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六七) 冬月呕吐之后。渐渐巅顶作痛。下焦久有积疝痔疡。厥阴阳明偏热。凡阳气过动。变化火风。迅速自为升降。致有此患。(风火)pKG中华典藏网

连翘心 元参心 桑叶 丹皮 黑山栀皮 荷叶汁pKG中华典藏网

(六三) 脉左弦数。右偏头痛左齿痛。pKG中华典藏网

连翘 薄荷 羚羊角 夏枯草花 黑栀皮 鲜菊叶苦丁茶 干荷叶边pKG中华典藏网

高年气血皆虚。新凉上受。经脉不和。脑后筋掣牵痛。倏起倏静。乃阳风之邪。议用清散轻剂。pKG中华典藏网

荷叶边 苦丁茶 蔓荆子 菊花 连翘pKG中华典藏网

(六三) 邪郁。偏头痛。pKG中华典藏网

鲜荷叶边(三钱) 苦丁茶(一钱半) 连翘(一钱半) 黑山栀(一钱) 蔓荆子(一钱) 杏仁(二钱) 木通(八分) 白芷(一分)pKG中华典藏网

(五十) 风郁头疼。pKG中华典藏网

鲜荷叶 苦丁茶 淡黄芩 黑山栀 连翘 蔓荆子 木通 白芷pKG中华典藏网

(四七) 内风头痛泪冷。(肝风)pKG中华典藏网

炒杞子 制首乌 柏子仁 茯神 炒菊花炭 小黑 豆皮pKG中华典藏网

(氏) 痛在头左脑后。厥阳风木上触。pKG中华典藏网

细生地 生白芍 柏子仁 炒杞子 菊花 茯神pKG中华典藏网

(二四) 暑伏。寒热头痛。(伏暑)pKG中华典藏网

鲜荷叶边 连翘 苦丁茶 夏枯草 山栀 蔓荆子 浓朴 木通pKG中华典藏网

暑风湿热。混于上窍。津液无以营运。凝滞。遂偏头痛。舌强干涸。治宜清散。pKG中华典藏网

连翘 石膏 生甘草 滑石 蔓荆子 羚羊角 荷梗 桑叶pKG中华典藏网

既知去血过多。为阴虚阳实之头痛。再加发散。与前意相反矣。(血虚阳浮)复脉去参姜桂加左牡蛎pKG中华典藏网

脉数虚而动。足征阴气大伤。阳气浮越。头痛筋惕。仍与镇摄之法。pKG中华典藏网

牡蛎 阿胶 人参 生地 炙草 白芍 天冬pKG中华典藏网

据说就凉则安。遇暖必头痛筋掣。外以摩掐可缓。大凡肝风阳扰。胃络必虚。食进不甘。是中焦气馁。虽咸润介属潜阳获效。说来依稀想像。谅非入理深谈。聊以代煎。酸甘是商。且五旬又四。中年后矣。沉阴久进。亦有斫伐生气之弊。半月来。乏少诊之功。姑为认慎。用固本膏。(肝阳犯胃上逆)pKG中华典藏网

当年下虚。曾以温肾凉肝获效。春季患目。是阳气骤升。乃冬失藏聚。水不生木之征也。频以苦辛治目。风阳上聚头巅。肝木横扰。胃受戕贼。至于呕吐矣。今心中干燥如焚。头中岑岑震痛。忽冷忽热。无非阴阳之逆。肝为刚脏温燥决不相安。况辛升散越转凶。岂可再蹈前辙。pKG中华典藏网

姑以镇肝益虚。冀有阳和风熄之理。pKG中华典藏网

阿胶 小麦 麦冬 生白芍 北沙参 南枣pKG中华典藏网

倏冷忽热。心烦巅痛。厥阳之逆。已属阴液之亏。前案申明刚药之非。代赭味酸气坠。乃强镇之品。亦刚药也。考七疝中。子和惯投辛香走泄。其中虎潜一法亦采。可见疝门亦有柔法。pKG中华典藏网

医者熟汇成法。苟不潜心体认。皆希图附会矣。今呕逆既止。其阴药亦有暂投。即水生涵木之法。议以固本成方。五更时从阳引导可也。加秋石。pKG中华典藏网

(妪) 临晚头痛。火升心嘈。风阳上冒。防厥。pKG中华典藏网

细生地 阿胶 牡蛎 茯神 麦冬 生白芍pKG中华典藏网

头形象天。义不受浊。今久痛有高突之状。似属客邪蒙闭清华气血。然常饵桂附河车。pKG中华典藏网

亦未见其害。思身半以上属阳。而元首更为阳中之阳。大凡阳气先虚。清邪上入。气血瘀痹。pKG中华典藏网

其痛流连不息。法当宣通清阳。勿事表散。以艾 按法灸治。是一理也。(厥阴气血邪痹)pKG中华典藏网

熟半夏 北细辛 炮川乌 炙全蝎 姜汁pKG中华典藏网

阳气为邪阻。清空机窍不宣。考周礼采毒药以攻病。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乃古法。而医人忽略者。今痛滋脑后。心下呕逆。厥阴见症。久病延虚。攻邪须兼养正。pKG中华典藏网

川芎 当归 半夏 姜汁 炙全蝎 蜂房pKG中华典藏网

(二二) 太阳痛。连颧骨耳后牙龈。夏令至霜降不痊。伏邪未解。治阳明少阳。(胆胃伏邪)pKG中华典藏网

连翘 羚羊角 牛蒡子 葛根 赤芍 白芷 鲜菊叶pKG中华典藏网

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诸阴寒邪不能上逆为阳气窒塞。浊邪得以上据。厥阴风火。乃能逆上作痛。故头痛一症。皆由清阳不升。火风乘虚上入所致。观先生于头痛治法。亦不外此。如阳虚浊邪阻塞。气血瘀痹而为头痛者。用虫蚁搜逐血络。宣通阳气为主。如火风变动。与暑风邪气上郁而为头痛者。用鲜荷叶苦丁茶蔓荆山栀等。辛散轻清为主。如阴虚阳越而为头痛者。用仲景复脉汤。甘麦大枣法。加胶芍牡蛎。镇摄益虚。和阳熄风为主。如厥阳风木上触。兼内风而为头痛者。用首乌柏仁 豆甘菊生芍杞子辈。熄肝风。滋肾液为主。一症而条分缕析。如此详明。可谓手法兼到者矣。(邹时乘)pKG中华典藏网

徐评 头风一症。往往本热而标寒。案中多清火之药。固能愈风火轻症。或有寒邪犯脑。或有风寒外束。则温散之法。固不可略。而外提之法。尤当博考也。pKG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