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南部新书
宋代笔记。钱易著。共十卷,分别以十干标卷次。据卷首所载钱易子钱明逸序,此书凡“事实千,成编五,列卷十,”共收一千余条,分为五编。今存明刊本、《学津讨原》本、《粤雅堂丛书》本、《说库》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1958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标点本。今本虽仍为十卷,但已不分编,所存共八百五十余条, 已非宋时原本。 《诗话总龟》等书中引有一些不见于今本的佚文。此书是作者于大中祥符间知开封时作所,主要记唐代故实,间及五代。内容以轶闻琐事为主,也涉及朝章国典的因革损益,多至800余条,可以补充新、旧《唐书》的阙漏。所记唐代文人的遗闻轶事,亦可资参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此书作5卷。
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
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唐宋间道士所作。南宋《秘目》和《通志•艺文略》均着录「黄庭五藏导引玉轴经一卷」,当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元始天尊授黄帝,以行气吐纳之术,论述五脏六腑补泻之道。书分肺、心、肝、肾、脾、胆六节。每节先列举脏腑图像,然后注明脏腑吐纳补泻方法及脏器生理、病理。如肺脏图,注称:「治肺与用咽,咽为泻,吸为补。」又详论肺脏方位,颜色、脏象、神主、功能、肺疾症侯及治疗原理,方法等等,其余心里等脏腑皆与此类似。本书所述脏腑理论和吐纳补泻方法,与《云笈七签》卷十四所收《黄庭遁甲缘身经》基本相同,又与唐人胡愔所撰《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大同小异。
仙都志
上下二卷。元代“玉虚住山少微陈性定此一编集,独峰山长番阳吴明义仲宜校正”。前有序称仙都为东吴胜地,道教中为祈仙洞天,发迹轩辕,由唐建宋锡名。卷上述山川、宫观、神仙,卷下记高士、草木及碑碣题咏。多记唐宋道教事,亦涉及元代,如“玉虚宫”即记载该宫观从唐到元代的简要史实,提及玄教大宗师。按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县境内,为古道教胜地,本书为研究唐宋元浙江地方道教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材料。收入《道藏》洞玄部记传类。
史记索隐
三十卷。唐朝司马贞撰。司马贞,字子正,自号小司马,河内(河南沁阳)人。官至散大夫,弘文馆学士。撰《史记索隐》及《补三皇纪》三十卷。生卒年不详,约开元中人。当初与张嘉会共撰索隐。有褚少孙补司马迁书,又有裴骃集解的音义,但散佚,邹诞生、柳雇言的书亦失传;刘伯庄、许子儒等人的书又多疏漏,于是就专心注司马迁书,只标出所注的字,不抄原文,又作《述赞》一百三十篇,及补《史记》条例,最后补作《三皇本纪》一篇,《索隐》中批评《史记》,认为项羽不该列入本纪,而应该列入世家;陈涉不该入世家,而应列入列传。《三皇本纪》题名小司马氏,采录各种传说,并加了注解,宋代以来各种刻本都列在书首,清殿本改附在全书之后,《老子庄周列传》与《伯夷列传》《申不害·韩非子》同一卷。有广雅书局本、汲古阁本、毛氏单刻本。现通行本《史记》中均附有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心经略说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二十二卷,唐道宣疏并序,宋元照记,日本禅龙合会并序,日本慧光序,三籍合观,排科于冠上。释南山之业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