华典藏网

“五弦如琵琶而小,北国所出,旧以木拨弹,乐工裴神符初以手弹。”RKR中华典藏网

(故乐史谓手搊琵琶者,初为五弦琶)RKR中华典藏网

又,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高昌乐皆用五弦,亦此器也。RKR中华典藏网

此器至宋初尚存,徽宗时,置大晟府,命补征调,其时在事如柳(永)耆卿、周(邦彦)美成辈,不过习于燕乐之抗坠,余则佐之以俗工,虽唐人五弦之器,亦不之知,元稹、张祜诗亦未之考,但借琵琶之黄钟宫弦妄为之,而住声(毕曲于)林钟,谓之征调,故丁仙现闻之,即讥其落韵也(因住声于林钟本无毕曲于林钟之意)。RKR中华典藏网

又不能备七征,但有黄钟征而已。RKR中华典藏网

案,(北宋)蔡绦《铁围山丛谈》云:RKR中华典藏网

“(宋徽宗)政和间作燕乐,求征、角二均韵,亦不可得,有独以黄钟调均韵中为曲,而但以林钟律卒之,是黄钟视林钟为征,虽号征调,然自是黄钟宫之均韵,非犹有黄钟、以林钟为征之均韵也。”(因为征调是指下征音阶,与毕曲本无关。)RKR中华典藏网

《姜白石集》<征招序>云: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以林钟为征,住声于林钟,若不用黄钟声,便自成林钟宫矣。故大晟府征调兼母声,一句似黄钟均,一句似林钟均,所以当时有落韵之语。“RKR中华典藏网

又云:RKR中华典藏网

“此一曲乃予昔所制,因旧曲正宫<齐天乐慢>前两拍是征调,故足成之。虽兼用母声,较大晟曲为无病矣”。RKR中华典藏网

[余皆论琴,与燕乐无涉、故不录。]RKR中华典藏网

合二说观之,岂非宋人借黄钟宫弦以为征调之明证哉?RKR中华典藏网

姜氏又谓征调无清声,只可施之琴瑟,RKR中华典藏网

[琴之无射均即征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以此也可见征调与均有关,而与毕曲无关!),RKR中华典藏网

难入燕乐。则亦不知唐人五弦之器有征调矣,甚矣解之难人索也!RKR中华典藏网

夫借黄钟宫弦以为征调,虽住声(毕曲)于林钟,而其为黄钟宫声自若也。RKR中华典藏网

(住声本无毕曲之意,世人都误)RKR中华典藏网

即此,足见蔡元定起调/毕曲为某调之不足凭矣!RKR中华典藏网

乃或者谓燕乐无征调,犹之<周官>三大乐无商声,则又与于穿凿RKR中华典藏网

(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诬诞之甚者。RKR中华典藏网

朱文公云:RKR中华典藏网

“不知有何欠缺,做征调不成?”RKR中华典藏网

朱氏不知乐,固自言之,(如清吴梅亦言:”非不为也,是不能也”)不似后人强不知以为知也!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以夹钟为律本说第十RKR中华典藏网

或曰,蔡氏元定《燕乐书》[见《宋史.乐志》云:]“燕乐独用夹钟为律本。”此何说也?曰:此燕乐之关键!RKR中华典藏网

初读之亦不能解,积疑至二十余年,渐有所悟入,始知蔡氏虽言之,亦不自知之也。RKR中华典藏网

案,《唐书乐志》云:RKR中华典藏网

“俗乐二十有八调,其宫调应夹钟(为宫之七均)之律,燕设用之,其器以琵琶为首。”RKR中华典藏网

《宋史乐志》云: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声高,实以夹钟为黄钟”RKR中华典藏网

凡乐器,皆以声之最浊者为黄钟之宫声,即所谓「律本」是也。RKR中华典藏网

《辽史乐志》云: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不用黍律,以琵琶弦谐之”,RKR中华典藏网

自是唐人相传之旧法。RKR中华典藏网

琵琶第一弦声最浊,即燕乐之「律本」也,其弦之巨细,如琴之第七弦。RKR中华典藏网

[以器考之,琵琶大弦即用琴之第七弦也。]RKR中华典藏网

考赵孟俯《琴原》:RKR中华典藏网

“以二弦为宫,谓之夹钟之均。”RKR中华典藏网

二弦者夹钟也,七弦比二弦,是夹钟清声也。RKR中华典藏网

以琴之夹钟清声(七弦?),为琵琶之黄钟宫声(何意?),故曰燕乐以夹钟为「律本」也。(否!「燕乐独用夹钟为律本」者,唐燕乐七均──夹/无/仲/黄/林/太/南,形同夹钟一均之谓也。宋燕乐改用形同大吕均的,大/夷/夹/无/仲/黄/林等七均后,已改为用大吕为「律本」了!)RKR中华典藏网

或曰:何以知蔡氏虽言之亦不自知之也?RKR中华典藏网

曰:蔡氏《燕乐书》又云:RKR中华典藏网

“紧五者夹钟清声,俗乐以此为宫。”RKR中华典藏网

此说则误甚。RKR中华典藏网

俗乐以夹钟为宫者,谓琴之夹钟清声。非谓燕乐紧五之夹钟清声也,故曰燕乐高于雅乐。RKR中华典藏网

若用紧五为宫,则燕乐中再无高于紧五之声者,何以相旋而成曲。此理极易明,不谓蔡氏竟昧之也,是以知其不知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 俗乐以紧五(夹钟清声)为宫,则低八度之下乙亦为宫矣!就算燕乐中再无高于紧五之声者,仍有许多低于紧五之声者,如何就不能「相旋成曲」呢?)RKR中华典藏网

或又曰:近方氏成培《词尘》云:RKR中华典藏网

“今人度曲,必先吹笛以定其工、尺,以夹钟为律本者,以紧五为夹钟之清声,而曲之腔,乐器之字眼,皆从五字调(G调?)而生也。”RKR中华典藏网

此说何如?RKR中华典藏网

曰:此又因蔡氏之误而误者也。RKR中华典藏网

夫宋人所谓下五、高五、紧五者,琵琶弦乃有之。若今笛中,但有五字而已,安所得高五、紧五哉?RKR中华典藏网

且字眼(调?)皆从五字调而生者,RKR中华典藏网

盖谓五字调(G调)之RKR中华典藏网

工字(mi)为五字(la)即工字调,RKR中华典藏网

尺字(Re)为五字(La)即尺字调。RKR中华典藏网

此亦俗工相沿之肤(浅也)语,RKR中华典藏网

不知六字调(f调)之RKR中华典藏网

工字(mi)为六字(so)亦工字调(D调),RKR中华典藏网

尺字(Re)为六字(so)亦尺字调(C调),RKR中华典藏网

七调旋相为宫皆如此,不独五字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卓论!RKR中华典藏网

以 上字调之工字为上字者,即工字调,RKR中华典藏网

故以工字调之上字为工字者,即上字调、RKR中华典藏网

以工字调之尺字为工字者,即尺字调、RKR中华典藏网

以五字调之工字为五字者,即工字调、RKR中华典藏网

以五字调之尺字为五字者,即尺字调、RKR中华典藏网

以六字调之工字为六字者,即工字调、RKR中华典藏网

以六字调之尺字为六字者,即尺字调、……………..RKR中华典藏网

不独上字调、工字调、五字调、六字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今笛之七调,以琵琶弦谐之,实应唐、宋人燕乐之七商(太簇均?何据?)。RKR中华典藏网

盖今之俗乐,又高于古燕乐二律矣!方氏于古今器数,全未考究,仅能吹笛唱昆山调,不知夹钟为何物,夹钟在何处,漫欲于今值中求燕乐之律本,岂非强作解事者耶?RKR中华典藏网

