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作者:佚名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道家养生学著作。著者及撰年无考,约出于唐宋时。一卷。书分服气法、上清气秘法、上清法与补泻图四部分。《服气法》云,服气当如婴儿处母胎之中,筋骨和柔,冥心息念,则和气自至,咽之可以不饥; 一日之中,又以子、寅、辰、午、申、戌六阳时服生气为妙。谓道即是气,而气为精门,气漏则精泄而神丧,故须爱气保精,乃能长生。而气者虚无,虚无即自然无为,无为则心不动,心不动则外无所求而内自安,如此则神定气和,元气自至,五脏滋润,百脉流通,津液上应,不思五味,无饥无渴,延年却老。其法须内绝所思,外绝所欲,使内外兼忘,冥心息念,则和气自至,元气自足。由此“气化为血,血化为髓,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为真人。”《上清气秘法》言服食五牙之法,其法与《服气精义论》所引《灵宝五符经》所述略同。《上清法》言炼精补脑、咽元气之法。《补泻图》包括肺脏图、心脏图、肝脏图、脾脏图、肾脏图与胆脏图,图均佚。谓万病皆由恣意而不知保惜,如能端坐存思,漱津咽气,运用呵、呬、呼、嘘、吹、嘻六字气法以淘练五脏,泻五脏恶气,补五脏真气,则可以去邪存正,使脏腑清泰,心神安宁,从而保命延生。载《道藏》 第五百六十八册。

猜你喜欢的书

圣安东的诱惑

圣安东的诱惑

福楼拜著,译李健吾。《圣安东的诱惑》是法国大作家福楼拜(1821–1880)的小说代表作,1849年初稿,1856年次稿,1872年三稿,1874年全文定稿正式出版,跨越二十五年,其间福楼拜完成《包法利夫人》《萨郎宝》《情感教育》三部长篇小说,本书的写就几乎贯穿了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 小说取材自圣徒传说,即埃及修道士安东(约251–356)在沙漠中抵御各种诱惑的事迹,西方艺术中有不少以此为素材的作品。1845年,福楼拜的妹妹卡罗琳新婚旅行前往意大利,福楼拜同行,他在热那亚的巴尔比宫看到据说出自荷兰画家老勃鲁盖尔之手的油画《圣安东的诱惑》,获得写作灵感,而少时读过的拜伦诗剧《该隐》和歌德诗剧《浮士德》也给了他颇多启发。 小说分七章细致描绘了安东在一个夜晚产生的精神幻象,魔鬼、示巴女王,还有安东自己的弟子将不计其数巨大的诱惑摆在他面前:财富、权力、享乐,乃至更具诱惑性的:神祇、礼仪、经文、圣谕……魔鬼以科学之名,制造迷障,隐藏起宇宙的秘密。从夕阳西下到晨曦渐上,幻梦不断,最终,安东从迷局走出,迈向新生。小说以散文诗体(或称诗剧形式)写就,反映出对宗教妄念的反叛、对物欲社会的厌弃,是作家投入“热狂”的一部作品。

芦浦笔记

芦浦笔记

《芦浦笔记》10卷,宋刘昌诗撰。据作者自序所称,此书“凡百余事,萃为十卷”,今本卷数仍旧,但仅有87条,则已有所散佚。本书内容偏重于考据,“凡先儒之训传,历代之故实,文字之讹舛,地理之变迁,皆得溯其源而循其流”。上自先秦典籍,下至宋代典章制度,以及作者所闻见之遗闻轶事,都有记载或考证。由于作者知识广博,态度认真,文中颇多创见。如第1卷“约法三章”条,谓《汉书·高祖纪》”与父老约法三章”句当在“约”字下断句,“约”字不应作省约解;第10卷“杜诗句差”条,辩杜甫《觅胡孙》诗之错简;第4卷“心经”条,驳欧阳修《集古跋》题《多心经》之误等等;均有所见,且言之成理。另外如第2卷“内长文”引《汉书·武帝记》元朔三年大赦天下诏书中“夫刑罚所以防奸也,内长文所以见爱也”两句,从魏晋以来通行本都是如此,“内长文”3字不知何意,张晏和颜师古强作解人,谓“长文“是”长文德”之意,刘昌诗据古本《汉书》,知“内长文”当作“而肆赦”,3字皆讹。此说极为有理,但今天的标点本《汉书》仍作“内长文”,没有注意到刘昌诗的这条考辩。本书保留了宋代的一些珍贵史料和佚文,如第9卷张械的《悫斋铭》就不见于本集。第5卷的《赵清献公充御试官日记》,为北宋嘉祐六年(1061)的进士考试编排官日记,是一份宋代科举的实录,对于研究北宋的科举制度很有参考价值。此书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谈龙录

