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 积热痼冷门

  诸热3cv中华典藏网

  治热结滞。经年数发。3cv中华典藏网

  用胡荽半斤。五月五日采。阴干。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服。未瘥更服。春夏叶。3cv中华典藏网

  秋3cv中华典藏网

  治发热口干。小便少。3cv中华典藏网

  用葳蕤五两。煮汁饮之。3cv中华典藏网

  治大人及小儿发热3cv中华典藏网

  可取鸡卵三颗。白蜜一合相和。服之立瘥。3cv中华典藏网

  猝热闷3cv中华典藏网

  用羚羊角屑作末研。和少蜜服。亦治热毒痢及血痢。3cv中华典藏网

  解热3cv中华典藏网

  以菜研汁。作粥食之。3cv中华典藏网

  竹叶汤治五心热。手足烦疼。口干唇燥。胸中热。3cv中华典藏网

  竹叶小麦(各一升)知母石膏〔各二(三)两〕茯苓黄芩麦门冬(各二两)人参(煮竹叶、小3cv中华典藏网

  枳实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热气。手足心烦热如火。3cv中华典藏网

  竹叶(二升)枳实(三两)青葙子白前(各一两)吴茱萸黄芩(各二分)栝蒌根麦门升。煮取二升3cv中华典藏网

  门冬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十便良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心经有热。3cv中华典藏网

  麦门冬(一两)川黄连(半两)上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后熟水下二三十丸。3cv中华典藏网

  或门3cv中华典藏网

  千金地黄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十便良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心热。3cv中华典藏网

  川黄连(四两粗末)生地黄(半斤研取汁连渣二味拌匀日干)上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门冬汤下。3cv中华典藏网

  黄连木通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儒门事亲书)3cv中华典藏网

  治心经蓄热。夏至则甚。3cv中华典藏网

  黄连(二两)木通(一两半)上为末。生姜汁糊为丸。每服三十丸。食后灯心汤下。3cv中华典藏网

  日三服3cv中华典藏网

  五石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胃热。热病后不除。烦闷。口中干渴。3cv中华典藏网

  寒水石硝石赤石脂龙骨栝蒌根牡蛎甘草黄芩(各五分)知母桂心石膏3cv中华典藏网

  承气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气结胸中。热在胃管。饮食呕逆渴。3cv中华典藏网

  前胡枳实桂心大黄寒水石知母甘草(各一两)硝石栝蒌根石膏(各二两)3cv中华典藏网

  甘露饮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男子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3cv中华典藏网

  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合即烦躁。不欲饮食。及目赤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3cv中华典藏网

  。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3cv中华典藏网

  致生疸病。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3cv中华典藏网

  治之。3cv中华典藏网

  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根)生水一盏尤3cv中华典藏网

  竹茹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指南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胃热而呕吐。欲知胃热。手足心皆热者是。3cv中华典藏网

  半夏(三分用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去半切焙)干姜(三两)甘草(三分生)上锉散。每服3cv中华典藏网

  龙脑鸡苏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除烦解劳。消谷下气。散胸中郁热。主肺热咳嗽。3cv中华典藏网

  治鼻衄吐血。血崩下血。血淋热淋。劳淋气淋。止消渴。除惊悸。凉上膈。解酒毒。3cv中华典藏网

  又治胃热口臭。肺热喉柴胡(要真银州者二两锉同木通以沸汤大半升浸一二宿绞汁后入膏)麦门冬(汤浸去心焙四两)黄(去芦头一两)阿胶(炒微燥二两)生干地黄(末六两后入膏)蒲黄〔微炒二(三)两木通(锉二两下生干地黄和为丸。3cv中华典藏网

  汤下。咳疾。皆空热。赤芍黄、滑石3cv中华典藏网

  藕汁膏3cv中华典藏网

  (出杨氏家藏方)3cv中华典藏网

  凉血解肌。除五心烦热。3cv中华典藏网

  藕汁(三盏)生地黄汁(二盏)生薄荷汁(一盏)生姜汁(半盏)上银石器内慢火熬成稠膏3cv中华典藏网

  泽泻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指南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得。汗出解。此由太阳之经先3cv中华典藏网

  受风邪。与热相搏。肾气上从风与热。则为肾气厥。则烦满谓之风厥。宜先以针泻足3cv中华典藏网

  太阳。补太阴。3cv中华典藏网

  泽泻(半两)石膏赤茯苓(各一两)白术防风(各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二盏3cv中华典藏网