又或曰:子论二十八调,则以琵琶宫弦为太簇,论律本,又以为夹钟,何说之歧也?(可不是么?)RKR中华典藏网

曰:《梦溪笔谈》以高四字近夹钟,《补笔谈》又以高四字配太簇,盖燕乐声高,本无正黄钟声,故可以为夹钟者,亦可以为太簇,非歧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梦溪笔谈》以高四字近古乐之夹钟姑洗之间(与太簇无涉),唐乐之姑洗为宋乐之太簇,《补笔谈》才说宋乐以高四字配太簇(与夹钟无涉),非谓高四在夹钟/太簇之间,所以可以为夹钟,亦可以为太簇!RKR中华典藏网

即如凌廷堪所论在夹钟/太簇之间者,亦高四字而已,亦非合字(黄钟),则与律本何干?可知非是!RKR中华典藏网

所谓律本,乃”声之最浊者”,即生律之本也,所以都是以五度环来论的, 所谓最浊之音是指五度环最左方的音。以律言黄钟为生律之本,以声言则宫声为生律之本。RKR中华典藏网

俗乐二十八调,以夹钟为律本者,28调之七律调,为以夹钟为律本之七均──夹钟、无射、仲吕、黄钟、林钟、太簇、南吕也!此七律可以构成以夹钟为宫的正声音阶如下:RKR中华典藏网

夹无仲黄林太南RKR中华典藏网

钟射吕钟钟簇吕RKR中华典藏网

变变RKR中华典藏网

宫征商羽角宫征RKR中华典藏网

如此而已!与”高四可以为夹钟者,亦可以为太簇无涉”!RKR中华典藏网

至于燕乐七均为什么是以夹钟为律本的七均,而非以黄钟为律本的七均呢?RKR中华典藏网

我们以西乐为譬,西乐虽以C调为基本调,但常用调则是bEbBFCGDA七调,也就是以bE为律本的七调,如下:RKR中华典藏网

bEbBFCGDARKR中华典藏网

变变RKR中华典藏网

宫征商羽角宫征RKR中华典藏网

这是以正声音阶为基本调的说法RKR中华典藏网

若是以大调音阶为基本调,则是以bB为律本的七调,如下:RKR中华典藏网

bEbBFCGDARKR中华典藏网

清     变RKR中华典藏网

角宫征商羽角宫RKR中华典藏网

但无论如何,都并非以C为律本的七调么。RKR中华典藏网

同此,则燕乐虽以黄钟调为基本调,其常用的七调并非以黄钟为律本的(黄林太南姑应蕤)七调,而是以夹钟为律本的(夹无仲黄林太南)七调,则又有何不可呢?)RKR中华典藏网

明人九宫十三调说第十一RKR中华典藏网

明(江苏)吴江沈伯英(沈璟1553-1610)本毘(ㄆㄧ/)陵(明)蒋(孝)氏之旧,着《增定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其中有仙吕、仙吕调、羽调、正宫、正宫调、大石调、中吕、中吕调、般涉调、南吕、南吕调、黄钟、越调、商调、小石调、双调、仙吕入双调十七宫调而已。RKR中华典藏网

[非《宋史》十七宫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不知所谓九宫十三调者,何所指也?后之作者读者,徒沿袭其名,而不暇求其说。RKR中华典藏网

沈(璟)氏复以名同而音律不同者列于后,云某调在九宫,某调在十三调,竟似凿然(明确)有九宫十三调者。学者益增其惑,不知皆沿明代之俗称,非事实也。RKR中华典藏网

考元人杂剧及(陶宗仪着)《(南村)辍耕录》,但有(缺高宫、)仙吕(宫)、中吕(宫)、黄钟(宫)、(缺道调宫、)正宫、南吕(宫)五宫,(缺高大石、林钟商、) 商调、双调、越调、(缺小石调、)大石调(缺歇指调)四调,合九宫调,此九宫之所由来也。RKR中华典藏网

(元周清德着)《中原音韵》九宫调之外,又有小石、般涉、商角三调,谓之十二调。元末南曲无商角,有羽调,又增一仙吕入双调,合十三宫调。此十三调之所由来也。RKR中华典藏网

沈(璟)氏胸中亦不知九宫十三调为何物,但沿时俗之称,而贸然(贸昧地)著书,题于卷首,即起沈氏而问之,恐亦茫无所对也。RKR中华典藏网

何以知之?沈氏既有仙吕、又有仙吕调,既有中吕、又有中吕调,既有南吕,又有南吕调(即高平调)。此犹可曰:宋人燕乐仙吕、中吕、南吕三律,本有宫(调)、(羽)调之分也。RKR中华典藏网

至于既有正宫、又有正宫调,此何说也?RKR中华典藏网

而燕乐黄钟亦有宫、调之分,何以有黄钟(宫调)而无黄钟(羽)调?RKR中华典藏网

可见沈氏于宫调全无所解,则其所谓某调在九宫、某调在十三调者,皆自欺之谰(ㄌㄢ/诬陷)言也。RKR中华典藏网

盖古人著书,于乐书多空言无实,后人读书,于乐书多不求甚解(深入理解),即其浅者而观之,已如是矣!RKR中华典藏网

夫燕乐但有七宫,去高宫不用,仅有六宫;合七商、七角、七羽,当有二十一调,去七角不用,当有十四调;又去二高调及正平调不用,仅有十一调;合六宫计之,则有十七宫调,乌睹所谓九宫十三调哉?RKR中华典藏网

后世曲谱,皆沿沈氏而为九宫之名(如<九宫大成>),复有引<景佑乐髓新经>“六甲九宫”之语,为<九宫名谱解>者,又桐城方(苞)氏<物理小识>,因见沈氏有十三调之称,遂杂凑黄钟调、正宫调、大石调、小石调、仙吕调、中吕调、南吕调、双调、越调、商角调、角调、般涉调、子母调(?)十三调之名,以足其数,皆不可为据。RKR中华典藏网

至于七宫之道宫、七羽之高平调,自元以来皆不用,旧曲具存,班班(明着)可验。RKR中华典藏网

近长洲徐(大椿1693-1771)灵昭乃以沈(璟)氏附录,不知宫调之<鹅鸭满渡船>,定为<应时明近>,属之道宫,又以所犯诸曲属之高平,皆师心(自用)凭臆,益不足论矣!RKR中华典藏网

南北曲说 第十二RKR中华典藏网

今之南、北曲,皆唐人俗乐之遗也。德清胡(彦升)氏《乐律表微》谓:”今之南曲,不用一、凡(Si、Fa),为雅乐之遗声”,其说非也。RKR中华典藏网

字谱之一、凡,即古之二变也。RKR中华典藏网

盖古乐有不用二变者,有用二变者:RKR中华典藏网

经典相承,但云五声者,此不用二变者也;RKR中华典藏网

兼云七音者,此用二变者也。RKR中华典藏网

《左传》昭公二十年:RKR中华典藏网

“晏子曰,五声六律七音。”RKR中华典藏网

又二十五年:RKR中华典藏网

“子太叔曰:七音六律,以奏五声。”RKR中华典藏网

七音者,(东汉)服氏(虔《春秋左氏传解》)注云: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之均,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征,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征”RKR中华典藏网

[见《魏书.乐志》]RKR中华典藏网

(唐)陆氏(元朗,字德明550-630)《(经典)释文》云:RKR中华典藏网

“七音,宫、商、角、征、羽、变宫、变征也。”RKR中华典藏网

是雅乐亦兼用二变也。RKR中华典藏网

《通典》:RKR中华典藏网

“祖孝孙以梁、陈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而作大唐雅乐。”RKR中华典藏网

是雅乐亦有南北也。RKR中华典藏网

姜尧章(姜夔)“侧商调序”云:RKR中华典藏网

“琴七弦具宫、商、角、征、羽、者为正弄,加变宫、变征为散声者曰侧弄。”是无二变者,琴之正调也,有二变者,琴之侧调也。(此单论定弦,以五声定弦者,曲中亦可有二变,以二便定弦者,曲中亦可无二变,不能相提并论。)RKR中华典藏网

