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神鉴

作者:王朴
太清神鉴

六卷。旧题后周王朴撰。王朴,曾事周世宗为枢密使,博学多智,善于用兵作战,通晓阴阳律法。此书专论相法,疑为宋人托名之作。书前有原序一篇,自述作此书宗旨。相法一脉,自古有之,各家之说,或同或异。作者“潜心于此,考古验今,无不征效。遂特离林屋洞,下山三载,遍搜古今,考之极玄者,集成一家之书”。所谓“太清神鉴”,乃“以其至大至明,形无不鉴;至清至莹,象无不分”之意,故以为书名。卷一为说歌、相法妙诀、神秘论、成和子统论。卷二为杂说上下篇、金书宝印上下篇、面部一百二十位、二仪相应、五岳、四渎、五官、六府、五行所生、五脏所出、五表所属之方、五行相生歌、五行相克歌、四学堂位、三辅学堂。卷三为心术论、论德、死生论、论神、论气、论色、论气色定生死诀。卷四为形类,论形神。卷五论骨肉,分为论额部、论头部、论面部、论眉部、论眼部,论腰、论背、论腹、论脐、论四肢、论手、论足等。卷六首为黑痣部,次分各种相格,分论男女之相。此书纲目分明、结构清楚。先总论,后分论,每篇又详分若干条目。作者重视阴阳赋形,天地造化,五行生克之理。相法则重骨法、气色、精神。书中有论有歌,便于理解掌握。此书在我国相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可为研究相学思想提供参考。有清《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

王朴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翰苑集

翰苑集

二十二卷。唐陆贽(754—805)撰。陆贽字敬舆,唐代诗文家。嘉兴(今属浙江)人。十八岁进士及第,又登博学宏词制科。授华州郑县尉、后授渭南尉、迁监察御史。唐德宗时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后转为中书舍人并兼翰林学士。后受谗毁,罢知政事。唐顺宗即位后诏还,诏未至而卒,赠兵部尚书,谥号宣。陆贽长于奏议政论,文章挥洒自如。其诗多为写景抒情之作。其著作有《遗使录》、《备举文言》、《陆氏集验方》及《论议表疏集》等多种。根据《艺文志》载贽有《议论表疏集》十二卷。又《翰苑集》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载《陆宣公集》二十二卷,中分翰苑、膀子为二集,其目也与史志相同。晁公武《读书志》所载乃只有《奏议十二卷》。元祐中,苏轼乞校正进呈,改从今名。疑是裒诸集成此书,与史志名目全不相合。今考尤袤《遂初堂书目》所列,实作《翰苑集》。而钱曾《读书敏求记》载所见宋椠大字本二十二卷,也作《翰苑集》。可知自南宋以后,已合议论表疏为一集,而总题以翰苑之名。公武所见为元祐本,恐非全册。宋祁作贽传赞,称其论谏数十百篇,“讥陈时病,皆本仁义,炳炳如丹青,而惜德宗之不能尽用”。故《新唐书例》不录排偶之作,独取贽文十余篇,以为后世法。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尤重陆贽议论,采奏疏三十九篇。其后苏轼亦乞以贽文校正进读。知其文虽多出于一时匡救规切之语,但对古今政治得失之故,无不深切著明。因而历代宝重。有内府藏本。

骈字类编

骈字类编

类书,清张廷玉等编。康熙五十八年(1719)敕撰,雍正四年(1726)告成。1984年北京市中国书店据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影印出版。《骈字类编》凡240卷,计分12门:天地、时令、山水、居处、珍宝、数目、方隅、采色、器物、草木、鸟兽、虫鱼;补遗一门曰人事。其中数目、方隅、采色等类,为以前类书所无。该书只收双音词,不收单音和多音词;只收实词,不收虚词;实词中“不甚雅驯”者亦不收录。其性质与《佩文韵府》相近,为作诗文是查检词汇、典故之用,但体例殊异,一改以韵系字的通法为以类分,“俾与《佩文韵府》,一‘齐尾字’,一‘齐首字’,互为经纬,相辅而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每一门目下,由骈字中的第一字加以统摄,共用标首字1604个。每条所引,以经史子集为次,韵文只收诗赋,不涉词曲。而引书必著其篇名,引诗文必著其原题,或一题而数首者,必著其为第几首,编排颇为精密。例如“人事门”中“赐”字标首的“赐衣”条,列《礼记》、《后汉书·丁鸿传》、钱起《送边补阙东归省觐诗》、卢纶《送盐铁裴判官入蜀诗》有关“赐衣”的出处。该书的缺点为词头数目有限,又囿于体例,所收词汇大为减少,且有滥入之嫌。

三辅黄图

三辅黄图

城镇志。南北朝佚名撰。成书约在南北朝前。并杂用晋以后至唐时地名。二万三千余字。书名最早见于《水经注》,《隋书·经籍志》亦著录。原书一卷,今本为六卷三十六篇。记载秦汉时期长安的城池、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峙等。所记建筑均指明所在方位,是研究关中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清毕沅、孙星衍、近人张宗祥均有校本。宋人晁公武《读书志》认为南朝梁、陈间人作,程大昌《雍录》认为唐肃宗以后人作。但因*《水经注》曾引用此书,《隋书·地理志》亦曾著录,故成书年代应不晚于南北朝。

穆旦诗集

穆旦诗集

新诗集。穆旦著。1945年5月自费出版。收1939年至1945年所作诗54首,附录王佐良《一个中国诗人》一文。均为抒情诗。多抒写社会的重大事件,也有对爱情的吟唱。王佐良说:作者“最善于表达中国知识分子的受折磨而又折磨人的心情”,“在普遍的单薄之中,他的组织和联想的丰富有点近乎冒犯别人了”,“他的奇幻都是新式的。那些不灵活的中国字在他的手里给揉着,操纵着,……他有许多人家所想不到的排列与组合”。采用自由体。

人境庐诗草

人境庐诗草

诗别集。清黄遵宪撰。十一卷。遵宪字公度,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光绪举人。先后出使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曾任使馆参赞、总领事、署按察使等职。维新运动重要人物之一,戊戌变法失败,罢官归故里。长期外交生涯,使其接触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科学文化,力主变法图强。曾考察所在国家政治制度。为“诗界革命”重要创导人之一,主张:“我手写吾口”,“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力图摆脱传统诗歌束缚。此集冠作者小像、手迹,附本传、墓志铭、年谱等,收同治三年至光绪三十年(1864—1904)诗作六百余首,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深刻。或较完整记叙戊戌政变(组诗《感事》),或反映鸦片战争,抨击清政府割地求和,讴歌抗英殉难将士(《香港感赋》、《羊城感赋》等),或写甲午战争,赞颂中国人民维护主权之正义行动,谴责顽固派屈膝投降(《逐客篇》、《哀旅顺》、《马关纪事》、《冯将军歌》等),故有“诗史”之称。艺术形式“不名一体,不专一格”,长于古体,形式多变,语言通俗,影响很大。诗中改良主义色彩较浓,受“同光体”影响,用典过多。有一九一一年日本排印平装本、一九三○年再版线装本行世。今人钱仲联编《人境庐诗草笺注》及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编《人境庐集外诗辑》可供参考。

调实居士证源录

调实居士证源录

清 陆瑛说 罗机彻编 罗开驎序 佚名序(末页缺) 有行略(依驹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