  除渴饮子治心经客热。小便不通。燥烦渴。3cv中华典藏网

  甘草(炙)陈小麦麦门冬(去心)赤茯苓(去皮)干葛灯心木通人参(各等分)上后3cv中华典藏网

  五味汤治四肢发热。3cv中华典藏网

  柴胡(去苗四两)黄芩赤茯苓五味子(各一两半)半夏(一两一分汤洗七遍)上为散3cv中华典藏网

  金花散治心肺积热。咽喉不利。口舌生疮。心胸烦闷。痰涎并多。3cv中华典藏网

  绿豆粉(四两)雄黄(三分)甘草末(七钱)朴硝(五钱)甜硝(五钱)白豆蔻(半两)生水下。3cv中华典藏网

  治小儿惊热。宜服之。3cv中华典藏网

  水解散治一切热疾。头疼心躁。3cv中华典藏网

  肉桂(一两半去粗皮)麻黄(四两去根节)芍药(二两)黄芩甘草(各一两)大黄〔二(不过三服。3cv中华典藏网

  三黄丸治三焦积热。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节烦痛。热上冲口苦唇焦。咽喉3cv中华典藏网

  肿痛。痰涎大黄(酒蒸)黄连(去须)黄芩(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3cv中华典藏网

  不3cv中华典藏网

  丁香丸治积热伤寒。3cv中华典藏网

  丁香(三粒)巴豆(两粒去壳用管子叶包捶碎去油入钵内研烂)缩砂(四颗去壳)乌梅(为丸。3cv中华典藏网

  丹参赤膏治少小心腹热。除热方。3cv中华典藏网

  丹参雷丸芒硝戎盐大黄(各一两)上咀。以苦酒半升浸四种一宿。以成炼猪肪一3cv中华典藏网

  地黄丸治心热大过。三焦不顺。夜卧不寐。退热安神。有虚热者宜服此药。3cv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一两)人参白芍药当归(各半两)甘草(一分)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临卧浓煎淡竹叶汤嚼下一丸。常服养营卫。用人参汤下。3cv中华典藏网

  黄汤治大热有疮。宜服此。3cv中华典藏网

  川芎地黄(生干者)黄芍药(赤者)防风(各半两)羌活甘草(各一分)上为细末3cv中华典藏网

  除热饮子治心经客热。小便不通。口燥烦渴。3cv中华典藏网

  甘草陈小麦麦门冬赤茯苓赤芍药灯草人参(等分)上捣为饼子。每服五钱。水3cv中华典藏网

  解毒雄黄丸去积下热。3cv中华典藏网

  雄黄(研飞)川郁金(各一分)巴豆(十四个去油)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五3cv中华典藏网

  犀角黄连散凉血和经下剂。治男子妇人上壅余热。下部虚寒。或遍身生疮久不3cv中华典藏网

  愈者。3cv中华典藏网

  犀角(三钱)当归(半两)大黄(二两)芒硝(二两)黑牵牛(微炒生四两)上为细末。每3cv中华典藏网

  金真丸治五脏积热。洗涤肠垢。润利燥涩。风毒攻疰手足浮肿。或顽痹不仁。3cv中华典藏网

  痰涎不利。涕唾稠粘。胸膈痞塞。脐腹胀满。饮食减少。困倦无力。凡所内伤并宜服之3cv中华典藏网

  。3cv中华典藏网

  黑牵牛(八两择净慢火轻炒四两生用四两同取头末四两)大黄(三两米泔浸三日逐日换泔取子。3cv中华典藏网

  二三戊申春。节使赵君。年几七旬。病身体热麻。股膝无力。饮食有汗。妄喜笑。善饥。痰涎不也。3cv中华典藏网

  灌溉妄行饮嗄酸生燥取清汁3cv中华典藏网

  清神补气汤3cv中华典藏网

  苍术(四钱)本(二钱)升麻(六钱)柴胡〔三(六)钱)〕五味子(一钱半)黄柏(二钱)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之。3cv中华典藏网

  春雪膏治凉心退烦闷。热极壅盛。3cv中华典藏网

  寒水石石膏滑石代赭石朴硝(各五钱)甘草(三钱)上为末。每服二钱。3cv中华典藏网

  井水调下3cv中华典藏网

  朱砂膏治心脏惊热至甚。不省人事。3cv中华典藏网

  朱砂硼砂焰硝(各二钱半)金银箔(各五片)寒水石(五钱)脑子(一字)粉草(三钱)3cv中华典藏网

  酒蒸黄连丸治膈热。解酒毒。浓肠胃。3cv中华典藏网

  黄连(半斤净用酒二升浸以瓦器置甑上累蒸至烂取出晒干)上为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3cv中华典藏网