盖龟兹琵琶未入中国以前,魏、晋以来,相传之俗乐,但有清商三调而已。(否!还有楚、侧两调。)清商者,即《通典》所谓清乐,唐人之法曲是也。清乐之清调、平调,原出于琴之正弄(此说何据?),不用二变者也。清乐之侧调,[即瑟调]原出琴之侧弄(此说何据?),用二变者也。RKR中华典藏网

至隋、唐,本龟兹琵琶为宴乐,四均共二十八调。宴乐者,即《通典》所谓“燕乐”,唐人之胡部是也。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二十八调,无不用二变者,于是清乐之侧调,杂入于燕乐,而不可复辨矣!RKR中华典藏网

故以用一、凡,不用一、凡为南、北之分,可也(否!亦不可!);以雅乐、俗乐为南北之分不可也。RKR中华典藏网

然则今之南曲,唐清乐之遗声也;今之北曲,唐燕乐之遗声也(何据?):皆俗乐,非雅乐也。RKR中华典藏网

《梦溪笔谈》云:RKR中华典藏网

“唐天宝十三载,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三者判然不同,则清乐,燕乐与雅乐无涉可知矣!RKR中华典藏网

白香山<立部伎>诗自注云:RKR中华典藏网

“太常选坐部伎绝无性识者,退入雅乐部。”RKR中华典藏网

所谓雅乐者如此,安能如今南曲之谐婉可听哉?RKR中华典藏网

清乐者,梁、陈之旧乐。梁、陈南朝也,故谓之南曲。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者,周、齐之旧乐。周、齐北朝也,故谓之北曲。RKR中华典藏网

事隔千载,而沿革之脉络,尚隐隐可寻也。RKR中华典藏网

至于近世(清雍干间《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周祥钰辈,以宫、商之调为南曲,角、羽之调为北曲,又以正宫为南曲,以高宫为北曲。RKR中华典藏网

夫七角、七羽、及高调,其废已久,世俗虽有宫调之名,所用者实燕乐太簇一均(此说无据!),凭何器而分角、羽乎?且南、北之分,全不关乎宫调也,亦同归于「不知而作」焉已矣!RKR中华典藏网

声不可配律说第十三。RKR中华典藏网

律(音名)者,六律六同也。其长短分寸,有定者也。如黄钟之长,不可为无射也,应钟之短,不可为大吕也。RKR中华典藏网

声(阶名)者,五声、二变也,其高下相还于六律、六同之中,无定者也。RKR中华典藏网

如<大司乐>: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为角,又可以为宫;RKR中华典藏网

太簇为征,又可以为角;RKR中华典藏网

姑洗为羽,又可以为征”也。RKR中华典藏网

《尧典》:RKR中华典藏网

“律和声。”RKR中华典藏网

“大师掌六律、六同,皆文之以五声。”RKR中华典藏网

(校:后二语为<周礼>所言。)RKR中华典藏网

《礼运》:RKR中华典藏网

“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RKR中华典藏网

《孟子》:RKR中华典藏网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RKR中华典藏网

皆此义也。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之字谱,即五声、二变也(否!燕乐之工尺字谱,原为固定调,正是”有定者也”的律名),盖出于龟兹之乐。中外之语不同,故其名亦异也。当其初入中国之时,郑译以其言不雅驯,故假声律缘饰之。其言曰: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之宫)应用林钟为宫,乃用黄钟为宫。”RKR中华典藏网

所谓林钟者,即征声也。黄钟者,即宫声也(林钟/黄钟皆律名,征声/宫声皆声名,郑译何尝以律名为声名呢?)。RKR中华典藏网

所谓宫者,则字谱之合字也(否!宫为阶名,合为谱字名,两不相侔!),犹言应用征声为合字者,乃用宫声为合字也。RKR中华典藏网

(此说无理!郑译但言声/律未尝言及谱字,且丘琼荪考证:燕乐之合字配黄钟,唐宋皆然)RKR中华典藏网

以声配律,实始于此。黄钟声最浊,故以合字配之也。(以合字配黄钟,只能说以谱字配律,怎能说是以声配律呢?是凌廷堪误把工尺谱字与声名之间画上等号)RKR中华典藏网

又云:“应用林钟为宫”,则亦疑征声当为合字,宫声不当为合字矣!RKR中华典藏网

至宋杨(瓒)守斋以琴律考之,确然知宫声非合字(工尺谱字原是固定调,与声名之间本来就不能画上等号么!),乃以仲吕为宫声。燕乐以仲吕配上字,是以上字为宫声也(否!工尺谱字原为固定调,配律不配声,以仲吕为宫与以仲吕为上是两回事!)。盖琴律一弦为黄钟,三弦为仲吕:正宫调一弦为合字,故以合字配黄钟;三弦为上字,故以上字配仲吕也(这是琴乐的首调说法,与燕乐原采固定调不同!)。何尝以合字为宫声,上字为角声哉?(若以合字为宫声,则上字为清角声,角声当为乙字)宋人乐谱所注十二律吕及四清声者,盖即字谱十字高下之别名耳(也就是工尺谱字本为固定调么),不可以称谓之古,遂疑其别有神奇也。RKR中华典藏网

自学者不明律有定/声无定之理,遂泥定黄钟之一均不可移易,不论何均,遇黄钟之律,则以为宫声,遇太簇之律,则以为商声,遇姑洗之律,则以为角声,遇林钟之律,则以为征声,遇南吕之律,则以为羽声,遇应钟之律,则以为变宫声,遇蕤宾之律,则以为变征声,而旋宫之义遂晦。RKR中华典藏网

于是论燕乐者,以宫声为合字,而有一、凡不当应钟,蕤宾之疑。RKR中华典藏网

论雅乐者,以七声用七律,而有隋废旋宫,止存黄钟一均之疑。RKR中华典藏网

论琴律者,以三弦独下一徽,而有姑洗而用仲吕为角之疑。RKR中华典藏网

而《尚书》、《周礼》、《礼记》、《孟子》诸书,举不可读矣,皆以声配律之说启之也。RKR中华典藏网

不知燕乐字谱,即五声二变也,非六律六同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燕乐字谱,正六律六同也,非五声二变也!凌廷堪所论原亦如此,结论却反是!)RKR中华典藏网

宋人以六律六同代字谱者,盖缘饰之以美名,即郑译之意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燕乐字谱,正六律六同也!故以字谱代六律六同)RKR中华典藏网

以声配律,始于郑译,成于沈括,皆无他奥义。RKR中华典藏网

(郑译未尝言及工尺谱字,沈括则但以工尺谱字配律吕,未尝配及声名!声不可以配律是不错的,但工尺谱字确可以配律。凌廷堪之误,.在于把工尺谱字与宫商声名视为一物!)RKR中华典藏网

后儒不遑(暇也)深求其故,遂怖其言,若河汉(天河)之无极,苟明律与声不同之故,则千古不解之惑,可片言而决矣!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表RKR中华典藏网

(宋)沈(括)存中《补笔谈》云: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二十八调,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为)角今(时调名)为林钟角,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为)羽今(时调名)为中吕调,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为)宫今(时调名)为中吕宫,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为)宫今(时调名)为南吕宫,RKR中华典藏网

