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桴亭论小学
作者:陆世仪猜你喜欢的书
崇古文诀
文论著作。35卷。南宋楼昉编著。楼昉为文汪洋浩博,对散文鉴赏和创作的见解与吕祖谦大体相同,故于兴化军任上,以吕著《古文关键》为基础而加以扩大,选录秦汉至宋代的散文作品200余篇,编为此著。因其书篇目较备,繁简得当,所作评论既承袭师说,又时出新见,阐述更为详密,故有裨于学者,颇得时人好评。《直斋书录解题》评此书:“大略如吕氏《关键》,而所取自《史》、《汉》而下至于本朝,篇目增多,发明尤精当,学者便之。”南宋时,选编前人散文作品加以评论的著作颇多,但后世留存者仅寥寥数部,此书为其中之一,故对了解宋人在散文创作上的文学主张,很有参考价值。该书卷首有宝庆三年(1227年)姚珤序云:“四明楼公假守莆邦,积其平时苦学之力,䌷绎古作,抽其关键,以惠后学。广文陈君锓诸梓以传之,使世之学者优游而深求,餍饫而自得。”据此可知,此书在宝庆时已有刊本行世,且流行颇广。后世留存者有宋刊本、元刊麻沙巾箱本、明嘉靖吴氏刊本及《四库全书》本等。
张伯渊茶录
明代茶书,张源撰,1卷。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江苏吴县西山人。此地乃名茶碧螺春产地。据顾大典《茶录·序》称:其人“志甘恬淡,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故所著《茶录》得茶中三昧。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谓纤悉具备。”此书仅见《茶书全集》乙集本(刊于1613年),但屠本 畯1610年成书的《茗笈》中已引用此书内容。今见明代姚可成辑《食物本草》卷一六辑入此书,改题中郎先生《茶谱》。考袁宏道(字中郎)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595~1597)间曾任吴县知县,则此书成书当在此几年之间或稍前,约在16世纪末。此书共1500字左右,分为23则,多为自己的心得体会,是明代茶书中极为罕见的精审之作。如其言“选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的精、燥、洁三字经茶道,堪称言简意赅。又如品泉、投茶诸条,多不乏独创之见。与转相抄袭、人云亦云的明代茶书相比,实乃迥出流品,不同凡响。作序者,顾大典,字道行,江苏吴江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为绍兴府教授,历南京吏部郎中,迁山东副使,改福建提学副使,请托不行,忌者追论,坐谪禹州知州,遂自请免归。大典工诗善画,长于音律。博学多才。有《青衫记传奇》、《清音阁集》、《海岱吟》、《入闽游草》、《园居稿》、《北行集》等。
异授眼科
眼科著作。佚名撰。不分卷。约撰于清顺治元年(1644)。首载明目论,言及五轮八廓所配脏腑及眼病病因证治等问题。次以歌诀形式论述眼病之寒热虚实及治疗常用中药的药性及治疗宜忌等。对点药法、演药法、制药法、煎膏法、研药法、合药法、用药法、服药法、禁忌等均有述及。附以常用药方及加减法。后设七十二则答问,分述眼科七十二症的症状、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论述简明扼要,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眼目与脏腑相关的学说。治疗多以阴阳五行及脏腑学说为基础,方药以内服汤剂、丸散为主,间有点眼之剂,如推云散等。流传较广。有清嘉庆十六年 (1811)休宁陈文盛堂重刊本,光绪九年(1833)太原濬文书局重刊本,豫章刘继礼重刊本。解放后有排印本 (与《一草亭目科全书》 合刊)。
四诊抉微
诊法著作。清林之翰撰。八卷。之翰字宪百,别号慎庵、苕东逸老,乌程 (今浙江湖州) 人。壮而习医,精求医说十载,撰有《痰证论》、《临证元机》等。是书以《内经》 色脉并重为依据,抉取历代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而编纂,成书于雍正元年(1723)。作者强调望诊的重要性,故推之为首,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虚里、体表诸部的望诊,对五色主病及五脏绝证论述颇详。对妇人、小儿之望诊尤为重视,如强调望小儿指纹、虎口纹、面色等。闻诊以听取患者的声音气息为主,察其寒热、虚实、内外诸症,以及痛症、坏证、诸风、神志等,以辨其元气之盛衰及疼痛之所在。问诊以阐析张介宾十问为主,并问及人品起居、嗜欲苦乐,使知受病之本源。切诊首述辨脉总论,后仿《濒湖脉学》体例,详述二十九种脉的形状、脉象、鉴别、主病等。后有运气要略并五运六气图示若干。书中博采诸家之说,并结合诊断介绍治法,内容较完备。末附《管窥附余》一卷,进一步阐述脉学,介绍原脉体用,重点分析浮,沉、迟、数等脉之常变。为中医诊法著作中较详明实用者,后世流传颇广。有雍正元年刻本,雍正四年玉映堂刻本,《中国医学大成》 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玉映堂刊本铅印本。
红楼圆梦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31回。临鹤山人(《楔子》中自称梦梦先生)撰。嘉庆十九年(1814)有红蔷阁写刻本刊行。光绪二十三年(1897),有上海书局石印本,卷首附“六如裔孙”题序。书中写林黛玉复活后,适逢清江决堤,因以10万石米粮救济灾民,被皇上封为淑惠郡主;贾宝玉还俗归来,助贾政收拾水灾遗害,使沿江堤坝合龙。宝、黛俱建不世之功,奉命完婚。圣旨谴责薛宝钗与宝玉之婚姻系冒黛玉之名而成,故将宝钗遣返母家。后得黛玉多方周旋,宝钗才得再返贾府。宝、黛感怀晴雯代人受过、被谗惨死,于大观园内为建芙蓉祠以记之。宝玉受皇命重任,在黛玉臂助下,先平沧州盐枭之乱,又靖浙东洋匪妖气,而被封尚书。荣国府再度中兴。贾惜春更名仲春被召入皇宫为贵妃,贾政位居文华殿大学士,告老后由宝玉接替。宝玉的尚书缺,由贾兰补授。真是满门富贵、极尽荣华。芙蓉仙晴雯在审理王善家的、王熙凤、花袭人过程中,把他们丑的、伪善的面孔揭示无遗。连贾母、元妃也在蓉仙面前,为生前曾拆散黛、宝婚姻而认错谢过。该书对《红楼梦》中的人物结局善恶,几乎都一一作了交代。凡原书中之所不平者,莫不大快读者之心,如抑宝钗、袭人,扬晴雯、黛玉;使天下有情者均成佳偶,使薛蟠、贾环辈邪恶者均无善终。书中多富贵淫逸生活的铺叙及天命报应、神鬼符咒的妄说。名为《红楼圆梦》,实与曹雪芹《红楼梦》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
日涉园集
宋诗别集。李彭撰。《直斋书录解题》卷20著录此书为10卷,但世间久无传本。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各韵检出李彭诗720余首,校订讹谬,重编为10卷,以还其旧貌。前4卷为五言古诗,卷5、卷6为七言古诗,卷7为五律及五言长律,卷8为七律及七言长律,卷9、卷10为五、七言绝句及采自《玉涧小集》的补遗7首。此书除《四库全书》本,后又有《豫章丛书》本。另外,《两宋名贤小集》中还辑有诗人的《玉涧小集》1卷。宋代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称诗人“颇博览强记,然诗体拘狭少变化。”《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刘克庄所论为近是,“然边幅未宏,而捶炼精研、时多警策,颇见磨淬之功,在江西派中与谢逸、洪朋诸人足相颉颃,终非江湖末派所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