  治热气塞咽喉3cv中华典藏网

  以紫菜煮汁饮之。3cv中华典藏网

  治伤热3cv中华典藏网

  以麻黄一把去节。绵裹。以陈酒五升。煮取半升去滓。顿服。表发汗出则愈。冬月用酒。3cv中华典藏网

  春宜水煮之良。3cv中华典藏网

  治热攻心。烦躁恍惚。3cv中华典藏网

  以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三服良。3cv中华典藏网

  治虚热。益气和中。止烦满。3cv中华典藏网

  以白粱米炊饭食之。3cv中华典藏网

  解热3cv中华典藏网

  以地榆叶作饮代茶。3cv中华典藏网

  治大热心闷者。3cv中华典藏网

  用槐子烧末。酒服方寸匕。3cv中华典藏网

  治中大热狂。失心躁闷。3cv中华典藏网

  以楝实作汤浴之。3cv中华典藏网

  治热腹痛3cv中华典藏网

  用粟米粉。水煮服之。3cv中华典藏网

  去热气3cv中华典藏网

  以天麻子作饮服之。3cv中华典藏网

  疗热壅。凉膈止呕积滞。3cv中华典藏网

  (刘禹锡传信方着石山人甘露饮)蜀朴硝成末。每一大斤用蜜。冬用十三两。春夏秋用十二两。先捣筛朴硝成末。后以白蜜和令有篦含3cv中华典藏网

  除客热。止心烦。3cv中华典藏网

  用梨食之良。然不可多食。3cv中华典藏网

  治大热发头热者。令脑缝裂开。3cv中华典藏网

  取黑虱三五百。捣碎敷之。3cv中华典藏网

  疗一切热毒瓦斯。3cv中华典藏网

  用大木皮与苦桃皮樱桃皮三味。各去粗皮净洗。焙干。等分捣罗。酒调服一钱匕。服食无忌3cv中华典藏网

  治一切热毒。暑月用之。3cv中华典藏网

  (出本草方)用虎杖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爱堪看。尝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彻如冰。白瓷器及银器中盛。似茶啜之。3cv中华典藏网

  治肝毒热3cv中华典藏网

  用决明子作菜食之。3cv中华典藏网

  卷一百二十 积热痼冷门3cv中华典藏网

  痼冷3cv中华典藏网

  (附论)夫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人之处世饮食为上。汤药次之。惟其口腹是充呕姜欲3cv中华典藏网

  方3cv中华典藏网

  沉香荜澄茄散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3cv中华典藏网

  痿黄。手足厥冷。胁肋虚满。精神困倦。脏腑自利。小便滑数。大能补护。四十以上3cv中华典藏网

  者宜服之。3cv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去脐四两)沉香荜澄茄葫芦巴(微炒)肉桂(去粗皮)茴香(舶上者微炒)补骨脂(微炒)巴戟天(去心)木香川楝(炮去核各一两)川乌(炮去皮脐半两)桃仁(去皮尖麸炒二两)上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入盐末少许。煎八分去滓。稍热服之。如盲肠小肠一切气痛。服之有效。空心食前服。3cv中华典藏网

  艾硫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十便良方)3cv中华典藏网

  去邪养正。补真益脾。治髓冷血虚。腰疼脚弱。及伤3cv中华典藏网

  冷心腹疼痛。霍乱吐利。自汗气急。下元久虚。小便频数。妇人冲任不足。月水愆期3cv中华典藏网

  。腹胁刺痛。崩漏带下熟艾(十两用糯米一升煎成粥浇在艾上用手拌令匀于日中晒干)干姜(十两)生硫黄附子3cv中华典藏网

  附子理中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3cv中华典藏网

  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吐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3cv中华典藏网

  。并皆治之。3cv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小儿分3cv中华典藏网

  紫沉煎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医方大成)3cv中华典藏网

  治虚寒积冷。伏滞阴气。心腹膨胀。两胁疼痛。3cv中华典藏网

  巴豆霜(一分酒半升先入银器内煮之)硫黄(滴水研极细)青皮胡椒砂(各一两酒半半升研良姜(一别研)上为陈皮3cv中华典藏网

  北亭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脾元气弱。久积寒冷。心腹胁肢胀满刺痛。面色青黄3cv中华典藏网

  。肌体瘦弱。怠惰嗜卧。食少多伤。噫气吞酸。哕逆恶心。腹中虚鸣。大便泄利。胸膈3cv中华典藏网

  痞塞。食饮不下。呕哕。霍乱体冷转筋。及五膈五噎。癖瘕聚。翻胃吐食。久痛久利3cv中华典藏网

  。并皆治之。3cv中华典藏网

  缩砂仁胡椒肉桂(去粗皮)浓朴(去粗皮姜汁炙)附子(炮去皮脐)川芎当归(去芦头锉碎)陈皮(去白)干姜(炮)甘草(炙各四两)青盐(别研二两)白术(别捣末三两入两)上为末一升。3cv中华典藏网

  干药末亦得。3cv中华典藏网

  黑锡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上攻头目彻痛。3cv中华典藏网

  目瞪昏眩。及奔豚气上冲胸腹。连两胁膨胀刺痛不可忍。气欲绝者。及阴阳气上下不3cv中华典藏网

  升降。饮食不进。面黄羸瘦。肢体浮肿。五种水气。香港脚上攻及牙龈肿痛。满口生疮3cv中华典藏网

  齿欲落者。兼治脾寒心痛。冷汗不止。或猝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艰涩。神昏气乱3cv中华典藏网

