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黄庭内景玉经

作者:佚名
太上黄庭内景玉经

《黄庭内经》和《黄庭外经》孰先孰后,学者间看法不一。王明《黄庭经考》疑公元252年已有黄庭草本,晋武帝太康九年(288年)左右魏夫人得《黄庭内景经》。述修炼精气,存思身中五脏六腑神,三部八景二十四神,系早期内丹术。

猜你喜欢的书

印说

印说

印学论著。清陈鍊著。一卷。陈鍊,字在专,号西庵,又号鍊玉道人,福建日安人,后寓华亭(今上海松江)。精研印学,初得《朱修能印谱》,悉心师承,后与汪启淑交游,得睹秦、汉铜印数千钮,遂得心应手,遗貌取神,所作大变故态,篆法、刀法直追古人。著有《超然楼印谱》、《秋水园印谱》、《西庵诗抄》等。此文原刊《秋水园印谱》,成书于乾隆庚辰(1760),年方三十一,惜体弱善病,中年夭折,仅四十九岁。与所著《印言》均文简意远,半出前人,半出己意,颇可玩味研读。有《秋水园印谱》本、文瑞楼影印本(更名为《篆学丛书》),辑入《篆学琐著》、《历代印学论文选》。

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

原名 《茶论》,又称 《圣宋茶论》。茶叶专著。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 年 (1107)。自 《说郛》刻本始改今名。另有 《古今图书集 成》刊本。全书二千八百余字,首为绪言,次分地产、天时、 采摘、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 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外焙20目。对于当时 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等均有详细论述。其中 论及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煮之妙尤为精辟, 反映北宋以来茶业发达和制茶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灵宝施食法

灵宝施食法

《灵宝施食法》,撰人不详。似为唐宋道士所作。收入《续道藏》。本篇为道教施食亡魂科仪。其行仪节次有念诵净三业咒、土地咒、救苦经、普照鬼神咒、甘露开咽喉咒、化食咒、五厨经解冤咒,又宣传三皈依、九真戒、四大誓愿。最后念散食咒,设清净供食,普施幽魂,愿以此功德令亲属师资并皆得道。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

短篇小说集。冯文炳著。列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九。北京新潮社1925年10月初版。收1923年至1925年所写短篇小说14篇、译文1篇。书前有周作人《竹林的故事序》及作者《序》。作品以描写鄂东乡镇的风土人情见长。其中《竹林的故事》描写绿竹掩映下的农家平静自然的生活及三姑娘纯朴静淑的性格;《浣衣母》描写浣衣寡妇李妈的温和善良及世俗传统思想给她带来的内心伤痛;《阿妹》描写一个受家长歧视但又乖觉可爱的女孩的言行神态;《初恋》、《我的邻舍》等描写儿童生活和男女之情。另外10篇是《柚子》、《讲究的信封》、《少年阮仁的失踪》、《病人》、《半年》、《火神庙的和尚》、《鹧鸪》、《去乡》、《河上柳》和《窗》。

玉山璞稿

玉山璞稿

诗别集。元顾瑛著。一卷。《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所作曰:“虽生当元季,正诗格绮靡之时,未能自拔于流俗。而清丽芊绵,出入于温岐李贺间,亦复自饶高韵,未可概以诗余斥之。”今存《四库全书》本。汲古阁《元人十二种诗》有《玉山草堂集》二卷集外诗一卷;另《宛委别藏》、《读画斋丛书》、《丛书集成》均有《玉山璞稿》二卷本。《元诗选》初集辑有《玉山璞稿》一卷,录其诗一百四十六首。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凡十八卷。唐代宗密(780~841)撰。又作圆觉经修证仪、圆觉广修证仪、圆觉修证仪。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八册。内容记载关于礼忏禅观等之修行仪则。本书系根据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经),以阐明佛教修行者于实际上之修行及宗教行事方面所应行之坐禅观法与忏悔灭罪之法,并规定赞仰讽诵加行礼拜之行法。又本书于中国佛教之仪礼方面,系继承东晋道安至天台智顗之实修体系,而与唐代慧觉之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四十二卷,并称佳作。书中引用智顗所著天台小止观之处甚多,然本书之重点在于巧妙地将华严与禅之行法加以结合。又宋代净源(1011~1088)将本书简化,着成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