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山水记
作者:欧阳修猜你喜欢的书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讲述修诵《上清大洞真经》之法,经文分三篇。其一为《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内载「百神名」诗一首,谓修道者「行回元五通八间十二愿之事既毕,读百神名一过,以续行事之后也」。五通八间十二愿是诵读《大洞真经》之道法,以诵经思神为行道要诀。第二篇为《太上说智慧消魔唱》。内载「消魔唱」诗一首,谓修道者「读《大洞真经》十过,辄当读此消魔唱诗一过,以辟九天之毒气,禳北帝大魔王之来试也」。第三篇为《大洞玉经食玄根之气法》。内称修道者思咽「三五七九日子玄根之气」,念咒摩面,可使身清神明,面有玉泽,眼生神光,齿含紫气,坚肠华脏,长生久视。全书道法以诵经存神,念咒服气为主。
难经古义
二卷。日本滕万卿撰。成书于日本宝历十年(1760)。上卷载一至三十难,下卷载三十一至八十一难。滕氏有鉴于《难经》编残简缺,虽经吕广重为编次及历代医家注释考证,仍难副古圣意旨,遂部分调整《难经》编次;为使前后问难应答接续,对语句顺序亦作相应的变动。在此基础上,滕氏再加以注释与按语,以明其问难应答之由,旨在倡明古义。注文多以《内经》为本,融会各家之说,并附以己意,发明每多新意。如对五十六难“五积”之病由,原文固执时日得病,未免怪诞,强调应以正虚邪凑概括其受病传变之本义,而不可“以文害辞而以意逆志”。此外,全书以黑白字夹注于经文间,白字为弥缝正文之语路,使其辞意流畅,黑字则直释其义,俾读者一目了然。本书由日本学者所撰,对改易《难经》原文编次语序虽嫌轻擅,但论述简明,间有发挥,于《难经》研究不失参考价值。现有日本宝历刻本及上海中医书局1930年铅印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刊本流传。
蜀梼杌
一名《外史梼杌》。史传文学。宋张唐英(1043—1122)撰。二卷。唐英字次功,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庆历进士,历官渝州决曹椽、归州狱椽、殿中侍御史等。“梼杌”本楚国史籍名,此借用,以述五代前蜀史,间引时人诗词歌赋和历代民间传说。记载前后蜀四世七、八十年史迹。仿荀悦《汉记》体例,据《前蜀开国记》和《后蜀实录》,撮其大要,编年叙事,可补《五代史》所记前后蜀史的不足。有《函海》、《学海类编》、《艺海珠尘》、《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净土往生传
凡三卷。北宋沙门戒珠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又称往生净土传、戒珠传。由梁、唐、宋各高僧传中选集净土往生者之事迹而成,自西晋僧显至北宋悟恩,凡收七十五人。据卷首自序述,戒珠自梁代慧皎、唐代道宣等十二家所撰之传记,及宋代赞宁所撰之宋高僧传中,选出僧显以下七十五人,编成本书。然其他如慧明等六十二人,以无临终来迎之事实,故不收录。
大乘玄论
五卷,隋嘉祥寺之吉祥撰。第一二谛义,第二八不义,第三佛性义,第五一乘义,第六涅槃义,第七二智义,第八教迹义,第九论迹义,委曲尽三论宗之奥义。
孛经抄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佛住祇园,有孙陀利女之谤,至第八日,卑先匿王察知其情,佛乃为说往昔行菩萨道时,其名曰孛,身为国师,受四臣及夫人谤,久后方明,今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