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舌指南

作者:曹炳章
辨舌指南

舌诊著作。 六卷。一名《彩图辨舌指南》。曹炳章撰于1920年。 现存初刊石印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辨舌指南》为近代医家曹炳章撰著。曹氏在蒐集古今近百种舌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去芜存精,五易其稿而成。全书5编,6卷。详细论述了舌的生理、辨舌内容及要领、诸家辨舌治病方法、舌病有效方药和古今辨舌医案等,并附舌图130余幅。 该书内容宏幅,持论中肯,文笔朴实,且文图并茂,是一部学习中医必备的验舌专书。 作者较广泛地收集古今有关舌诊文献,参阅部分现代医著并结合个人见解编成此帙。书分五编,首编(卷一)为辨舌总论:二编(卷二)为观舌总纲;三编(卷三)为辨舌证治,介绍诸家察舌辨证之法及舌病治法;四编(卷四-五)为辨舌各论,介绍各种舌苔的病理和所主病证。并附舌苔彩色图119幅;五编(卷五)为杂论方案,选辑诸家辨舌论述及有关察舌辨症的医案,末附辨舌证治要方。全书内容较丰富,但间有一些附会的论述。

曹炳章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高宗御制文集

高宗御制文集

文别集。清高宗弘历(1711—1799)撰。四集,九十二卷。于敏中、梁国治、沈初、彭元瑞等奉敕编。弘历有《唐宋文醇》已著录。此集成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约四十七万字。初集三十卷。经筵御论二卷,论、说、记五卷,序、后序六卷,跋、书后、问、碑文、赋、颂、赞十七卷,凡五百七十篇。按年编次。二集四十四卷,经筵御论二卷,论、说、解、谕、记十三卷,序、题、跋五卷,考、辨、碑文、书事十七卷,赋、铭七卷,凡四百余篇。三集十六卷,经筵御论一卷,论、说、谕、诏、训、记七卷,序、题辞、跋、辨八卷,凡一百九十四篇。余集二卷,含诏、谕、记、序等文三十六篇,共计一千三百九十一篇。所论广涉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水利、农桑诸多方面,倡导德、宽、信、仁、敬、孝、义、礼等儒家思想,强调“圣人”要养贤以及万民,“君子”以自强不息,治国要“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主张文章“各以己意和之,不必拘体赓韵。”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吴普本草

吴普本草

又名《吴氏本草》共六卷,魏·吴普著。吴普约生于公元136—149年,卒于公 元250年前后。吴普,为华佗弟子,当时已为名医,精于本草,其著作除《吴普本草》外,尚有《华 佗医方》早佚。《嘉佑本草》称:吴普修《神农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种。唐经籍志尚存六卷,今广 内不复有,惟诸子书多见引录,其说药性寒温、五味,最为详悉。《吴普本草》已佚(散佚时间大 致在宋代)。清·焦理堂有辑本。今人尚志钧等的辑校本系从《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得药物231 种,分列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六类。各药项下记载其别名、性味、有毒无毒、产地、采 集时间(有的还记载植物形态)、功能主治、忌畏等。其所记载别名和药性类集(类集诸家药性) 比较丰富。

笠阁批评旧戏目

笠阁批评旧戏目

古典戏曲目录集。清人笠阁渔翁著。作者姓名及生平不详。这一戏曲目录,共记载了明、清传奇179种,每种下注有作者姓氏,并分为9个等次。而其所列曲目,往往有其他的戏曲目录所不载的,因此该目在曲目考证上有相当的价值。作者对所列戏曲目录所作的品次(即将其分为9等),是一家之见,而又未加评述,故价值不大。其总评对戏曲价值的认识,对南北曲的差异分析,对演唱的论述,对创作方法的阐释,虽然承袭了前人之论,但也有个人的发挥,如其中说:“况事本陋,而思路一新,曲白俱随生色;曲本凡,而人境一妙,臭腐且化神奇。”这些对戏曲实践还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因为作者也本是曲家,所论自含有其个人实践的经验在内。《笠阁批评旧戏目》附见于清乾隆间笠阁渔翁《笺注牡丹亭》刻本,曾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7集。

瑶溪集

瑶溪集

诗话著作。宋郭思撰。郭思,字得之,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曾续补其父画家郭熙所撰《林泉高致》。《瑶溪集》,亦称《郭思诗话》,《通志·艺文略》诗评类、《宋史·艺文志》文史类著录,惟《通志》未题撰者姓名。原书十卷,久佚。元方回《桐江集》卷七有《瑶池集考》,“池”、“溪”字异,然所考实为《瑶溪集》。方回云所见书“得之钱塘书肆,乃士夫家录本”,则此书可能未曾刻版。方回又称该书分为十五类:“一曰诗之六义,二曰诗之诸名,三曰诗之诸体(原注:与李叔《诗格》相类,凡八十一体,可无述。按叔当作淑),四曰诗之诸式(原注:凡二十九式),五曰诗之景,以至十五曰诗之诸说。”于此尚可窥知其书大略。又《竹庄诗话》卷一四杜甫《丽人行》题后称:“《瑶溪集》多立体式,品题诸诗,强为分别,初无确论,今并不取。独所论诗之景者,为说虽泛,然其间编类,多前辈所称美而后人所脍炙,故颇加删录,得五十九篇。”以下至卷一五杜甫《雨过苏端》计五十八篇(数目相差一篇),均录全诗,而于各篇题下加注,如《丽人行》:“说帝都游春之盛。”王维《陇头吟》:“状边情。”所引所注,当均出自《瑶溪集》所谓“五曰诗之景”者。于此,又可窥见其一斑。郭绍虞据《苕溪渔隐丛话》及《竹庄诗话》辑得二则。其一称:“《文选》是文章祖宗”,“唐时文弊,尚《文选》太甚”,而“老杜于诗学,世以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观其诗,大率宗法《文选》”,“至老杜体格无所不备,斯周诗以来老杜所以为独步也”。其二称:诗之六义,“诗人之全者,惟杜子美时能兼之”。盖其论诗崇杜,而又以杜诗为上承《文选》、及乎“六义”者。此二则有《宋诗话辑佚》本。

宗鉴法林

宗鉴法林

凡七十二卷。清代僧迦陵性音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六册。广泛搜录历代诸师之古则、公案、拈颂,计二七二○条。其所列顺序为:世尊、诸经、应化圣贤、西天祖师、东土祖师、旁出诸祖、未详法嗣者、自大鉴下一世至青原及南岳下三十七世、嗣法未详之尊宿等。因康熙五十一年(1712)春,于塞北之法林寺会集编书,至五十三年夏,镌版完工于京师柏林院之宗鉴堂,故题名宗鉴法林。

蕤呬耶经

蕤呬耶经

又曰瞿醯坛哆罗经,玉呬耶经。慧琳音义作掬呬耶亶怛罗经。三卷,唐不空译。所谓瞿醯经是也。见瞿醯经条。梵Guhya-tantra,蕤宜作[廿/(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