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跋跋

作者:孙鑛
书画跋跋

三卷。续三卷。杂著。明代孙鑛撰。矿,字文融,号月峰,谥文简,余姚(今浙江)人。万历(1574年)会试第一,累进兵部侍郎,右都御使,南京兵部尚书。是书名为书画跋跋,因先有王世贞书画跋的著作,矿又跋其所跋,故称“跋跋”。体例如同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所列墨迹、碑刻、画各一卷一样,在其跋跋中匡正王氏书中之失不少。孙在跋跋中,墨迹一卷所列自《钟太傅荐季直表》、《右军三帖》等名家大作110条。如“太傅此表正与《兰亭》绝相似,皆是已退笔于草草不经意处生趣。但《兰亭》长,此扁;《兰亭》瘦,此肥; 《兰亭》今,此古。然《兰亭》以骨为肉,此以肉为骨;《兰亭》规矩在放纵中,此放纵在规矩中。其相反处笔意亦正相合”,又如在柳公权的《柳诚悬书兰亭诗文》一件跋跋中跋曰:“诚悬书深,此诗文率尔摘录,若不甚留意,而天趣溢出……绝仗铁腕,败笔误笔处乃愈妙。可见,作字贵在无意,涉意则拘,以求点画外之寡矣。”“惟间有丑怪处,去恶道不远,玩者亦玩其趣可耳。若效之,恐遂成恶札。”对书法艺术创作的求工于一笔,乃至更求其势,其精、其趣、其韵,以至其法等多有所见。在跋跋中对用笔、穷势、墨彩有众多辨伪和评论,实为书法艺术批评与欣赏的一部重要学术资料之作。该书从成书后仅有抄本,至清乾

孙鑛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谭嗣同全集

谭嗣同全集

诗文别集。本书所辑,凡谭氏生前已编专集、自定稿本,一般保持原来面目,按撰成或发表时间为序;凡未经辑集的书简或散见于书刊的论文、讲义等,则另行专辑。计有《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石菊影庐笔识》、《兴算学议》、《仁学》、《报章文辑》、《拾遗》等共十二种。另将有关潭氏生平的重要事迹材料,作为附录。谭嗣同的散文,最初学桐城派,“刻意规之数年,久自以为是矣”。后“或授以魏晋间文,乃大喜,时时籀绎,益笃嗜之。由是上溯秦汉,下循六朝,始悟心好沈博之文”。且认为“所谓骈文非四六排偶之谓,体例气息之谓也”。实际是否定了桐城派古文,也打破了骈、散绝对分界的局限,创造了自己的新体散文。谭文内容充实,句法谨严整洁,少浮词累语,有骈文的影响。谭嗣同所写论著,在他生前只刻印过《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四种》,其他撰述,都是谭氏死后陆续出版的。有上海文明书局编的《谭嗣同全集》,和后由群学社出版的《谭嗣同集》。一九五四年三联书店出版《谭嗣同全集》。本书就是在三联版的基础上重予编校,增订出版,内容比前约丰四分之一,由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出版。

皇明经世文编

皇明经世文编

明陈子龙主编,列名选辑者24人,参阅者142人。成于1638年(崇祯十一年)。正编504卷,另补遗4卷,总目1卷,姓氏里爵1卷,凡例1卷。取材于明文集一千余种,以作者为纲,年代先后为序,采录有关时政、礼仪、赋役、刑法、农事、漕运、科举、铨选、军务、边防等各类奏疏、文章,而以经世致用为主旨。他们选编这部书的目的在于总结明代统治经验,以经世致用,作为当时和以后施政的借鉴。他们是由所搜集到的1000多种文集选编成这部书的,有些文集今天已经没有传本,其中的文章正是靠着这部书才得以流传下来。选入的文章大量的为奏议,也有许多书信、议、序、记等,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时政、礼仪、宗庙、职官、国史、兵饷、马政、边防、军务、海防、火器、贡市、番舶、灾荒、农事、水利、海运、漕运、财政、盐法、刑法、钱法、钞法、税课、役法、科举、宗室、弹劾、谏诤等。编排上以人为纲,以年代先后为次。全书编成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由云间平露堂刊行。卷首有方岳贡、张国维、任濬、黄澍、张溥、许誉卿、冯明玠、徐孚远、陈子龙序和宋征璧所写凡例。由于这部书收入了一些为清朝满族统治者所不愿见到的历史文献,因此在清朝被列为禁书。中华书局1962年据崇祯刊本将本书影印出版,改名为《明经世文编》。书末增加了《作者姓名索引》和《分类目录》。