  。喉中痰响状似瘫痪。曾用风药吊吐不出者。宜用此药百粒。煎姜枣汤灌之。压下风涎3cv中华典藏网

  实时苏省。风涎自利。或触冒寒邪。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唇口青黑。及男子阳事痿怯3cv中华典藏网

  。脚膝酸软行步乏力。脐腹虚鸣。大便久滑。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自下。岁久无子。3cv中华典藏网

  血气攻注头面四肢。并宜服之。兼疗膈胃烦壅。痰饮虚喘。百药不愈者。常服克化饮食3cv中华典藏网

  。养精神。生阳逐阴。消磨冷滞。除湿破癖不动真气。使五脏安宁。六腑调畅。百病不3cv中华典藏网

  侵。歌曰。阴损阳衰实可伤。纵调营卫亦难将。气羸血运痰生者。试听桑君为发扬。3cv中华典藏网

  又歌曰。夫妻合会功成肆。铃子沉香一两赊。木附葫芦阳起破。桂茴肉豆等无差。梧3cv中华典藏网

  桐酒糊精修炼。反老还童事可嘉。3cv中华典藏网

  沉香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酒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肉桂(去皮只须半两)茴香一两)黑锡黄砂子。3cv中华典藏网

  酒糊艾醋3cv中华典藏网

  附子茴香散3cv中华典藏网

  (出医方大成)3cv中华典藏网

  治气虚积冷。心腹绞痛。3cv中华典藏网

  肉豆蔻(煨)茴香(炒)木香白术(炒)人参白茯苓干姜(炮各一两)附子(大者一分。3cv中华典藏网

  空3cv中华典藏网

  走马茴香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御药院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丈夫积年伤惫久冷。及治气。备急。3cv中华典藏网

  黑附子(去皮脐)桂葫芦巴马兰花(炒)青橘皮(去白)舶上茴香川楝子(炒)干姜每服空心3cv中华典藏网

  安息香丸治虚冷。补元阳。益气血。3cv中华典藏网

  安息香天雄(炮裂去皮脐)硫黄(研)阳起石(研)附子(炮裂去皮脐)钟乳(研)白矾用黄狗外肾3cv中华典藏网

  金锁正元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真气不足。元脏虚弱。四肢倦怠。百节酸疼。头3cv中华典藏网

  昏眩痛。目暗耳鸣。面色黄黑。鬓发脱落。头皮肿痒。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胸痞闷3cv中华典藏网

  。绕脐切痛。膝胫酸疼不能久立。或足弱隐痛。步履艰难。腰背拘急不得俯仰。腹痛气3cv中华典藏网

  刺。两胁虚胀。水谷不消。大便不调。呕逆恶心。饮食减少。恍惚多忘。气促喘乏。3cv中华典藏网

  夜多异梦心忪盗汗。小便滑数。3cv中华典藏网

  五味子(一方用五倍子)茯苓(去皮各八两)紫巴戟(去心十六两)补骨脂(酒浸焙十两)入研药令匀3cv中华典藏网

  青硫丸治久冷。峻补元脏。3cv中华典藏网

  硫黄(一斤酒甘草水研三日)附子(炮裂去皮脐)山茱萸(各四两)白豆蔻(去皮)肉豆蔻蒸木瓜肉和3cv中华典藏网

  益神丸补元脏。治久冷。3cv中华典藏网

  硫黄(酒甘草水研一日)木香肉豆蔻(去壳)槟榔(锉)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每服十丸3cv中华典藏网

  乌金丸3cv中华典藏网

  (又名黑锡丸一名黑锡丹)3cv中华典藏网

  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上3cv中华典藏网

  攻头目彻痛。目常昏眩。及奔豚气奔冲胸腹。连两胁膨胀痛不可忍。气欲将绝。阴阳3cv中华典藏网

  气上下不能升降。饮食不进。面黄羸瘦。腹满膨胀。肢体浮肿。泄泻呕逆。自汗心忡3cv中华典藏网

  。小便频数。一切虚寒皆治。3cv中华典藏网

  黑锡(二两)硫黄(一两)木香(一分)附子(一两去皮脐)舶上茴香(一两)川楝肉(半澄下粗先即每3cv中华典藏网

  震灵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此丹不犯金石飞走有性之药。不僭不燥。夺造化冲和之3cv中华典藏网

  功。大治男子真元衰惫。五劳七伤。脐腹冷痛。肢体酸疼。上盛下虚。头目昏眩。心3cv中华典藏网

  神恍惚。血气衰微。及中风瘫痪。手足不遂。筋骨拘挛。腰膝沉重。容枯肌瘦。目暗3cv中华典藏网

  耳聋。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心肾不足。精滑梦遗。膀胱疝坠。小肠淋沥。夜多盗汗3cv中华典藏网

