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通典
作者:佚名
中国典章制度史专著。清乾隆时三通馆史臣奉敕编修。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之间,有武英殿刊本,浙江书局复刻本,1935—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十通》合刊本,本书影印精装1册。本书为《通典》之续书,共150卷,分类大致与《通典》相同,仅把兵与刑分列,计为9典。包括《食货典》16卷、《选举典》6卷、《职官典》22卷、《礼典》40卷、《乐典》7卷、《兵典》15卷、《刑典》14卷、《州郡典》26卷、《边防典》4卷。记载唐至德元年(757)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间史事,以明代典制为最详。资料除来自正史外,还引用了《唐六典》、《唐会要》、《五代会要》、《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山堂考索》、《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元典章》、《明会要》、《明集礼》以及唐宋元明各代文集、奏议等。资料较为丰富,编排亦较条理,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书内容与《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有些重复。
章节列表
升序↑- ●目錄
- ●重印十通緣起
- ●凡例
- ●職名
- ●總目
- ●欽定續通典卷一 食貨一
- ●欽定續通典卷二 食貨二
- ●欽定續通典卷三 食貨三
- ●欽定續通典卷四 食貨四
- ●欽定續通典卷五 食貨五
- ●欽定續通典卷六 食貨六
- ●欽定續通典卷七 食貨七
- ●欽定續通典卷八 食貨八
- ●欽定續通典卷九 食貨九
- ●欽定續通典卷十 食貨十
- ●欽定續通典卷十一 食貨十一
- ●欽定續通典卷十二 食貨十二
- ●欽定續通典卷十三 食貨十三
- ●欽定續通典卷十四 食貨十四
- ●欽定續通典卷十五 食貨十五
- ●欽定續通典卷十六 食貨十六
- ●欽定續通典卷十七 選舉一
- ●欽定續通典卷十八 選舉二
- ●欽定續通典卷十九 選舉三
- ●欽定續通典卷二十 選舉四
- ●欽定續通典卷二十一 選舉五
- ●欽定續通典卷二十二 選舉六
- ●欽定續通典卷二十三 職官一
- ●欽定續通典卷二十四 職官二
- ●欽定續通典卷二十五 職官三
- ●欽定續通典卷二十六 職官四
- ●欽定續通典卷二十七 職官五
- ●欽定續通典卷二十八 職官六
- ●欽定續通典卷二十九 職官七
- ●欽定續通典卷三十 職官八
- ●欽定續通典卷三十一 職官九
- ●欽定續通典卷三十二 職官十
- ●欽定續通典卷三十三 職官十一
- ●欽定續通典卷三十四 職官十二
- ●欽定續通典卷三十五 職官十三
- ●欽定續通典卷三十六 職官十四
- ●欽定續通典卷三十七 職官十五
- ●欽定續通典卷三十八 職官十六
- ●欽定續通典卷三十九 職官十七
- ●欽定續通典卷四十 職官十八
- ●欽定續通典卷四十一 職官十九
- ●欽定續通典卷四十二 職官二十
- ●欽定續通典卷四十三 職官二十一
- ●欽定續通典卷四十四 職官二十二
- ●欽定續通典卷四十五 禮一
- ●欽定續通典卷四十六 禮二
- ●欽定續通典卷四十七 禮三
- ●欽定續通典卷四十八 禮四
- ●欽定續通典卷四十九 禮五
- ●欽定續通典五十 禮六
- ●欽定續通典卷五十一 禮七
- ●欽定續通典卷五十二 禮八
- ●欽定續通典卷五十三 禮九
- ●欽定續通典卷五十四 禮十
- ●欽定續通典卷五十五 禮十一
- ●欽定續通典卷五十六 禮十二
- ●欽定續通典卷五十七 禮十三
- ●欽定續通典卷五十八 禮十四
- ●欽定續通典卷五十九 禮十五
- ●欽定續通典卷六十 禮十六
- ●欽定續通典卷六十一 禮十七
- ●欽定續通典卷六十二 禮十八
- ●欽定續通典卷六十三 禮十九
- ●欽定續通典卷六十四 禮二十
- ●欽定續通典卷六十五 禮二十一
- ●欽定續通典卷六十六 禮二十二
- ●欽定續通典卷六十七 禮二十三
- ●欽定續通典卷六十八 禮二十四
- ●欽定續通典卷六十九 禮二十五
- ●欽定續通典卷七十 禮二十六
- ●欽定續通典卷七十一 禮二十七
- ●欽定續通典卷七十二 禮二十八
- ●欽定續通典卷七十三 禮二十九
- ●欽定續通典卷七十四 禮三十
- ●欽定續通典卷七十五 禮三十一
- ●欽定續通典卷七十六 禮三十二
- ●欽定續通典卷七十七 禮三十三
- ●欽定續通典卷七十八 禮三十四
- ●欽定續通典卷七十九 禮三十五
-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 禮三十六
-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一 禮三十七
-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二 禮三十八
-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三 禮三十九
-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四 禮四十
-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五 樂一
-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六 樂二
-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七 樂三
-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八 樂四
- ●欽定續通典卷八十九 樂五
- ●欽定續通典卷九十 樂六
- ●欽定續通典卷九十一 樂七
- ●欽定續通典卷九十二 兵一
- ●欽定續通典卷九十三 兵二
- ●欽定續通典卷九十四 兵三
- ●欽定續通典卷九十五 兵四
- ●欽定續通典卷九十六 兵五
- ●欽定續通典卷九十七 兵六
- ●欽定續通典卷九十八 兵七
- ●欽定續通典卷九十九 兵八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 兵九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一 兵十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 兵十一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 兵十二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 兵十三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五 兵十四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六 兵十五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七 刑一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八 刑二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九 刑三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十 刑四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十一 刑五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十二 刑六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十三 刑七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十四 刑八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十五 刑九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十六 刑十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十七 