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kuW中华典藏网

三豆湯 痘疹將發之際服之,令多者可少,少者亦可無,或有終身不出者。kuW中华典藏网

黑豆 綠豆 赤小豆(各一升,生用) 甘草(三兩,生銼)kuW中华典藏网

上將豆淘淨,納甘草,用雪水或長流水煮豆熟為度,去甘草,將豆曬乾,又入汁再浸再曬,汁盡為度,逐日取豆任意食之。kuW中华典藏网

預防湯 疹未出時服之,毒少者可使之不出,毒多者亦能減輕,蓋防患於未病之先也。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一錢五分) 生犀角 鼠黏子(炒用) 山豆根(各一錢) 密蒙花(八分) 苦參(七分) 升麻(三分) 紅花子(十粒)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用水一鍾半煎至八分半,飢時服。kuW中华典藏网

代天宣化湯 小兒未出痘疹者,但覺冬溫或時行疫癘之氣,即宜預服此等解毒之藥,使瘡疹之毒輕減,自然易出易收,無陷伏郁遏留連之意。若見點,切不可服,恐藥性寒而收斂,又出不快矣。kuW中华典藏网

人中黃(屬土,甲乙年為君) 黃芩(屬金,乙庚年為君) 黃柏(屬水,丙辛年為君) 梔子仁(屬火,戊癸年為君) 黃連(屬木,丁壬年為君) 苦參(佐) 連翹(酒洗,佐,去心) 荊芥穗(佐) 防風(佐,去蘆) 牛蒡子(佐,酒淘,炒) 山豆根(佐) 紫蘇葉(佐)kuW中华典藏网

上先視其年所屬,取其藥為君,其餘主歲者為臣,為君者倍之,為臣者半之,為佐者如臣四分之三,於冬至日修合,為末,取雪水煮升麻,和竹瀝調神麯為丸,外用辰砂、雄黃為衣,每服一丸,竹葉湯下,或黍米大,量大小加減服。kuW中华典藏网

制人中黃法kuW中华典藏网

取大甘草不拘多少,用新竹一節,納甘草於中,或為末,仍緊塞無節空處,放屎缸中七七四十九日取出,長流水沖淨,陰乾聽用。kuW中华典藏网

初熱kuW中华典藏网

治疹主方 始終皆用,隨證加減。kuW中华典藏网

荊芥 防風 枳殼 桔梗 連翹 牛蒡子(炒) 黃芩 前胡 貝母(去心) 陳皮(去白) 白茯苓(各等分) 甘草(減半)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服。咽喉腫痛,去玄參,多用牛蒡子;有痰及口乾發渴,加天花粉;痰壅作聲喘甚,加石膏;小便不利,加木通、滑石;大熱便秘,加大黃;口舌生瘡,加木通、生地,多用牛蒡子、連翹、黃芩;下痢膿血,加當歸、芍藥、黃連、滑石、木通。kuW中华典藏网

升麻葛根湯 治痘疹初發熱壯盛,疑似未明,用此解之。kuW中华典藏网

升麻(一錢) 乾葛(二錢) 白芍(一錢) 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加生薑二片、蔥白一根,水煎服。一方加紫蘇一錢半。咳嗽,加貝母三分;氣喘,減升麻,加陳皮三分;頭痛,加川芎三分;腹痛,加薑汁三五茶匙。kuW中华典藏网

升蘇散 治小兒出疹發熱,疑似之間,以此解之。kuW中华典藏网

升麻 葛根 蘇葉 赤芍 川芎 茯苓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每服三五錢,水煎服,量大小增減為劑。kuW中华典藏网

蘇葛散 疹初發時,用此解利發散之。kuW中华典藏网

紫蘇葉(五分) 葛根(五分) 白芷(五分) 前胡(五分) 赤芍(炒,五分) 川芎(五分) 枳殼(麩炒,五分) 炙甘草(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加生薑二片、蔥白一根,水煎,熱服。kuW中华典藏网

