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医鉴
作者:马宗素
又名《刘河间伤寒医鉴》,伤寒著作。一卷。金·马宗素撰。马宗素平阳 (今山西临汾) 人。从师于刘完素。著有《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伤寒钤法》、《马冠群》、《医悟》等书。此书为马氏根据《素问·热论》的思想和刘完素之说,以驳斥朱肱《南阳活人书》。书中每条之论,先引朱氏之原文,后引刘完素之语,以辨是非。书中首载伤寒医鉴,又论述脉证、六经传授、汗下、阳厥极深、燥湿发黄、不得眠、呕吐、湿热下痢、霍乱、好用寒凉、小儿疮诊等,共有十二论。为明晰是非,驳斥朱氏,又引 《素问》之文加以论证。所论伤寒之证多从热论,喜用寒凉之药。此书对后世温病学说发展多有影响。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通行本。
猜你喜欢的书
水浒人物论赞
该书作为《万象丛书》之四由南京万象周刊社1944年初版,上海万象周刊社1947年再版。研究著作。张恨水著。作者在《序》中谈到写作目的时说:“虽取材小说,卑之无甚高论。但就技巧言,贡献于学作文言青年或不无小补云尔。”全书共九十篇,其中论天罡人物三十五篇,地煞人物二十三篇。另有外篇三十二篇,所论人物颇为广泛,如王进、史文恭、祝氏父子、洪教头、王伦、李鬼、董超、薛霸、武大、郓哥、高衙内、高俅、蔡京、梁中书、林冲娘子、潘金莲、阎婆惜、王婆、潘巧云、何道士等皆在论述之列。又有关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罗贯中和评点者金圣叹的论赞。其论述体例为,三十六天罡,每人皆有论赞;七十二地煞,则不全有,以原传无故事供给,难生新意,不必强作雷同之论;外篇人物以选择能发人感叹者为文。
幼科折衷
儿科著作。2卷。明秦昌遇(景明)编集。刊年不详。作者认为幼科诸书之治法非偏寒偏热之误,便有喜补、喜泻之殊,遂力求折衷,并以为书。卷首述小儿食物宜忌、初生护养、入门审候歌、三关脉纹主病歌;次论急慢惊风、疳积等常见病证治40余种,并载医学杂论数篇,叙述小儿初生诸疾、脉法、五脏相胜之邪、五脏虚实所主、五脏补泻、运气等内容。书中所论病证,每篇均分总括、脉法、方药、论述等内容,总括录前人四句歌诀概述本病,脉法以王叔和《脉经》之说为主,方药多取自古代名医名著,论述又以《内经》要旨为提纲,摘引历代名医学说,间附己意予以阐论。眉目清晰,述理简明。现存清抄本及其复印本。
婴童类萃
儿科著作。明王大纶撰。三卷。大纶家世业医,对内、外、儿均有研究,尤以儿科见长。著有《痘痧心法》、《外科经验诸方》等书。王氏继承家学,广采诸家名论,参之己见,于天启二年(1622)撰成此书。全书十一万九千字。上卷主要论述禁风、脐风、胎毒、夜啼等病诊治。中、下卷对中风、中寒、中暑、伤风、咳嗽、喘、呕吐、霍乱、泄泻、失血、水肿、黄疸、五淋、脱肛等病进行论述,配诊法图五十二幅。论病理、法、方、药具备。内容丰富,论述详明,有一定参考价值。有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丹道九篇
气功著作。1卷。明·伍守阳撰。本书兼用道、佛两家气功理论论述最初还虚、真意、真丹幼丹、火候足采大药天机、七日采大药天机、大药过关服食天机、守中、出神及神法、末后还虚、丘祖秘传、小周天歌诀等内容。收在《重刊道藏辑要》与《道藏精华录》中。
西游记传
《西游记传》,四卷四十一回,“题齐云杨志和编,天水赵景真校”,叙孙悟空得道,唐太宗入冥,玄奘应诏求经,途中遇难,终达西土,得经东归者也。太宗之梦,庸人已言,张鷟《朝野佥载》云,“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见一人云,‘陛下暂合来,还即去也。’帝问‘君是何人?’对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见判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送迎引导出。”又有俗文,亦记斯事,有残卷从敦煌千佛洞得之(详见第十二篇)。至玄奘入竺,实非应诏,事具《唐书》(百九十一《方伎传》),又有专传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佛藏》中,初无诸奇诡事,而后来稗说,颇涉灵怪。
仁王经科疏
仁王经科疏,五卷,明真贵述,石万程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