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

作者:车万育
声律启蒙

清邵阳车万育著。全书两卷。按三十个平声韵部编写对文,上、下卷各十五个韵部。每韵有对文三则,每则有联语十对,联语也从三言到十一言不等。对仗工整,语言雅致,一韵到底,便于记忆,流传以来,影响极为深广,深受读者喜爱,因而版本很多。近年来湖南岳麓书社加以整理重印。兹录其“东”韵对文一则,以见一斑:“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蛩。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色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独钓之翁。”

车万育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苏门六君子文粹

苏门六君子文粹

宋代散文总集。70卷。不著编者姓名。卷首原有凡例,称或传为陈亮所辑。苏门六君子,指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陈师道、李廌。书中所选散文皆从各自文集中选录。卷1至卷22为《宛丘文粹》,选自张耒的《宛丘集》;卷23至卷36为《淮海文粹》,选自秦观的《淮海集》;卷37至卷40为《豫章文粹》,选自黄庭坚的《豫章集》;卷41至卷44为《后山文粹》,选自陈师道的《后山集》;卷45至卷49为《济南文粹》,选自李廌的《济南集》;卷50至卷70为《济北文粹》,选自晁补之的《济北集》。所选最多为张耒,计有22卷,最少为陈师道、黄庭坚各4卷。张耒文以论、议、说为主。秦观文以进策、进论为主。黄庭坚文论、序、书、记各体皆选,以短篇为主。陈师道文章选录情况与黄庭坚相似。李廌文以论、记为主。晁补之文为《春秋左传杂论》、《西汉杂论》、《旧唐书杂论》、以及策问、书、记等。诸家所选多为其散文精华,唯黄庭坚与陈师道因卷帙较少,不足以表现其文章风貌。有崇祯六年(1633)新安胡仲修刊本,《四库全书》本。

东城杂记

东城杂记

清厉鹗(1692—1752)撰。二卷。鹗有《樊榭山房集》已著录。作者居东园三十余年,喜搜旧闻遗事,多参古籍,常与宾朋闲谈,成是书。凡九十五条,四万七千字,约成书于嘉庆间。内容专记杭州东城历代名人轶事、名胜古迹、土物风俗的来历,偶亦涉及诗、文、题咏。杭州城东地曰东园,为宋故地,厉氏家于此。为考里中旧闻,于雍正六年(1728)撰成此书,约三万字。上卷记永寿寺、富景园、剑石铭,贯休十六罗汉始末等四十六条。下卷记云泉题咏序、回龙桥、莲居等四十九条。叙事略古详今。

侠女奇缘

侠女奇缘

《侠女奇缘》是《儿女英雄传》、《续儿女英雄传》的合册, 《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 》、《 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约成书于清道光年间,原有五十三回,后因辗转散佚,到刊行时仅剩前四十回。

子渊诗集

子渊诗集

元诗别集。6卷。张仲深撰。原书久已亡佚,清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6卷。卷首有4篇序:1,至正十六年(1356)郑奕夫序;2,至正十二年危素序;3,后至元五年(1339)单弘序;4,至正十六年杨彝序。据杨彝序中所说“今其友会稽王良与编集子渊之诗若干卷,以刻诸梓”,《永乐大典》所收《子渊诗集》应为至正十六年刻本。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卷5为五言排律,卷6为五、七言绝句。本集第1个诗题,即《古意三章》,受到危素称赏,认为“托兴深远,忠贞之心盖莫可掩”(《子渊诗集》序)。所谓《古意》,是仿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诗之作。《子渊诗集》中时有警句,颇受《四库全书》编者的重视,但张仲深虽号称曾“漫游湖海”(郑奕夫《子渊诗集》序),其视野却很少出于家乡四明,所作内容单调,以唱和酬答之作为主。

杂集论述记

杂集论述记

杂集论述记,十卷,唐窥基撰,日本佚名题记,内题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是唐玄奘译《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的注释书。设六门:教起所因、论兴所为、彰体性、显宗旨、释题目、解本文。见载于日本《续藏经》,续第七十四套第四册至第五册。

大比丘三千威仪

大比丘三千威仪

凡二卷。后汉安世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又作大比丘三千威仪经、大比丘威仪经、大僧威仪经、僧威仪经或三千威仪。揭示舍离烦恼、处于闲静之大比丘,日常应守之威仪规矩。三千但云其多,实则总数不过一千三百八十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