敗毒散 疹初發熱壯盛,用此解之。kuW中华典藏网

升麻 葛根 紫蘇葉 川芎 羌活 防風 荊芥 薄荷 前胡 桔梗 枳殼(麩炒) 蟬退 牛蒡子(炒) 山楂肉 地骨皮 甘草kuW中华典藏网

上各等分,入生薑一片,水煎,加蔥白汁五匙,熱服。如熱甚,加柴胡、黃芩。夏加香薷,冬加麻黃。kuW中华典藏网

小柴胡湯 治疹乍涼乍熱似瘧者。kuW中华典藏网

柴胡(三錢) 人參(三錢) 黃芩(三錢) 半夏(二錢) 甘草(二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喘,加五味子二分。kuW中华典藏网

出遲kuW中华典藏网

發散方 治疹受風寒不出,急為發散。kuW中华典藏网

防風 荊芥 牛蒡子(炒) 升麻 白芍 乾葛(各等分) 甘草(減半)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消毒飲(即解毒湯) 治瘡疹已出,未能勻透,毒氣壅遏,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睡臥不安,大便秘澀,及大人小兒上膈壅熱,咽喉腫痛,胸膈不利。kuW中华典藏网

牛蒡(六兩) 荊芥(一兩) 甘草(二兩)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粗未,每服二錢,水七分煎四分,去滓,食後臨臥服之。此藥治大便秘澀,是治裡熱故也。況本草云:惡實味辛平。其中治證,治風腫,治暴食熱,內生風,解丹石毒,治咽喉四肢風腫,此性稍涼也。為瘡疹所宜服者,能透肌出癰瘡,是以瘡疹亦出也,大便利則不可服。一方加防風。kuW中华典藏网

瀉白消毒散 治疹發熱出不快,輕者用此發之。kuW中华典藏网

桑白皮 地骨皮(二味採取新鮮者,各用三錢) 牛蒡子(炒,研) 荊芥穗(各一錢半) 桔梗(一錢) 甘草(一錢) 浮萍(曬乾,二錢)kuW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金沸草散 治疹發熱出不快,重者用此發之。kuW中华典藏网

旋覆花(去粳) 麻黃(去節,水煎,掠去浮末,曬乾) 前胡(去蘆,各一錢) 荊芥穗(一兩) 赤芍(五錢) 半夏(姜泡七次,炒) 甘草(各五錢) 鼠黏子(炒,七錢) 浮萍(七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每服三錢,生薑二片、薄荷葉三五片,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防風解毒湯 治麻疹初發熱,如時令溫暖,用此辛涼之藥發之。kuW中华典藏网

防風 薄荷 荊芥 石膏 知母 桔梗 牛蒡子(炒) 連翹 木通 枳殼(各等分) 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每服五七錢,加燈心草,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解毒湯 治麻疹初發熱,如時暄熱,以此辛寒之藥發之。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 黃芩 黃柏(俱酒炒) 防風 荊芥穗 知母 石膏 梔仁 大青 玄參 木通 桔梗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姜三片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桂枝解毒湯 治麻疹初發熱,如時令大寒,以此辛溫之藥發之。如必用麻黃,用水煎,去浮沫,以酒炒焦色再用,當慎之。kuW中华典藏网

桂枝 麻黃(酒炒) 赤芍 防風 荊芥 羌活 川芎 人參 牛蒡子(炒) 桔梗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升麻解毒湯 治麻疹初發,如初熱時令忽暖忽寒,以此辛平之藥發之。kuW中华典藏网

升麻 乾葛 荊芥穗 防風 羌活 連翹 牛蒡子 柴胡 前胡 人參 赤芍藥 桔梗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以上四方雖曰因時制宜,亦不可拘泥。如冬月亦有不宜桂枝、麻黃,而宜石膏者,正當以脈症為主耳。若株守而不知變通必有失,不如用前二方為妥當也。kuW中华典藏网

荊防敗毒散 治疹子初出不快,若時令不熱不寒,用此發之。kuW中华典藏网

人參 赤苓 羌活 獨活 薄荷 川芎 柴胡 枳殼 桔梗(各等分) 甘草 防風 荊芥穗(各減半)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如肺熱,去人參;如天行疫熱,加黃芩、黃連。kuW中华典藏网

紫黃解毒湯 治小兒痘疹因熱毒蘊蓄於內,以致瘡發不出麻疹,服之亦妙。kuW中华典藏网

紫草(二錢) 麻黃(二錢) 柴胡(二錢) 川芎(一錢五分) 羌活(一錢) 防風(一錢) 白芷(一錢) 蟬退(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為粗散,每服四五錢,加蔥白三莖、生薑三片,水煎服,稍熱服之。kuW中华典藏网