  。久泻久痢。呕吐少食。八风五。一切沉寒痼冷。服之如神。及治妇人血气不足。崩3cv中华典藏网

  漏虚损。带下久冷。胎脏无子。服之无不愈者3cv中华典藏网

  保元丹治老弱诸沉寒痼冷。小便滑数。大便时泄。腰腿脐腹疼痛。困倦。瘦虚食3cv中华典藏网

  减。3cv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去皮脐)肉豆蔻白术山药干姜(炮)赤石脂(各一两)肉桂(半两)上为细3cv中华典藏网

  痼冷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心腹痼冷。3cv中华典藏网

  白术(半两)神曲(一两炒令黄色)川姜(炮)桂心(各二钱)川椒(一钱炒香)吴茱萸(饮服3cv中华典藏网

  崔氏乌头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风冷邪气入乘心络。或腑脏暴感风寒上乘于心。3cv中华典藏网

  令人猝然心痛。3cv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去皮脐)川乌(炮去皮脐)赤石脂〔各二(一)两〕蜀椒(去子及闭口者炒出汗)酒下。3cv中华典藏网

  觉至痛服三丸。3cv中华典藏网

  来复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此药配类二气。均调阴阳。夺天地冲和之气。乃水火既3cv中华典藏网

  济之方。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善治营卫不交。养心肾不升降。上实下虚。气闭痰厥3cv中华典藏网

  。心腹冷痛。脏腑虚滑。不问男女老幼危急之证。但有胃气。无不获安。补损扶虚。救3cv中华典藏网

  阴助阳。3cv中华典藏网

  温脾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本事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3cv中华典藏网

  不效。宜先取去浓朴干姜甘草桂心附子(生各二两)大黄(生四钱碎切汤一盏渍半日搦出滓煎汤时分作3cv中华典藏网

  干姜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本事方)干姜巴豆(去心炒黄研)大黄人参(各一两)上除巴豆。余为末同研。炼蜜丸如梧子后至下之3cv中华典藏网

  白术散3cv中华典藏网

  (出本事方)白术木香附子人参(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3cv中华典藏网

  煎3cv中华典藏网

  走马寸金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传信适用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男子下元虚冷。真气怯弱。肝肾客寒。小肠3cv中华典藏网

  气痛。牵引肋胁。绕脐痛不可忍者。手足厥冷。多出冷汗。不能屈伸。面色青黄。3cv中华典藏网

  时发时止。立有神效玄胡索川当归(锉)舶上茴香川楝子(各一两)南木香(半两不炒)干全蝎(三个以上月3cv中华典藏网

  二气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助阳消阴。正气温中。治内虚里寒。冷气攻击心胁脐腹3cv中华典藏网

  。胀满刺痛。泄利无度。呕吐不止。自汗时出。小便不禁。阳气渐微。手足厥冷。及伤3cv中华典藏网

  寒阴证。霍乱转筋。3cv中华典藏网

  硫黄(细研)肉桂〔去皮为末各一两(分)〕干姜(炮为末)朱砂(研为末各二钱)附子〔煎艾盐3cv中华典藏网

  浴体法治下元虚冷。腰腹冷痛。崩带。一切冷病。3cv中华典藏网

  椒目川乌细辛干姜桂(以上各等分)上为粗末。水煮。澡浴下部为妙。3cv中华典藏网

  温胃丸治沉寒痼冷。呕哕吐逆。心胸噎痞。减食。3cv中华典藏网

  (洹东马公正方)京三棱(焙切三分)附子(二个炮)干姜(炮)青皮桂(各半两)上为细末。3cv中华典藏网

  醋糊为丸3cv中华典藏网

  金锁正阳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本事方)砒(一两火煨)巴豆(十粒去油)乌头(一两炮去皮脐)木鳖(六个去壳)雄黄(半两)上丸肛及产后诸疾。当归酒下。眼多冷泪。盐椒煎汤下。3cv中华典藏网

  匈奴露宿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寒冷积聚。3cv中华典藏网

  石桂心附子干姜(各二两)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3cv中华典藏网

  后稍3cv中华典藏网

  大已寒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济生拔粹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痛。胁肋胀满。3cv中华典藏网

  泄泻肠鸣。自利自汗。水谷不化。阳气暴衰。阳气独盛。手足厥冷。伤寒阴盛。神昏3cv中华典藏网

  脉短。四肢怠惰。并服荜茇肉桂(各四斤)干姜高良姜(各六斤)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3cv中华典藏网

  每自剂3cv中华典藏网

  玉华白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清上实下。助养根元。扶衰救危。补益脏腑。治五劳3cv中华典藏网

