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作者:王力
高校文科古汉语教材。王力主编。1962年中华书局初版,1982年出版修订本。是根据1961年5月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由若干高校教师共同编写的教科书。修订本4册,约100万字,包括14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3部分,既不同于一般的文言读本,也不同于文言语法和汉语史。全书共收作品257篇,常用词1 086个。文选和常用词用现代汉语普通话作注释,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以及近义词的辨析。文选部分除注释词义外,还随文注释了一些语法现象。通论包括字典、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释和句读、文体特点和古代汉语常识等学习古汉语的必备基本知识。本书总结了各高校古汉语教学经验,创造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体例。后来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正是沿袭了这种编排体例。若干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古代汉语教材采用三结合的方式是科学的,效果是良好的。三结合的体例非常注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它通过大量的古代典范作品的讲授和阅读,给学生以较多的感性认识,然后以通论和常用词分析使之条理化、规律化、系统化,引导学生较快地掌握古汉语必备的知识。另外本书的“通论”和“常用词”非
章节列表
升序↑- 内容简介
- 绪论
- 古汉语通论(一) 怎样查字典辞书
- 古汉语通论(二) 古今词义的异同
- 古汉语通论(三)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 古汉语通论(四)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古汉语通论(五) 汉字的构造
- 古汉语通论(六)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 古汉语通论(七) 判断句,也字
- 古汉语通论(八) 叙述句,矣字,焉字
- 古汉语通论(九) 否定句,否定词
- 古汉语通论(十) 疑问句,疑问词
- 古汉语通论(十一) 词类的活用
- 古汉语通论(十二)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
- 古汉语通论(十三) 连词,介词
- 古汉语通论(十四) 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 古汉语通论(十五) 《诗经》的用韵
- 古汉语通论(十六) 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 古汉语通论(十七) 古书的注解(上)
- 古汉语通论(十八) 古书的注解(下)
- 古汉语通论(十九) 古代文化常识(一)
- 古汉语通论(二十) 古代文化常识(二)
- 古汉语通论(二十一) 古代文化常识(三)
- 古汉语通论(二十二) 古代文化常识(四)
- 古汉语通论(二十三) 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
- 古汉语通论(二十四) 古书的句读
- 古汉语通论(二十五) 骈体文的构成(上)
- 古汉语通论(二十六) 骈体文的构成(下)
-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 赋的构成
- 古汉语通论(二十八) 古汉语的修辞
- 古汉语通论(二十九) 诗律(上)
- 古汉语通论(三十) 诗律(下)
- 古汉语通论(三十一) 词律
- 古汉语通论(三十二) 曲律
- 第一单元文选 左传
- 第二单元文选 战国策
- 第三单元文选 论语
- 第四单元文选 孟子
- 第五单元文选 墨子
- 第六单元文选 诗经
- 第七单元文选 楚辞
- 第八单元文选 史记
- 第九单元文选 贾谊
- 第十单元文选 韩愈
- 第十一单元文选 沈约
- 第十二单元文选 贾谊
- 第十三单元 文选 两汉乐府民歌
- 唐宋五言古体诗
- 第十四单元 文选[词]
- 常用词(一) 60字
- 常用词(二) 62字
- 常用词(三) 65字
- 常用词(四) 65字
- 常用词(五) 63字
- 常用词(六) 66字
- 常用词(七)71字
- 常用词(八)93字
- 常用词(九) 91字
- 常用词(十) 95字
- 常用词(十一)89字
- 常用词(十二) 88字
- 常用词(十三)96字
- 常用词(十四) 82字
- 〔附录一〕 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 〔附录二〕 汉字部首举例
- 〔附录三〕 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
