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觿

作者:郭忠恕
佩觿

辨正文字的字书。宋郭忠恕撰。以可解决疑难,像觿可以解结,故取《诗·卫风·芄兰》“童子佩觿”一语作为书名。凡三卷。上卷论述文字的变化,分析文字形体讹变、读音复杂、传写差误的情况和原因,分为“造字”、“四声”、“传写”三部分。中、下两卷着重辨证字画近似的字,将字形、字音相似而易于混淆的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平声自相对”、“平声、上声相对”、“平声、去声相对”、“平声,入声相对”、“上声自相对”、“上声、去声相对”、“上声、入声相对”、“去声自相对”、“去声、入声相对”以及“入声自相对”等十部分,一般将两字成对排列,并注明其音义之别,间有将三字或四字排列在一起者。卷末附与《玉篇》、《切韵》音义相异字十五个,又附辨正舛误字一百一十九个,不知何人所加。所析甚详,辨别音义颇精,对辨析文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泽存堂本、道光间高承勳编刻续知不足斋丛书本、长洲蒋氏铁华馆本、重刊泽存堂五种本等版本传世,以据铁华馆本影印的丛书集成本较便翻阅。

郭忠恕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皇帝的鼻烟壶

皇帝的鼻烟壶

作者是(美)卡尔。1931年他与一位英国女子结婚定居英国。在英国期间,卡尔除了创作推理小说外也活跃于广播界。他为BBC编写的推理广播剧“Appointment with Fear”是二次大战期间BBC非常受欢迎的招牌节目。美国军方因而破例让他免赴战场,留在BBC服务盟国人民。1965年卡尔离开英国,移居南卡罗来纳州格里维尔,在那里定居直到1977年过世。
她和他离婚了,而他不甘心。闻知她将要再婚的消息,他便悄悄来到了准新郎的家中。他逼迫她复婚。争执中,他偶然发觉对面二楼的房间内,正有一只戴着手套的手。某个人离去了,而准新郎的父亲被杀了。现场留着鼻烟壶的碎片——据说,这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用过的东西。

雚经

雚经

文象聿兴,爱仿鸟蹄,沮诵仓颉,作大慧观。八九既还,极妙穷实,斯殊体矣。蒋德璟曰:鹳赘,雈误,萑非,瞿妖,今从古文作雚。一名堕羿,见《尔雅》注,一名鹍鸡,见《穆天子传》拄。一名冠雀,见华峤《汉书》。一名负釜,见陆机《疏》。一名负金,以其喜负日飞,日色如金,见《诗考》。一名黑尻,一名背灶,一名皂裙,见陆机《疏》。一名旱群,以天旱则群飞,见《合璧事类》。亦名皂帔,见《博雅》。

医易通说

医易通说

医学理论著作。2卷。清唐宗海 (容川)撰。刊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作者以为 《易经》 开物成务,无一语托诸空谈。遂于《易》道见有合于医理者则引申之而为医学探源。上卷演先天八卦,将太极生两仪而有阴阳。从而阐明“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更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五方即如河洛之数,且将世界五方配之以应黄赤白黑诸人种。下卷演后天八卦以配人身五脏五体,并附仲景六经之说。更演重卦六十四以阐造化参杂、万物错综之理。而所言先天后天,不过造物先后之序。先天于母腹,以脐为呼吸;后天出母腹,以鼻为呼吸。故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八卦主气,后天八卦主运。且以七八为少女少男之数,以阐《上古天真论》中男女生理之发展。以十二消息卦(辟卦)应十二月十二经阴阳之消长,此皆以《易》言医,阐明其医、《易》汇通之理。书中或有《易》说联系现代科学附会之论。现存宣统元年(1909年)成都文伦书局排印本。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杨沫的长篇小说。1958年出版。小说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为历史背景,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时期学生运动,表现了那个时代里知识分子的日渐觉醒和分化。小说描写的主人公林道静走过的道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她在未同群众、革命斗争结合前,只是徘徊在痛苦的歧路上,只有当她接触革命乃至参加实际的革命斗争,才逐步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从中揭示了知识分子应有的前途与归宿。小说还成功地塑造了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白莉苹、戴瑜等在白色恐怖下走着不同道路的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群像。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真切细腻,语言简洁流畅,通篇感情炽烈,富有艺术魅力。1959年2月,茅盾在《中国青年》第4期发表《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该文分析了《青春之歌》的思想性、艺术成就和存在的缺陷,言简意赅,全面中肯,不仅澄清了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在《青春之歌》评价上的认识混乱,而且为文学作品的科学分析、评价树立了范例。

白话中国史

白话中国史

全书分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 一本书读懂五千年中国史!大视野、通识感,不拘泥于局部细节,学习历史顶好的入门书。兼具权威性和可读性,钱钟书、李敖、易中天、柏杨等大师学界推崇。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中国通史》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全书“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新语

新语

西汉陆贾所著,分上下两卷共12篇。据《史记》记载,是陆贾受汉高祖刘邦之命总结秦汉失得天下经验教训的奏章。刘邦很赞赏,“号其书曰《新语》”。书中认为,世之盛衰与天无关,朝代更替“非天之所为也,乃国君者有所取之也”(《明诫》)。指出圣人之治,在于施仁义、怀仁义则位高而不堕。秦尚刑则二世而亡,“儴道者众归之,恃刑者民畏之”(《至德》);主张“无为”政治,“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无为》);要求君主实行与民休息、安居乐业的“无为”之道。有明弘治间李廷梧刻本、明范氏天一阁刻本、明万历程荣《汉魏丛书》刻本和《四部丛刊》本等。现在《新语》文字虽有错漏,但内容还基本可信,是研究陆贾思想的可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