无射(为)宫今(时调名)为黄钟宫,RKR中华典藏网

无射(为)商今(时调名)为林钟商。RKR中华典藏网

其古今律吕不同,从未有能言其故者。”RKR中华典藏网

夫沈存中非上古之人,宋燕乐非神瞽所制,世之言乐者,已不能知其故,则其所言之古乐,果可以深信乎?RKR中华典藏网

(否!沈括采「为调名制」RKR中华典藏网

时调林钟角,属夷则(之)角,黄钟(为)角RKR中华典藏网

时调中吕调,属夹钟(之)羽,黄钟(为)羽RKR中华典藏网

时调中吕宫,属夹钟(之)宫,夹钟(为)宫RKR中华典藏网

时调南吕宫,属林钟(之)宫,林钟(为)宫RKR中华典藏网

时调黄钟宫,属无射(之)宫,无射(为)宫RKR中华典藏网

时调林钟商,属夷则(之)商,无射(为)商RKR中华典藏网

与古今律吕不同,完全无关!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之宫调理论,更非不可以深信!)RKR中华典藏网

又《补笔谈》所云:RKR中华典藏网

“仲吕(为)商今(时调名)为双调,RKR中华典藏网

南吕(为)羽今(时调名)为般涉调”者,RKR中华典藏网

(宋)王(灼)晦叔《碧鸡漫志》乃云: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之)商俗呼双调,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之)羽俗呼般涉调。”RKR中华典藏网

则复与沈说互异,读之弥增其感。RKR中华典藏网

(否!沈括采「为调名制」, 王灼采「之调名制」RKR中华典藏网

时调双 调,属夹钟(之)商,仲吕(为)商RKR中华典藏网

时调般涉调,属黄钟(之)羽,南吕(为)羽RKR中华典藏网

两皆不误!凌廷堪不知有之/为调名制之别,乃自云「心目俱乱」!)RKR中华典藏网

言乐者高谈(律管之)周径,剖析毫芒,更无暇及此也。RKR中华典藏网

廷堪积思有年,考之典籍,证之器数,稍稍窥其原本,始知平易如菽粟,非有神奇不传之秘也(否!其秘,凌廷堪实未之详也!)。RKR中华典藏网

于是不揣(ㄔㄨㄞv忖度愚陋,僭(越份)为之表,俾(使)承(继)学之士,一览而知焉!RKR中华典藏网

七宫、七羽表:RKR中华典藏网

七 宫RKR中华典藏网

七 羽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则(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钟(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射(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吕(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钟(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钟(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为)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宋史,乐志》(载蔡元定)云: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七宫皆生于黄钟,七羽皆生于南吕。”(燕乐RKR中华典藏网

七宫皆生于黄钟,RKR中华典藏网

七商皆生于太簇,RKR中华典藏网

七羽皆生于南吕,RKR中华典藏网

七角皆生于应钟者,RKR中华典藏网

当系指RKR中华典藏网

七宫调之音阶,皆同于黄钟均以黄钟为宫之音阶,RKR中华典藏网

七商调之音阶,皆同于黄钟均以太簇为宫之音阶,RKR中华典藏网

七羽调之音阶,皆同于黄钟均以南吕为宫之音阶,RKR中华典藏网

七角调之音阶,皆同于黄钟均以应钟为宫之音阶,如下: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均 黄林太南姑应蕤RKR中华典藏网

钟钟簇吕洗钟宾RKR中华典藏网

七宫之音阶 以黄钟为宫 152637#4->1 2 3 #45 6 71RKR中华典藏网

七商之音阶 以太簇为宫 b7415263->1 2 34 5 6b7 1RKR中华典藏网

七羽之音阶 以南吕为宫 b3b741526->1 2b3 4 5 6b7 1RKR中华典藏网

七角之音阶 以应钟为宫 b6b2b3b7415->1b2 b3 4 5b6 b7 1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案,燕乐之源,据《隋书?音乐志》,出于龟兹琵琶。RKR中华典藏网

《辽史?乐志》亦云:RKR中华典藏网

“四旦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谐之。”RKR中华典藏网

则七宫一均,琵琶之第一弦也(何以见得?)。RKR中华典藏网

此弦即以琴之第七弦为之。琴之第七弦,实太簇律(半?)律,RKR中华典藏网

[其景锦案 ”律律”当是半律之伪]RKR中华典藏网

故燕乐之黄钟,实太簇声,所谓高二律也。RKR中华典藏网

(唐宋分用玉/铁尺律,以是宋之黄钟等于唐之太簇,此即高二律之缘,与燕乐宫调相当于琴乐第七弦太簇半律无关!)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声高,无正黄钟声(?),或又以为夹钟半律(?)。RKR中华典藏网

七羽一均,琵琶之第四弦也(何以见得?)。RKR中华典藏网

此弦为第一弦之半声,即太簇清声。RKR中华典藏网

故燕乐之南吕,亦太簇声也。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南吕皆为太簇?若可以这样任意指称,则28调之谜,还有何不可解之处呢!)RKR中华典藏网

第一弦最大,故以为宫声,第四弦最细,故以为羽声。盖取“大不逾宫,细为(不)过羽”之义。RKR中华典藏网

(“大不逾宫,细不过羽”指制作钟时,最大的钟不应低过于黄钟声,以免劳民伤财,与琵琶之定弦无关!)RKR中华典藏网

段安节曰,“宫逐羽音”,故七羽调名与七宫多相应也。RKR中华典藏网

《补笔谈》云:RKR中华典藏网

“大吕(为)宫今为(时调)高 宫,RKR中华典藏网

夷则(为)宫今为(时调)仙吕宫,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为)宫今为(时调)中吕宫,RKR中华典藏网

无射(为)宫今为(时调)黄钟宫。RKR中华典藏网

中吕(为)宫今为(时调)道调宫,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为)宫今为(时调)正 宫、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为)宫今为(时调)南吕宫“RKR中华典藏网

“无射(为)羽今为(时调)高般涉调,RKR中华典藏网

中吕(为)羽今为(时调)仙吕调,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为)羽今为(时调)中吕调,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为)羽今为(时调)黄钟调。RKR中华典藏网

太簇(为)羽今为(时调)正平调,RKR中华典藏网

南吕(为)羽今为(时调)般涉调,RKR中华典藏网

姑洗(为)羽今为(时调)高平调,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观表可不烦言而解。RKR中华典藏网

七羽与七宫,虽有清浊之分,而实与七宫相复。RKR中华典藏网

(此说为凌廷堪独创,但并无论据)RKR中华典藏网

故金人院本以后,七羽即不用,盖并入七宫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由日本唐传雅乐可知,羽调音阶是含大三度与小二度之五声音阶,有日本味,所以元后才失传)。RKR中华典藏网

以琴律考之,第七弦乃夹钟之半律,RKR中华典藏网

(前言:琴之第七弦,实太簇半律,今又言:乃夹钟之半律,若然,则七羽与七宫,实不相复?)RKR中华典藏网

今以为燕乐之黄钟。RKR中华典藏网

(否!以夹钟为律本,并非以夹钟为黄钟!)RKR中华典藏网

故曰,燕乐以夹钟为律本也。RKR中华典藏网

(俗乐二十八调,以夹钟为律本者,28调之七律调,为以夹钟为律本之七均──夹钟、无射、仲吕、黄钟、林钟、太簇、南吕也!如此而已!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以夹钟为律本,并非燕乐以夹钟为黄钟之意!)RKR中华典藏网

道调宫即《宋志》之道 宫也,RKR中华典藏网

高平调即《宋志》之南吕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调即《唐志》之黄钟羽也。RKR中华典藏网

考《宋志》,林钟(为)羽当为(时调)黄钟调,RKR中华典藏网

《补笔谈》作 (时调)大吕调。(否!大吕调非时调名,当是黄钟调)RKR中华典藏网

南吕(律)配(高)工字,般涉调为南吕(为)羽,杀声当用(高)工字。RKR中华典藏网

《补笔谈》作四字。皆传写之误也。RKR中华典藏网

(《补笔谈》此段文字多误,惟此字所载未作四字,而为(高)工字。)RKR中华典藏网

七商、七角表:RKR中华典藏网

七 商RKR中华典藏网

七 角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宋史?乐志》云,“燕乐七商皆生于太簇,七角皆生于应钟。”RKR中华典藏网