- 〔附录四〕 上古声母常用字归类表
- 〔附录五〕词谱
- 〔附录六〕曲 谱
- 〔附录七〕曲韵常用字表
- 〔附录八〕常用词音序检字总表
- 〔附录九〕常用词笔画检字总表
- 编后记
猜你喜欢的书
英国史
英国通史专著。乔·麦·特里维廉著。1926年出版。后多次再版。中译本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钱端升译。乔·麦·特里维廉(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1876—?),英国史学家,曾任剑桥大学现代史教授。主要学术著作有《英国史》、《安娜女皇治下的英国》、《英国社会史》、《十九世纪英国史》、《加里波第和意大利的形成》以及布赖特、格雷等人的传记。本书分为6卷,前有著者序,后附1770年以来的内阁和参考书目。中译本约60万字。第1卷:种族的混合,自最古迄诺曼征服;第2卷:民族的造成,自诺曼征服迄宗教改革;第3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及海权,推铎尔时期;第4卷:国会的自由及海外膨胀,斯图亚特时期;第5卷:海权华族政治及工业革命的初期、自乌得勒支迄滑铁卢;第6卷:机器时代的海权及民主政治的趋近,汉诺威王朝的后期。本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并广泛采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可以收集到的各种史料,行文流畅生动,但作者是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历史学家,也有很大局限性。书中赞美英国的议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颂扬自由党及其活动家,为英国的殖民政策作辩护,完全不谈英国的阶级斗争和人民运动,否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本书作为英国通史专著曾颇受推崇,广泛为欧美选为英国史大学教材,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行人
《行人》是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创作于1912年的长篇小说,和《过了春分时节》、《心》共同组成作者的后三部曲。《行人》的故事展开时期设定在明治末年,夏目漱石通过“叙述者”二郎的诉说,讲述了一郎作为高尚近代知识分子痛苦挣扎的内心世界。 同时,执著地叩问了家族制度下夫妻关系的内涵。一郎极为理智,潜心研究学问,在他的生命中,自我掌握着一切,过度的理智与敏锐使他孤独痛苦,感情丰富却控制失当,无法与人相处。最后一篇H先生的旅行报告信,更显示出作者必对自我有过深切的反省,使读者跟随他们旅行的脚步,为一郞焦急叹息,情绪由不解,同情,无奈转为惋惜,嘘唏。一郞渴望抛弃理智,舍弃自我而落得轻松,事实上,他认为没有自我流露的无欲单纯至高无上,然而对他来说,自我一旦抛弃便无法生存。而得救之道便是从精神的研究转变为实践者,全心全意投入某些事物。伴随一郎强烈的“自我”要求,全家都处于一种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的不安之中。《行人》的结尾没有成功的解决,而是留下无尽的悬念。
壶山四六
文别集。宋方大琮著。一卷。其书原不著撰人名氏,清修《四库全书》时,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订为方大琮撰。是集共收启札六十八篇。皆四六骈体。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学诗浅说
《学诗浅说》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旧体诗词的普及读物。由于著者对古典文学有极深的造诣和识见,对一部诗史了然于胸,本人又擅诗词,故无论谈诗的结构与形式、鉴赏与诵读,还是谈诗的发展与流派、写作途径与方法,都显得游刃有余,可谓既循循善诱,平易亲切,又要语不繁,切中肯綮,令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
鹤月瑶笙
散曲别集。明周履靖著。四卷。卷一“霞外清音”,皆为道词;卷二“闲云逸调”,写幽栖穴隐,闲云野鹤的生活;卷三“鸳湖渔唱”,写渔家水上生活之乐;卷四“梅里樵唱”,写采樵山木之趣,寄托了作者的生活理想,未必皆写实。又每卷十套,多为南曲,间有南北合套者。每套曲后各缀七绝一首。吕天成《曲品》评周履靖:“著述俱侈,吟咏颇饶。放乎葛天、无怀,解乎《南华》、《道德》,”指的当主要是其散曲。此集初收入周履靖编《夷门广牍》丛书,万历间刊本。卢前《饮虹簃所刻曲》收入此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散曲聚珍》亦收。
呵雕阿那鋡经
一卷,东晋昙无兰译,说佛印可呵雕阿那鋡之德行及说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