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缙绅旧闻记

作者: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

宋代笔记小说集。5卷。张齐贤著。此书前题“乙巳岁”,为真宗景德二年(1005),张齐贤以兵部尚书知青州时所作。书中记述五代时期梁唐在洛阳的遗闻轶事,多据故老缙绅传闻。一般首尾完备,篇幅较长,亦颇具情节,介乎笔记、小说之间。自序称凡与旧史差异者,并存而录之。有些涉于怪诞,不可信。其中记张全义治洛之功颇为详备,旧史多加采录。其他轶事亦可备读史者参考。此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5卷,与今本合。惟《郡斋读书志》作10卷。四库馆臣曾检《永乐大典》所载此书之文,无出今本之外者,作者自序亦明言5卷,知《郡斋读书志》著录为误。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张齐贤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青年近卫军

青年近卫军

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它通过克拉斯诺顿城的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国法西斯斗争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青年近卫军”成员的光辉业绩,歌颂了苏联人民在党领导下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苏联青年的英雄形象。他们是在苏联共产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崭新的一代。富于幻想、渴望斗争、酷爱自由、胸襟开阔、精明强干、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是这一代青年的共性。但是他们又具有各自的独特个性。总部委员奥列格头脑冷静、善于思考,有组织才能,对母亲和祖国都充满真挚的爱。他把整个身心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党和革命事业。邬丽亚端庄文静、无限热爱生活。当敌机轰炸祖国的时候,她就选择了与法西斯斗争到底的道路。万里亚有着广泛的爱好,他沉着恬静、乐于助人,对敌人不放过任何一个斗争的机会;邱列宁好学、机灵、英勇善战,连续完成了许多艰巨的战斗任务。他在十月革命节把红旗插在第十办事处的屋顶上,散发了传单、处死了叛徒福明。柳巴是“穿了裙子的邱列宁”,她象邱列宁那样具有火一般热情。她能歌善舞,机智而勇敢,只身完成了一些最危险的任务。但是青年近卫军的一生是短暂的,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先后被捕。在狱中,他们怀着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与法西斯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表现了崇高的革命情操和坚强的意志。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是小说重要的艺术特色。作者充分运用了对比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增强了英雄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青玄救苦宝忏

青玄救苦宝忏

青玄救苦宝忏,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宋元间。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主要内容为归礼青华太乙救苦天尊,为亡灵忏悔生前杀盗淫妄诸罪,祈愿天尊超度亡灵。

常言道

常言道

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又名《子母钱》、《富翁醒世传》。四卷十六回。题“落魄道人编”,作者姓名和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嘉庆九年(1804)。叙述贪婪悭吝的财主钱士命为了敛财而不择手段,最终财尽人亡的故事。其意在规劝世人行善积德,“把贫富两字看得淡些,宁为君子,勿作小人”。主人公“钱士命”的名字,寓意为“钱是命”,也颇有讽刺意味。

唐音癸签

唐音癸签

明胡震亨著。为其所编《唐音统签》中一集。全书十集,以十干为纪,共一○二七卷,此为第十集,故称癸。前九集皆录唐诗,为《全唐诗》主要依据;此集共三十三卷,专收论唐诗、唐乐。为作者研究唐诗心得的结晶。凡唐诗、唐乐的源委和变革,体制的形成,风格的高下,诗人音乐家的的短长,术语的考释,等等,大略具备。其论诗之要旨在于“诗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传统的诗教之美学观点。坚持“声音之道与政通”的主张,认为诗歌与社会政治、习俗、士风有密切关系。辄借古讽今,抨击世风陋习,指出“晚唐人集,……名场中钻营恶态,忮懻俗,一一无不写尽”。评论诗作,首先注重人品,对于交结重臣的诗僧评道:“品格斯非,诗教何取?”而对唐代忠义之士则说:“此等吟人,未论工拙,要为无负昭陵。”对于王世贞《艺苑卮言》和胡应麟《诗薮》的诗歌主张,颇为敬佩,但不盲从,自出己见。认为“凡诗,一人有一人本色”,应加区别,“读白诗,与读杜诗,自各一法,”还强调作诗要根据实际生活,提出反问:“人足迹不出门,能悉门外许许,尽拈为锦囊用乎?”反映其尊从孟子的“知人论世”的美学观。其论乐,强调雅乐,认为自南北朝以后,“雅俗不分”,唐开元以后,“昧禁之音,益流传乐府,浸渍人心,不可复浣涤矣。”反映其坚持传统儒家音乐美学观。

学禅方便谭

学禅方便谭

白圣大师是禅宗大家,在台湾很有名望,在这本小书里他详细讲解了参禅、打坐的方法,比如如何盘腿,如何调息,如何参话头,对于想学禅或者对禅宗感兴趣的人非常有用;其中的调息打坐等方法对长期患病的人也有很大帮助,坚持做即可益气养血,驱除病魔,重返健康。 本书收入的是一代高僧白圣大师普及佛法的讲义,曾多次发表或出版,今辑录成一书,统名之为《学禅方便谭》。《学禅方便谭》一书两用,既可了解佛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又可学习参禅打坐、调息养心的技巧与要决,从而达到修行和延年益寿的目的。最后附录数则历史上有名的禅宗公案,其中一些关于“舍得”、“放下”的故事值得我们当代读者思考和学习。

佛性问答

佛性问答

本文献为佚名经论,因经中有「信行窃闻」一句,并从经论所述内容来看,多次引经证《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事迹,由此判断,当为三阶教经典。唯存一卷,且首尾均残缺,但从文意看,内容基本完具。今名为整理时所拟。 本文献首尾均残,无法得见全貌。原文有断句。现存通篇大致可分为三大部份:一是解释佛性观,并具体说明十种观行。二是以大量篇幅解释真如佛性,以说明法性无生、无为染净、从缘来去。文章认为体行两性均为真如佛性体现,因而常不轻菩萨恭敬一切众生。三是引佛成证,再次强调众生佛性是三世诸佛道场,无相法身隐在众生之内。佛是众生,众生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