则七商一均,琵琶之第二弦也。RKR中华典藏网

(何以见得?燕乐七商皆生于太簇者,七商调之音阶,皆同于黄钟均以太簇为宫之音阶也)RKR中华典藏网

此弦琴中无此声(琴中岂无太簇声?),琴散声不用二变,故以为应钟声。(何意?)即今三弦之老弦也(何以见得?)。RKR中华典藏网

七角一均,琵琶之第三弦也,(何以见得?)此弦琴中亦无此声(古琴正调一二三弦定为黄钟,太簇,仲吕,故无姑洗声?)。RKR中华典藏网

即今三弦之中弦也(何以见得?)。RKR中华典藏网

段安节曰,“商、角同用”,则亦应钟声(明明是姑洗,那会是应钟!),其调名皆与七商相应。故《宋史?乐志》直云七角皆生于应钟,不云姑洗也。RKR中华典藏网

然则燕乐太簇,姑洗二均,皆应钟声也。RKR中华典藏网

(太簇,姑洗皆为应钟?若可以这样任意指称,则28调之谜,还有何不可解之处呢!)RKR中华典藏网

《补笔谈》云,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为)商今为(时调)高大石调,RKR中华典藏网

无射(为)商今为(时调)林钟商,[其锦案:此下当有”仲吕商今为双调“七字。]RKR中华典藏网

(仲吕(为)商今为(时调)双 调)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为)商今为(时调)越 调。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为)商今为(时调)小石调,RKR中华典藏网

太簇(为)商今为(时调)大石调,RKR中华典藏网

南吕(为)商今为(时调)歇指调,RKR中华典藏网

中吕(为正)角今为(时调)高大石角,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为正)角今为(时调)林钟角,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为正)角今为(时调)双 角,RKR中华典藏网

太簇(为正)角今为(时调)越 角,RKR中华典藏网

南吕(为正)角今为(时调)小石角,RKR中华典藏网

姑洗(为正)角今为(时调)大石角,RKR中华典藏网

应钟(为正)角今为(时调)歇指角。”RKR中华典藏网

观表亦不烦言而解。RKR中华典藏网

七角之声,虽少清于七商,而实与七商相复。RKR中华典藏网

(此说为凌廷堪独创,但并无论据)RKR中华典藏网

故北宋干兴以来,七角即不用,盖并入七商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角调音阶是含大三度与小二度之五声音阶,比元时才失传的羽调,其日本味更浓,所以早在宋时已先羽调失传。)RKR中华典藏网

七角既生于应钟,则小石角乃姑洗(为闰)角,林钟角即林钟(为闰)角,RKR中华典藏网

(否!《孟溪笔谈》所载之小石角乃南吕(为正)角,林钟角乃黄钟(为正)角)RKR中华典藏网

故段安节《琵琶录》曰,“小石角亦名正角调。”RKR中华典藏网

(小石角之亦名正角调与此何干?)RKR中华典藏网

《景佑乐髓新经》曰: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为闰)角,在今乐亦为林钟角”也。RKR中华典藏网

[此角为闰角]RKR中华典藏网

大石调、高大石调、小石调,即《唐志》、《宋志》之“大食调”、“高大食调”、“小食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商即《宋志》之商调也。RKR中华典藏网

大石角、高大石角、小石角,即《唐志》、《宋志》之“大食角”、“高大食角”、“小食角”也。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角即《宋志》之商角也(?)。RKR中华典藏网

宋人以蕤宾配勾字,(时调)歇指角为蕤宾(为)角,RKR中华典藏网

(《孟溪笔谈》所载之歇指角杀声虽为蕤宾/勾,但声律调名则为应钟(为)角,而非蕤宾(为)角)RKR中华典藏网

杀声当用勾字,今(《孟溪笔谈》)不用勾字,而与林钟角同用尺字,可见勾字即下尺也。RKR中华典藏网

(时调)越角为南吕(为)角(《孟溪笔谈》所载之越角杀声虽为南吕/工,但声律调名则为太簇(为)角,而非南吕(为)角),杀声当用(高)工字,《补笔谈》作上字,盖因字形而致误也。RKR中华典藏网

(此段《补笔谈》多误,惟此字所载确为工字,所误者当为高工,缺一高字)RKR中华典藏网

南宋七商表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七商本生于太簇,南渡以后,亦如七宫,用黄钟以下(大夷夹无仲黄林)七律(当是七均,且用黄钟以下(大夷夹无仲黄林)七均者,非独七商,七角、七羽亦然!)之名。RKR中华典藏网

(唐之燕乐以夹钟为律本,28调分属 夹无仲黄林太南 七「均」,RKR中华典藏网

宋之燕乐以大吕为律本,28调分属大夷夹无仲黄林 七「均」,RKR中华典藏网

──但七商之杀声,属 夹无仲黄林太南 七「律」、RKR中华典藏网

七羽之杀声,属 无仲黄林太南姑 七「律」。)RKR中华典藏网

故姜(夔)尧章云: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之)商俗名大石(调)”,(姜白石采之调名制,大石调属黄钟(之)商)RKR中华典藏网

王(灼)晦叔云: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之)商俗呼双调”,RKR中华典藏网

朱(熹)文公云:RKR中华典藏网

“无射(之)商俗呼越调",RKR中华典藏网

而周(密)公谨自度曲,亦有无射商也。(此句何干?)RKR中华典藏网

若七商如北宋起太簇,则无所谓无射商矣(咦?上文不就明载:朱文公云:“无射商俗呼越调"、《补笔谈》云:无射商今为林钟商么?),观表自知之!RKR中华典藏网

南宋七羽表: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七羽本生于南吕,南渡以后,亦如七宫,用黄钟以下七律之名,RKR中华典藏网

(其所谓南渡以后,七羽皆用黄钟以下七律之名,实因1117年后,中国已改采了「之调名制」,所以燕乐28调之所有声调,皆属大夷夹无仲黄林七均了!非独七羽方如此! )RKR中华典藏网

故王(灼)晦叔云: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之)羽俗呼般涉调,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之)羽俗呼中吕调,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之)羽俗呼高平调,RKR中华典藏网

夷则(之)羽俗呼仙吕调。”RKR中华典藏网

又云:RKR中华典藏网

“(唐)林钟(之)羽时号平调,(宋)今呼高平调(林钟之羽)也。”RKR中华典藏网

周(密)公瑾亦云:RKR中华典藏网

“中吕(调)、夹钟(之)羽也,RKR中华典藏网

高平(调)、林钟(之)羽也,RKR中华典藏网

仙吕(调)、夷则(之)羽也。”RKR中华典藏网

与北宋律名不同,观表自知。(咦?何由知之呀?)RKR中华典藏网

南宋七闰表: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之调名制」)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北宋七闰角RKR中华典藏网

(「为调名制」)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笔谈》七正角RKR中华典藏网

(「为调名制」)RKR中华典藏网

七角一均,所用律名,在在不同,竟成移步改观,阅之心目俱乱。RKR中华典藏网

初以为此均北宋以来即不用,遂置之弗论,今得《词源》考之,亦具有条理。RKR中华典藏网

《笔谈》用姑洗以下七律(仲黄林太南姑应),因姑洗为(正)角故也(但杀声却仍在闰角!)。RKR中华典藏网

《宋史》用应钟以下七律(黄林太南姑应蕤)者,所谓七(闰)角皆生于应钟是也。RKR中华典藏网

盖七角一均,本无正声,生于应钟者,则借用七商一均(?)。RKR中华典藏网

生于姑洗者,则借用本均之名(?),其实琵琶之第三弦(?)。RKR中华典藏网

或借用七商一均、或借用七宫一均、或借用本律一均,不过「徒有其名」而已,皆古人久不能用之调。RKR中华典藏网

故《笔谈》以姑洗(为正)角为大石角者,借本律之名(?)也,以下则RKR中华典藏网

仲吕(为正)角为高大石角,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为正)角为双 角,RKR中华典藏网

