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鲭录
作者:赵令畴赵令畴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罗密欧与朱丽叶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写于1595年。剧本写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爱上了凯普莱特的独生女朱丽叶,虽然他们两个家族之间存在着世代深仇,但强烈的爱情力量使他们不顾一切地私自到劳伦斯神父那里结了婚。但在次日罗密欧在决斗中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因而被驱逐出境,暂住曼多亚。不久,老凯普莱特把女儿许配给亲王的亲戚帕里斯,并要她马上结婚。朱丽叶忠于罗密欧的爱情,宁死不屈,她找劳伦斯商量,神父很同情她,给她一种药,要她在婚礼前夕吞服,使她处于假死状态,但过四十二小时后就能醒过来,用这种办法逃避再次结婚。同时神父答应她写信通知罗密欧,要他立刻回来,在朱丽叶醒来时把她带走。朱丽叶照着做了,凯普莱特家的婚礼变成了丧礼。但是,罗密欧的仆人不知其中底细,到曼多亚把朱丽叶的死讯告诉了他,而神父派出的信使因故误了行程,未及时把信送到。罗密欧以为朱丽叶真死了,很悲痛,不愿单独活下去,他便买了毒药,当天晚上赶到朱丽叶的灵柩前,准备和她死在一起,在那里碰上了帕里斯,二人因误会斗起剑来,帕里斯被杀,罗密欧则在朱丽叶身边服毒自尽,这时朱丽叶醒了过来,悲痛之下,也用罗密欧的匕首自杀了。这一崇高的爱情悲剧感动了凯普莱特、蒙太古两家,多年仇恨终于消除。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揭露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歌颂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精神现象学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重要哲学著作。写于1805至1806年之间,1807年出版。该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分,也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总导言,奠定了他哲学体系的初步基础。马克思称它为 “黑格尔哲学的真实的产地和秘密” 。全书包括《序言》、《导论》和《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这三篇正文。作者以其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和原则,阐述了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五个发展阶段,即: 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伦理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书中描述了一般科学或知识的形成过程,“伦理精神”就是这个发展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作者把伦理看作真实的精神,区别了人的规律和神的规律,论述了国家、家庭和个人道德,以及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义务。黑格尔反对个人主义,强调伦理的国家和全体。指出,个人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得到快乐。作者反对“为义务而义务” 的观点,认为纯粹的动机缺少感性和现实性,而感性是对义务的否定,感性是属于物质的方面。指出,在伦理行为中,利己与利他、保存与牺牲、此岸与彼岸,应该是统一的。善与恶也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个人欲望应当符合理性,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黑格尔还认为,道德行为不是从属于情感,道德是有意识性的,它依赖于对真理的认识。他指出,德行的享受,就是过“普遍性生活” 。在现实社会中,伦理关系的冲突,其因在于个人行为离开了 “普遍性” 的本质要求,自我意识的所作所为与现实相对立,就变成过失,而且也获得了罪行的意义。本书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黑格尔以后的著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他的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
稻品
明代黄省曾著。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号五岳山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嘉靖举人。黄省曾博学多才,在文学、农学、史学和地学方面均有涉猎。其流传著作包罗甚广,其中农书有:《兽经》《种芋法》《稻品》《蚕经》《艺菊》《养鱼经》,后4部合为《农圃四书》。《稻品》1卷。虽篇幅短小,但却对太湖地区的水稻农家品种作了系统梳理。首先是对稻种的名实梳理,包括名称的历史变迁,以及随着时间与地域的不同而出现的别名、异名等。其次是对稻种农艺性状的描述与分析,包括品种的生长期(早、中、晚);植株形态特征如高、矮、有芒、无芒等;生理特性如耐水、耐寒、抗倒伏等;品质特点如适于酿酒、有香味、米粒色泽如何等;对品种的粳、籼、糯属性亦有说明。《稻品》共记载了35个品种,有1种是再生稻。《稻品》所记载的虽是明代当地种植的品种,但不尽是明代才有的品种,多数仍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据考证,《稻品》35个品种中有27个是宋代方志中已经有记述的品种,且有些至明代以后仍在流传,乃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太湖周围7个县的方志中共有32个水稻品种同《稻品》收录的品种相同。《稻品》使后人可以了解水稻农家品种的历史沿袭和在空间分布上的连续性。《稻品》现存版本有明万历二十五年金陵荆山书林刻夷门广牍本,题名《理生玉镜稻品》。另有明万历刻百陵学山本、明末刻居家必备本和明末刻广百川学海本。
不知医必要
方书。清梁廉夫撰。四卷。廉夫字子材,广郁(今属广西贵县)人,晚清医家。梁氏鉴于庸医不求辨证,仅凭所抄医方治病,常不能切中病情,以致误治。故“取前人所著方论,择其辨证显明,药皆常见者,删繁就简,并参以己见”,于光绪六年(1880)撰成此书。卷首简述诊断、预后方法。卷一至卷三论述内、儿科病证治。卷四论述妇、外科病证治。卷末附有培补药方。每论一病,先述病因病机、证治大法,后列方药,方下注明主治用法,理、法、方、药贯于一体,切合临床。书中所选八百余方,多为常用名方。诸如二陈汤、半夏汤、白术散、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四物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理中汤、十全大补汤等,迄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民国四年(1915)江山奇气楼铅印本。
倭变事略
嘉靖三十七年(1558)十二月采九德著成《倭变事略》。全书共四卷,记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七年江浙倭寇事。作者亲历事变,所记多出自目击耳闻。书中对倭寇侵扰海盐一带的时间、地点、经过、人民受害状况,以及通倭头目王直、徐海等被俘斩的经过,记述尤详。
大净法门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大庄严法门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