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诬笔录
作者:赵鼎猜你喜欢的书
日讲易经解义 [标点本]
十八卷。清牛钮等奉敕撰。康熙二十三年(1683)制序刊行。康熙于《易》喜朱熹之学,于是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体,参择诸家之说足以阐发《本义》者撰为此书,以为经筵讲读之用。其大旨在即阴阳往来刚柔进退,明治乱之倚伏、君子小人之消长,以此示人事之宜、经世之通。其体例延用奏进讲义格式。有内廷刊本、各省翻刻本,收入《四库全书》。
金莲记
明代传奇剧本。陈汝元撰。《曲品》著录。全剧36出。全剧36出。写苏轼与王安石、章惇政见不合,被外调杭州为刺史。轼流连山水,纳朝云为妾。御史舒亶,趋炎附势,受章惇指使,劾奏轼以诗怨谤朝延,下狱勘问。弟苏辙叩阙陈情,救兄出狱,改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朝云表姐琴操,出家为尼,云游至京师妙觉寺,恰逢章惇来庙进香,便有意嘲弄。章极为恼怒,再贬斥苏轼到荒远偏僻的儋州,并假刻朝报,传言已死。后秦观上书鸣冤,苏轼赦归,合家团聚。剧中还插入苏轼、朝云系五戒禅师和红莲转世,佛印、琴操度脱2人皈依佛门。因苏轼中状元,宋帝撤御前金莲烛,送其归院,故名。全剧关目冗繁,曲白骈俪,纯系案头之作。今存明万历间陈氏函三馆原刊本、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后者影印。
金雀记
传奇剧本。明无心子作。二卷三十出。叙晋时潘岳貌美,每出,妇人必投之以果。元宵灯市,井王孙之女文鸾遇潘岳,以一对金雀投之。井王孙为女择婿,甚爱潘岳诗,以女许之。潘岳以金雀为聘礼,两人成亲。后潘岳往河东谋职,临别,两人各执一金雀。潘岳慕青楼女子巫彩凤美貌、贞节,又以金雀为聘。晋武帝得见潘岳赋,甚喜,令其往河阳任职。文鸾往河阳寻夫,途遇出家为尼的彩凤,又见金雀,劝其为潘岳妾。文鸾至河阳,佯装不容,却将彩凤接来。潘岳终与一妻一妾团聚。潘安掷果事,《晋书》本传有载,亦见《世说新语》。青木正儿评此剧,“秾艳之中,颇有滑稽风味,写晋代文士之风气,稍得神似,为典雅之喜剧中成功作品”(《中国近世戏曲史》)。有明崇祯间白鹤山樵校刊本、明末汲古阁原刊初印本、《六十种曲》本。
云间据目抄
明代笔记。5卷。范濂撰。前有万历二十一年(1593)高进孝序,说明该书的性质及写作缘起:“曰云间,就云间(松江)一郡之事而书之也。曰据目者,为一郡实录,必目所睹见,则书之也。叔子(范濂)生于嘉靖庚子(1540),自十龄以外,涉世凡四十余年,其间人文之高下,习尚之污隆,财赋之增减与夫灾祥荐至、土木繁兴,其为时屡迁,其为变不一,顾郡乘阙之久矣,不有纪述,百世而下,征文献、观理道者何以考诸?此任世道者,所宜深念也。”于是,范濂“寓目即书,其事核,其词辨,其论侃侃博综,一郡之典章而昭”。卷1为“纪人物”,卷2为“纪风俗”,卷3为“纪祥异”,卷4为“纪赋役”,卷5为“纪土木”。其中对周思兼、包节、张之象、徐献忠、何良俊、莫云卿、俞显卿、陆应旸、朱察卿、范允谦等人的记述,给研究明代诗文作家提供了一些资料。另外,从中也可看出松江一带倭寇屡次进犯、赋税供奉沉重的情况,对明史研究也颇有助益。该书的《笔记小说大观》本,最为流行。
药师瑠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
药师瑠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一卷,日本无等题记,略云药师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极略药师消灾仪轨。
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
全一卷。成都府慈恩寺僧藏川述。略称地藏十王经、十王经。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本经叙说人死亡后,于冥途中经十王殿受善恶审判之情形,及地藏菩萨发心之因缘。即初述佛临涅槃时,放大光明照耀阎罗国,阎魔王及十大王众皆来集会;次述众生之三魂七魄,及命终后须经秦广、初江、宋帝、五官、阎魔、变成、太山、平等、都市、五道转轮等十王殿,受生前所造善恶业之审判,并叙述地藏菩萨发心之因缘与本愿,及明示阎魔王之本地即是地藏菩萨;最后则以佛性偈为终结。一般所谓之十王经,系指本经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二经,关于二经之异同处,有诸多异说,略述于下:本经之经名下题有成都府大圣慈恩寺藏川述,此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之署名相同,且据本经古本卷末之记载,本经系东汉严佛调三藏于入定时,承真佛示现授与,后至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由藏川法师译述,与预修十王生七经为同本异译。然日人景耀于其所著之考信录卷四中则举出,本经之文体稍杂乱,且混合许多日语在文句中,故推测本经非为我国之译述,或系日本平安末期或镰仓初期,由日人根据预修十王生七经而伪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