南吕(为正)角为小石角,RKR中华典藏网

应钟(为正)角为歇指角,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为正)角为商 角(林钟角),RKR中华典藏网

太簇(为正)角为越 角也。RKR中华典藏网

《宋史》以应钟(为闰)角为大石角者,借用七商之律名也(?不知何谓借本律之名,何谓借用七商之律名)。以下则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为闰)角为高大石角,RKR中华典藏网

太簇(为闰)角为双角,RKR中华典藏网

姑洗(为闰)角为小石角,RKR中华典藏网

蕤宾(为闰)角为歇指角,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为闰)角为商角,RKR中华典藏网

南吕(为闰)角为越角也。(《宋史》皆较《笔谈》高五度)RKR中华典藏网

七角一均,南宋虽不用,仍借七宫之律名。RKR中华典藏网

《宋史》“闰为角”,故《词源》云:RKR中华典藏网

“大吕(之)闰(角)俗名高大石角,RKR中华典藏网

夷则(之)闰(角)俗名商 角(林钟角),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之)闰(角)俗名双 角,RKR中华典藏网

无射(之)闰(角)俗名越 角RKR中华典藏网

仲吕(之)闰(角)俗名小石角,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之)闰(角)俗名大石角,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之)闰(角)俗名歇指角”也。RKR中华典藏网

盖南宋(采之调名制后)宫、商、角、羽四均(声调),皆用黄钟以下之(大夷夹无仲黄林七)律,原各有经纬不紊也。RKR中华典藏网

入之者浅,故望洋辄叹,今为表而出之,则乱丝皆秩然就绪矣!RKR中华典藏网

[此<南宋七闰表>与说,系先生己已年五月三十日所草创也。RKR中华典藏网

越翌日,不幸哲人遽(ㄐㄩ忽也)萎,故未及整齐,手自订正,编入于此书。且篇内“以下则仲吕角”、“以下则黄钟角”,并“故《词源》”云云,亦均未举其辞。RKR中华典藏网

今冬往海州之板浦,搜集先生遗书归,并得此稿,原取《词源》互相参考,补录于此,更附数语以别之使夙昔曾见是书者,不致讥其以伪乱真云。RKR中华典藏网

时嘉庆庚午(1810年)十二月除夕前三日,受业宣城张其锦谨识于长溪之曲肱亭。]RKR中华典藏网

姜尧章《七弦琴图说》表RKR中华典藏网

自郑世子(朱载堉)论琴,以大弦为征,学者群然从之,不知此特正宫(当是正调)一调耳,他调则还相为宫矣!宋姜尧章(姜夔字白石)《七弦琴图说》,言之最详,《宋史》仅载其说,而佚其图,读者遂无从得其端绪,亦言乐者一大迷津也。RKR中华典藏网

夫琴以按十一徽(大三度)应隔一弦之散声,相和者则为宫弦(本弦若为宫弦,则隔一弦为大三度之角弦)。宫以此定,调以此辨,不必问其何弦也。RKR中华典藏网

昧者惟知三弦(宫弦)独下一徽(其余之弦,皆以按十徽(纯四度)与隔一弦之散声相和,如征弦之合宫弦,羽弦之合商弦,……惟宫弦以十一徽与隔一弦之散声角弦相应,故谓宫弦独下一徽),自矜创获,反谓姜氏不知其所以然,岂知其于姜氏之书,句读尚未分乎?[观王氏坦《琴旨》可见]。今依姜氏之说,绎之为表庶学者不迷于所往焉!RKR中华典藏网

慢角调[即黄钟均]RKR中华典藏网

(一说,由正调(仲吕调)慢角(三)弦,成黄钟均,故名慢角调。RKR中华典藏网

二说黄钟调慢15263五音,成一弦为宫之应钟调,故称为慢角调。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调因与应钟调一样,皆属一弦为宫之琴调,故亦称为慢角调。)RKR中华典藏网

宫——一弦RKR中华典藏网

商——二弦RKR中华典藏网

角——三弦RKR中华典藏网

变征 —○RKR中华典藏网

征——四弦RKR中华典藏网

羽——五弦RKR中华典藏网

变宫 ─○RKR中华典藏网

宫——六弦RKR中华典藏网

商——七弦RKR中华典藏网

姜尧章云:黄钟、大吕并用慢角调,(应钟当亦是并用慢角调者。)故于大弦(宫弦)十一徽(大三度)应三弦(角弦)散声。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大吕,应钟三调,一弦皆为宫,如下表所示,故并用!RKR中华典藏网

应蕤大夷夹无仲黄林太南姑应蕤RKR中华典藏网

钟宾吕则钟射吕钟钟簇吕洗钟宾RKR中华典藏网

--------------------------------------RKR中华典藏网

商征宫角羽商征宫角羽商征宫角)RKR中华典藏网

[案:慢角调大弦(一弦)为宫,则十一徽(大三度) 为角声,三弦散声亦为角声,故应之。RKR中华典藏网

若三弦为角,则十徽(纯四度)为羽声,五弦亦羽声,仍于十徽应之,不于十一徽也,盖十一徽应隔一弦之散声者。惟宫应角,止隔商声一弦(为大三度)故也。至于RKR中华典藏网

商与征:隔角与变征两声,RKR中华典藏网

角与羽:隔变征与征两声,RKR中华典藏网

征与宫:隔羽与变宫两声,RKR中华典藏网

羽与商:隔变宫与宫两声。(以上皆为纯四度)RKR中华典藏网

琴无二变,虽隔一弦,实隔两弦,故皆以十徽应散声也。此其故,虽郑世子(朱载堉)不知,他何论焉?]RKR中华典藏网

清商调[即夹钟均] (黄钟调紧362(角羽商)三弦,成夹钟均,故名清商调)RKR中华典藏网

羽——一弦RKR中华典藏网

变宫— ○RKR中华典藏网

宫——二弦RKR中华典藏网

商——三弦RKR中华典藏网

角——四弦RKR中华典藏网

变征 — ○RKR中华典藏网

征——五弦RKR中华典藏网

羽——六弦RKR中华典藏网

宫——七弦RKR中华典藏网

姜尧章云:太簇、夹钟并用清商调,故于二弦(宫弦)十一徽(大三度)应四弦(角)散声。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太簇两调,一弦皆为羽,如上表所示,故并用,与清商无关!)RKR中华典藏网

[案:清商调二弦为宫,则十一徽为角声,四弦散声亦为角声,故应之。若三弦为商,则十徽为征声,五弦亦征声,仍于十徽应之,不于十一徽也。]RKR中华典藏网

宫调[即仲吕均](三弦为宫者,为(正)宫调)RKR中华典藏网

征——一弦RKR中华典藏网

羽——二弦RKR中华典藏网

变宫- ○RKR中华典藏网

宫——三弦RKR中华典藏网

商——四弦RKR中华典藏网

角——五弦RKR中华典藏网

变征— ○RKR中华典藏网

征——六弦RKR中华典藏网

羽——七弦RKR中华典藏网

姜尧章云:姑洗、仲吕、蕤宾(否!蕤宾一弦当为角,三弦当为羽,而不为宫)并用宫调,故于三弦十一徽应五弦散声。RKR中华典藏网

[案,宫调三弦为宫,则十一徽为角,五弦亦角声,故于十一徽应之,三弦独下一徽,惟正宫调为然。姜氏之说最详析。后世大弦为宫,大弦为征,几成聚讼。不知大弦为宫,则大弦独下一徽,而三弦乃用十徽应五弦散声,非正宫调矣!此理极易明,不谓言琴者皆昧昧也。]RKR中华典藏网