麻黃梔子湯 治疹服表藥不出,服此藥即出,神效。kuW中华典藏网

麻黃(蜜酒炒黑) 梔子(連殼炒)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牛蒡子(炒) 石膏(各一錢) 紅花(三分) 蟬退(去頭足,五分) 炙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隨症多少,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透肌散(即化毒湯) 治瘡疹出不快。kuW中华典藏网

紫草茸(五錢) 升麻(五錢) 甘草(五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如麻豆大,水二盞、糯米五十粒煎至一盞,去滓放溫,分作數服。劉氏云:麩瘡欲出,渾身壯熱,不思飲食,若服此,一服即內消,已有一兩顆出即解其半,若令即出,當日頭焦,只服三次,瘥。kuW中华典藏网

透肌散 治疹初出,隱隱淹在肉內,似出即沒者,隱疹也,用此發之。kuW中华典藏网

牛蒡子(炒香,二錢半) 葛根(二錢) 荊芥穗(二錢五分) 蟬退(去頭足,一百個)kuW中华典藏网

上作一劑,用時酒一小鐘、水一茶鍾半煎至六分,溫服。一次依本方加羌活五分,二次依本方加枳殼、紫蘇各六分,三次依本方加牛膝五分引,照前服。kuW中华典藏网

麻黃散 治疹子淹延不出,毛孔盡閉,皮膚乾燥,是毒氣怫鬱於內,急以此發之。kuW中华典藏网

升麻(酒洗) 麻黃(酒洗,炒黑) 路東黃(火煅閉成黑炭)kuW中华典藏网

一方用人中黃、牛蒡子炒、蟬退去土並翅足微焙,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量人大小及毒之輕重,用無灰酒調下。kuW中华典藏网

檉柳散 檉柳亦名西河柳,亦名垂絲柳,青茂時採葉曬乾,為末,每服一二錢,茅根湯調下。kuW中华典藏网

胡荽酒 蕪荽四兩切細,好酒二鍾先煎數沸,入芫荽再煎少時,用物含定,勿令泄氣,候溫遠近噴之,從項至足,勿噴頭面,使香氣襲運,自然出快。kuW中华典藏网

邪閉毒盛kuW中华典藏网

麻黃湯 治疹子閉密不出,或為風寒所襲,急用此發之,或以消毒飲,含升麻熱服。kuW中华典藏网

麻黃(去根節,制過) 升麻 牛蒡子(炒) 蟬退(去足翅,洗淨) 甘草(各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加臘茶葉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服。kuW中华典藏网

麻黃杏仁湯 身體極熱,隱伏不出疹,或紫暗不明,或才出即沒,略無突勢,此皆腠理閉密,或風寒所抑遏,急用此以發之。kuW中华典藏网

麻黃(三分) 杏仁(一錢) 桂枝(五分) 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粗散,加蔥、姜,水煎,熱服。kuW中华典藏网

化斑湯 治疹子色紅及火毒太盛,外發未盡,內有餘邪,連綿四五日不收者;若遍身既出而猶怫怫煩熱頻作嘔吐者,此毒尚未盡,留連於肺胃之間也,亦以此治之。kuW中华典藏网

人參 知母 石膏 升麻 連翹 牛蒡子(炒) 地骨皮 甘草 淡竹葉 糯米kuW中华典藏网

一方有桔粳,無糯米,分量隨症多少。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消毒飲 治毒火大盛,外發未盡,內有餘邪。kuW中华典藏网

荊芥(二錢) 牛蒡子(二錢) 甘草(一錢) 玄參(一錢半) 桔梗(一錢半)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六一散(一名益元散,一名天水散) 治疹色紫赤暗晦,乃火毒熾盛也,此方主之。kuW中华典藏网

滑石(膩白者,研細,水飛過,曬乾再研,六兩)kuW中华典藏网

上合一處拌勻,每三五歲小兒服一錢,十歲服二錢,寒天溫服,夏月新汲水調服。kuW中华典藏网

大青湯 疹色紫赤乾燥暗晦及出太甚者,此血熱也,此方主之。kuW中华典藏网

大青 玄參 桔梗 石膏 知母 升麻 梔仁 木通 人中黃(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一方用路東黃,無人中黃。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成,燒人糞入之。如大便秘,加酒大黃。kuW中华典藏网

