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公琐语
作者:司马光猜你喜欢的书
周作人文集
周作人文集,分民俗风物,生活情趣,文学评论,追怀故人四部分。
全芳备祖
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宋陈景沂撰。该书是一部植物学著作。书前有宝祐元年韩境所作的序。据序所言,此书于理宗时曾进献于朝。书中汇集了许多有关花草树木及谷物的故事和诗赋。分为前后两集。前集二十七卷是关于花卉的内容,后集第一至第九卷为果部,第十至第十二卷为卉部,第十三卷为草部,第十四至十九卷为木部,第二十至第二十二卷为农桑部,第二十三至二十七卷为蔬部,第二十八至第三十一卷为药部。共分八部,每部之下又分为若干门。每门又分若干子目。如:农桑部,包括谷、稻、米、麦、豆、桑六门。谷门又分禾、稼穑、黍、稷、粟、粳、秫、农、田等子目,非常详备。每一物下收集的材料分为“事实祖”和“赋咏祖”两类。体例与《艺文类聚》相似。“事实祖”中分碎录、纪要、杂著三子目。“赋咏祖”中分五言散句、七言散句、五言散联、七言散联、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十个子目。条理详细分明,收罗广博。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即以此书为蓝本编辑而成的。此书收录了很多有关各种植物的典故,以及有关这些植物的诗赋,唐以前的较略,宋代的非常详尽。许多故事及诗赋不见于其他书,保存了不少文献资料。该书对于研究古代园艺的农业生产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传本很少,宋刻本今只有日本残卷,多以抄本流传。有《四库全书》本及农业出版社影印宋残本。
本草衍句
《本草衍句》,清·黄光霁编著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成书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全书一卷。首载十八反、十九畏、引经报使及高士宗用药大略等内容,次收药二百六十六种,分草、木(附果)、石、谷、菜(附虫介)、兽(附人)等部。每药撰韵语数句,末附简注及单方。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原作者不详,宋代李嘉谋注解。五卷,前有序。据序文,此经板行西蜀,至南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天饴子谢图南为序而传,蜀本已不存。谢图南宦游岭表,得此经于方外一蜀士之手,后至西浙授李嘉谋,嘉兴道士李君可募工付梓以传,并与所谓《八威龙文》合刻为一书,由李嘉谋作序。今本无谢、李之序,亦无《八威龙文》,当系元以后版本。经文托称元始所说,分为妙、元、神、真、道五篇,每篇一卷,一千言,共计五千言。每篇九章,合计四十五章。序称其与《老子》五千言并传于世,实则仿照五千言,借《道德经》之名以引起世人注意,以广流布。经文主要讲明妙、元、神、真、道的含义及其之间关系,尤重对“道”的阐释。李注按经义发挥,或引儒佛之说以解,明白易懂,较晦涩的原文更具理论价值。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三家诗拾遗
清范家相撰 汉代传诗者四家。《隋书·经籍志》称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唯韩诗存。宋修《太平御览》多引韩诗,《崇文总目》亦著录。刘安世、晁说之尚时时述其遗说。而南渡儒者,不复论及。知亡于政和建炎间。自郑樵以后,说诗者务立新义,以掊击汉儒为能。三家之遗文,遂散佚而不可复问。王应麟于咸淳之末,始掇拾残剩,辑为诗考三卷。然创始难工,多所挂漏。又增缀逸诗篇目、杂采诸子依托之说,亦颇少持择。范家相此编,因王氏之书,重加裒益,而少变其体例。首为古文考异、次为古逸诗,次以三百篇为纲,而三家佚说一一并见。较王氏所录以三家各自为篇者,亦较易循览。以 《三家诗拾遗》为名,则古文考异不尽三家之文者,自宜附录。其逸诗不系于三家者,自宜芟除。虽未免失于贪多,搜采亦间有未周,然较王氏之书则详赡远矣。严虞惇作《诗经质疑》内有 “三家诗遗说”一篇,又惠栋《九经古义》、余萧客 《古经解钩沈》于三家亦均有采掇。论其赅备,都不及此编。《三家诗拾遗十卷》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守山阁丛书·经部》道光本、鸿文书局景道光本、博古斋景道光本;《范氏三种》; 《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
作者撰写《大乘无量寿经解》后,又著此本《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何以故?作者于本书前言中说:‘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是以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据作者在京弟子在后记中说:‘此本《白话解》乃黄念祖居士未竟之作。写此注解时提出三个指标:(一)不是把《大经解》翻成白话,而是在讲授《大经解》录音基础上大删特删,力求精简,通俗易懂,中心突出。(二)虽然简明通俗,但不失《大经解》原有的深度。(三)在此基础上还要有突破。’由此可见《白话解》并不亚于《大经解》。作者弘法,一解再解,读者修学,亦应一读再读,益增胜解,咸归净土。因本书仅写至《三辈往生品》之上辈往生部分,未竟部分,需有愿者依照作者讲授《大经解》之录音(即《无量寿经讲座》全部七十盘,已出版发行)整理。我们期望黄老弟子如同黄老一样,发大誓愿,完成黄老未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