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涓子鬼遗方

作者:刘涓子
刘涓子鬼遗方

五卷,南北朝时期医家龚庆宣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该书序文称此书是南北朝时的刘涓子从神仙那里得来的,故题名为《刘涓子鬼遗方》,其实可能是由刘涓子收集草创,经龚庆宣整理成书。全书共五卷,扼要地总结了治疗金疮、痈疽、疮疖及其他皮肤病的经验。第一卷总论痈疽的鉴别,诊断。其他四卷则论述外伤、痈疽、疮疖、湿疹、疥癣等外科及皮肤病的病证及治疗,收录各种处方一百四十馀篇。在外伤治疗方面,着重运用止血、收敛、止痛、镇静和解毒等方法。在治疗外痈疽方面,正确运用各种杀菌药物如黄连、黄芩、雄黄、水银、丹砂等,并配合使用软膏及膏药。该书所载用水银治疗皮肤病,在医学上是最早的记录,比国外使用水银软膏要早六百年。关于以白纸引流排脓办法,是中医用药捻的最早记载。书中论述内服大黄汤治疗肠痈时,指出:“脉数浓成不可服此方”,这对防止穿孔很有意义。该书的丰富内容,反映了在公元五世纪以前我国外科学所取得的成就,至今仍有研究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读画斋丛书》辛集本、《三三医书》第二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刘涓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奥兰多

奥兰多

《奥兰多》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于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最具夸张特色并带有浪漫自传色彩的小说,记录了主人公奥兰多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的女性的转变过程,完整的双重人格促成了其人生价值的实现。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美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廷。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奥兰多从小迷恋文学和诗歌,莎士比亚的身影令他难以忘怀,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离开官场,混迹于吉普赛人之间。再后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只能与时代精神妥协,并嫁给了一位海船长。到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象征传统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的追求。

断残集

断残集

著译合集。郁达夫著。1933年8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列为《达夫全集》第7卷。收《关于小说的话》、《关于黄仲则》、《政权和民权》、《移家琐记》、《光慈的晚年》等文学短论、杂文、散记38篇。

学治说赘

学治说赘

说具于前,已不直善为治者一噱矣。比来威友急公报国多以牧令自效,下问致治之方,老病昏废,更无新得。且言贵可行,谨就佐幕服官时素所留意,最简易者,巢簿记记十则,即前说书板,折以备遗忘一条,引而伸之,乃官须自做靠实之一道,至福孽之辨,勤怠之分,特隐括前说,而切言之近于于费矣。

类证活人书

类证活人书

二十二卷。宋朱肱撰。朱肱精研 《伤寒论》数十年,于大观元年 (1107)撰成此书,原称《南阳活人书》 (概因张机曾居南阳,而华佗称 《伤寒论》 为“活人书”,故名),又名 《无求子伤寒百问》、《无求子伤寒活人书》、《无求子伤寒类证活人书》。原书二十卷,后作者重校为十八卷。后世代有增加,至明吴勉学刊本析二十卷本为二十一卷,并附释音辨误药性诸篇及伤寒十劝等为一卷,共二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一论经络、切脉、表里、阴阳等,并剖述各类伤寒之症;卷十二至卷十五载《伤寒论》诸方辨析;卷十六至卷十八辑各家伤寒治方; 卷十九至卷二十一为妇儿伤寒诸证及疮疹医方;卷二十二为释音辨误药性及李子健伤寒十劝。作者根据《伤寒论》的经络说提出三阴三阳六经病机说,并且提出辨识六经为病的证侯指证,补充了六经脉侯,打开了后世医家研究伤寒学的思路,并对后世立六经提纲证开辟先路。作者还提出了七表阳、八里阴的脉象分类,即:浮、芤、滑、实、弦、紧、洪为表为阳,迟、缓、微、涩、沉、伏、濡、弱为里为阴。这种分类成为后世论脉象分类的先驱与基础。作者特别强调病症的鉴别诊断,认为:“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如暗得明,胸中晓然,而处病不差矣。”通过辨病而辨证,区分寒温异旨,对后世颇有启发。作者主张以方类证,遣方用药应方证相合,将药合病,灵活加减,不可执方疗病。这又是一个创见。作者研究《伤寒论》,但并不迷信,认为此书不能包罗万象,百灵百应,所以又从他书摘取有效之方,以为补充。同时注意妇、儿体质特点,提出遣方用药应特别慎重。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评价:“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可见此书极为后世医家所重。

唐人小说

唐人小说

《唐人小说》是唐代传奇小说选集,今人汪辟疆校录。有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修订本。 汪辟疆,名国垣,江西彭泽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除编校《唐人小说》外,尚有《光宣诗坛点将录》、《目录学研究》等著作。 《唐人小说》分上下两卷,“上卷次单篇,下卷存专著。篇章先后,则以作者时代次之” (《唐人小说·序》)。计上卷收录单篇唐传奇30篇,下卷从《玄怪录》、《续玄怪录》、《纪闻》、《集异记》、《甘泽谣》、《传奇》、《三水小牍》等7部传奇集中选录作品38篇,全书共收传奇小说68篇,多于鲁迅《唐宋传奇集》选目。 《唐人小说》是一部收罗较为完备的唐传奇选本,所选作品多为唐传奇中的名篇佳作。此书与鲁迅《唐宋传奇集》唐传奇部分的选目既有重合又有差异,特别是从几部传奇专集中选出的作品,除《步飞烟》外,多为《唐宋传奇集》所无,故二书可以互补。此书采用《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太平御览》等多种书籍进行了细致的校勘订正,各篇之后附有按语,介绍作者简历,故事源流等等,有助了解故事产生演变过程。又因唐传奇影响及于元明,后世多据以改编、创作杂剧、传奇,故编者又于有关篇章之后开列杂剧、传奇剧名及撰人,正如编者所云:“俾治唐稗者,得由此而进治元明剧曲;而治元明杂剧大曲者,亦可由此而追溯本事”(《唐人小说·序例》)。像《离魂记》后,不仅记有:“此即元人郑德辉《倩女离魂》剧本之本事也”,而且追本溯源,详细摘录了《幽明录·庞阿》、《灵怪录·郑生》、《独异记·韦隐》等篇的原文,为愿深入研究《离魂记》的学人提供了便利条件。

七系付法传

七系付法传

《七系付法传》,又名《宝源录》。成书于1600年,记述印度佛教密乘七个主要修法的传承源流和著名上师的传记。为研究佛教密乘的重要资料,其所述多属汉译佛典所缺。收在《大藏经补编》第十一册。是明末西藏的佛教学者多罗那他(1575~1634)就他所得的印度佛教密宗主要各系传承编撰的一部历史著述。全书共分九分,记述了佛教密宗中七个主要修法的传承源流,对于一些著名的大师分别作了详略不等的传记。这七系是︰(1)大手印教授,(2)拙火,(3)羯摩印,(4)光明教授,(5)生起次第,(6)辞句传承,(7)杂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