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学琐记
作者:程树勋程树勋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东方大中集
诗文集。西汉东方朔(前154—前93)撰,一卷。朔有《海内十洲记》已著录。文集久佚,明张溥辑本收骚、疏、书、序、论、设难、颂、铭、诗共九类,凡十五篇。本传附后。有的直言切谏,反对武帝修上林苑;有的劝帝王虚心纳谏,励精图治,表现出对国计民生的关心。亦有抒写才智之士怀才不遇的苦闷。其文亦庄亦谑,风格多变。如是上书天子,谏止上林苑堂堂正正,慷慨陈词;应诏上书则高自称誉,诙谐之至。所收长篇短章,均有风趣极佳者。表现方式,或采用主客问答、互相辩难,或因袭楚辞旧制、稍加改造。尤其是设辞类作品,气势浩大,感情充沛,辟阖自然。有清光绪五年(1879)信述堂刻本。
四益易说
一卷。清末民初廖平撰。意在阐明三易之源流。三易即指文王、周公作经,孔子作传。其主要内容有:一,论三易之说出于周礼。认为东汉易学家只提到文王作易,至马、陆才添入周公。又据《礼运》考证孔子之易则承续于商代。并非一脉相承。二,论系辞。据《史记》考证“系辞”实为易大传,为孔子弟子所作。三,论六十四卦卦名意义,以为若要考证经文,必先编定六十四卦次序,而后可以释卦。综观其书,能够溯源穷流,以经证经,多有可取之处。有《六译馆丛书》本。
蔡文姬
五幕历史剧。郭沫若著。1958年发表。剧作取材于三国时期“文姬归汉”的故事,塑造了爱国女诗人蔡文姬和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曹操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形象。蔡文姬为东汉名儒蔡邕之女,中原战乱中得南匈奴左贤王搭救,后与之结为夫妇,生下一男一女。曹操平定中原后,派使者董祀、周近前往南匈奴迎文姬归汉,让她继承父业,续修《汉书》。蔡文姬内心经历了爱国思想与骨肉情感之间矛盾冲突的激烈斗争,在董祀的鼓励开导下只身归汉。日后,曹操听信周近谗言,令董祀自裁,蔡文姬仗义执言,帮助曹操纠正了过失。经过长期的努力,她终于完成宏业,并在曹操的关怀下获得了家庭的幸福。作者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激情,细腻地刻画出蔡文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赞颂蔡文姬“以国事为重”, “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高尚品质;同时,以侧面渲染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展示曹操的远见卓识和坦荡胸襟,热情歌颂了曹操的“文治武功”及其民族政策的胜利。剧作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并以凄婉动人的“胡笳十八拍”贯串始终,多有深沉蕴藉的抒情场面,浪漫主义气息浓郁。
杜工部诗年谱
年谱。宋鲁訔撰。訔字寄卿,号冷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宋高宗绍兴朝进士,曾官福建提点刑狱公事。鲁有《编次杜工部集》十八卷,附《年谱》一卷,今《集》亡《谱》存。周采泉《杜集书录》说:“此《谱》今所见者,已为文字联贯,自成卷帙之一般年谱,其始当亦为以诗系年之《诗目谱》,此其所以名为《诗年谱》也。”其言或是。此《谱》确受《吕谱》影响,但篇幅加大,考辨增精,史事也有所增加,又能订正《吕谱》之误。此谱为《四库全书》“存目类”所著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近时滏阳张氏(溍)、吴江朱氏(鹤龄)所注杜诗,其年大率仿此而推拓之。”又谓此《谱》“虽间有附会,又乌可以一眚掩乎?”此《谱》原附载于《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及《草堂诗笺》,民国初年有天津华新印刷局的排印本。
南明野史
题南沙三余氏撰。五卷,分述福藩、鲁藩、唐藩、桂藩、唐王聿事。书撰于《明史》既成之后,采摭旧闻,多所补正,揭出南明君臣多“苟安无智,苟且富贵”,颇有感慨。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一卷,唐弥陀山等译,劫毗罗城之战荼婆罗门,知七日后当命终,恐惧来见佛,佛敕使修理古塔,念诵神咒。因之命根增长,生于极乐国乃至成佛,遂广说造塔及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