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

- 姓名:赵鼎
- 别名:字元镇,号得全居士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
- 出生日期:1085年
- 逝世日期:1147年
- 民族族群: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五年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开封士曹参军。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迁右司谏、殿中侍御史。金兵至江上,陈战、守、避三策,扈从高宗至明州,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未几,罢职奉祠。绍兴二年,除知平江府,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三年,移江西安抚大使,知洪州。四年三月,除参知政事,力荐岳飞收复襄阳。半年后,拜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五年,为左仆射,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监修国史。六年,以与张浚论事不合,出知绍兴府。七年,张浚以淮西兵变引咎去位,鼎复入相。举荐胡寅、吕本中等十人分布朝列。八年,以反对和议,为秦桧所挤,再出知绍兴府。九年,徙知泉州。十年,提举杭州洞霄宫,责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在潮五年,杜门谢客,不问时事。十四年,移吉阳军。在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已,乃自撰墓志,绝食而死,年六十三。孝宗朝追赠太傅,谥忠简。
赵鼎为南渡名臣,屹然重望,气节学术,彪炳史书。文章多为制词奏疏,为文浑然天成,本不以词藻争短长(《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六)。其词的成就较高,以北宋亡国为界,词的内容与风格都有较大差别。南渡前,其词往往学五代花间词人,多写春愁、闺怨、美人,如《点绛唇》词“梦回鸳帐馀香软,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醉桃园》词“青春不与花为主,花正开时春暮”,“只有一尊芳醑,留得青春住”,词章婉媚,较花间词人更饶情思(《词苑萃编》卷五引《古今词话》)。南渡后,其词侧重描写现实感受,举凡山河沦陷、国家破亡之痛,扫清妖氛、恢复中原之志,流落他乡的飘泊之感与遭受排斥的怨愤之情,一寓之于词,风格也由柔媚变为刚烈。《满江红》词淋漓尽致地表达词人那种“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隔”的愤懑不平之感,况周颐谓其词“清刚沉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国之思,流溢行间句里”(《蕙风词话》卷二),正是对其人品词风的称赏。著有《忠正德文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有《得全居士集》三卷(同上书卷二○),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重编为《忠正德文集》十卷,道光、光绪年间均有重刊本。赵鼎的词在宋代已有刻本《得全词》一卷行世,清代将其词与李光、李纲、胡铨词合刻为《南宋四名臣词集》。《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四十五首。《全宋诗》卷一六四五至一六四六录其诗二卷。《全宋文》卷三八○六至三八一四收其文九卷。事迹见赵鼎《自志笔录》、《宋史》卷三六○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灵砂大丹秘诀
灵砂大丹秘诀,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内容可分前后两部分。前半篇为〈抱一圣胎灵砂〉篇。据称此篇乃老子传授葛玄、玄传郑隐、郑传葛洪。洪传虚静天师,天师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传张侍中。「侍中之后入东川之任,传与鬼眼禅师」。书中称抱一灵砂「外可以富豪(点石成金),内可以成大道(服食成仙)」。其炼制过程分九转:第一转先将硫汞炒成青金,加药加热而成白体灵砂,第二转将白体灵砂炼成玉笋灵砂,第三转将玉笋灵砂入匮三次,浇汞火养而成浇淋芽子;第四转以浇淋芽子炼出丹头朱砂;第五转用金合子盛丹头朱砂。火养三七日,第六转用金石丹头朱砂炼成金体朱砂,第七转用金体朱砂加三黄炼成三奇丹;第八转用金体朱砂炼八十一日而成大丹头朱砂;第九转用大丹头朱砂炼一年而成混元大丹,书中有十首诗歌,咏述作丹方法。 原书后半篇又包括四篇丹诀:第一〈九转金丹诀〉,以九首诗歌咏述九转丹法,其内容与《九转灵砂大丹资圣玄经》略同。 第二〈赤松子四转诀〉,用雄黄、雌黄、朱砂等药飞炼四转,所成丹药可用于点金。 第三〈太极灵砂赋〉、第四〈灵砂秘诀〉分别论述灵砂之制作程式以及丹砂生成原理。