  七伤。夜多盗汗。肺痿虚损。久嗽上喘。霍乱转筋。六脉沉伏。唇口青黑。腹胁刺痛3cv中华典藏网

  。大肠不固。小便滑数。梦中遗泄。肌肉瘦悴。目暗耳鸣。胃虚食减。久虐久痢。积寒3cv中华典藏网

  痼冷。诸药不愈者。3cv中华典藏网

  玉抱肚3cv中华典藏网

  (出百一选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停寒痼冷。心腹刺痛。常系于脐腹间。甚妙。一方3cv中华典藏网

  用针砂如法炒针砂(四两铁铫内火炒用木或竹棒儿不住手搅烟出尽为度放冷)白矾(半两)砂〔五(一)水数点洒。用脐下。如退即将针3cv中华典藏网

  大建中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心胁中大寒大痛。呕不能饮食。饮食下咽自知偏从3cv中华典藏网

  一面下流。有声泱泱然。若腹中寒气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而痛。其头不可触近3cv中华典藏网

  。3cv中华典藏网

  蜀椒(二合)干姜(四两)人参(二两)饴糖(一升)上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3cv中华典藏网

  温3cv中华典藏网

  养正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却邪辅正。助阳接真。治元气虚亏。阴邪交荡。正气乖3cv中华典藏网

  常。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呼吸不足。头旋气短。心神怯弱。梦寐惊悸。遍体盗汗。3cv中华典藏网

  腹痛腰疼。或虚烦狂言。口干上喘。翻胃吐食。霍乱转筋。咳逆不定。又治中风涎潮3cv中华典藏网

  不省人事。阳气欲脱。四肢厥冷。如伤寒阴盛自汗。唇青脉沉。最宜服之。及妇人产3cv中华典藏网

  后血气身热。月候不均。带下腹痛。3cv中华典藏网

  玉壶丸治元脏久冷。益真气。进饮食。壮筋骨驻颜。3cv中华典藏网

  乌头(大者炮裂去皮脐十五枚)砂(水飞研)阳起石(研各一两)硫黄(半两研)上为3cv中华典藏网

  露宿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遇冷气心下结系。呕逆寒食不消。并主伤寒晨夜。触3cv中华典藏网

  寒冷恶气。3cv中华典藏网

  附子乌头桂心石(各四两)上为末。蜜丸如豆大。以酒服三丸。日三。加至十丸3cv中华典藏网

  治痼冷风眩寒中。手足冷。胃口寒。脐下冷百病。五劳七伤。第一令人能食。二3cv中华典藏网

  强盛。三益大豆(二升半)乌头(一百五十枚)生地黄(一十五斤取汁)上以除日咀乌头。3cv中华典藏网

  以酒一斗汁尽二月3cv中华典藏网

  茱萸硝石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久寒不欲饮食。数十年饮。3cv中华典藏网

  吴茱萸(八合)硝石(一升)生姜(一斤)上以酒一斗。水解令二斗。煮药取四升。服二升3cv中华典藏网

  温胃散治痼冷。温脾止痛哕。和气。3cv中华典藏网

  橘皮(二两)桂(一两)干姜(炮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姜汤调下。空心服。3cv中华典藏网

  半夏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胸满有气。心腹中冷。3cv中华典藏网

  半夏(一升)桂心(四两)生姜(八两)上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一服七合。日三服3cv中华典藏网

  生姜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3cv中华典藏网

  温中下气。3cv中华典藏网

  生姜(一斤)甘草(三两)桂心(四两)上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一服五合。日三3cv中华典藏网

  三圣丸3cv中华典藏网

  (一名三仙丸)3cv中华典藏网

  补男子下元虚弱冷气。诗曰。一乌二术三茴香。久服3cv中华典藏网

  令人寿命长。和血驻颜精神爽。养神利气助容光。丹田补暖神缘住。耳目聪明鬓不苍3cv中华典藏网

  。每日常服十丸数。空3cv中华典藏网

  治积年冷病方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蜀椒(二两)香豉(一升)上捣椒为末。和豉更捣三千杵。丸如弹子大。食前酒服。3cv中华典藏网

  日再。3cv中华典藏网

  半硫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除积冷。暖元脏。温脾胃。进饮食。治心腹一切癖冷3cv中华典藏网

  气。及年高风秘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上等分。3cv中华典藏网

  以生姜自生姜前空3cv中华典藏网

  治诸冷极。医所不治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用马兰子九升。净治去土。空腹中服一合。日三。饮及酒下之。服讫。须臾以食压之。3cv中华典藏网

