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订正

作者:吴澄
庄子内篇订正

经名:庄子内篇订正。元人吴澄撰。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猜你喜欢的书

山居新话

山居新话

元代笔记。杨瑀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小说家类。本书还曾收入《说郛》、《武林往哲遗著》、《知不足斋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其中除《知不足斋丛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均题为《山居新语》;除《四库全书》本分为4卷,其他均为1卷。卷首有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杨维桢序,卷末有至正二十年三月杨瑀的后序。

五经文字[四库本]

五经文字[四库本]

字书。唐张参撰。3卷。书成于唐大历11年(公元776年)。该书收集经典中的疑文互体,并参考许慎《说文解字》、吕忱《字林》、蔡邕《石经》及陆德明《经典释文》等,刊正谬失,辨其异同,相承隶省,引而伸之,共收3235字,依偏旁分160部,以类相从。书中每字之下标有反切,多本陆德明《经典释文》,以正音读。张参于该书自序中批评了当时“务于取人之急,许以所习为通,人苟趋便,不求当否”的弊病,明确提出“字失六书犹为小事,五经本文荡而无守”的字学观点,从而阐明《五经文字》之编纂“为经而不为字”的宗旨。故“自非经典文义之所在,虽切于时,略不集录。”所收字不合常体者,则写明出处,以为证据。如“樝,侧加反,又作祖,见《礼记》。”“桃,桃,上《说文》,下《石经》”。《五经文字》刻于长安太学孔庙壁。太和(827-835)间,齐暤、韦公肃等改用木版,选择擅长书法的人缮写后悬在堂上,后又改为石刻,至北周时雕印成书。现在流行的有与《九经字样》同函的扬州马氏丛书楼刻本。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

明代公案小说集。10卷100回。安遇时著。明刊本全名为《新刊京本通俗演义全象包龙图百家公案》,署“钱塘散人安遇时编集”,“书林景生杨文高刊行”。本书开篇为“国史本传”,“包承制源流”。“包承制源流”叙包公的身世。包公即包拯,是北宋著名的清官。而这部小说就是记叙他为官断案的故事。每回记一个公案,案后有论。例如36回“孙宽谋杀董顺妇”,写孙宽与董顺妻阿杨通奸,二人私奔。因雨,阿杨不想走,孙宽谋其细软金银而又杀妇,扔入枯井。和尚夜落井中,包公假断和尚谋杀,有意麻痹孙宽。包公亲自实地调查,判处孙宽,释放和尚。又如48回“东京判斩赵皇亲”,写西京河南府盘棋巷师员外,家道殷实,生有二子,长子官受,次子与都。次子在扬州当织造。官受娶妻刘都赛,十分美丽。都赛上元节观灯,被赵王看中,胁归府中成奸。一月后,王府有衣被虫咬破,师官受借织衣为名来赵府探听消息,刘氏看到丈夫,二人抱头大哭。赵王杀师官受及全家,然后赂贿孙文仪,害死与都。包公诈死,以委赵王为开封府尹为名骗来赵王,与孙文仪一并处斩,贬赵王一家为民。类似案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内容,集中表现包公刚直不阿的气质、深入实际的官风、智勇兼备的品格和为民负责的精神。其中利用过阴床、做梦等手段破案,神奇色彩浓厚。

胜朝彤史拾遗记

胜朝彤史拾遗记

笔记。清毛奇龄撰。六卷。奇龄有《西河全集》已著录。成书年代不详,三万余字。明代后妃传记。奇龄初得其父所藏《宫闱纪闻》一卷,载事不确,文不雅驯,后预修《明史》,分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后妃传》,乃取外史所纪,与实录参修,而掇其剩稿,合之《宫闱纪闻》,撰成是书,凡十六朝六十五传。其实所录者大都已入正史。有民国四年(1915)上海文明书局《说库》本。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慈舟法师讲,弟子通彻、通法、通方记录,将释此经大科分二、一者总释名题,二者别解文义

五宗原

五宗原

全一卷。又作五宗源、五宗元。明代汉月法藏撰。崇祯元年(1538)刊行。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密云圆悟之法嗣汉月法藏由于反对曹洞宗抹杀五家宗旨,仅单传释迦拈花一事,故评之为室中密授之死法,乃强调自威音王以来,无一言一法非五家宗旨之符印,为纠正曹洞宗之误而着此书。书成之后,其法弟木陈道忞著「五宗辟’,呵骂汉月。其门人潭吉弘忍则撰‘五宗救’非难木陈,极力为师辩护。此外,汉月之师密云圆悟,斥其为名利之徒,撰‘辟妄救略说’十卷。清雍正帝亦著「拣魔辨异录’,破斥潭吉之五宗救。故五宗原遂成为卷起师徒法眷间论争之书,可见明代禅风之一斑。其内容有临济宗、两脉合宗其来有据、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曹洞宗、总结、传衣法注等八章,并附录济宗颂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