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西清古鉴
作者:梁诗正
清梁诗正等编撰。本书是梁诗正等奉乾隆皇帝之命,模仿《宣和博古图》体例,于乾隆十六年(1751)编撰而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由内府刊刻。全书凡40卷,卷首列有奉旨办理诸臣,分为监理、编纂、摹篆、绘图、缮书、校刊、监造7类,各类列办理诸臣的职名。本书共收彝器1436件,镜93件,另附钱录16卷。所收大都为殿廷陈列和内府储藏之器,其中伪器颇多,大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三,去伪存真实得千器。本书正文一般先摹绘古器图形,次列拓摹款识并附释文,最后对该器形制、尺寸、重量、铭文等略加说明,例如卷一“商祖鼎”条:“右高七寸一分,深四寸八分,耳高一寸六分,阔一寸九分,口径七寸四分,腹围二尺二寸七分,重一百四十三两。铭只一字曰‘祖’。商人尚质,其词固应尔。按《书》称‘用命赏于祖’,《周礼》‘左祖右社’,故许慎《说文》谓:‘祖,始庙也。’鼎为祭器,用于庙中,铭‘祖’宜矣。”由于本书是敕撰,所以图形摹绘逼真、准确,摹录铭文清晰、严整,使本书不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有较高的保存观赏价值。但本书真伪杂糅,考定不精,是一大缺憾。本书有乾隆二十年(1755)内府刻本、光绪十四年(1888)迈宋书馆铜版影印本和鸿文书局石印小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集成图书公司仿殿本等。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玉音法事
《玉音法事》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道教音乐之声乐谱集,大约问世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5年)。玉音法事,原不著撰人。内载宋真宗、徽宗所制词曲,殆为北宋末或南宋人编集。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是书为道士举行斋醮法事时歌唱赞颂之词曲范本。载有各类步虚词、奉戒颂、白鹤词、散花词、三清乐、华夏赞等等。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和卷中载赞词及其曲谱,卷下载斋醮法事及赞词。《玉音法事》上卷、中卷所载声赞使用的谱式非常独特,它既不是古琴所用的减字谱,也不是琵琶用的工尺谱,而是一种形似曲线婉蜒之状的曲线谱,亦称曲折谱,或步虚谱。只在字旁标注四声或和声,并于字下画屈曲蜿蜒符号,以示声调之抑扬转折。是一种源远流长、传播广远的中国古老的乐谱形式,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与道教音乐有密切关系。其初始至迟可追溯到汉代,《汉书.艺文志》所载二十八家歌诗篇目中即有声曲折之名。《玉音法事》共辑道曲五十首,现收入于《正统道藏》第三百三十三册。由于时代久远,且曲谱晦涩深奥,至今《玉音法事》所用之乐谱无人能识,还是一部有待破译的天书。
幼科概论
《幼科概论》医学专著,明代佚名著。光致所讲幼科,注重在实用二字,不尚虚文。以自己二十余年临证延医之经验,兼采各家学说医理,简易明通。于临证实用者,均采集不嫌其浅俗,以求对于病者实用,对症治疗。
易林
又名《焦氏易林》、《大易通变》。易学著作。汉焦延寿撰,十六卷,是西汉众多易学著作中最完善的一种,其书以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之变则为四千九十有六,各系以文词,皆四言韵语,称为“林辞”。作者依据圣人观象作《易》,观象系《易》的原则,凡《易林》之辞无一字不从象生,无一字不本之《易》,用《易》象来解释《易》理,作者在观象系《易》的时候正覆象并用。《隋书 ·经籍志》著录十六卷,列于“五行家”。新旧唐书志、《崇文总目》 皆同。《七录》作三十二卷,殆合《易林变占》十六卷言之。有 《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置于子部术数类。《经义考》卷六引叶梦得曰: “焦赣 《易林》、《京房易》二书大抵皆卜筮阴阳气候之言,不复更及易道。”又引薛季宣序曰: “汉焦赣 《易林》十六卷,卷有四林,林六十有四繇,凡六十四卦之变四千九十有六。”
风骚要式
五代或宋初诗论著作。1卷。徐衍著。书中分“君臣”、“物象”、“兴题”、“创意”、“琢磨”5“门”论诗,往往以类刺讽颂、事父事君解诗。认为诗歌创作“言虽容易,理必求险;句忌凡俗,意便质厚”,反对“情奢”、“怒张”的轻浮、浅露之作。此书最早著录于宋《秘书省四库阙书目》,题作“徐衍《风骚要试》一卷”。其他目录类书“试”均作“式”。唐释皎然、辞远均有《诗式》,又有阙名《骚雅式》,以此推之,“试”亦当作“式”。《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作“《风骚要式》一卷,徐衍述,亦未详何人。”
奉天靖难记
《奉天靖难记》是一本浙江汪启淑的家藏本,以记录作为载体。纪明成祖初起至即位事。盖永乐初年人所作。其於懿文太子及惠帝,皆诬以罪恶,极其丑诋。於王师皆斥为贼。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其语多诬伪,殊不可信。按建文元年十一月,成祖战胜白沟河,上惠帝书,并移檄天下,军中仓卒,语多可笑。姜氏《秘史》所载,最得其真。是书於《上惠帝书》颇有删润,而《移檄》则置之不录。则其文饰概可见矣。
孔子与论语
孔子研究著作。近人钱穆著,集有作者18篇孔学研究论文。其中有10篇探究《论语》,包括《论语》的读法和朱熹的注疏,另外数篇是研究孔子思想与现实文化的关系,认为“孔子思想之重点与价值,正在要替人类提出一个解决此种种问题之共同原则。”这一原则“只‘道’‘德’二字便是。”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4年初版。 该书是钱穆阐述孔子学说,教读《论语》方法的结集。书中指出:儒家是 一种“人文的宗教”,孔子的教义具有“道地十足不折不扣的宗教精神”。 钱穆突出强调“情”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宋儒说心统性情,毋宁可以 说,在全部人生中,中国儒学思想,则更着重此心之情感部分,尤胜于其 着重理知的部分。我们只能说,由理知来完成性情,不能说由性情来完 成理知。情失于正,则流而为欲。中国儒家,极看中情欲之分异。人生 应以情为主,但不能以欲为主。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 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