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统类
作者:沈金鳌猜你喜欢的书
长腿叔叔
美国作家简·韦伯斯特创作于1912年的脍炙人口的巨著,一经推出即获得不同凡响的轰动,长期以来畅销不衰。其语言文字的曼妙可爱、简笔画的趣味勾勒、情节的丰富流畅奠定了此书的不可替代的文学成就,一度被媒体喻为“一本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内容胜过《小妇人》”。主人公乔若莎·艾伯特在走廊里碰巧看到了最后离开的一位理事,也就是后来资助她上大学的人,当时的感觉是此人很高大。恰巧车灯把他的影子投射在大厅的墙上,影子把手脚都滑稽地拉长了,看是去就像是人们俗称的“长腿叔叔”——一只硕大的蜘蛛。因为资助女主人公的理事希望当一位无名氏,所以他要求女孩每月写信告知其学业和生活时,可以署名给约翰·史密斯(这个名号是美国社会通用的匿名)。但是,可爱的女孩觉得这个名字太没有个性了,于是联想到她对理事本人所知的微薄信息“有钱”、“讨厌女孩子”和“长得很高”,别出心裁地想到了这个标新立异地称呼。“Daddy-Long-Legs”巧妙的使用转喻,即以人或事物的显著特征来替代人或事物本身,从修辞效果上把人物的形象生动地尽显在读者面前,其幽默可爱的称谓彰显了一个少女俏皮舞动的青春活力。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地方志。纂辑刘良壁,字省斋,湖南衡阳人。1737年(乾隆二年)任台湾府知府。1740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10月开始重修府志,至翌年五月书成。除卷首圣谟一卷外,凡二十卷。依次为:星野、建置沿革、山川、疆域、城池、风俗、田赋、户役、典礼、兵制、学校、公署、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古迹、杂记、艺文十九篇。中职官篇分为两卷,余各为一卷。书中县、厅分志,已与前修高、周两志不同。通称刘志。1961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74种出版。
闲情偶寄
杂著,清代李渔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清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闲情偶寄》是李渔晚年写的一部杂著,全书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8个部分,涉及戏曲、烹饪、建筑、园艺等不同领域,为作者多年来的一些心得见解。《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的一部分,对于戏曲的创作和演出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历来受到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的重视,在中国戏剧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古典戏曲理论中最为完备之作。1925年,曹聚仁从该书中摘出论戏曲部分单独刊行,定名为《李笠翁曲话》。李渔论戏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戏曲不只作为文学看,而是将其作为活动在舞台上的综合艺术来讨论。他反对前人只从案头文学的角度来论戏曲的做法,认为“传奇之设,专为登场”,将戏剧的舞台性放到第一位。由此出发,他强调戏曲结构的重要性,要求“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等,从而使戏曲主线清晰、冲突集中,适于演出。他重视宾白的使用,要求戏曲语言的个性化,以及注重吸引观众的兴趣等意见,多为前人所未发。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帮闲文人,李渔思想的局限在书中也十分明显,如强调戏曲的封建教化作用,主张为圣天子点缀太平等。然而,李渔毕竟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闲情偶寄》一书,也成为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备的戏曲理论。
太极真人九转还丹经要诀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丹诀于南北朝行世。述烧炼外丹、服药、求芝诸法。
端平诗隽
宋诗别集。四卷。宋周弼撰。周弼,字伯㢸,汶阳 (今山东汶上)人,周文璞之子,自幼博闻强记,嘉定十三年 (1220)进士,在浙东一带为官。嘉定十七年辞官而去,周游江湖。著有《端平诗隽》。此集为周弼诗选,凡四卷。乃其殁后李所选编。据集前李栻序称,“弼名振江湖。人皆争先求市,但卷帙中有晚学未能晓者,多恐有不行之蔽,兹摘其坦然者,兼集外所得者二百余首,目曰《端平诗隽》。”今观此集,其诗多为自抒性情之作。因此格调不高,不出宋末江湖一派,亦时有佳句。此集有 《四库全书》 本、《南宋群贤小集》本、汲古阁景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等存世。
安陆集
诗词别集。宋张先著。一卷。其集久佚。清四库馆臣用安邑葛鸣阳辑本,计收诗八首,词六十八首,其事迹始末及诸家赠答附录于后。原本诗列于前,然馆臣将词列于前,以为其词胜于诗。除《四库全书》本外,《两宋名贤小集》收有《张都官集》一卷,收诗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