杂症会心录

杂症会心录

综合类著作。清汪文绮撰。二卷。文绮有《脉学注释会参证治》已著录。作者认为古今运气不齐,方隅各异,禀赋悬殊,嗜好有别,不可拘泥古书。乃酌古准今,凡外感、内伤,详辨寒热、虚实、真假,成书于乾隆十九年(1754),初刊于乾隆二十年。卷上首载魂魄论、审虚实、知生死三篇,次及中风、偏中、眩运、燥症、湿症、头痛、暑症、喘症、咳嗽、吐血、肺痈、肺痿、疟症、痢症、变症、膈症、盗汗诸证治,后列“脉间止变喘满症论”篇。卷下首载疫症、黄疸、消渴、不寐、胃脘痛、肿胀、胁痛、痹症、痿症、疮闭、肿腮、口角流涎、鼻渊、失荣、吐蚘、吐屎、鼓胀等杂证,次为妇人杂症落三月胎论、子痫及产后泄泻、血晕、发热、腹痛、呕吐、不寐、大便不通、变痉、瘀血流注经络。后有辨胸胁痛后临经变症及阴吹二篇。计总论三篇、内科三十七篇、妇科十四篇,凡五十四篇。文笔流畅,论理精要,辨证析因细致,并列有医方、医案。治法多以扶阳抑阴为主,与明名医张景岳之论颇为相合。实属作者积数十年究习古籍心得,临证体会经验总结,为内、妇科较好参考书。有乾隆二十年率川自余堂精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玄真子

玄真子

一卷。唐张志和撰,附天隐子 一卷。唐无名氏撰。张志和,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张志和的著述多已亡佚,今存除《玄真子》外,另有词《渔父》五首。《玄真子》又作《元真子》,又名 《玄真子外篇》。据《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书本十二卷,陈振孙时只存三卷(似以篇为卷),说明已非完帙。《道藏》本载有三卷,与《书录解题》相符。《四库全书》作一卷收录,似为后人所并,其内容与《道藏》本同。此书仿《庄子》、《列子》文体之例,分《碧虚》、《鸑鷟》、《涛之灵》三篇。篇内设寓言问答,述自然、造化、玄真、有无诸理。如其在《碧虚》篇释自然、造化说:“无自而然是谓玄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又分玄、真而释之:“无玄而玄是谓真玄,无真而真是谓玄真。”总其要旨,是为道家虚无玄妙之说。《四库提要》称此书“其言略似《抱朴子外篇》,但文采不及其藻丽耳。”尽管学者对其书有如此之说,而其书对后世道家文化仍有一定影响,是后人研究道家文化的重要古籍。《四库全书》于此书后附录《天隐子》一篇。《天隐子》卷首有武则天时司马承祯序,说明此篇出于唐人之手而不知撰者姓名。《天隐子》共分 《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节(司马承祯序称八篇)。文中先述易理,又述道家修炼方法。其要旨是使人通过斋戒、安处、存想、坐忘以达神解,而明神仙之道。其文简畅、其意明了,实为修身要籍。卷首司马承祯序文赞其书“自伯阳而来唯天隐子而已”实不为过。此篇在流传中似有缺佚。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此书另本有《三宫法》附于后。今本已不见《三宫法》实为可惜。后世学者对此篇作者争论颇多。宋代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都以为是司马承祯托名之作,吴曾《能改斋漫录》则以为此篇成于司马承祯之前,清《四库提要》认为司马承祯有《坐忘论》已经很著名,无需再托名天隐子。谁对谁错,还有待考定,但此篇为唐人所著之说已无疑议。现存明 《道藏》(《玄真子》标名《玄真子外篇》,作三卷。《天隐子》与《素履子》二书同卷)本、清《四库全书》(标名 《元真子》) 本。

电世界

电世界

高阳氏不才子(许指严)撰。原载《小说时报》第一年第一号,宣统元年(1909)九月出版。标“理想小说”,署高阳氏不才子撰,共十六回,部分章节附有插图。1910年10月22日至1911年1月10日,《广益丛报》第248—256号(第8年第24—32期)重刊。此次以《小说时报》初刊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排印。叙一百年后出现的一位电王黄震球的故事。黄震球以陨石炼就名为“鍟”的新原质,可于空中发电,制成电手枪,将入侵之西威国全部飞行舰击落海底,并将敌国都市烧成焦土,威震全球诸国。电王飞至南极,掘金铸币,使世界富足;发明太阳灯,使南极变为温暖世界。注重教育,遍设学堂,普及电化教育;又重视交通、农业,讲究卫生,提倡节育,受万民爱戴。后电王见世界人类孳生,新编探险队,制电船向地下开辟殖民地。不料此地竟成了淫盗之窟,使电王极为感伤,遂乘电船升空而去。作者通过这一科学巨人的事迹,表现了作者科学救国、征服自然的理想,想象丰赡,情节奇幻。结尾电王出世,更令人深思。

后村诗话

后村诗话

南宋刘克庄(号后村居士)撰。该书是撰者六十岁至八十二岁的二十余年间陆续写成的。据书后跋语说:“前、后集各二卷,六十岁至七十岁间所作。续集四卷,乃公告老归后所作,时近八十。新集凡六卷,专采唐诗之新警者。咸淳戊辰(1268)五月夏间也,时年已八十二矣。”其中新集六卷是刘克庄晚年失明以后背诵唐诗的记录,极少评语。前、后、续集,则以评诗为主兼及记事。有中华书局83年点校本。此书凡4集14卷,前、后、续三集统论汉魏唐宋诗人,以唐宋诗为多。新集则详论唐诗,皆“采摘精华,品题优劣”(《四库提要》),对唐诗中大量的名篇佳句、诗人的品格进行了品评。后村论诗不主一家,不拘一格,无门户之见。郭绍虞先生的《宋诗话考》极力称赞此书“网罗众作,见取材之博,评衡惬当,见学力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