谈龙录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一卷,书题得名于首则记载:王士禛、赵执信和洪昇三人谈龙论诗,王士禛本于“神韵”说的立场,不同意洪昇“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的见解,主张“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赵执信左袒洪昇,强调须有完龙在握:“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此处表明赵执信论诗与“神韵”说的分歧所在:王喜轻逸,赵重质实;王擅长即小见大,赵主张以大概小。二人之诗观,形同水火。赵执信服膺冯班、吴乔,书中自记曾三客吴门,遍求吴乔之《围炉诗话》而不得。吴乔的“诗中须有人在”一语,成为《谈龙录》批评王士禛的主要出发点。如指出王士禛《南海集》中诗多矫情,谓“清新俊逸”的诗风易流于“涂饰”。又谓时人(暗指王士禛)虽反对明七子的着唐人之优孟衣冠,但自己又穿上了宋人的优孟衣冠,所申均系“诗中须有人”之意。《谈龙录》批评王士禛,除了诗学观点对立的原因之外,还由于两人之间的私事诟厉。因此,《谈龙录》在记事议论之馀还夹带攻讦语调,颇有碍其立论的客观性。如他一面承认王为大家,以朱彝尊与之并立,但又不无微词,批评“朱贪多,王爱好”,以致遭到后世的讥议。有《清诗话》本。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

元杂剧剧本。一作《陶秀实醉写风光好》;简名《风光好》。戴善甫撰。旦本。剧写翰林学士陶谷奉宋太祖祖命出使南唐。南唐丞相宋齐丘托言唐王有疾,不能接见,却令韩熙载设宴款待陶谷。席间使妓女秦弱兰相诱惑,陶谷伪作道学,正色而拒绝,但又乘醉题隐语于壁上,暗示独居孤馆,有寂寞之感。宋齐丘见隐语后,设计令秦弱兰假扮为驿吏孀妻,月下吟诗,勾引陶谷。陶果入圈套,与秦发生关系,并赠一词名〔风光好〕,允诺将来必娶她为妻。次日宋齐丘设宴,席上仍令秦弱兰歌舞劝酒。陶谷不知秦即“驿吏孀妻”,仍伪作道学相拒。宋齐丘命秦唱〔风光好〕词,并出示陶亲笔写的词文。陶谷大惭,羞归宋朝,投奔吴越王钱俶。宋兵灭南唐,秦弱兰逃到吴越,由钱俶主持,陶谷与秦弱兰成婚。陶谷,字秀实,《宋史》有传。剧本所写的故事,《南唐近事》、《玉壶清话》、《侍儿小名录》、《绿窗新话》等书均有记述,但内容与此剧略有不同,元代南戏《陶学士》,明代杂剧《陶秀实邮亭记》、《醉学士韩陶月宴》与此剧题材相同。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阳春奏》本,《元曲选》本。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简称《六学僧传》。佛教史书。元至正九年至二十六年(1349—1366)昙噩撰。三十卷。书前有自序。此书以“六度”分科,每科又分为二,合计十二科。每科前有小序,阐明立科宗旨;每科末有“赞”,作为一科的总结。全书共收录东汉至北宋初年一千六百七十三人的传记。资料主要采自梁、唐、宋三部《高僧传》和《五灯会元》等。

阎罗王五天使者经

阎罗王五天使者经

刘宋沙门释慧简译,即中阿含天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