又大青湯 治同前。kuW中华典藏网

大青葉 玄參 生地 石膏 知母 地骨皮 荊芥 木通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一盞、淡竹葉十二片煎七分,去滓,溫服。kuW中华典藏网

玄參解毒湯 治同前。kuW中华典藏网

玄參 黃芩 梔仁(炒黑) 桔梗 生地 葛根 荊芥穗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山梔子湯 治麩疹癍毒,狀如蚊蟲所咬,毒盛色黑者。kuW中华典藏网

梔仁(一錢) 白鮮皮(一錢) 赤芍(一錢) 升麻(一錢) 寒水石 甘草(各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切,入紫草、薄荷,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犀角散 解風疹熱毒,但煩躁,小便赤澀,多渴者。kuW中华典藏网

犀角(鎊,五分) 甘草(炙,五分) 防風(二錢) 黃芩(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作一服,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和解散 誠齋依此方曾治數十兒,真能起死回生。kuW中华典藏网

麻黃(去節,取頭末) 綠豆(取生面隔紙焙熱,各七分) 蒲公英(鮮,二錢,如干者七分) 條芩(一錢) 生地(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後三味銼,用水二鍾煎七分,去渣,和前麻黃、綠豆麵,冬春溫服,夏秋涼服。kuW中华典藏网

外用方kuW中华典藏网

仰天皮(二斤,即凹地地卷皮) 嫩柳皮(半斤) 星星草(四兩) 蟬退(二百個,去頭足)kuW中华典藏网

上入水十鍾,淨鍋內熬三沸,去渣,乘熱氣熏洗兒遍身,黑變為鮮色,十有九生之妙。kuW中华典藏网

路東散 治疹色紫黑。kuW中华典藏网

用路東黃為末,無灰酒調下。路東黃乃人糞之在路東者,干久益佳,用火煅成黑炭。上為細末,量人大小毒輕重,無灰黃酒調下。kuW中华典藏网

色淡kuW中华典藏网

養血化癍湯 疹子色喜通紅,若淡白者,血不足也,此方主之。kuW中华典藏网

當歸身 生地 人參 紅花 蟬退(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一盞、生薑一片煎六分,去滓,溫服無時。kuW中华典藏网

養榮湯 治麻疹色白。kuW中华典藏网

人參(減半) 當歸身(酒洗) 赤芍(桂水炒) 炙甘草 紅花酒(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汗衄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湯 疹子發熱,自汗出者,毒隨汗解,不可遽止,但汗出太多,此為火迫,急當止之,此即當歸六黃湯,以麥門冬易熟地黃也。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 黃芩 黃柏 黃耆 生地 麥門冬(去心) 浮小麥(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去滓,調敗蒲扇灰服之。kuW中华典藏网

茅花湯 疹子發熱,鼻中出血,毒從血解,不可遽止;若血出多者,此為火迫太盛,急以此止之,不然恐致昏暈。kuW中华典藏网

茅花 當歸尾 牡丹皮 生地 炙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又茅花湯kuW中华典藏网

茅花 歸尾 生地 梔子 黃芩 玄參kuW中华典藏网

又一方無當歸、玄參,有鬱金。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調百草霜服。kuW中华典藏网

發渴kuW中华典藏网

化癍湯 治疹發渴最良。kuW中华典藏网

人參(一錢) 知母(一錢) 甘草(五分) 石膏(末,三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散,入粳米一小撮,水一盞煎六分,溫服。一方石膏以溫紙裹火煨。一方加萎蕤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葛根麥門冬散 治疹子初發,身熱頭痛,煩渴咳嗽,喜飲水者,此方主之。kuW中华典藏网

乾葛 麥門冬(各一錢) 石膏(三錢) 升麻(五分) 赤芍(五分) 白茯苓(五分) 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加淡竹葉七片,水煎七分,去渣,溫服。kuW中华典藏网

人參白虎湯 治疹子出見渴者。kuW中华典藏网

人參 知母 石膏 天花粉 葛根 麥冬(去心) 淡竹葉 糯米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水煎,以米熟為度,服。kuW中华典藏网