女科秘旨
清·轮应(亦作印)禅师撰。8卷。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之一。卷1为安胎、辨胎、养胎、小产等,列方8首;卷2~4为胎前病;卷5~6为临产及产后病;卷7~8为产后病。是书较《女科秘要》论述稍详,方剂多切实用,纲目清晰。卷1及卷8多涉及女性性医学内容。
三家宫词
唐宋诗歌总集。3卷。明毛晋编。此书收唐代王建、前蜀花蕊夫人和宋代王珪宫词各100首。以人分卷。王建首创“宫词”一格,即以宫闱生活为主要题材的七言绝句。王建卷后有跋语,称王建“宫词凡百绝,天下传播,效此体者虽有数家,而建为之祖。”毛晋历校古本,删除他作,得100首。花蕊夫人卷后有据说是王安国(王安石之弟)写的跋语,称熙宁五年(1072),于崇文院中校理蜀国故书,“得二敝纸所书花蕊夫人诗”,“词甚奇,与王建宫词无异。”王安国定为后蜀孟昶妃号花蕊夫人者所作。然而,据今人浦江清根据宫词内证考定作者不是后蜀孟昶妃,而应该是前蜀王建花蕊夫人小徐妃。因为宫词中所咏多为前蜀宣华苑中的景物和事实。王建纳徐耕2女,姐为淑妃(大徐妃),妹为贵妃(小徐妃),小徐妃生后主王衍,封顺圣太后,后为后唐庄宗所杀。其宫词所传版本较多,其98首者最为近真。或作百首者,系混有他人诗2首或有混入王建、王珪的宫词。浦江清有校定本,并附有按语,收入《浦江清文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王珪,字禹玉,北宋文学家。三家宫词,题材相似,皆以宫苑生活为主,词风柔靡,情调轻艳。唯花蕊夫人宫词真实地反映出前蜀宣华苑富丽堂皇的建筑和游戏宴乐的生活,为前蜀王衍荒淫误国的史实提供了佐证。有《诗词杂俎》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大清国籍条例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颁布,共五章二十四条。详细规定有关固有籍、入籍、出籍、复籍的各项原则。并制订《大清国籍条例施行细则》十条,具体规定出籍办法及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
天对
唐代柳宗元著。中国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著《天问》,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提出一系列问题。柳宗元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著成《天对》一书。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元气,在天地尚未形成之前,“惟元气存”。元气快速运动(吹)就是阴,慢速运动(吁)就是阳。元气快慢运动产生阴阳,阴阳相互作用产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都是元气自然形成的,不是造物主的创作,也没有什么功劳。人类社会也不是天命主宰的,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称霸天下,后来子孙残杀,虫流出户,不是天命反复变化,而是由于他自己骄傲自满,用人不当。对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一些自然现象,柳宗元也都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宋代晁补之说:“宗元为《天对》以媲《天问》,虽问对相反,其于发扬则同。……《天问》因对而益彰。”可见《天对》是进一步阐发了《天问》的思想。《天对》收入《柳河东集》卷十四。另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11月出版《天问天对注》。
道院集要
三卷。旧本题为《道院集》。宋代晁迥 撰。因此书“ 乃王古选录,迥书,故名集要”。此书主要内容是采拮大家高僧名人之言而录之,大旨主佛教宏论与儒家论点相通相近之言。在体例上为语录之流,并非文集之体。故改隶释家类属,庶不失其旨。该书亦有许多别称,如曰道院别集,曰自择增修百法,曰随因纪述,曰耄智余书等。该书虽经收藏流传,但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并不大。见载的版本是清代两淮马裕家藏本,蒋梦频书写的旧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