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塾正误

作者:李江
乡塾正误

清代李江撰,传统蒙学书籍

李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藏书室女尸之谜

藏书室女尸之谜

《藏书室女尸之谜》【The Body in the Library】又译作:女侦探玛帕尔小姐,书房女尸,图书馆陈尸。阿加莎·克里斯蒂撰,推理小说。这次的案子几乎让马普尔小姐成了救世主。在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清晨,戈辛顿邸宅却迎来了它奇特的不可思议的一天。在班特里上校的藏书室里,发现了一具女尸——一个漂亮的金发女郎的尸体(人们似乎更关注于后者的描述)。虽然班特里夫妇并不认识女死者,虽然警察了解到死者并非当地人,但无疑,这还是成为圣玛丽米德最振奋人心的爆炸性新闻。人们争先恐后的谈论着,异样的关注审视着戈辛顿邸宅,无非是以各种推测怀疑着班特里上校和那个女死者的关系。恶毒的流言蜚语足够击垮正直善良的人。于是,为了丈夫的名誉,班特里太太要求马普尔小姐和自己一起去死者生前的住处尊皇饭店了解案情。在那里,她们发现了重要线索——死者差点可以得到大笔遗产,与此同时,又传来另一个女孩死亡的消息……

推易始末

推易始末

四卷。清毛奇龄撰。奇龄既作《仲氏易》之后,又取汉、唐、宋代以来言《易》之涉及卦变者,另加综合核对,编成此书。取名为《推易》,大概本《系辞传》“刚柔相推”一语,依照《仲氏易》“移易”义而作。大旨说朱熹《本义》尽管在卷首载有卦变图,但只是孔子之易,未能著为文王、周公之易,因此上稽干宝、荀爽、虞翻各家,凡是有卦变卦综之说,与宋代以后相生、反对各图全列于卷内,而把推易折衷之图附在后面。朱熹说卦变是易中之一义,但毛奇龄却认为是演画系辞的本旨,未免有所偏执。然易义深广宏大,触类旁通,见智见仁,各明一理。因此此书亦能够与所撰 《仲氏易》相互发明。收入 《四库全书》。有《西河合集》本、《龙威秘书》本。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易学丛刊》有影印四库本。

尧山堂偶隽

尧山堂偶隽

明代诗文评著作。7卷。蒋一葵编。此书录取前人骈偶之文,上自六朝,下及唐宋元,凡制、诰、笺、表、赋、序、启、札各体文章中名隽之句,以及寻常应对俳语,次而录之,并附有记叙议论。《四库全书总目》谓其“盖王铚《四六话》之类,然摭拾未广,所采亦不尽工”,所以仅列于“存目”类。本书编者谓“唐世节度观察诸使,辟置僚佐,以至州郡差掾属牒,语皆用四六”,故四六文亦时见于唐诸家文集中。又称“晚唐人士作律赋,多以古事为题,寓悲伤之旨”,并举出了若干实例。此书有《碧琳琅馆丛书》本。

书传会选

书传会选

六卷。明刘三吾等奉敕撰。三吾名如孙,以字行,自号坦坦翁,湖广省茶陵(今属湖南省)人。元末明初经学家、文学家。仕元为广西儒学副提举。入明,官至翰林学士。三吾博闻强记,学识过人,每承皇帝垂问,应对详备得体;御制书成,多使之为序,后坐事戌边,建文初年召还。其所着述,除《书传会选》之外,尚有《坦斋文集》。蔡沈《书集传》自元代立为学官,学者多宗之,其说解《尚书》者,亦多以发明、疏证蔡《传》为主,蔡传不妥之处,则存而不论。至明太祖始考验天象,知与蔡《传》多不合,洪武十年(1377)三月,召群臣以议论蔡《传》之失,并于二十七年(1394)四月颁诏修《书传会选》,三吾主其事,是年九月而书成。此书不为门户所囿,凡蔡氏说解安妥者则存之,不安妥者则改之,凡纠正66条,其所纠正多采前儒成说。每段之下,附以邹友仁音释,于字音、字体、字义说解甚为详明。传中古人姓名、古书名目必具出处,兼亦考证典故。此书持论平允,引证翔实,于后学尚属有功之作。唯该书成自众人之手,书中自相抵牾之处,亦在所难免。如《金滕》篇“周公居东”,此书驳伪孔东征之说,至《洛诰》说解,又蹈袭伪孔传,取东征之说。此书现存有明初刻本,藏北京图书馆、西安市文管会。另有明赵府味经堂刻本。

小尔雅

小尔雅

一卷,旧题汉孔鲋著。《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小尔雅》一篇,无作者名姓。《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都载有李轨注《小尔雅》一卷,其书早佚。今传《小尔雅》系《孔丛子》第十一篇钞出别行,分《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再益以度、量、衡,为十三章。其中的有些内容,是杜预注《左传》时才征引,故此书当是汉末晚出之书,晋时才通行的,非《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小尔雅》。宋《馆阁书目》始题孔鲋著,后人因以为说。经清戴震等考证,才知其误。清宋翔风有《小尔雅训纂》五卷;葛其仁有《小尔雅疏证》四卷,附王宝仁《辑佚》一卷,最详备。收入清《四库全书》中。

御制拣魔辨异录

御制拣魔辨异录

凡八卷。又作拣魔辨异录。清世宗撰,雍正十一年(173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明代临济宗僧汉月法藏撰有‘五宗原’一书,其门人潭吉弘忍亦撰‘五宗救’一书以批驳当时曹洞宗之主张,遂引起当世禅林间之论诤,及至清代,犹有余波。世宗即撰本书,谓法藏、弘忍等人之宗乘主张为邪魔异说,并列举彼等之语录及著作,一一加以驳斥。又指出彼等之传人饮酒食肉、破毁戒律,危害佛教甚钜,必须翦除,故世宗曾以实际行动迫害法藏派之僧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