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声

- 姓名:谢云声
- 别名:原名龙文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南安人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1967.4.16
- 民族族群:
谢云声(1900~1967.4.16)原名龙文,南安人。少时随父迁居厦门。后入广州中山大学研究院,专门研究民俗学。曾任厦门同文书院华文部文史教员及兼任《江声报》等报刊副刊编辑部主任。20年代为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会员。 在该会《民俗周刊》上曾发表他搜集整理的民间传说故事、歌谣及有关研究文章多篇。1928年该会还出版了他的《台湾情歌集》和《闽歌甲集》。1930年他创建了厦门民俗学会,在厦门《思明日报》上编《民俗周刊》,并印行民俗丛书数种。1937年赴新加坡,任华侨学校等校教师、校长 。抗战时期转业从商。战后重执教鞭,就任裕廊律裕华学校、巴耶黎培基学校校长。后执教女子中学,直至退休。一生研究国学,擅长诗词、书法,是研究闽台民俗学和先驱。
谢云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亚马逊漂流记
《亚马逊漂流记》讲述了正直的乔恩一家如何战胜邪恶的故事。该书至今被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书中所展现的神奇故事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丽童年、少年直至成年。无论作为语言学习的课本,还是作为通俗的文学和科学读本,本书对当代中国的青少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史学要论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著作。李大钊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出版。凡六节。本书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作为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认为过去所谓的历史只是史料,不是今天所要的活的历史本体。历史是人类的生活及作为其产物的文化,因此,本体的历史应该是社会的历史,横看是社会,纵看是历史,历史就是社会的变革。经济构造是社会的基础,上层是马克思所讲的观念的形态,下层决定上层,历史必须从经济关系上来说明。他认为历史学就是研究在不断变革中的人生及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它考察的是不断的移动过程,它要通过求证的方法弄清人事发展的真相,但不以零细考证作为结束,还要综合,将历史看成整个的、互为因果、互有连锁的东西,以寻求其中的普遍规律。史家通过史料认识本体的历史,产生解喻的历史事实,其中部分内容大体上不变,另一部分则随人的观念的进步不断变化,历史认识不断发展。作者认为,历史理论十分重要,其结构包括人类经历论、民族经历论、国民经历论、社会集团经历论、氏族经历论、个人经历论六个部分,反对把历史理论与历史研究法混为一谈。对史学在科学中的位置,他逐个分析西方自培根以来历史哲学家们的认识,肯定史学是一门科学。批判神造历史说和天命史观、英雄史观等唯心主义史观,认为过去的历史是人民共同创造的。提出史学能陶冶人们对科学的态度,形成尊疑、重据的学风,帮助人们扩大对过去的同情,促进他们合理的生活,造成脚踏实地、乐天努进的人生观。它是我国第一部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较全面讨论史学理论的著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清虚杂著补阙
《清虚杂著三编》,包括《闻见近录》一卷、《甲申杂记》一卷、《随手杂录》一卷,宋王巩撰,皆纪东都旧闻,本各自为书,后王巩曾孙王从谨合三书为一编。《闻见近录》所记上起周世宗,下迄宋神宗,而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为多。《甲申杂记》所记上起仁宗。迄崇宁三年(甲申年)而止。《随手杂录》所记惟周及南唐、吴越各一条,余皆宋事,止于英宗之初。全书虽皆稍涉神怪,而朝廷大事为多。 王巩出身名门,是宋代名相王旦之孙,活跃于北宋后期,与苏轼兄弟过从甚密。因此所记朝廷故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嫁妆一牛车
短篇小说 。王祯和著。初载1967年4月 《文学季刊》第3期。初收1969年金字塔出版社版短篇小说集《嫁妆一牛车》。小说描写地位卑下的聋子万发,为生存而挣扎、妥协、屈服和认命的悲惨故事。一贫如洗的万发,“懂事以来就一直给钱困住”,终生奋斗的目标就是能有一辆自己的牛车,可以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原是雇工,务农为生,但连年生活无着。耳聋后,替别人拉牛车挣点酬金,勉强糊口。老婆阿好嗜赌成癖,连三个女儿都被她赌输卖掉并同鹿港来的姓简的成衣贩子勾搭上了。万发听到流言蜚语后,时时戒备,又不得不屈从于姓简的给他家带来的经济好处。儿子患了急病,万发外出拉车,撞死小孩,被判刑入狱。出狱后,姓简的早已搬到他家,公开与阿好同居。姓简的送他一辆牛车,他既高兴又悲哀。这辆牛车是嫁出妻子的“嫁妆”,他只能把痛苦与屈辱深深地埋在心底。小说用喜剧的手法描写万发挣扎、反抗到屈从命运的悲剧经历,反映出60年代台湾下层社会小人物的心灵悲苦和人格尊严的受污辱与损害。
文殊悔过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文殊说悔过之法。佛在耆阇崛山,新学菩萨狐疑所蔽,有如来齐光照耀菩萨,为之请问文殊。文殊为说忏悔,劝助,请法,兴供,回向,发愿,诸法。彼等皆得无生法忍,佛遥闻而赞叹之。(劝助,即随喜也)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二卷,梁曼陀罗仙译,与僧伽婆罗译之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同本先出,所谓文殊般若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