白虎合解毒湯 疹出渴甚者,此方主之。kuW中华典藏网

石膏(研塵末,四錢) 知母(一錢) 黃芩(一錢) 天花粉(一錢) 梔仁(一錢) 黃連(一錢) 生地黃(二錢) 麥門冬(二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入竹葉十二片,水二鍾煎一鍾,更磨入犀角汁,索湯水則與之,覺胃熱渴,更宜以此方多與之,胃清乃止,庶免牙疳之害。若真至牙疳成,而後清胃涼血解毒,往往噬臍無及矣,慎之慎之。kuW中华典藏网

白虎蒼朮湯 治疹煩熱渴瀉。kuW中华典藏网

蒼朮(一錢半) 知母(一錢) 甘草(三分) 石膏(末,三錢) 糯米(一撮)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散,水煎六分,不拘時溫服。kuW中华典藏网

豬苓湯 治疹毒煩渴及夏月中暑,煩熱喘渴。kuW中华典藏网

豬苓(一錢) 澤瀉(一錢半) 茯苓(一錢半) 滑石(一錢半) 甘草(一錢半) 阿膠(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用水一升二合先煎前五味,取七合,去渣,入阿膠再煮一沸,分二服。kuW中华典藏网

涼膈散 治疹瘡,上焦積熱,煩躁多渴,面赤面熱,頭昏咽燥,腫痛口瘡,便溺赤澀,狂言譫語,妄睡臥不安,並宜服之。kuW中华典藏网

大黃(二錢) 芒硝(二錢) 甘草(二錢) 連翹(四錢) 梔子仁(一錢) 黃芩(一錢) 薄荷(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共為末,每服一二錢,竹葉、蜜少許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綠豆燈心炒米湯 治疹症發渴,以此頻飲之。kuW中华典藏网

綠豆(一酒鍾) 糯米(炒熟,一撮) 燈心(三十根)kuW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成湯,溫服頻頻。kuW中华典藏网

咽痛kuW中华典藏网

如聖飲子 治瘡疹毒攻,咽嗌腫痛。kuW中华典藏网

桔梗(一兩) 甘草(一兩) 鼠黏子(炒一兩) 麥門冬(去心,五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加竹葉同煎二三錢。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甘桔湯 治疹出之時,咽喉腫痛,不能飲食,此毒火怫鬱,上熏咽喉也。kuW中华典藏网

甘草 桔梗 玄參 牛蒡子(炒) 連翹(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一方無桔梗,加防風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牛蒡甘桔湯 治疹出邪火熏灼,咽喉痛。kuW中华典藏网

桔梗 甘草 牛蒡子(炒) 連翹 射干 升麻 梔子仁 片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水煎,食後服。kuW中华典藏网

消毒飲 治痘疹已出,上焦壅熱,咽喉腫痛,胸膈不利。kuW中华典藏网

荊芥(二錢) 牛蒡子(二錢) 甘草(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加生薑二片,水煎服。一方加防風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清咽湯 治疹後熱毒在胃攻衝,喉啞疼痛,晝夜飲水不歇。kuW中华典藏网

升麻 玄參 射干 連翹 梔子 黃芩 石膏 薄荷 金銀花 麥冬 歸尾 生地 甘草節 川大黃(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水煎,頻頻溫服,渣再煎。kuW中华典藏网

十金散(一名十宣散) 治疹症咽喉腫痛。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一錢) 黃芩(一錢) 黃柏(一錢) 苦參(五分) 孩兒茶(五分) 雄黃(五分) 硼砂(三分) 玄明粉(三分) 乳香(一分) 片腦(少許,臨時入)kuW中华典藏网

上共為細末,每用五釐,蘆筒吹入喉中。kuW中华典藏网

小靈丹 疹後餘毒壅遏,咽喉腫痛,咽物不下,牙齒破爛。kuW中华典藏网

白宮硼(二錢) 辰砂(一錢) 沒藥(三分) 乳香(三分) 朴硝(三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共為細末,將藥盛入蘆筒吹,或干敷患處。kuW中华典藏网

嗽喘kuW中华典藏网

瀉白散 治疹症咳嗽。kuW中华典藏网

桑白皮(蜜炙,二錢) 地骨皮(洗淨,一錢半) 甘草(生用,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加竹葉二十片、燈心草三十根,水煎服,或水調服亦可。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瀉白散 治疹出之時咳嗽,口乾心煩,此毒在心肺發未盡也。kuW中华典藏网

