陔余丛考
作者:赵翼
笔记。清赵翼撰。四十三卷。翼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翼有《瓯北诗钞》已著录。是书为作者自黔西乞归后所作,因其为循陔(奉养父母)时所辑,故名。全书五十三万八千字。编次以类相从。作者《小引》云: “余自黔西乞养归……有所得辄札记别纸,积久遂得四十余卷,以其为循陔(奉养父母)时所辑,故名曰《陔余丛考》。”全书不分门目,编次先后以类相从。 1~4卷论经义,5~15论史学, 16~21卷杂论掌故,22~24卷论艺文,25卷论纪年,26~27卷论官制,28~29卷论科举,30~31卷论风俗名义,32卷论丧礼,33卷论器物,34~35卷论术数及神佛,36卷论称谓,39~43卷为杂考证。是书考史论文,对典章制度,风俗名物,能明辨源流。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狄更斯中短篇小说集
本书收录了狄更斯的18部中短篇小说。狄更斯的中短篇小说与他的长篇小说一样,体现了大文豪独有的创作思想、美学追求褐文学造诣,同时深刻反应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极力宣扬了他一生倡导的人道主义思想。就创作技巧而言,其中短篇小说更为注重形式的灵活性和情节的趣味性,在《一个穷人谈专利权》等中均有所体现。
真迹日录
书画著录著作。明代张丑编撰。五卷。主要版本有乾隆二十八年池北草堂刻本、《知不足斋》刻本、《四库全书》本、《述古丛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艺术丛书》本、《中国书画全书》本等。本书为《清河书画舫》续著,对于所见历代书画赏鉴的汇录。由于采取随见随记方法著录,所以没有按书画作者时代顺序排列,基本上是以各家所藏为序。著录书画名迹的作者名称、款识题跋,间有品评赏鉴之语。与《清河书画舫》相比,有所简略。其中与《清河书画舫》重复著录的书画,有数十件,乾隆年间《知不足斋》本刊刻时皆删去,而存其目。对于字句有详略异同者,则两本并载。本书汇录的题跋和作者的评鉴足资研究者参考。对于了解古代书画名迹在当时收藏流传情况及鉴定考证也有一定意义。
上海滩的春天
剧本。熊佛西写于1956年。本剧描写资本家王子明一家在上海解放前夕、解放初期、五反运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四个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成立后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歌颂了党的政策的正确和威力。剧中的王子明,解放前夕因舍不得丢下自己一手创办的元丰纺织厂,把汤恩伯逃跑时送给他家的飞机票撕了。但资本家信奉的是钱、金条,认为只有“这才是真正的力量”,因此不可能很顺从地坐上社会主义的航船。解放后不久,他便犯下偷税、漏税、抽逃资金、棉花掺假等“五毒”行为。五反运动开始,他还同心腹赵国初订立攻守同盟、企图蒙混过关。他的弟弟王子澄在解放后抗拒改造,曾抽逃资金去香港、台湾,把华生橡胶厂的烂摊子扔给政府,由于碰了壁才重又回到上海。这一切描写都生动地刻画了未经改造的资本家形象。同时,剧作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性。剧中,党支部书记、女工田英的形象,刻画得相当成功。她正确执行党对资产阶级“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既严正揭露王子明的“五毒”行为,又通过他的妻子丁静芳、亲威丁慕之等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还利用赵国初的坦白交代宣传党的治病救人的方针。这样,在党的政策的巨大威力面前,在家庭内部的催促下,王子明终于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剧本反映的四个时期的斗争生活,都发生在春天,“春天”是新生命的季节,正是在这“上海滩的春天”中,资产阶级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开始成为社会的新人。这是最早的一部反映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剧作。
梅磵诗话
诗话。元韦居安撰。三卷。居安身世未详。此篇分上、中、 下卷, 三万余字。杂记唐宋以来诗坛人事,或评论、考证诗篇。诸多不名于诗坛之诗人,赖此以传;所录诗句,虽一鳞半爪,亦多精彩,无所偏颇,深得诗话之体。此编出现于诗歌寂岑之元代,尤足珍贵。全书评议宋人及同时诗人的诗作及词作,或录全诗,或述本事,谈诗中词、句的本源,也有注释、考辨和辑佚的内容。转述他人著作中论诗语较多,也直接表述了一些作者的见解。韦居安论诗,提倡“意新语警”、“有新意”、“不苟作”,反对“泛泛之作”。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
1908到1910年间,巴黎中国留法学生主办的刊物《新世纪》中,几个无政府主义者提出中国应该废除汉文汉语,改用“万国新语”(Esperanto世界语)。章太炎不同意这种幼稚而走极端的主张,同时又对当时的切音字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一面驳斥无政府主义者的谬论,一面提出他对切音字的看法,认为“切音之用,只在笺识字端,令本音画然可晓,非废本字而以切音代之”,另外又在文章里发表了他“取古文篆籀迳省之形”拟成的切音字方案——“纽文”“韵文”。他的这种理论,就是后来“注音字母”理论的根据;他的这套方案,就是后来“注音字母”方案的前身。
金陵纪略
呜呼!立君难,立国难,立法度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