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义
作者:李涂
宋·李涂撰。一卷。恐非足本。涂字耆卿,生卒居里不祥,事迹亦无可考。此书乃李涂门人于钦 (1284—1333) 聆听李涂“论古今文章”时所记笔记。刊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其论文多本《六经》,鲜及声律章句。而于工拙繁简之间,源流得失之辨,俱有鉴裁。又能打破南宋人门户之见,故持论比较平实。其论文以“气”为主,认为“《论语》气平,《孟子》气弱,《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在写作技巧上,主张行文通达自然,反对文理不通的“怪句”,强调指出“学文切不可学人言语”,“学文切不可学怪句”,反对“务要崎岖奥辞不足以达意者”。提倡陶诗韩文能“自理趣中流出”,而“浑然天成,无斧凿痕”的作风,否定片面追求“炼句锻字,镂刻工巧”的形式主义作风。尖锐批评为文有先入之见,认为“私意偏见,不尽以包天下之道,以及主意有所不通,则又勉强迁就,求以自伸,若是者,皆时文之陋习也,不可不戒。”所见甚为精确,于写作颇具参考价值。有影印《四库全书》 本,《文学津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李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地狱之花
《地狱之花》是日本著名作家永井荷风的代表作。本书收入《地狱之花》、《隅田川》、《积雪消融》和《两个妻子》四个中短篇小说。《地狱之花》通过一位在富豪家当女教师的姑娘园子的遭遇,反映明治时代妇女决心冲破世俗观念、争取近代人自由幸福的思想。作品的跋被日本文学界看作左拉主义的宣言,影响很大。 《隅田川》被认为是永井荷风创作中*具古典风格的小说。主要人物阿丝和长吉青梅竹马,长大后面临着不同的人生道路的抉择。阿丝决心成为一名艺妓,而长吉被母亲要求努力升学。与长吉的孤独、伤感相对照的是阿丝的开朗与果敢。 本书中收录的另外两本部作品《积雪消融》和《两个妻子》也是永井荷风的著名中短篇小说。
临证一得方
外科类中医文献,清代朱费元编著。约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全书按部位分类,详述外科疾病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卷一论述发于头面部的疾病;卷二论述发于咽喉颈项部疾病;卷三论述发于上下身及内痈病症;卷四论述发于手足、无定处的疾病。书末附《疡医探源论》、《读<疡医探源记>》、《论疔疮对口发背治法》及《外科应用经验要方》。《外科应用经验要方》载膏、散、丹、丸诸方三十四首。
推背图
相传唐贞观中李淳风和袁天罡撰。一卷。清潘永因《宋稗类钞》作李淳风撰。《宋史·艺文志》著录,但无撰人。凡六十图象,以卦分系之。每象之下有谶语,并附有“颂曰”诗四句,预言兴亡变乱之事,预言后世治乱兴废之事,至六十图,袁推李背而止,故名。传本不一,词意隐晦难明。宋太祖时诏禁谶书,以此图流传已久,命取旧本,混乱其次序而杂书之。后世流传更随意附益,不足为据。收入《宋史·艺文志·五行类》,一卷。
河汾诸老诗集
总集。元代房祺编。一卷。祺,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自称“横汾隐者”,后曾入仕,为大同路儒学教授(高昂、高霄跋文)。约生活于元初,此书成于大德五年(1301)。平阳府一带,地当黄河、汾河之间,为金末入元隐居诗人麻革、张宇、陈赓兄弟、房、段克己兄弟、曹之谦等人的出生地或宿居地,故房祺集其诗为《河汾诸老诗集》。卷以人分,共录诗二百○一首,书前原有郝氏序及目录,今佚。各家无小传,仅于卷首标出某一作家名号。河汾诸诗人身处金元易代之离乱社会,又多隐逸山林,身接下层人民,故集中多反映民间疾苦及故国之思。其描绘山川,见景生情诸作,亦颇感人。河汾诸人大抵排江南诗派而取径唐人,故房祺在此书《后序》中说:“诸老之诗,有深而冲澹如陶、柳者,……有对属切当如许浑者,有骚雅奥义、古风大章浸入于杜草堂之域者。”可见风格多样,才思横溢。然其思想内容,多因时代趋势深受当时诗坛盟主元好问影响。故元人杨仲德认为不观遗山之诗,无以知河汾之学,不观河汾之诗,无以知遗山之大”。故此书亦可视为元氏《中州集》之续编。有《汲古阁》本、《粤雅堂》本、《四部丛刊》影印乌程刘氏藏影写元《尊贤堂》本。
全元散曲
隋树森编。元代散曲总集。收录自金代元好问以下至元末明初汤式、谷子敬等人的散曲213家,以及元代和元末明初的无名氏散曲作品,共计小令3800余首,套曲450余首。同时还辑录有元代作者的散曲残句断谱等。编排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每一作家附有小传。作者小传主要依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元史》及《元诗选》,兼采近人考证。每家之曲,先列小令,后列套曲。宫调曲牌次第,北曲依李玉《北词广正谱》,南曲依沈璟《南曲谱》。取材主要为元明两代的散曲总集和别集,并广泛搜罗曲谱、曲话、文集、词集、词话等文献约110余种。采用天一阁等珍本进行校勘,作有详细的校勘记。每首散曲后均注明出处及有关作者、题目和字句的异说等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了元朝一代的散曲面貌,对研究元代散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6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再版,共上下2册。隋树森另编有《全元散曲简编》一书,198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外,1989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有李长路《全元散曲选释》一书,1985年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有吕薇芬《全元散曲典故辞典》一书,可参考。
宋高僧传选译
《宋高僧传》,又称《大宋高僧传》或《高僧传三集》。称《宋高僧传》者,盖因编纂者赞宁系北宋之僧人,故名。若就收录之对象言,所收者多为唐、五代之高僧,因此之故,近人杨文会认为称《宋高僧传》颇不妥,遂改之为《高僧传三集》。本书之体例、结构,一如《唐高僧传》。全书亦分为十科:一译经,卷一至卷三,共三卷;二义解,卷四至卷七,共四卷;三习禅,卷八至卷十三,共六卷;四明律,卷十四至卷十六,共三卷;五护法,卷十七,一卷;六感通,卷十八至卷二十二,共五卷;七遗身,卷二十三,一卷;八读诵,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五,共二卷;九兴福,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共三卷;十杂科,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共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