桑白皮(蜜炙) 地骨皮 甘草 黃連 連翹 玄參 天花粉(以上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引淡竹葉、燈心草,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又加味瀉白散 治疹毒火盛,煎熬肺臟,以致咳嗽喘急。kuW中华典藏网

桑白皮(蜜炙) 地骨皮 片芩 黃連(酒炒) 梔子仁 連翹 大青 玄參 馬兜鈴 桔梗 淡竹葉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加燈心草,水煎服,為散亦可。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杏仁湯 治嬰孩受邪熱後或作麻痘,成痘疹之症,其瘡漸出,咳嗽煩悶,嘔逆清水,眼赤,咽喉口舌生瘡,作瀉。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一兩) 杏仁(五錢) 麻黃(五錢) 陳皮(五錢) 枳殼(五錢) 葛根(五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每服二錢,水煎。作瀉,加製厚朴、甘草。kuW中华典藏网

葛根橘皮湯 治肌肉斑爛,隱疹如線紋,咳嗽嘔吐。kuW中华典藏网

葛根 橘皮(去白) 麻黃 杏仁(去皮尖) 黃芩 知母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清熱解毒湯 治疹後咳嗽喘急,煩躁聲啞,痰涎壅盛,此餘毒未盡,或飲食積熱所致也。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 黃芩(酒炒) 連翹 牛蒡子(炒) 玄參 知母 陳皮 桔梗 杏仁(等分) 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腹脹,加厚朴、枳殼;泄瀉,加白芍、木通、澤瀉。kuW中华典藏网

清肺解毒湯 誠齋依此方曾救數十兒,起死回生。治疹收之際胸腹喘急咳嗽,悶亂狂言,手足動搖,此餘毒收肺也。kuW中华典藏网

片黃芩(一錢) 陳皮(去白,一錢) 麥冬(二錢) 貝母(去心,一錢半) 黃連(酒炒,七分) 赤苓(七分) 桑白皮(蜜炙,五分) 甘草(五分) 蒲公英(三錢) 川大黃(三錢,切片,入滾水一鍾泡一時,澄汁一小鐘,入熟藥內)kuW中华典藏网

上將前九味入水二鍾,煎至七分,去渣,方入大黃汁和服,以便下惡物為度。kuW中华典藏网

清金降火湯 治疹後咳嗽聲促,此火傷肺金也,用此方治之。kuW中华典藏网

片黃芩 梔子仁 赤芩 桔梗 石膏 知母 陳皮(去白) 地骨皮 麥門冬 玄參 牛蒡子(炒) 杏仁 瓜蔞仁 淡竹葉 甘草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食後溫服。kuW中华典藏网

門冬清肺飲 治疹後咳嗽,或血出,或嗆湯水。kuW中华典藏网

天門冬 知母 貝母(去心) 石膏(煅) 牛蒡子(炒) 馬兜鈴 杏仁(去皮尖) 桔梗 甘草(各等分) 糯米(一撮)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又門冬清肺湯 治疹後咳甚,氣喘連聲不住,甚者,飲食湯水俱嗆出者,此熱毒乘肺而然也,宜此方加枇杷葉。kuW中华典藏网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知母 杏仁 貝母(去心) 款冬花 馬兜鈴 桑白皮 桔梗 地骨皮 牛蒡子(炒)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每服五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後溫服。如見血,加茅根汁、阿膠珠。kuW中华典藏网

生地黃散 治小兒癍疹,身熱口乾,咳嗽心煩者。kuW中华典藏网

生地黃(五錢) 麥門冬(去心,七錢) 陳皮(去白,三錢) 款冬花(三錢) 杏仁(三錢) 甘草(二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每服三錢,水煎,徐徐溫服,不拘時,量大小加減。若肺經有熱者,宜用此方;若痰氣上壅者,佐以抱龍丸。kuW中华典藏网

寧嗽湯 治疹後咳嗽不止,或因食酸鹹,致火毒傷肺,體實者用之。kuW中华典藏网

葶藶(炒,為末) 桑白皮(蜜炙) 片芩(酒炒) 天花粉 馬兜鈴 桔梗 石膏(煅) 瓜蔞仁(去油) 梔子仁 甘草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食後服。kuW中华典藏网

