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恕

- 姓名:郭忠恕
- 别名:字恕先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北宋河南洛阳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977
- 民族族群:
郭忠恕(?-977),字恕先,北宋河南洛阳人。他的生年不详,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公元977年)。幼时聪敏,五六岁就能诵读五经,撰写文章。7岁时参加童子试及第成名。20岁步入仕途,是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五代后汉时,他曾在徐州节度使刘赟手下任幕僚。后汉隐帝被杀后,群臣欲拥刘赟为帝,在赴开封途中即被郭威废掉,降封湘阴公。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郭威为周太祖。郭忠恕本是刘赟的从事,本来可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由于刘赟被废,使郭忠恕受到很大打击。从此他把精力转向钻研文字学和书画方面。
后周太祖广顺年间,召郭忠恕为宗正丞兼国子书学博士、周易博士。入宋以后,宋太祖赵匡胤任用他为国子博士。郭忠恕生性狂放不羁,纵酒玩世,目无法度。建隆二年 (公元961年) 八月,在朝堂上,与监察御史符昭文争执喧闹,夺过奏折,撕得粉碎。第三天便被贬为乾州 (今陕西乾县一带) 司户参军。但是,他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一次他醉酒怒打了知州的从事范涤,为此,知州怀恨在心。同时,他又不遵守为贬官制定的有关条律,擅自离开贬谪的区域。结果,受到了改除官职的严重处分,被发配到灵武 (今宁夏贺兰县境)。此后,他四处流落,经常在岐、雍、京、洛间漫游,以绘画维持生活。
宋太祖即位,得知郭忠恕很有才华,召他为国子监主簿,让他在太学里刊定历代字书。他寓居在内侍省押班太监窦神兴房舍里。窦神兴父子三人,权倾朝野,不可一世。满朝文武无不敬畏。但郭忠恕却瞧不起这一类人。一天,他剃光胡须去见窦神兴,窦看到他这个怪样子,便问: “怎么弄成这样子?”他笑着说: “我是学你的样子,不然,怎么能飞黄腾达呢?”窦心中十分恼火。于是便竭力在太宗面前说他坏话。后因他卖掉官府器具被劾,被处以杖刑,发配登州。
太平兴国二年 (公元977年),郭忠恕流放途经齐州临邑(今属山东) 时,由于年老体弱,情绪激愤,加之刑伤溃烂,病死于途中。死后连副薄棺材也没得到,用草苫子裹着,埋在路边。
郭忠恕的一生,早年踌躇满志,想在政治上做一番大事,但未能如愿。仕途断绝后,产生了一系列反常的思想和举止,他的狂放不羁,实际上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消极反抗。然而他在绘画、书法方面却是很有成就的。据《宣和画谱》著录,内府藏郭忠恕图画34幅。他的人物画有: 《比干图》、《尹喜问道图》、《吹箫图》等; 仙释画有: 《飞仙故实图》、《九曜像》、《升龙图卷》;山水画有: 《寒林晚山图》、《湖山夏景图》、《出峡图》等。
郭忠恕的画构图奇特,技法险绝。他被发配灵武后,经常游食于公卿豪富之家,主人们总是用美食佳酿和周到的礼节接待他,目的是想得到他的书画作品。但是,他性格古怪,往往是高兴时,主动讨笔索纸,挥洒描画; 不乐意时,便骤然发怒,拂袖而去。在当时,能够得到他的墨迹,那怕是一幅半帧,也都如获至宝。
郭忠恕在绘画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主要在界画方面。界画是中国的一门画种,以作画时必用界尺引线而得名。郭忠恕是宋代界画家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有: 《山居楼观图》、《行宫图》、《楼观仕女图》、《明皇骊山宫避暑图》等。他的界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精细准确。据说他的界画可以当建筑施工图用,“以毫计寸,以分计尺,以尺计丈,增而倍之,以作大宇,皆中规度,曾无小差”。可见他对建筑设计,是和绘画技艺同样的精通。历来认为郭忠恕的屋木楼阁自成一家,被誉为古今界画之绝技。由于郭忠恕的画不仅精密,而且“萧散简远,无尘埃气”,《画品》把他列为“屋木神品第一”。可惜的是,他的绘画作品流传至今的绝少,截至目前,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有《雪霁江行图》长卷中一部分传世,今人徐邦达《中国绘画史图录》著录此图为绢本。他的这幅传世之作是我国界画的精品,这幅画历来受到绘画界的重视,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南宋楼钥在《题郭恕先〈雪霁江行图〉》 中描述说: “妙绝丹青郭恕先,幻成雪霁大江船; 沿流更饱轻帆举,上水仍劳百丈牵。” 原作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于此可见。它既是我国古代绘画中的珍品,又是研究宋代船只的构造和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资料。
