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书
作者:王桂
十六卷,清王桂撰,刘琦解,李仪鹏释义。写于乾隆甲戌年(公元1754年),是一部研究治军、救灾、勤王、农桑、经史子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奇书。是书初刻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其博大精深,不胫而走。邓州刘琦为之作《溓壁解》,解梁李仪鹏为之笺注并作《释义》。咸丰初年李仪鹏意欲再刻时,礼部右侍郎曾国藩为之写序。书设四纲、十六目、一百六十子目,子目之下或数条,或十数条。刘琦解、李仪鹏释义散附原文之下。其内容,自厚生、正德之常经、整军、勤王之远略乃至经史子集之奥赜,凡益国利于民用者,靡不探究发挥。曾国藩称“其所谓《葵书》也者,以为葵一微物,睠睠向日,匹夫报国,义亦如之。……其文体无所规摹,句锻而字鍊之,征引故实,博极群书。”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省图藏。
章节列表
升序↑王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薄伽梵歌
亦译《世尊歌》、《神之歌》、《黑天歌》。指古代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第6篇《毗湿摩》。共18章,七百颂。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经典。记载了大神毗湿奴的化身黑天(Krsna)和战士阿周那(Arjuna)之间的对话,黑天以哲理说服阿周那把俱卢族和班度族争夺王位的战争进行到底。它是综合性的哲学诗,贯穿了数论、瑜伽和吠檀多三派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宣扬了业(行动)、智(认识)、信(信仰)的统一。认为“法”既是国家、社会和整个世界的秩序,也是个人行为的道德准则。遵法、执法是社会成员的天职和责任,人只有认识了这种道理,在完成自己的职责中才能使个体灵魂“我”与宇宙灵魂“梵”相结合,从而使灵魂得到拯救。并认为虔诚信仰和崇拜大神毗湿奴和他的化身黑天,人才能从世俗的生活中得以解脱。后吠檀多派哲学家曾有多种注释,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欧亚各国。对印度近代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也有一定影响。
洛神赋
辞赋名篇。三国魏曹植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此赋当作于黄初四年(223)。曹植入朝后回封地途经洛水时,联想起洛水神女宓妃的传说,受到宋玉《神女赋》的感发,虚构人神相爱的悲剧,以寄托情志。赋文围绕人神相爱的主线,分成六层。先写发现洛神的经过;其次写洛神的体态容貌美,这是全文描写最为精采的部分,作者从姿态美、容貌美、情态美、服饰美、行为美五个方面毕呈神女的魅力,为相慕作了铺垫;其次写君王对洛神的爱慕;其次写洛神受到感动而深切地爱慕君王,将人神相爱推向高潮;其次写洛神被迫离去的悲剧;最后叙述离开洛川,照应首段。此赋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感甄说,见《文选》李善注引《记》:甄逸女本为曹植所求,后为曹丕所得,谗死后,曹丕将其枕赍曹植,植过洛水有怀而作《感甄赋》,魏明帝改为《洛神赋》。后世多不取此说。二是寄心君王说。赋文云“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本文的主题当是以“人神道隔”的悲剧,曲折地表达求试不可、壮志难酬的不幸身世。赋文描写细腻而生动,如写神女之美,广比博喻,多面烘托,穷形尽貌。此赋为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作,最能体现曹植“文才富艳”的创作特色,其影响巨大。晋代书法家王献之曾书写过《洛神赋》,画家顾恺之也有传世的《洛神赋图》。
关陇舆中偶忆编
笔记。清张祥河(1785—1862)撰。一卷。祥河有《小重山房丛书》已著录。是书成书年代不详, 一万五千余字。 内容颇丰,包括名人秩事、乡贤琐闻等。其中记载文坛掌故、文人诗词为多,评诗亦颇精当,常有新解。是书中述作者游踪,擅长描摹风景。有《小重山房丛书》本,《说库》本,《清人说荟本》等。
毛诗名物解
二十卷。北宋蔡卞撰。蔡卞(约1048-约1117)字元度,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县)人。蔡京弟,王安石婿。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官至观文殿学士。卒赠太傅,谥文正。《毛诗名物解》有《释天》二卷,《释百谷》、《释草》、《释木》各一卷,《释鸟》三卷,《释兽》、《释虫》各二卷,《释鱼》、《释马》、《杂释》各一卷,《杂解》五卷,总十一类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自王安石《新义》及《字说》行,而宋之士风一变。其为名物训诂之学者,仅卞与陆佃二家。佃,安石客;卞,安石婿也。故佃作《埤雅》,卞作此书,大旨皆以《字说》为宗。陈振孙称卞书议论穿凿,征引琐碎,无裨于经义,诋之甚力。盖佃虽学术本安石,而力沮新法,龂龂异议,君子犹或取之;卞则倾斜奸,犯天下之公恶。因其人以及其书,群相排斥,亦自取也。然其书虽王氏之学,而征引发明,亦有出于孔颖达《正义》、陆玑《草木虫鱼疏》外者。寸有所长,不以人废言也。且以邢昺之佥邪,而《尔雅疏》列在学官,则卞书亦安得竟弃乎。”案是书《书录解题》、《通考》、《宋志》俱载之,陈、马两家俱作《诗学名物解》,盖字之误也。其书虽颇琐碎穿凿,然能贯穿经义,会通物理,颇有思致。且其所征引,亦多出于陆孔二疏者,亦足据以为证也。有《通志堂经解》本。
成唯识论俗诠
成唯识论俗诠,十卷,明明昱俗诠并序,顾起元序,游士任序,吴用先序,王肯堂序,黄汝亨序,金云鹏序,葛寅亮序,秦能友序,有科文。
禅灯世谱
凡九卷。明代僧山翁道忞编,吴侗集,崇祯五年(163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初时,道忞欲搜录诸传灯录、碑铭残简等,以编集禅宗祖师之世系,偶知闽人吴侗亦有类似之撰述,道忞遂合二人之作,加以修订成书。内容系以图表列述自释迦牟尼以下,南岳、沩仰、临济、黄龙、杨岐、虎丘、云门、法眼、青原、曹洞等诸正脉,旁出嗣法传承之源流。清顺治十一年(1654),介庵悟进(1612~ 1673)刊行所编之佛祖宗派世谱八卷,因其内容、形式与本书颇多雷同,故卍续藏仅收录其与本书有出入之卷一、卷五、卷六等小部分,并附于本书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