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作者:汤显祖
明汤显祖作。论述了戏剧的产生与发展、戏剧的力量和作用、演员的修养和表演诸问题。认为“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因此,戏剧起源于“情”。指出戏剧的力量和作用,在于表现人生、表现历史的极大可能性,能够“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万物之途,攒古今之千变”,从而说明戏剧可以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在舞台上创立一个意象中的世界;还指出戏剧具有感发人情、陶冶性灵、启迪良知的伟力。总结了表演艺术的规律性,即要求演员全身心献于艺术,“一汝神,端而虚”,“绝父母骨肉之累,忘寝与食”;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与艺术修养,“动则观天地人鬼世器之变,静则思之”,“少者守精魂以修容,长者食恬淡以修声”;有求真而传神的艺术表演,“微妙之极,乃至有闻而无声,目击而道存”;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引起联想,进入完全忘我的境界,“舞蹈者不知情之所自来,赏叹者不知神之所自止”。载于《汤显祖诗文集·玉茗堂文之七: 记》。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枫山集
四卷。《附录》一卷。明章懋 (1437—1522)撰。章懋字德懋,号暗然子,晚号谷滨遗尧,浙江兰溪人。成化二年 (1466)举进士第一,改庶吉士,授编修,因疏谏元夕张灯,庭杖谪官,迁福建按察司佥事,政绩甚著,后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著有《枫山集》、《枫山语录》(已著录)。此集为嘉靖二十年 (1542)虞守愚刻本,收入章懋所作诗文共四卷。集前有余祜、唐龙序。章懋为人耿直,以敢于直言相谏而闻名,但他对诗文创作却不十分重视,有人劝其著述,则以文章“小技耳,予弗暇”,“先儒之言至矣,芟其繁可也”对之。可见其于语言文字之间非所留意,而刻意于身体力行。陈田的《明诗纪事》也说他“以清望重一时,不欲以文藻见长。”集中的首篇 《原疏》,考元旦张灯未为失德,反复力陈其根据,虽有些言语过激,仍不失于秉公持正,有君子之风。从其诗 《禁中闻莺》“不随舞袖歌金缕,却伴仙韶奏玉墀。长信梦回欹枕处,琐闺吟罢绮阑时。”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章懋虽不着意于诗,但诗中仍不乏清丽可诵之句。章懋所作的诗文虽不多,但所存诗文皆辞意醇正,有和平温厚之风。除本集外,《枫山集》还有嘉靖九年 (1530) 张大纶所刻九卷本 (收入《金华丛书》) 传世。
地祇上将温太保传
宋黄公谨校正。本书鲜见其他传本。述郭子仪部将温琼修仙,为东岳地祗上将太保事。后有黄公谨纂集《补遗》,述温太保灵验、杀鬼故事。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拙著‘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于民国五十七年初版后,十七年间,颇蒙各界谬誉!已有两万五千余本,流通各界。据各方反应,悼嫌文字太长,一者请起来很吃力;二者丰富的内容,非耐心细读,不能了知;若能层层标以‘子目’,不但文短易读,且如商品说明,吸引读者,不请而请。读后复查,按照目录,亦易寻找。余甚以为然,今增标‘子目’一百四十余条,经千华出版公司重新排印,发行流通。
法华经疏
法华经疏,三种,各一卷,首尾缺,编号二七四九,二七五〇,二七五一。原卷无题,现题据内容拟补。因卷首已佚,此疏科分不清。释文较精。从行文风格看,似为六朝时作品,待考。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
凡五卷。宋代慈贤译。略称妙吉祥观门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佛在舍卫国华林园时,弥勒菩萨等向佛请益,除三乘甚深之妙法外,是否另有别法,佛答谓成佛以来虽未曾宣说三乘以外之法,然以其有摩诃三昧耶秘密内法,故行者若依此法修行,亦可速成佛道。
普达王经
一卷,失译。夫延国王礼沙门足,诸臣谏之,王命觅一切头卖之,惟人头不可卖,乃至丐者亦不肯受,因劝人生信心,遥请佛来国说法,佛并说其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