  取瘥3cv中华典藏网

  金液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和剂方)3cv中华典藏网

  固真气。暖丹田。坚筋骨。壮阳道。除久寒痼冷。补劳3cv中华典藏网

  伤虚损。治男子腰肾久冷。心腹积聚。胁下冷癖。腹中诸虫。失精遗溺。形羸力劣。3cv中华典藏网

  脚膝疼弱。冷风顽痹。上气衄。咳逆寒热。霍乱转筋。虚滑下痢。又治痔湿生疮3cv中华典藏网

  下血不止。及妇人血结寒热。3cv中华典藏网

  洞阳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济生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阳虚阴盛。手足厥冷。暴吐大下。脉细羸瘦。伤寒阴3cv中华典藏网

  证。3cv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去皮脐)钟乳粉(各二两)天雄(炮去皮三两)川乌(炮去皮四两)阳起石(火丸。3cv中华典藏网

  空心3cv中华典藏网

  赤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气厥冷。3cv中华典藏网

  茯苓桂心(各四两)细辛(一两)乌头附子(各二两)罔干(如大枣一两)上为末。内方用3cv中华典藏网

  又方3cv中华典藏网

  (出千金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胸满气噫。下部冷。腹痛。3cv中华典藏网

  半夏(八两制)生姜〔六(四)两〕橘皮(四两去白)桂(二两)吴茱萸(五十粒汤泡洗一3cv中华典藏网

  人参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本事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丈夫妇人小儿唇青面黄。肚里冷痛牵引小腹。以至翻3cv中华典藏网

  胃换食呕吐。口人参(一两)茯苓(一两白者)牡蛎(一两)粉草(一两)黄(一两盐炙)附子(七钱以上重者炮去皮脐一半个)上为细末。每服三大钱。盐汤点服。忌生冷、油面、粘腻等物昔一妇人年四十余岁。患十年翻胃。面目黄黑。历三十余人医不效。取脾诸穴烧灸交通。3cv中华典藏网

  些忽3cv中华典藏网

  又方3cv中华典藏网

  (出本事方)浮椒(二两)茴香(一两)粉草(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热汤点服。忌如前。3cv中华典藏网

  大已寒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御药院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中焦气弱。脾胃受寒。饮食不美。气不调和。退3cv中华典藏网

  阴助阳。除脏腑积冷。心腹疼痛。大便滑泄。腹中雷鸣。霍乱吐泻。手足厥逆。便利3cv中华典藏网

  无度。及疗伤寒阴湿。形气沉困自汗。3cv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去皮脐)川干姜(炮制)高良姜(锉炒)吴茱萸(炒)桂(去皮)川乌头(炮裂去皮七3cv中华典藏网

  接真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御药院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阴病手足厥冷。脐腹疼痛。真气不足衰惫欲绝。3cv中华典藏网

  沉香丁香(各二钱)麝香(一钱)附子〔炮去皮脐四两(钱)〕上为粗末。水二盏。3cv中华典藏网

  生姜3cv中华典藏网

  硫黄丸治人之大冷。夏月温饮食。不解衣者。3cv中华典藏网

  硫黄石干姜茱萸桂乌头附子椒仁人参细辛皂角当归上等分。随骨。3cv中华典藏网

  橘皮益智汤治痼冷在内。阴气交攻。心痛如刺。3cv中华典藏网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益智(去皮)乌头(炮裂去皮脐)威灵仙(去土各一两)上锉如麻豆3cv中华典藏网

  雄朱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百一选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宿寒痼冷。饮食呕逆。久则羸弱。变成劳瘵。3cv中华典藏网

  朱砂雄黄(各二两以上用沙盒一个先以牡丹皮二两内外熏黄入药于内以酸醋和腊茶作饼盖干次子(炮(半两同赤梧子3cv中华典藏网

  荜澄茄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王氏博济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丈夫元阳虚。冷气上冲心胸满闷。腹胁雷鸣3cv中华典藏网

  。或多攻刺。呕哕沉香丁香木香舶上茴香(各半两)乌药(一两)白芷(一两一分)葫芦巴(三分)荜3cv中华典藏网

  三建汤3cv中华典藏网

  (出永类钤方)3cv中华典藏网

  除痼冷。扶元气。凡寒邪外攻。六脉沉微。手足厥逆3cv中华典藏网

  。大小便滑数。3cv中华典藏网

  天雄(炮去皮脐)附子大川乌(并炮各等分)上咀四钱。水二盏。姜十五片。3cv中华典藏网

  煎八分。3cv中华典藏网

  椒附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永类钤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时有盗汗。小便3cv中华典藏网

  滑数。心腹胀满附子(炮半两)槟榔牵牛(炒)五味子(各一两)川椒(去子炒出汗半两)净陈皮干姜每服三十汤下3cv中华典藏网

  青城山葛真人秋乳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卫生家宝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男子脾肾久弱。下部一切痼冷之疾3cv中华典藏网