斂肺湯 誠齋依此方曾救數十孩子,真仙方也。治疹收之後,喘急悶亂,頭折眼吊,胸膛高陷,角弓反張,目睛直視,唇白麵黃,口鼻歪斜,名曰肺氣耗散,正氣不歸原也,急以此方救之,緩則無救。如唇反黑紫,鼻眼俱黑,死在旦夕不治。kuW中华典藏网

遼五味子(三錢) 麥門冬(去心,三錢) 片芩(二錢) 甘草節(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作一劑,水一鍾半煎至五分,溫服。kuW中华典藏网

前胡枳殼湯 治疹後餘毒不解,大便堅秘,腹脹氣喘。kuW中华典藏网

前胡(一錢) 枳殼(一錢) 赤茯苓(一錢) 大黃(二錢) 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水一鍾煎一沸,不得煎熟,空腹溫服。小人減半,瀉者不可服。kuW中华典藏网

吐瀉kuW中华典藏网

竹茹石膏湯 治疹症作吐。kuW中华典藏网

陳皮 竹茹 石膏 白茯苓 石膏 半夏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升麻澤瀉湯 治疹症自利。kuW中华典藏网

升麻 澤瀉 豬苓 赤苓 黃連(酒炒) 滑石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五苓六一散 治疹症泄瀉。kuW中华典藏网

白朮 白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 官桂(減半) 滑石(八分) 甘草(五分,以上三味另為末,臨服入)kuW中华典藏网

水煎,攪勻空心服。kuW中华典藏网

加減四苓散 治新瀉熱瀉。kuW中华典藏网

蒼朮(泔浸,炒,一錢) 白茯苓(一錢) 豬苓(一錢) 澤瀉(一錢) 炙甘草(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苓散 治疹後瀉利,乃積熱於大腸。kuW中华典藏网

澤瀉(一錢) 白茯苓(一錢) 豬苓(一錢) 白朮(一錢) 木通(一錢) 白芍(八分) 黃芩(八分) 黃連(八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柴苓湯 治疹瀉,小便不利。kuW中华典藏网

柴胡(二錢半) 茯苓(一錢半) 黃芩(一錢半) 豬苓(一錢半) 澤瀉(一錢) 白朮(一錢半)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分三服,溫服。kuW中华典藏网

春澤湯 即五苓散去桂加人參。kuW中华典藏网

治夏月中暑而嘔瀉。kuW中华典藏网

黃芩湯 疹子發熱吐利,乃邪火內迫,純是熱症,不可作寒論,用此方加減。kuW中华典藏网

黃芩(一錢半) 白芍(六錢) 炙甘草(一錢) 大棗(一枚)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細,加大棗一枚,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溫服。上焦多吐,加茅根、蘆根、枇杷葉;下焦多利,送下香連丸,方見滯下;中焦吐利,多加蘆根,煎調六一散。kuW中华典藏网

升芍湯 解表和中,若脾胃虛弱,先後泄瀉,皆用之。kuW中华典藏网

升麻(一錢) 葛根(一錢) 芍藥(一錢) 人參(一錢,或用或減) 白朮(一錢) 白茯苓(一錢) 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若疹正出時泄瀉,加豬苓、澤瀉;大熱瀉,加黃芩;瀉久虛寒,加木香、砂仁、肉桂。kuW中华典藏网

四君子合消毒湯 治麻疹未出而先曾泄瀉,致元氣虛弱,不能升發毒氣者,急此以補中散表。kuW中华典藏网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炙甘草(減半) 荊芥 牛蒡子(炒,各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理中湯 治傷食傷冷,或過服寒涼,致傷脾胃而瀉。kuW中华典藏网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 乾薑(炮,一錢) 炙甘草(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豆蔻丸 治久瀉滑脫不止。kuW中华典藏网

肉豆蔻(麵裹煨,五錢) 白龍骨(五錢) 訶子肉(五錢) 赤石脂(七錢五分) 枯礬(五分) 炒砂仁(三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飲丸如黍米大,周歲小兒三十丸,三歲百丸,溫米湯下,瀉止勿服。一方無龍骨。kuW中华典藏网

