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声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太清神鉴
六卷。旧题后周王朴撰。王朴,曾事周世宗为枢密使,博学多智,善于用兵作战,通晓阴阳律法。此书专论相法,疑为宋人托名之作。书前有原序一篇,自述作此书宗旨。相法一脉,自古有之,各家之说,或同或异。作者“潜心于此,考古验今,无不征效。遂特离林屋洞,下山三载,遍搜古今,考之极玄者,集成一家之书”。所谓“太清神鉴”,乃“以其至大至明,形无不鉴;至清至莹,象无不分”之意,故以为书名。卷一为说歌、相法妙诀、神秘论、成和子统论。卷二为杂说上下篇、金书宝印上下篇、面部一百二十位、二仪相应、五岳、四渎、五官、六府、五行所生、五脏所出、五表所属之方、五行相生歌、五行相克歌、四学堂位、三辅学堂。卷三为心术论、论德、死生论、论神、论气、论色、论气色定生死诀。卷四为形类,论形神。卷五论骨肉,分为论额部、论头部、论面部、论眉部、论眼部,论腰、论背、论腹、论脐、论四肢、论手、论足等。卷六首为黑痣部,次分各种相格,分论男女之相。此书纲目分明、结构清楚。先总论,后分论,每篇又详分若干条目。作者重视阴阳赋形,天地造化,五行生克之理。相法则重骨法、气色、精神。书中有论有歌,便于理解掌握。此书在我国相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可为研究相学思想提供参考。有清《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
包氏父子
短篇小说。张天翼著。 初载于1934年4月上海《文学月刊》第2卷第4号。初收于1934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版《移行》。主人公老包是刘公馆忠驯的仆役。他省吃俭用,借债求情,千方百计供儿子包国维到洋学堂读书,希望包国维能象个人样。但包国维在资产阶级花花公子郭纯等的引诱下,却染着一身流氓气。他品行恶劣,灵魂腐朽,欺侮女学生,帮郭纯打架。最后包国维被学校开除了,老包的理想落空,再加上债主索债,终于昏倒在地。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庸俗的“向上爬”心理,但笔触却深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社会的病象和矛盾之中。老包忠厚善良,不乏老式市民的传统品德。但又信奉“学而优则仕”的古训,期望儿子爬上去。这个人物属于旧时代的遗迹。包国维在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影响下,已变成洋场恶少式的小市民。他不信奉“学而优则仕”的古训,只希望通过向郭纯讨好、献媚, 爬到郭纯们的行列之中。父子两代小市民虽然都极力想“向上爬”,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影响却形成明显的矛盾。小说形象地说明,在日益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都市里,老一代小市民不能爬上去,新一代小市民也更加堕落。作品特别善于通过典型化的细节,剖析人物的心理,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在针砭病态人生的同时,又折射出时代的侧影,因而成为张天翼讽刺小说中的名篇。
癸巳孟子说 [标点本]
七卷,宋张栻著。自序称:“岁在戊子(1168),缀所见为《孟子说》。明年冬,会有严陵之命,未及终篇。辛卯岁(1171)自都司罢归,秋、冬行大江中,读旧说,多不满意,从而删正之。还抵故庐,又两载始克缮写。”书中于义利、王霸之辨,论述最详。其说多有感于时事,如论“交邻”章:“所谓畏天者,亦岂但事大国而无所为也,盖未尝委于命而已。故修德行政,光启王业者,太王也,养民训兵,卒殄寇仇者,句践也。末及周平王惟不怒骊山之事,故东周卒以不振。”有感于南渡而发,甚为明显。书中除阐发《论语解》的类似观念外,尤借《孟子》的心性之说,对理学的诸多基本观念予以论说。此书与《论语解》同样,都是张栻理学的重要著述。
正信的佛教
该书是圣严法师根据当代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还原了佛教的本来面貌,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的成佛之道,佛陀的教义及教化,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及教团发展。何谓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因果与因缘,唯心与唯名,活佛与活菩萨。学佛的基础,在家居士如何学佛,修行的次第和方法。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权威,是你了解佛教,修行入门的最佳参考书。
大乘入楞伽经译注
又名《楞伽经》、《入楞伽经》、《新译大乘入楞伽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唐实叉难陀译。七卷。此经结构与十卷本*《入楞伽经》基本相同,内容亦主要为论述“五法”、“三自性”、“八识”、“二种无我法”。经文宣扬如能消灭阴覆于阿赖耶识的一切虚妄分别,一切根识也就随之而灭,由此说明离心无一切境界,三界唯心。经中提到真如、藏识、意识等一系列概念,为后来的《唯识论》、《起信论》所发挥。异译本参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庐山莲宗宝鉴
凡十卷。元代庐山东林寺之优昙普度撰。又称庐山莲宗宝鉴、庐山优昙宝鉴、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因、念佛宝鉴。普度自称为东晋庐山慧远白莲社念佛之正系,基于南宋慈照子元白莲宗之教旨,编集有关念佛三昧之经说、史传等。盖因慨叹当时称莲宗者多,然不能基于初祖慧远之意,不能了悟开祖子元之本旨,更为邪说谬解所惑,为救此流弊,遂集诸书之善言加以增删或润色而成此书。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撰集,至大元年(1308)白莲宗被禁行,普度针对情势,上进本书,此书遂得御览刊行。本书广述念佛要旨,其纲目与章数依次为:念佛正因十四章、念佛正教十九章、念佛正宗八章、念佛正派二十二章、念佛正信六章、念佛正行十四章、念佛正愿七章、念佛往生正诀十二章、念佛正报五章、念佛正论二十五章。每卷初置总说,以下则接经论要文、古德行状、教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