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纶贯

作者:宋啬
书法纶贯

一卷。书论。明代宋啬撰。此书分十二个标题为澄神、执笔、用腕、正锋、临摹、结构、方圆、疏密、迟速、纯熟、气韵、统论。卷前自序说:学书必先使精神清静、精神平静才可以讲究执笔与用腕及指法,然后论正锋、藏锋;学书之始必先临摹,然后学结构。结构佳,然后论迟速、纯熟,纯熟之后,气韵自生。由此可见作者分题编次的意图。然后所论皆摘采王右军、蔡邕、张怀瓘、孙过庭、姜尧章、赵宦光、董其昌、黄山谷、潘之淙等名家论书之语。虽无独见,但如此汇集名家之言对学书者尚有指导意义。有《六艺之一录》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宋啬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老妇还乡

老妇还乡

瑞士剧作家迪伦玛特的三幕悲喜剧。主人公是位63岁的老妇,女大财主克莱尔·扎夏娜西安。她出生在欧洲中部的一个小城居伦。45年前,她与一位青年伊尔相好,怀孕后横遭遗弃。她去控告伊尔,伊尔用一瓶白兰地收买了两个伪证人,他们作假证说与克莱尔睡过觉,克莱尔于是败诉,从此流落他乡,沦为妓女。如今,她重返故乡,立意报仇。此时的小城居伦正面临一场经济危机,女大财主将莅临故乡,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老妇人克莱尔前呼后拥出现在车站上,抬来一口黑棺材和一头黑豹。市长派小商人伊尔去向财主求授。伊尔自恃与克莱尔有段旧情,一口答应。女财主答应捐助10个亿,一半用于振兴工业,一半平分给全市居民。但有一个条件,她要用这些钱换取一条人命。在宣布这消息的大会上,女财主公布了伊尔过去的罪行。于是人们开始大捞实惠。伊尔越来越明白人们要以他作牺牲了。伊尔向市长、警察局长、牧师求救,都未奏效。他想远走高飞也不行了,而克莱尔正在加紧策划谋杀伊尔。市长给伊尔送来手枪,要他悄悄结束自己的生命。伊尔要求召开审判会,会后在市民们的围堵中,被克莱尔雇来的刽子手夺去了性命。于是,女财主让人抬着装有伊尔尸体的黑棺材,称心满意而去。此剧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现象,在最怪诞的剧情中道出了一定的哲理,艺术上则采用悲喜剧手法,取得很强烈的戏剧效果。

庾开府集笺注

庾开府集笺注

诗文集注本。十卷。北朝周庾信撰,清吴兆宜注。庾信集在隋代有魏澹为其作注(见《隋书·魏澹传》),惜未传世;至清代又有胡渭对它加了注释,但也未能成书。吴氏此书在采辑胡注的基础上,又与徐树谷等人作了补注,是集合众手而成的。卷一、二赋,卷三乐府,卷四、五诗,卷六至卷一○文。用明张溥《百三名家集》作底本,诗的部分据朱曰藩本补入《咏桂》、《庭前枯树》二诗,又从《海录碎事》辑得《愁赋》、《荡子赋》的残句,皆为其他各本所无。但据《文苑英华》卷三二六,《庭前枯树》为孙万寿作,又据《艺文类聚》卷八九,《咏桂》为范云作,可见吴氏轻信前人旧本而失于考证。注释主要着力于注明典故、字词的出处,比较简略,且缺点也比较明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援例评云:“如注《哀江南赋》经邦左汉一事,引《史记·索隐》误本以园公为姓庾,以四皓为汉相,殊不免附会牵合。”这种牵强求合的情况还可举出一些,如《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阶无玉璧,既异河间之碑。”所谓“河间之碑”,当指后汉张超《灵帝河间旧庐碑》,文载《艺文类聚》卷六四,而吴氏则错误地把河间看成是河间相张衡,并引张衡《西京赋》文句来加以说明,致使正文文意了不可通。至于该注而未加注的情况更所在多有。总的来说,吴注本在精详上比不上倪璠注本。但是,吴注也自有其优点。例如,《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树宿含樱鸟”,倪注仅注:“樱桃,一名含桃。”而吴注则引《礼记·月令》:“天子羞,先以含桃荐寝庙。”注:“樱桃为鸟所食,故曰含桃。”既交代了词语的出处,也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诗人选词的用心。又同诗“迎风下列缺”,倪注引《汉书·扬雄传》及应劭说作注,而吴注则怀疑“缺”当作“子”字,并引《庄子》“列子御风泠然”之文证之,这样“列子”与下句“洒酒召昌容”之仙人昌容相对举,似更合情理。吴注本与倪注本相较,各有得失,它的价值不单是有“经营创始之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可以弥补倪注本的不足。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小儿诸证补遗

小儿诸证补遗

中医,儿科,成书于明崇祯九年(1636)。该书首述观气色验指纹为临证之要,后论胎毒、惊风、丹毒、痘麻等证治。卷末载小儿引经诸药歌及小儿治诸效方。现存明崇祯九年抄本。

弘赞法华传

弘赞法华传

凡十卷。唐代蓝谷沙门惠详撰。略称法华传。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此书备载三国至中唐,有关法华经流传及研学、诵持法华经者所得之灵验事迹,多采传记体。内容分为图像、翻译、讲解、修观、遗身、诵持、转读、书写等八部分,图像系记载寺院、经像、宝塔等建造因缘;翻译乃论述真、伪经之译本及其异同;讲解、修观、遗身、诵持、转读、书写等,皆记述修学法华者之传记或感应。依此,得见法华经于我国佛教史上之地位与影响。

华手经

华手经

梵名Kus/ala -mu^la-sam!graha 。凡十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华首经、摄诸善根经、摄诸福德经、摄善根经、摄福德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记述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现神力,摄四众,十方菩萨皆来聚集,手持莲花供养佛陀,佛陀为断除彼等之疑惑而宣说大乘菩萨得道经过、毁谤大乘行者之苦报及护持佛法、造像功德等。经名华手,即缘于诸菩萨手持花供养佛陀之故。

戒杀四十八问

戒杀四十八问

戒杀四十八问,一卷,清周思仁述并序,出安士全书中万善先资,文有出入,又与第十五套第四册持名四十八法交互错简,见新编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