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书
作者:贺贻孙贺贻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天涯过客
《天涯过客》是克里斯蒂创作的小说,首版英国Collins发布于1970年09月,这一天斯塔福德刚从马来西亚出使归来,在法兰克福转机时,很偶然的一位陌生的女客请他帮忙。她不光看中他身上那件招摇的斗篷,还想要借用他的机票和护照;并且说如果斯塔福德不出手相救的话她会有生命危险。好奇心终究占了上风,斯塔福德喝下神秘女客的迷药,让她取代自己登机。回到伦敦后,斯塔福德在法兰克福的遭遇一下子传了开来,有人认为他是遇着小偷,有人认为是他一贯的吊儿郎当作风,也有人开始怀疑他的忠诚。外交部的高级官员担心这不是单纯的普通盗窃,安全部门也开始严密调查他的行踪。斯塔福德发现自己的公寓被搜查,衣物被人盗去;走在路上几次被人跟踪、并险被行刺。这种种反而教他亦发得意自己当时的决定。
东皋子集
别集。唐代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作。此集《新唐书·艺文志》著录5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曰:其友吕才鸠访遗文编成,名《东皋子集》5卷,已佚。今之传本为后人所辑。今有《四部丛刊》影印明钞本3卷,凡赋1卷,诗1 卷,文1卷,附校勘记1卷。上海图书馆藏有明万历《东皋子集》本和光绪罗振玉唐风楼《王无功集》本。《四库全书》所收《东皋子集》3卷,系据明崇祯刊本,卷首尚有陆淳序。清嘉庆孙星衍辑《岱南阁丛书》本《王无功集》3卷与前面几本略不同,另附补遗2卷。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韩理洲点校之《王无功集》5卷,卷一赋,卷二、三诗,卷四书、卷五杂著,其中卷一收有赋4首:《游北山赋》、《元正赋》、《三月三日赋》、《鷰赋》,还有五首赋有题无文。王绩文章“疏野有致”,现存的四首赋,熔叙文、写景、抒情于一炉,疏畅明快,清新可诵,内容充实质朴。
嘉祐集
文集。亦名《嘉祐新集》、《老泉先生集》。宋苏洵撰。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累官秘书省校书郎。是集凡十六卷,附录二卷,有《心术》,《远虑》二篇, 《权书》、《衡论》各十篇。其《审势》、《强弱》、《攻守》、《用间》、《驭将》、《法制》、《心书》、《权书序》等八篇为兵法专论。如《心术》篇强调“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攻守》篇提出攻守有三道:一为正,二为奇,三为伏,认为兵出于正道,胜败未可知,出于奇道,十出而五胜,出于伏道,十出而十胜,等等。其《六国论》,以六国之亡喻宋赂之不当。有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婺州州学刻本,题曰《嘉祐新集》;清康熙间苏州邵仁泓刊本,题曰《老泉先生集》;《四部备要》本,为十五卷。
定香亭笔谈
四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主编《经籍纂诂》、校刻 《十三经注疏》、汇刻 《皇清经解》等。撰有《研经室集》等。定香亭,是作者在杭州学使署西园荷池中小序,用陆游诗句“风定池莲自在香”之意命名。据阮元自谓,随笔疏记近事遂成此书,书中记录其本人及他人诗文作品颇多。所录诗文作品与说明文字紧密结合,言一事即有相关之诗文附列于后。全书各卷内容分别有所侧重,卷一、卷二多记当时诗坛情况,介绍诗人,存录作品,可资参考。另外还记述阮元自己在浙江各地试诗、试赋、试词诸事。卷三重点记叙作者游览浙江名胜途中纪游和交往唱酬之作。卷四记载作者校勘、编纂经籍诗文的情况,同时谈及书法、石刻等。《定香亭笔谈》反映阮元重家学,尊儒教的思想,他论赋崇“六朝真意”,言诗标举 “唐人风范”,提倡典雅可诵之作。《定香亭笔谈》有嘉庆五年 (1800) 文选楼刊本、《文选楼丛书》本及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涧泉集
宋代诗词别集。20卷。韩淲著。系《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集的诗词编辑而成,凡诗2,400余首,词79首。作者是当时公认的江西诗派的继承者,但亦受“四灵派”的影响,风格比较多样。有清新婉丽的闲适诗:“去年寒食姑苏馆,吟到吴歌子夜声。犹记春城芳草渡,一帘花雨画船行。”(《二十九日寒食》)也有苍凉悲壮的诗篇:“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风雨中诵潘邠老诗》)诗集中尚有少量直接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如《枕上》:“今晨雪如何,云何蝗不生。且愿蝗不生,明年谷价平。”这类诗为数不多,但值得称道。
家学树坊
《家学树坊》,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廖平命其子廖师政初编,作爲提要刊于《井研县志》,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由廖师慎补成。此书宗旨有三:一辨明外间以素王改制爲有流弊之説;二斥标举宋儒及帖括;三复兴言语科以救时病。此书主要爲回应外界对廖平学术批评而作,实际上是廖平学术思想前三变之提要。《光绪井研志》卷十四《艺文四·子部一》著録《家学树坊》二卷,今本实只有一卷。包括《知圣编及孔子作六艺考》、《知圣编读法》、《家学纪闻》县志提要、《诸子凡例》提要、《诸子四出科论》提要、《古今学考》提要、《五等封国説》、《三服五服九服九畿考》等,并附《致箌室主人书》。民国三年(一九一四)成都存古书局印入《六译馆丛书》,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国学荟编》第七、八期连载。今据民国三年成都存古书局印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