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游录
作者:吕祖谦
笔记。旧题宋吕祖谦著。一卷。此编首则录刘宋画家宗炳“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语,因以“卧游”为名。书前有嘉定九年(1216)王深源序。全书共四十五则,其中二至二十一则全录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十二则以下大抵录苏轼杂著及陶渊明集,亦有不知出于何书者。《四库全书总目》说此书“其言参差不伦,了无取义,祖谦必不如是之陋……殆明人之依托也”;而胡凤丹《金华丛书》本之此书序则说“不以类别,不以世次,而寻绎一过,胸次洒然……优而游之,使自得之,会心人当不远耳。然则此一卷其成公(吕祖谦)之杂录欤?抑明人之依托欤?是固可以不辨。”今有《宝颜堂秘笈》、《续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金华丛书》及《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其中前三种条目相同,唯《金华丛书》本前二十一则与诸本同,二十二则以下则大异,除苏、陶之文外,又多录六朝及唐宋之文。《丛书集成初编》则既据《顾氏》本排印,又并录《金华》本后部分异文。
猜你喜欢的书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是周作人生前亲自编定,出版后后屡经增补,为市场上最全面最权威的周氏文集,也是理解鲁迅小说必读之作,最有分量的鲁迅研究资料,真实还原了有血有肉的“人”之鲁迅。在《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里,周作人通过对鲁迅笔下人物进行全方位的还原,并用他的亲身经历还原“祥林嫂”“阿长”“闰土”等一众小说角色们的原貌,从鲁迅的朋友圈触碰鲁迅的思想温度。看题目似是一部探讨鲁迅小说艺术的评论集,其实却与《鲁迅的故家》为一路,所着重处仍在“写园及其周围”,“写两部小说里的人物时地”, 也即“记述而不造作”。书中所讨论的小说限于《呐喊》《彷徨》,加上一部被归类为散文集的《朝花夕拾》,对其中出场的各色人物进行原型索引,背景事迹考证,但绝不落入冬烘的实证派。表面上是索引考证,实则着意点染风俗,介绍有趣的土物方言,又围绕诗与真实的关系等小说艺术问题,偶于一二处略作点评,见解精辟,常能一语道出别人未见之鲁迅小说的佳妙处。
要药分剂
本草类著作。清沈金鳌撰。十卷。金鳌有《沈氏尊生书》已著录。本书约十五万余字。载药四百二十种。分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论述各药性味、七情、主治、归经以及禁忌、炮制方法,以《本经》为宗,兼取诸家之说,间附按语。“凡有本经者,无不首列。至《名医别录》,所以补《本经》未备者,亦无不录。其历代诸贤,发明诸药功用,又足备《别录》之缺,悉皆采入”。引文皆标姓名,沈氏所论,则以“鳌按”注明。博搜详审,论述严谨,颇有可取之处。有同治十三年(1874)湖北崇文书局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疑仙传
三卷。旧本题玉简 (生卒年不详)撰。玉简,一说王简,因玉王字形相似无法确定。据书中所记内容,推知玉简当为宋人,其余不详。据其序称,因不敢以神仙为名,所以才名曰 《疑仙传》。书中记录唐开元以后二十二人之事。其书语句拖沓冗长,粗俗拙陋,有的根本不成文。所以 《四库提要》称其“殆粗知字义者所为,虽宋人旧本,无足采录也”。并据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 《宝颜堂秘笈》(题王简撰)本、《道藏精华录》(题隐夫玉简撰》本。
细说元朝
元朝的历史最难读,也最难写,最难细说。细说丛书,都是深入浅出,切合于大众阅读的通俗性历史读物。 作者对过去长久莫衷一是的问题所作出的判断,对读者都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的。 此书是“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一种,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成吉思汗统一全国至元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成吉思汗伐西夏、灭金国,忽必烈灭南宋、建立元朝等历史事件,以及窝阔台、蒙哥、阿合马、耶律楚材、马可·波罗等历史人物。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只的评点。本丛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
凡六卷。明代智旭撰。又称起信论裂网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新译(实叉难陀译)起信论之注疏。其名裂网者,欲破除法相宗、法性宗二宗差别的见解之网。本论以藏、通、别、圆四教中之圆教配以一心之众生心,而举出圆教观境之妄心。注疏本有观国之讲录六卷。
妙色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可诵之,出生饮食,施鬼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