慢宫调[即夷则均](黄钟均慢一弦(宫弦)为林钟均,故称慢宫调,蕤宾及夷则均之定音,与林钟均同,故亦称为慢宫调。)RKR中华典藏网

角——一弦RKR中华典藏网

变征— ○RKR中华典藏网

征——二弦RKR中华典藏网

羽——三弦RKR中华典藏网

变宫— ○RKR中华典藏网

宫——四弦RKR中华典藏网

商——五弦RKR中华典藏网

角——六弦RKR中华典藏网

征——七弦RKR中华典藏网

姜尧章云:林钟、夷则(及蕤宾)并用慢宫调,故于四弦十一徽应六弦散声。RKR中华典藏网

[案,慢宫调四弦为宫,则十一徽为角声。六弦亦角声,故于+一徽应之。若三弦为羽,则十徽为商声,五弦为商,仍于十徽应之,不于十一徽也。]RKR中华典藏网

蕤宾调即无射均(此蕤宾与律名、调名皆无关!不知因何得名?)RKR中华典藏网

商——一弦RKR中华典藏网

角——二弦RKR中华典藏网

变征—○RKR中华典藏网

征——三弦RKR中华典藏网

羽——四弦RKR中华典藏网

变宫—○RKR中华典藏网

宫——五弦。RKR中华典藏网

商——六弦RKR中华典藏网

角——七弦RKR中华典藏网

姜尧章云:南吕、无射、应钟并用蕤宾调,(否!应钟一弦当为宫,三弦当为角)故于五弦十一徽应七弦散声。RKR中华典藏网

[案,蕤宾调五弦为宫,则十一徽为角,七弦为清角,故于十一徽应之。若三弦为征,则十徽为宫,五弦为宫,仍于十徽应之,不于十一徽也。RKR中华典藏网

姜氏之言,详析如此,而昧者孰视无睹,仍坐云雾中,甚矣,真读书者之难也!]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合琴表RKR中华典藏网

琴律所用者,黄钟、夹钟、仲吕、夷则、无射五律也。(此属一弦为角之夷则均,不知作者因何数云,其为「琴律所用者」。)RKR中华典藏网

分五弦命之,六、七乃一、二之清声。燕乐七宫,则加大吕、林钟为七律(即大夷夹无仲黄林七律,是则此处所言之燕乐属宋制之铁尺律)。RKR中华典藏网

南渡后,虽七商、七羽二均,亦用此七律矣!(此乃因改采一均只有一宫之「之调名制」故。且非特七商、七羽,七宫、七角亦然!)可见燕乐之原,虽出于龟兹琵琶,未尝不用琴之律名也。(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律名,与琴何干?)RKR中华典藏网

正宫调大弦为征,姜尧章已详言之。宋吴(?)元士云:“古黄钟(均)今慢角(调,第一弦为宫),古(第三弦)清角今正宫(第一弦为征)。”RKR中华典藏网

又以琴之第三弦为宫,以第六、第七弦为征、羽,以第一、第二弦为征、羽之应。(见《朱子文集答吴元士书》)RKR中华典藏网

其说与姜氏同,而朱子不以为然,盖以慢角调(一弦为宫)为正宫(正调),故有仲吕(三弦)为角之疑,宜乎其琴律说多不得旨要也。作燕乐合琴表。RKR中华典藏网

琴律    姜氏  赵氏 燕乐RKR中华典藏网

  <七弦琴说>《琴原》RKR中华典藏网

一弦 黄钟为宫 慢 角  黄钟均 合 、黄钟   正宫RKR中华典藏网

下四、大吕   高宫RKR中华典藏网

     高四、太簇RKR中华典藏网

二弦 夹钟为宫 清 商 夹钟均 下一、夹钟 中吕宫RKR中华典藏网

高一、姑洗RKR中华典藏网

三弦 仲吕为宫 宫 调 仲吕均 上 、仲吕 道宫RKR中华典藏网

勾 、蕤宾RKR中华典藏网

尺 、林钟 南吕宫RKR中华典藏网

四弦 夷则为宫 慢 宫 夷则均 下工、夷则   仙吕宫RKR中华典藏网

高工、南吕RKR中华典藏网

五弦 无射为宫 蕤宾调 无射均  下凡、无射 黄钟宫RKR中华典藏网

高凡、应钟RKR中华典藏网

[案,琴律但有夷则、夹钟、无射、仲吕、黄钟五律(当是五调之误!),无姑洗也。朱子因正(宫)调三弦独下一徽,遂谓琴本姑洗为角,今改用仲吕角为疑。盖因仲吕下姑洗一律(凌氏率皆以「高音」为「下」!),故三弦亦独下一徽,(此处却以低音(高徽)为下。)不知正(宫)调三弦非角声也。RKR中华典藏网

夫正宫调以仲吕为宫,故仲吕弦独下一徽(以十一徽应大三度的角声)。 若慢角调则以黄钟为宫,而黄钟弦又独下一徽,岂可因此而疑黄钟为大吕乎?(疑黄钟为大吕?不知何意!)其弊皆坐止知有正宫一调故也。RKR中华典藏网

吴元士知之,而不能言其义,朱子不知,而又穿凿(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言之。RKR中华典藏网

今姜氏之图虽佚,而其说尚存。由此求之,不独琴律明,而燕乐亦明,可不谓非厚幸邪?RKR中华典藏网

琴正(宫)调七弦为下征、下羽、宫、商、角、征、羽之七声,应燕乐(当是工尺,燕乐以合应黄钟,不以合应下征,)合、四、上、尺、工、六、五之七字,本无疑义,必考之以琴律,则《补笔谈》所云:”合字配黄钟,下一字配夹钟、上字配仲吕、下工字配夷则,下凡字配无射”,自黄钟、仲吕二律外,余皆与字谱不合。(否! 琴律所用者,本非黄钟、夹钟、仲吕、夷则、无射五律。)RKR中华典藏网

故《梦溪笔谈》又云:RKR中华典藏网

“高四字(太簇)近夹钟(姑洗之间),RKR中华典藏网

尺字(林钟)近夷则(南吕之间),RKR中华典藏网

高工字(南吕)近无射(应钟之间)”RKR中华典藏网

,以迁就之。(否!此段系指唐宋律制差(不到)两律!与「迁就」无关! 凌廷堪但有不解处,则以「迁就」、「缘饰」视之)RKR中华典藏网

则琴律虽与字谱合,然移之他调,又不能相合,可见字谱但可配五声二变,断不可配十二律吕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燕乐工尺谱原是固定调,正可以配十二律吕,工尺谱字之所以无法配琴调之五声二变,乃因琴调采首调制)。RKR中华典藏网

少日尝作<论曲诗>,有“工尺须从律吕求”之句。当时入之未深,尚不免为沈存中(沈括)所绐(ㄉㄞ欺。否! 工尺谱原是固定调,沈括不误!)。RKR中华典藏网

今始知字谱自字谱,存中但缘饰以十二律吕之名,犹之今吏部称冢宰,户部称大司农耳。若以五声二变求之,则不能无所迁就。观《笔谈》已难自守其说,况后世乎?(否! 沈括不误!凌廷堪但有不解处,则以「缘饰」视之!)RKR中华典藏网

燕乐有合、四,又有六、五, 犹之琴有一、二弦,又有六、七弦也。故琴加二变声为九声,而燕乐加一、凡二声,亦有九声也。(工尺谱字有十五声,不止九声)勾字虽配蕤宾,而二十八调杀声皆不用(否!若角调属闰角,则歇指角杀声为蕤宾!)。歇指角本蕤宾(为)角,杀声应用勾字,乃不用勾字而同尺字,则勾字为下尺字可知(尺字当为勾字之误!)。然则律吕之名者,皆迁就也。(否!凌廷堪但有不解处,则以「迁就」视之!)RKR中华典藏网

言琴者不稽之于燕乐,终属扣盘扪钥(揣测误会)而已!RKR中华典藏网

琴律(当是「琴调」。)不用二变,而燕乐有之,故姜氏(白石)云: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大吕(应钟),并用慢角调,(宫调)RKR中华典藏网

