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西清古鉴

作者:梁诗正
钦定西清古鉴

清梁诗正等编撰。本书是梁诗正等奉乾隆皇帝之命,模仿《宣和博古图》体例,于乾隆十六年(1751)编撰而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由内府刊刻。全书凡40卷,卷首列有奉旨办理诸臣,分为监理、编纂、摹篆、绘图、缮书、校刊、监造7类,各类列办理诸臣的职名。本书共收彝器1436件,镜93件,另附钱录16卷。所收大都为殿廷陈列和内府储藏之器,其中伪器颇多,大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三,去伪存真实得千器。本书正文一般先摹绘古器图形,次列拓摹款识并附释文,最后对该器形制、尺寸、重量、铭文等略加说明,例如卷一“商祖鼎”条:“右高七寸一分,深四寸八分,耳高一寸六分,阔一寸九分,口径七寸四分,腹围二尺二寸七分,重一百四十三两。铭只一字曰‘祖’。商人尚质,其词固应尔。按《书》称‘用命赏于祖’,《周礼》‘左祖右社’,故许慎《说文》谓:‘祖,始庙也。’鼎为祭器,用于庙中,铭‘祖’宜矣。”由于本书是敕撰,所以图形摹绘逼真、准确,摹录铭文清晰、严整,使本书不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有较高的保存观赏价值。但本书真伪杂糅,考定不精,是一大缺憾。本书有乾隆二十年(1755)内府刻本、光绪十四年(1888)迈宋书馆铜版影印本和鸿文书局石印小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集成图书公司仿殿本等。

猜你喜欢的书

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一

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一

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一,此篇为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全篇以问答体例。由「方文」向净明道六位真师请问《净明真经》之奥义,六真逐一解答。问题涉及三五飞步、服日精月液,流金火铃、三甲六丁、飞符治病诸事,皆为净明道有关法术。

亚细亚的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

吴浊流著。1943至1945年用日文写成。1946年以《胡志明》为书名在台北出版,1959年6月杨召憩以《孤帆》为书名首次将作品译成中文。1962年台北华南出版社出版了傅恩荣的中译本《亚细亚的孤儿》。作者在《回顾日据时代的台湾文学》一文中,曾解释主人公原定名“胡志明”时说:“原来我命此名很多寓意,日据时代的台湾人象五胡乱华一样被胡人统治,台湾人是明朝的遗民,所以要志明,此明字是指明朝汉族的意思,而且这个胡字可通何字,所以可以解释‘怎么不志明呢?’”可见作品的主旨在于激励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小说塑造了胡太明的形象,通过他从亚细亚孤儿到祖国真正的儿子的曲折道路,抒发了沦于殖民统治的无根孤儿的深痛巨哀,表现了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整个民族的命运、台湾人民的命运与大陆人民的命运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主题思想。作者以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为广阔背景,描绘了时代的风云和众多的人物,具有极强的纪实性。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奴役,留学生的爱国运动,岛内的秘密斗争,大陆上的抗日热潮和反侵略斗争,以及台湾封建主义的颓废腐烂,都得到了真实的写照。全书人物众多,其中有蛮横的征服者、数典忘祖的败类、无端歧视台湾人的国民党官吏、醉生梦死的新女性、死守正统的老儒、反战日人、正义学生、满腔仇恨的百姓、积极投身现实斗争的知识分子……许多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这使得小说成为“一部雄壮的叙事诗”(叶石涛《吴浊流论》)。小说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形式上,借鉴了中国章回小说体的手法,在人物塑造上,采取白描的手法,加上台湾风土人情和自然景物的描绘,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这部作品代表了日据时期台湾乡土文学的成就,是台湾新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血纸人

血纸人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十二年前是谋财害命的道具,十二年后是伸冤复仇的催命符。呵!太神秘了!太神秘了!太神秘了!提起这一件太神秘的事情,最初的起因,是在一个佛教团体的讲经法会里。记得,那是在一个废历的九月中旬吧?本埠一处著名的佛教团体,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讲经会。这法会,并不宣讲整部的经典,每天只由主讲的法师,拈着自由的题材,阐扬一些佛教的教义。宣讲的限期,只有短短的十天。这种演讲,在佛教徒中间,有一个术语,称之为“讲开示”。这是宣讲的第五天。这天,循例由会中的主脑,拈着长香,迎请法师升座。两旁听经的男女居士们,肃立着,跟随执事的僧众,宣唱“炉香乍燕”的香赞,并称扬“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圣号。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1卷(原为2卷)。苏轼著;辑者佚名。本书为汇编苏轼零散的论诗之语而成,成书较早,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已有著录。今传本见于明代陶宗仪所编纂的《说郛》(宛委山堂本),仅32则,虽不是全本,但从中仍可窥见苏轼的一些重要的诗论见解。书中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称“子美诗外,别有事在”;同时十分重视丰富生活阅历对诗歌创作和诗歌欣赏的重要意义,认为陶渊明“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诗句,“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而杜甫“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的诗句,“非亲到其处不知此诗之工”。此外,书中对诗歌的艺术规律也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如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多索然矣”及“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等议论,常为后世论诗者所称行。另有《东坡诗话补遗》1卷,为日本人近藤元粹所辑,见《萤雪轩丛书》。

释摩诃衍论通玄钞

释摩诃衍论通玄钞

释摩诃衍论通玄钞,四卷,辽志福撰,辽天佑帝序。佛典注疏。是古印度龙树造《释摩诃衍论》的注释书。书前有天祚皇帝御制《释摩诃衍论通玄钞引文》。初释题名,次随文解释。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金刚经讲义

金刚经讲义

江味农著。本书中江味农居士不仅对金刚经的字词、文意、精髓做了详细的讲解,而且兼及佛教各派的教义主张和佛教的历史,是一本佛教的百科全书。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佛教有较全面的理解,也会对金刚经有较深入的认识。本书是对金刚经释读的经典读物。《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般若经大部六百卷之一卷,文约而义精,喻为金中之刚,良有以也。六百卷文,汪洋浩瀚。而本书发挥般若要旨,既详且尽,又复旁通诸大乘经。其指导学者观照法门,不第禅宗之向上,净宗之一心,皆有所阐发而已。其尤具法眼,发前人所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