  。遗泄不禁。小便滑数。囊外湿痒。及脾元不固。饮食无味。久而脾泄变为寒热。似疟3cv中华典藏网

  而多寒。滑泻白脓。3cv中华典藏网

  秋石(四两)钟乳粉(二两真者)云母粉(二两)牡蛎(左顾者用黄泥固一指浓于文武火煨两以一去熟煮成稀糊为丸。每服一二粒。空心盐汤下。妇人醋汤下。丸如梧子大。候极干服。一法用冷水稀糊3cv中华典藏网

  三阳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卫生家宝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男子气弱。丹田冷痛。脏腑泄泻。妇人血海冷疼3cv中华典藏网

  。一切冷病并皆五月五日将新瓶一支。收大艾叶一瓶。按紧不令虚。用好酒煮三升淋下瓶内。以箬叶并纸糊修更不3cv中华典藏网

  金罂煎3cv中华典藏网

  (出卫生家宝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男子气弱。丹田冷痛。脏腑泄泻。妇人血海冷疼3cv中华典藏网

  。一切病并皆治冬月采金罂子。俗名鸡头罂。未十分熟者。不拘多少。新罗中搽去刺。以竹刀或铜刀破开。3cv中华典藏网

  肉为金罂煎3cv中华典藏网

  王海藏已寒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卫生家宝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沉寒痼冷。脐腹冷痛。回阴返阳。3cv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一两)干姜(炮一两)良姜(七钱)桂(三钱)茴香(炒一两)茯苓(五钱)上件3cv中华典藏网

  金粟黄芽丹3cv中华典藏网

  (又名太乙紫霞丹出危氏方)3cv中华典藏网

  此丹养火不计岁年。有起死回生之3cv中华典藏网

  功。蕴脱胎换骨之妙。昔钟、吕、阴三真人。张柏子所炼皆此丹也。粒至小。功甚大3cv中华典藏网

  。应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八风五痹。沉寒痼冷。水肿蛊气。久痢久疟。一切男女老幼3cv中华典藏网

  困笃之疾。百药不能疗者。悉皆主之。初服觉腹中微扰。或欲吐泻。则是驱逐诸病。3cv中华典藏网

  无病则不动。再服则不觉。经云。服丹之人能绝嗜欲。断五腥。不食鸡、鱼、大蒜、3cv中华典藏网

  陈臭等物。当为地仙矣。若未免此。服及一两。延寿二纪。大率救惫扶危。卫生伐病3cv中华典藏网

  。无出此丹之右。服时以平旦取一粒。在手内搓令暖。置口中。可加至十粒。或用枣肉3cv中华典藏网

  丸。面东叩齿。密念咒曰。返我常。归我乡。服之千日朝虚皇。一气七遍。以井花水3cv中华典藏网

  或人参枣汤送下。孕妇不可服。此丹无方。惟有丹母。不知是何药修炼得成。修炼时3cv中华典藏网

  以大朱砂一斤抽汞。置丹母于鼎内。以汞安于丹母上。覆以真金簿五十片。于静室养3cv中华典藏网

  火。朝东北。暮西南。一月后开鼎。如觉丹母伤火。以浓煎沉香水浴。一载后。丹成3cv中华典藏网

  如谷芽样。或如花果样。用银剪刀剪切。入大萝卜内蒸一伏时。以萝卜深黑为度。取3cv中华典藏网

  出用玉石杵臼研为细末。以木蜜为丸。丸如栗大。根据前汤引服。大有功效。所惜者。3cv中华典藏网

  此丹母自北而南多为名宦巨室收藏。不入医家。抽汞。修炼家另有3cv中华典藏网

  小钟乳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十便良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虚冷。3cv中华典藏网

  钟乳粉〔七(钱)分〕硫黄(三钱末)干山药(一钱)上为细末。用枣肉和丸梧桐子大。3cv中华典藏网

  每3cv中华典藏网

  养正金丹3cv中华典藏网

  (出十便良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中下寒冷。进饮食。暖脾胃。张会伯方。3cv中华典藏网

  硫黄(去砂别研)大附子干姜丁香桂浓朴半夏肉豆蔻(各二两)上为细末。酒服之尤3cv中华典藏网

  萝卜丸3cv中华典藏网

  (出朱氏集验方)3cv中华典藏网

  治诸冷积。腹胀气痛。3cv中华典藏网

  萝卜子〔五(三)两〕沉香(一钱半)草豆蔻(一钱半)白术(半两)青皮(五钱)上除萝3cv中华典藏网

  温内丸治痼冷在内饮滞伏留。阴盛阳虚。谷气衰微。清浊不分。肠胃虚弱。寒3cv中华典藏网

  湿相胜。下浓朴(姜汁制一斤)干姜(炮)甘草(炙)白术草豆蔻(去皮)五味子诃黎勒皮陈橘候。米饮下。3cv中华典藏网

  治入秋小腹多冷者3cv中华典藏网

  (出本草)用古砖煮汁服之。3cv中华典藏网

  治冷3cv中华典藏网

  三月三日采艾。作煎服。3cv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