太簇、夹钟 ,并用清商调,(羽调)RKR中华典藏网

姑洗、仲吕、蕤宾,并用(正)宫调,(征调)RKR中华典藏网

林钟、夷则 ,并用慢宫调,(角调)RKR中华典藏网

南吕、无射、(应钟),并用蕤宾调。”(商调)RKR中华典藏网

皆以所用之五律兼不用之七律言之。RKR中华典藏网

赵氏(孟俯)云:RKR中华典藏网

“黄钟之均(宫调),大吕、太簇如之;(否!太簇系羽调!)RKR中华典藏网

夹钟之均(羽调),姑洗 如之,(否!姑洗系征调!)RKR中华典藏网

中吕之均(征调),蕤宾、林钟如之;(否!林钟系角调!)RKR中华典藏网

夷则之均(角调),南吕 如之,(否!南吕系商调!)RKR中华典藏网

无射之均(商调),应钟 如之。” (否!应钟系宫调!)RKR中华典藏网

亦以所用之五律兼不用之七律言之,所兼之律,虽有不同,而五调之正律,实无异也。(否!琴五调,各书不见得多相同!)RKR中华典藏网

盖琴弦者律也,可以律名之,琴徽者声也,不可以律名之。世之言琴者,乃有某律在某徽之内,某律在某徽之外之说,皆不明声与律不同之故,宜乎为(清)王(坦)吉途(《琴旨》作者)所诮(ㄑ一ㄠ讥)也。(否!律指音名,声指阶名,互为表里。)RKR中华典藏网

与阮伯元侍郎书RKR中华典藏网

承询近来心得,唯于乐律似稍稍有所获。但苦书少,又精力不继,不能用心探讨耳!RKR中华典藏网

闲为《燕乐考原》一书,中言二十八调,颇为自来讲乐家所未悟,其不遽(ㄐㄩ仓促)尔录寄者,缘此书及《礼经释例》尚为有关系之作,非杂文诗词可比,惧以未定之本,流布于外人也!RKR中华典藏网

其书不论(律管之)容积周径,不论六十律及八十四调。RKR中华典藏网

盖容积周径,如推步之算历元虚数,皆无用之说也。不知至元辛巳可为元,崇祯戊辰亦可为元,康熙甲子亦可为元也。RKR中华典藏网

犹之今笛自吹口至出音孔,约长八九寸,即黄钟也;箫约长一尺五六寸,亦黄钟也;琴弦约长三尺有余,又黄钟也。此易知者也。RKR中华典藏网

六十律八十四调,如月之有九道八行,皆疑世之言也!不知行朱道、黑道者,RKR中华典藏网

止此月道也,行青道、白道者,亦此月道也!RKR中华典藏网

犹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律,止此五声二变也!RKR中华典藏网

郑译八十四调[声成文谓之「音」,后世始谓之「调」]、蔡元定六十调,亦此五声二变也。此又易知者也。(茍依凌氏之言,则中国岂非就只有一种音阶了?)RKR中华典藏网

[字谱唐以后始有之,盖即龟兹之乐,然字虽异,其所以七声相旋者,不能异也!RKR中华典藏网

如今曰上尺,古曰宫商;犹之中法曰降娄之次(?),西人曰白羊宫(?)也!RKR中华典藏网

(明)唐(顺之)荆川(1507─1560)以《楚辞》”四上竞气”,为即今之字谱,此附会之说,近人多从之,而未悟其失。]RKR中华典藏网

概乐自郑译而后,乃一大变更。周官同律无论矣,汉以来之乐,以京房律准为根,丝声倍半,相应与竹不同,RKR中华典藏网

[竹声半太簇,始应黄钟,](因管口补正的关系,半黄钟之管长,得音比半黄钟低)故荀勖笛律,以丝度为竹度则不能行。而梁武帝十二笛,仍用列和之制也。RKR中华典藏网

隋以来之乐,以苏祇婆琵琶为根,琵琶四弦,一弦七调(否!七调有何须用一弦之理、之实?)故为二十八调。RKR中华典藏网

唐宋以来之雅乐,及燕乐宫调字谱,皆琵琶之遗声也[燕乐无征调,不必补]。RKR中华典藏网

然二十八调实止十四调──以七羽合于七宫;以七角合于七商也!RKR中华典藏网

(否!这是宋元后角羽两调失传下的情况,并非28调的本质)观段安节《乐府杂录》”商角同用,宫逐羽音”二语,可知矣!(岸边成雄认为:”商角同用,宫逐羽音”二语是指商调之调名与角调类似,如双调/双角,歇指调/歇指角…..羽调之调名与宫调类似,如仙吕调/仙吕宫, 中吕调/中吕宫….)RKR中华典藏网

[《梦溪笔谈》所载燕乐宫调,与律吕异名,其故虽沈存中(沈括)、姜尧章(姜夔)不能言之,(但丘琼荪已力证出其声律对应)今皆推得其所以然,诚生平一大快事,容后寄正](凌廷堪不知南北宋,有之/为调名制之分,乃有律吕异名之疑。其所谓『推得其所以然』者,迨如『宋南渡后,全面改度』之类!)RKR中华典藏网

北宋干兴以来,通用者六宫十一调,而自明至今,燕乐之宫调,此七商一均而已(止七商一均难解!其意当系言,止某律(如太簇)一均而已)。此古今言乐之最要关键。蔡季通(蔡元定)、郑世子(朱载堉)皆未知也!RKR中华典藏网

[毛(奇龄)西河武断,江(?)、戴(?)二君亦无确见,若(清)胡彦升但知唱昆山调及推崇考亭(先生,朱熹)耳!]RKR中华典藏网

昨寄来钱溉亭(钱塘)论乐诸篇,以为必有妙理,及读之,仍是郢书燕说,偶有所见,皆取诸《律吕正义》,又不能发明之。RKR中华典藏网

其余皆言算数,甚矣此学之难索解人也。(钱塘)溉亭但取今之笛,以上考律吕,此必不得之数也。RKR中华典藏网

夫今笛与古律,中隔唐人燕乐一关,此关不通,而欲飞渡,何其傎(ㄉㄧㄢ颠)也!RKR中华典藏网

持今笛以求燕乐之二十八调,尚不可得,况律吕乎?RKR中华典藏网

[今笛止七调,欲备八十四调,必十二笛而后可,于此即见(钱塘)溉亭之愚矣!]RKR中华典藏网

试起(钱塘)溉亭而问之,何者为二十八调?恐亦茫然张两眸也!RKR中华典藏网

窃谓推步(推算)自西人之后,有实测可凭,譬之鸟道羊肠,绳行悬度,茍不惮(ㄉㄢ畏也)辛苦,无不可至者。RKR中华典藏网

若乐律诸书,虽言之成理,及深求其故,皆如海上三神山,但望见焉,风(闻也)引之则又远矣!何者?一实有其境,一虚构其理也。RKR中华典藏网

他日吾书成,庶东海扬尘(显露也),徒步可到矣,乃戏为游仙诗曰:RKR中华典藏网

三千弱水不胜舟 丱(ㄍㄨㄢ小)女童男枉自求RKR中华典藏网

谁言丹成非异事 如今缓步到瀛州RKR中华典藏网

因念此中神悟,虽容甫(汪中1744-1794)、众仲(孔广森1752-1786)二君尚存,亦难语此。可与语者,惟大弟耳!RKR中华典藏网

所以每至读书有得之际,辄思之入骨也。RKR中华典藏网

书至此,时已二鼓(更也)。寒月在云,将有雪意,缩地(化远为近)无方,溯洄(追思往事)靡致,浮(饮干)一大白,默然就枕而已。RKR中华典藏网

想吾弟阅之,亦同此相思之况(情)也。余具别(信)纸,廷堪顿首。RKR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