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养生胎息气经
作者:佚名
道家养生学著作。著者及撰年无考,约出于唐宋时。一卷。书分服气法、上清气秘法、上清法与补泻图四部分。《服气法》云,服气当如婴儿处母胎之中,筋骨和柔,冥心息念,则和气自至,咽之可以不饥; 一日之中,又以子、寅、辰、午、申、戌六阳时服生气为妙。谓道即是气,而气为精门,气漏则精泄而神丧,故须爱气保精,乃能长生。而气者虚无,虚无即自然无为,无为则心不动,心不动则外无所求而内自安,如此则神定气和,元气自至,五脏滋润,百脉流通,津液上应,不思五味,无饥无渴,延年却老。其法须内绝所思,外绝所欲,使内外兼忘,冥心息念,则和气自至,元气自足。由此“气化为血,血化为髓,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为真人。”《上清气秘法》言服食五牙之法,其法与《服气精义论》所引《灵宝五符经》所述略同。《上清法》言炼精补脑、咽元气之法。《补泻图》包括肺脏图、心脏图、肝脏图、脾脏图、肾脏图与胆脏图,图均佚。谓万病皆由恣意而不知保惜,如能端坐存思,漱津咽气,运用呵、呬、呼、嘘、吹、嘻六字气法以淘练五脏,泻五脏恶气,补五脏真气,则可以去邪存正,使脏腑清泰,心神安宁,从而保命延生。载《道藏》 第五百六十八册。
猜你喜欢的书
脸对脸
推理小说,埃勒里·奎因著。一位美国女明星在家中被杀,她的丈夫成为最大的嫌疑人。因为这位女明星已经退休,有大笔财产。而她的丈夫是个有名的花花公子,以和女人结婚,骗取财产而闻名。但是,丈夫却有不在场证明,妻子死亡时,他和一位情人在一起。 妻子临死之前,在一张黄色的便签纸上留下了“f a c e”的字样。 这意味着什么……
扶箕迷信底研究
许地山著。民俗研究。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这是一部研究中国扶箕(即占卜)的书。占卜是拟科学的一门。这种原始民族推知未来的手段在中国古代社会依旧存在,作者从历代的古代典籍、文人笔记中列出130个故事加以说明。例如在撰写第一章《扶箕的起源》时,援引了现存最古的记载刘敬叔《异苑》卷5说:“世有紫姑神,古人相传云是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文,祝曰:‘子胥不在,曹姑亦归。小姑可出戏。’捉者觉重,便是神来,奠设酒果,亦觉貌辉辉有色,即跳躞不住。能占众事,卜未来蚕桑,又善射钩……”中国扶箕之内容非常之丰富,据本书载有卜农事、卜祸福、卜疾病、卜功名等内容。而箕辞的方式又有遣兴、唱和、猜谜、对对等多种。书中谈到对对时,援引《坚瓠首集》卷2云;“唐伯虎召乩仙,令对‘雪消狮子瘦’。乩即书曰:‘月满兔儿肥’。又令对‘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乩又书曰:‘五溪蛮洞,经过中洞两溪中’。”在搜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作者研究探讨了扶箕普遍存在的心理根源。作者破除了扶箕为鬼神所指使的迷信,指出:“箕动是心灵能力活动的现象,心灵能力可使人类的感觉器官与运动筋肉所不能感到与不能做到的感得到与做得到。”“扶箕是观念力与灵感活动的现象,有感当然有应。感应的表现就是箕示。”作者在辑录大量的材料的基础上所分析得出的结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撰人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内载智慧礼赞八首,末附科仪。全篇赞颂盖系从早期上清、灵宝经中辑出。
一片爱国心
三幕话剧。熊佛西编剧。发表于1926年《东方杂志》第23卷10、11期。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剧本从家庭内部矛盾这个生活侧面,通过对人物内心复杂矛盾的开掘和激烈的外部冲突,深刻地揭示了一场爱国与卖国之不可调和的尖锐斗争。女主人公唐亚男是聪明热情的女学生,母亲秋子是一个日本籍妇女,母子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亚男对母亲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连被同学们骂为“卖国奴”的痛苦都能忍受。亚男的父亲唐华亭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者,他对其妻秋子的救命之恩无限感激,相爱甚笃。但是,当涉及国家民族利益这一大是大非问题时,女儿和父亲的爱国热情便如火如荼的迸发出来。母亲要让身为实业督办的儿子唐少亭在一张出卖祖国矿山权益的契约上签字,父亲夺过契约,欲以火烧;母亲抢过来,要送日本公使馆,女儿夺回契约,撕了个粉碎!全剧谴责了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行为,表现了反对侵犯国家主权的强烈反帝意识。
风赋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后人或疑为伪托。旧题战国时代楚人宋玉撰。见于《文选》卷13。这是一篇巧妙的讽谏性作品,借楚王和宋玉的问答,展开关于“风”的文章。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风,即“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赋)》、 《智(赋)》,宋玉《风(赋)》……,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皇言定声录
八卷。清毛奇龄撰。是书尊崇康熙皇帝对乐的主张,附以己见。合五声及宫清、商清、角清、徵清为九声。合五声及变宫、变徵为七调。又认为前人以变宫在宫前、变徵在徵前为谬,而将二变移于二正之后。大概熟悉吹箫吹笛之人,翻宫换调,以宫逐羽则羽当宫,而宫当商、商当角,角当徵,徵当羽,都差一位,所以变宫原本在羽后宫前的,一变位于徵后羽前。这是清代管色字所常用,不是毛奇龄的独创。是书其余部分则自行己意,攻驳古人,言辞往往过激。是书有《四库全书》本,《西河合集》康熙本和乾隆修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