郭忠恕的书法,擅长写古文、小篆、八分等书体,楷法最为精湛。欧阳修在《集古录》 中记载,郭忠恕书写的小字《说文字源》,“其楷法尤精”。欧阳修研读郭忠恕书《阴符经》后,认为法书自唐李阳冰之后,再没有谁能达到郭忠恕的水平了。
郭忠恕在文字学方面也有建树。当时有人从龙门获得到一幅篆文,笔画酷似鸟迹,朝中学者没有谁能辨识出它是什么。郭忠恕精通中国文字发展源流,他见到这幅篆文立即读了起来,在场的人, 无不为之惊喜。他写的《佩觿》、《汗简》二书, 是重要的文字学专著,书中汇聚了他在文字学研究方面的成果,论列了字的形、音、意的由来,字的衍误及辨识根据等,被后人称为“奇书”。特别是《佩觿》, 考辨文字更为详尽。 清代乾隆时, 将此二书收入《四库全书》之中。
郭忠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白经
太白经,撰人不详。书中引述唐李筌《阴符经注》及施肩吾颂诗,当出于唐末五代。《道藏子目引得》着录此书即施肩吾撰。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修炼金丹之道。首先讲述《黄帝九鼎神丹经》源出及传授,并指出有十种人可传丹经,十种人不可传丹经。其次论述炼丹须具备「十全」方可成丹。所谓十全即择地、备材、直时童子性灵、炉灶合式、鼎器如法、识真药采时、(第七缺)、洗濯药材、四象五行配合入鼎、水火依时合卦。书中又引《四明先生传》,假借四象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论述配合银、铅、砂、汞等药物入鼎之原理。其次又引李筌《阴符经注》及施肩吾颂诗,论述金丹之术「其要在神水华池」。所谓神水华池盖指铅母,炼丹时须从中采取黄芽真铅,交感龙虎,颠倒乾坤。但书中用语隐晦,不明言龙虎交感之方法诀要。全书所述丹道,似为外丹,又似内丹派之阴阳丹法。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此经乃上清丹华紫灵真女传授赤君,内言步踏南斗六星之法。经中有南斗六星符,教人按日吞符,并丹书青素锦囊,佩带胸前,飞登行事,凶事悉解。又列举五星魂名及七星魄名,教人祝名存神步星。篇末有南斗六星名讳,以及步踏六星法式和祝语。
红旗谱
长篇小说。梁斌作,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作品以锁井镇朱、严两家三代人和地主冯家两代的冲突和仇恨,在大跨度的历史空间中,写了冀中人民前仆后继的反抗与斗争。清末,朱老巩为锁井镇人民护钟,被地主冯老兰用计弄得家破人亡、女儿受辱自尽,儿子朱老忠逃离家乡。25年后,朱老忠携妻儿回来,要报血仇,终不能成。大革命中,严志和的二个儿子运涛、江涛加入共产党,朱老忠由此接近党,受到启发和教育。大革命失败,在北伐军中的运涛被捕;江涛领导乡亲们挫败了冯家父子在“割头税”上的诡计,朱老忠、严志和在斗争中提高觉悟,加入共产党。从此,他们对冯老兰的斗争就有了阶级的使命和意义。在江涛领导的保定二师学潮中,他们积极支持、配合,虽然学潮失败、江涛被捕,以朱老忠为代表的农民更勇敢地投入了斗争。作品写了朱老忠从农民英雄到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成长历程,表明农民在党的教育、指引下,从自发反抗走向了自觉革命。作品史诗般地反映了我国北方20—30年代急风暴雨的阶级斗争的历史图景。小说气势宏伟,作品的生活人情和表现方法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清朝柔远记选录
本书不分卷,王之春撰。之春字芍棠,湖南清泉人。清光绪间,以湖北布政使使俄,官至广西巡抚。所著「国朝柔远记」,又名「通商始末记」(亦称「国朝通商始末记」),凡十八卷;用编年纲目体裁,记有清开国以后(至同治朝止)二百三十年间对于边疆藩属以及东西各国有关职贡、兵戎并通商交涉诸事。其中记载台湾者,除初年与郑氏争衡东南海上诸役与其他零星亭项外,大部分为中英鸦片战争英船袭台事件及同治甲戌日兵侵台之役所引起之台湾设防问题。本书取其涉及台湾诸事,余概从略。原书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目中已改称「清朝柔远记」,因从而题曰「清朝柔远记选录」原书末附「附编」二卷:卷一载「瀛海各国统考」一文及「蠡测卮言」十三篇,卷二载「沿海形势考略」、「沿海舆地图」、「三岛分图」及「寰海地球剖圆图」各图文。今选其中「沿海形势考略」一文及「三岛分图」中之台湾与澎湖两图并图说,列作本书「附录」。
建炎笔录
杂史。南宋赵鼎撰。3卷。上卷自建炎三年(1129)起至绍兴二年(1132)十一月止,称《己酉笔录》。中卷自绍兴六年八月起至同年九月十七日止,称《丙辰笔录》。下卷自绍兴七年九月至同年十二月十二日,称《丁巳笔录》。是书按年系日,详记朝廷大事,于皇帝迁播、平定苗刘之变等
般若经讲记
作者是释印顺 。本书分两部份,一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讲记”,一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这两部经在中国佛教里,流传很广,读诵的人也很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心经则是大般若经的心要,是佛教徒耳熟能详的小部经典。本书包含的就是这两部重要佛经的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