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诀别书

作者:林觉民
与妻诀别书

林觉民撰。亦称《寄妻绝笔书》、《与妻书》、《绝笔书》等。载《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写给妻了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信中委婉曲折地倾诉了自己对妻子的厚意深情,请她理解自己勇于赴死的原因,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的满腔仇恨,反复阐明了个人和家庭与祖国前途和革命事业的关系,并鼓励妻子要“为天下人谋永福”,不要为他悲伤。此信表现了作者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的高尚品质和为拯救祖国危亡,使亿万苦难同胞从帝国主义魔爪和封建统治桎梏下解放出来,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战斗精神。全信笔调委婉曲折,不仅辞意恳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而且语言简明流畅,情真意切,直抒胸臆;并将叙事、说理和抒情有机融合在一起,把爱妻子的感情寓于爱祖国的感情之中,读来感人肺腑。

林觉民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北宋末上谷总管霍伯玉撰述,其子霍济之刊行,书成于南宋宝祐丁巳年(1257)。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卷首及卷末有序跋,谓霍伯玉从其岳父处得金丹图,后又遇武当山赤脚陈真人授以丹诀,遂合之而撰此书。其子霍济之继承父志,编次刊行。书中有《归根图》、《金丹药物直指图》,据称此图经林灵素鉴定,即陈抟之心书。又有《口诀直指》、《金丹大道指述颂》十二首。图书及口诀颂诗皆叙内丹之道,重点论述药物、火候。其说以人身先天铅汞为仙药之本,使二物交媾合和而归于中,并采天地戊己之气以补自身之不足,然后「便可下手进功,此之谓火候」。火候即人身中五行与天地相会还元之生气,聚散于中道。其丹法应属南宗。

草山残梦之二:海南覆师

草山残梦之二:海南覆师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写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从蒋介石逃离大陆写起,直至蒋客死台湾,描写了蒋家父子及蒋氏家族在台湾复杂环境中的种种活动及心理状态。《草山残梦第二集 海南覆师》聚焦于国民党军队在海南的军事行动及其最终的覆灭。描述了在海南岛上的战争过程,包括双方的战略战术、兵力部署等,以及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矛盾和问题,最终导致其在海南的军事力量被彻底击溃,进一步削弱了蒋介石在台湾之外的势力范围。

边塞英雄谱

边塞英雄谱

《边塞英雄谱》是民国小说家还珠楼主所著的武侠小说,全书5回9万字。1938年6月由天津励力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下接《天山飞侠》。

左传纪事本末

左传纪事本末

中国古代纪事本末体春秋史。高士奇编纂。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纪事本末五种本,纪事本末汇刻本,历朝纪事本末本。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校点本是现行较好的版本。高士奇(1645—1704),中国清初历史学家。字澹人,号江村,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曾由监生供奉内庭,后授翰林院侍讲、侍读,迁詹事府少詹事,终礼部侍郎。为人机巧便捷,善阿谀取容,颇得康熙宠遇。一生著述甚富,但多为随扈之作,如《扈从日录》、《随辇集》、《塞外小钞》、《松亭竹记》等。其历史著作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左传、国语辑注》。本书以南宋章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为基础编纂而成。依据《左传》提供的史料,把春秋240余年的历史,以国为中心,归纳为53个专题。每个专题为一卷。共53卷。其中周4卷,鲁11卷,齐7卷,晋11卷,宋3卷,卫4卷,郑4卷,楚4卷,吴3卷,秦1卷,列国1卷。如关于晋国就有“曲沃并晋”、“晋灭虞虢”、“晋文公之伯”、“晋楚争伯”、“秦晋交兵”、“晋悼公复伯”等11个专题。编纂中,还参考了《公羊传》、《谷梁传》、《国语》、《史记》等先秦两汉间史籍,并以“补逸”增补有关史料,以“考异”附录不同的说法,以“辨误”纠正传闻失实的记载,以“考证”说明所记史实的依据,以“发明”说明加进了作者的意见。各篇之末附以“臣士奇曰”对史实进行评论,概括介绍本篇内容。本书编排眉目清晰,便于人们了解每一历史事件的始末及内部联系,是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参考书。

新元史

新元史

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原文外,还译引德国人哀德蛮(Erdmann)所译拉施都丁《史集》、多桑《蒙古史》等,并参考屠寄《蒙兀儿史记》早期刻本等同时代人研究成果,将元代史事重编为是书。本纪较简,繁冗之处皆移入志书,故志书较《元史》及其他元史著作为详博。增《行省宰相年表》。然全书无自撰序跋、凡例、考异和引据出处,为论者所诟病。又因哀德蛮德文译音不可信,故《氏族表》中有一人两名之误。史学观点极为守旧。刊于辛亥后尚以“史臣曰”发表史论;《兵志》删除元代禁止汉人使用武器记载,认为元代已是“华夷大同”。1921年12月4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为《二十五史》之一。

法言义疏

法言义疏

汪荣宝撰。荣宝,字衮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任驻日本公使。于声音训诂之学有很深造诣。校注汉人扬雄《法言》历时十余年而成书,初名《疏证》,1911年刊行后,晚年又毅然重作,改题《义疏》。稿本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后,在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战火,旋又更定体例,岁余成书。二十卷。以治经之法治《法言》,考源流,明假借,审正俗,辨异文,补旧注。引书达三百种左右。于晋人李轨《解》、唐柳宗元《注》、宋人宋咸《重广注》、宋人吴祕《注》、宋司马光《集注》及约出五代、宋初之间的无名氏《音义》之外,还荟萃有清以来各家研究成果,增加大量校释、论述,尤以小学及历史居多。胡玉缙《序》称之为扬雄“功臣”,黄侃《后序》谓此书疏释“皦然如晦之见明”。最后定本有1934年刊本。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点校本,后附刘师培《扬子〈法言〉校补》及《〈法言〉补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