刑十一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十八 刑十二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十九 刑十三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 刑十四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一 州郡一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二 州郡二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三 州郡三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四 州郡四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五 州郡五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六 州郡六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七 州郡七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八 州郡八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二十九 州郡九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 州郡十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一 州郡十一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二 州郡十二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三 州郡十三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四 州郡十四
- ●欽定續通典卷工百三十五 州郡十五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六 州郡十六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七 州郡十七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八 州郡十八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三十九 州郡十九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十 州郡二十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十一 州郡二十一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十二 州郡二十二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十三 州郡二十三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十四 州郡二十四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十五 州郡二十五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十六 州郡二十六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十七 邊防一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十八 邊防二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四十九 邊防三
- ●欽定續通典卷一百五十 邊防四
- ●附錄
猜你喜欢的书
简平仪说
一卷。明熊三拔撰。简平仪是熊三拔仿照星盘原理所造,分上下两盘。天盘在下为方版,地盘在上空其半圆,便于合视。两盘之间设枢纽,使可旋转。该书着力介绍使用简平仪观测太阳经纬度、定时刻、定纬度等方法,还简论大地是个球体的概念。收入明刻《天学初函》本、《守山阁丛书》本、《中西算学丛书》本。
非草书
书法论著。东汉赵壹撰。,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光和间辞赋家,灵帝时为上计吏入京。有文学代表作《刺世疾邪赋》,表现了痛恨权奸当道,揭露黑暗政治的忧国之心。是篇乃如今可考的较早有关书法理论专著文章。认为对草书“专用为务”,“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用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实为迂腐儒生。疾呼要学经国之术,以免“志小者必忽大”。赵氏所言草书,主要指章草。第一篇确凿无疑的书法批评专文,《法书要录》、《书苑菁华》和《全后汉文》等均载此文。其文风如其《刺世疾邪赋》一样,极具批评锋芒,辛辣而不晦,直言而中恳。
唐诗选
唐诗选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初版,后多次重印。该书系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种,以普及为目的。选唐代诗人一百三十馀家,诗六百三十多首。其《前言》称“选录的标准服从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但也收入一些思想性较差而艺术确有特色之作。体例为以人系诗,每位作家均有小传,不少小传为编者精心撰写,评价成就颇中肯,文字亦生动可读。诗的注释也较详尽细致。书前有余冠英、王永熙撰写的前言,缕述唐诗繁荣状况、分期,唐诗思想、艺术之特色及繁荣原因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性。
皇朝平吴录
「皇朝平吴录上」,原脱「皇朝」、「上」,本卷分三节,后两节题为「皇朝平吴录中」、「皇朝平吴录下」,据补。皇朝平吴录,一卷,未着撰人姓氏。载元末张士诚据吴始末,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迄明太祖吴元年。今传世较广有吴宽平吴录(明金声玉振集作皇明平吴录)。简核二书,稍有异同。又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二载:「千顷堂书目别载有黄标平吴录一卷,与此书同名(指吴宽平吴录),其书见陆楫古今说海中。」查古今说海,无是文。本篇姑作阙名。
天台山方外志
佛教史志。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传灯撰。三十卷。是一部以记述天台山佛道历史沿革为主要内容的山志。分为二十部分:名山考、山源考、山体考、形胜考、山寺考、圣僧考、隐士考、神明考、金汤考、盛兴考、祖师考、台教考、高僧考、神仙考、灵异考、塔庙考、古迹考、碑刻考、异产考、文章考等。系统地记述了天台山的地理概貌、山川形胜、人文景观和作为主要内容的佛道历史事迹。所记佛教寺院(包括庵)九十余所,名僧一百七十四人,其中有些内容不见于僧传。另外,此书更多地记述了天台宗的事迹,其中卷七记有台教源流图和教法、教规,共二十九条,台教书目三百部。此书成稿后,于天台山真觉寺刻印流行,但原版毁于兵火。清光绪六年(1880),传灯第十四世孙敏曦从塔院找到原刻本,光绪二十年(1894)重刻。
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又作佛为娑伽罗龙经、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于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谓诸法之自性为幻化、不可思议、无所生、无主宰、无有我、无碍、无生、无灭、无色、无相,世间恶业皆妄心所化现。欲断恶业即须依止善法,善法即十善道:离杀生、离偷盗、离邪淫、离妄语、离绮语、离恶口、离两舌、离贪毒、离嗔毒、离邪见等,而修十善道即为行菩萨道。又本经与实叉难陀译之十善业道经为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