滯下(即赤白痢)kuW中华典藏网

黃芩芍藥湯 治疹症滯下。kuW中华典藏网

條芩(三錢) 白芍(炒,三錢) 升麻(二錢) 炙甘草(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或少加大黃微利之。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黃芩湯 治疹自利,甚則裡急後重而為滯下。kuW中华典藏网

黃芩(一錢半) 黃連(一錢半) 白芍(三錢) 甘草(七分) 滑石末(三錢,若滑石不煎,調服止於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血痢,加地榆二錢。kuW中华典藏网

黃芩湯 疹前曾有瀉痢,先用清解之藥,至於疹後變為休息痢,治法不問赤白,若見裡急後重,晝夜無度,即用此方。kuW中华典藏网

黃芩 黃連 當歸 川芎 人參 青皮 枳殼 木香 炙甘草 檳榔(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水煎服,調益元散服。氣盛者,加酒大黃微利之。kuW中华典藏网

三黃湯 疹後痢疾,如壯盛之人,有怫鬱挾食積而能食者,以此微利之。kuW中华典藏网

黃芩(炒) 黃連(炒) 大黃(酒蒸,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以微利為度。如飲食厚味,積毒於大腸,下鮮血或如豆汁煙塵水者,加檳榔、枳殼,水煎服,調天水散。kuW中华典藏网

香連丸 治疹後紅白痢。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淨,十兩) 吳茱萸(五錢)kuW中华典藏网

二味同用水拌勻,頓滾水內半日,取出炒乾,去茱萸不用,加木香三兩不見火,為細末,醋糊丸,空心量大小加減服之。kuW中华典藏网

香橘丸 患痢不飲湯藥者,此方主之。kuW中华典藏网

使君子(去殼,一兩) 訶子(煨,去殼,二錢半) 神麯(炒,一錢) 麥芽(炒,一錢) 炙甘草(一錢) 厚朴(薑汁炒,一錢) 橘紅(一錢半) 廣木香(一錢二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極細末,煉白蜜為丸,如綠豆大,食前米飲下三十丸。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柏葉湯 治疹後赤痢,時下鮮血。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薑汁炒) 側柏葉(炒) 槐花(炒) 荊芥穗 歸尾(酒洗) 川芎 條芩(炒) 枳殼(麩炒)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空心溫服。kuW中华典藏网

枳殼丸 治疹後白痢。kuW中华典藏网

吳茱萸 枳殼(麩炒) 升麻 白芍 滑石 椿根皮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烏梅取肉為丸,空心白湯送下。kuW中华典藏网

便秘kuW中华典藏网

桃仁承氣湯 治癍疹大便秘結,以此下之。kuW中华典藏网

桃仁(五錢) 大黃(一兩) 芒硝(三錢) 桂皮(三錢) 甘草(三錢半)kuW中华典藏网

上㕮咀,每服四五錢,入生薑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四順散 治痘疹壯熱,大便秘結,小便赤澀。kuW中华典藏网

大黃 當歸 赤芍 甘草(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每服四錢,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涼膈散 治身熱大便秘。kuW中华典藏网

大黃(一錢) 梔子(一錢) 黃芩(一錢) 薄荷(一錢) 連翹(一錢) 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大柴胡湯 治身熱大便秘。kuW中华典藏网

柴胡 芍藥 黃芩 枳殼 大黃(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宣風散 治腹脹,大便秘,煩熱。kuW中华典藏网

檳榔(二錢) 牽牛(頭末,二錢) 陳皮(二錢) 甘草(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用蜜水調,壯者服一錢,幼者服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八正散 治小便秘。kuW中华典藏网

赤茯苓 貝母 木通 滑石 車前子 萹蓄 梔子 甘草(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散,用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加減四苓散 治小便赤澀。kuW中华典藏网

赤茯苓(二錢) 豬苓(二錢) 澤瀉(二錢) 甘草(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用水煎服。熱甚,加木通、梔子。kuW中华典藏网

餘熱kuW中华典藏网

葛根黃連湯 治疹後熱不除。kuW中华典藏网

葛根(五錢) 黃連(三錢) 黃芩(二錢) 甘草(一錢半)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每服三錢,水一鍾煎六分,溫服,渣再煎。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地骨皮散 治疹出發熱不退,飲食不進。kuW中华典藏网

地骨皮(鮮者,三錢) 桑白皮(鮮,二錢) 麥門冬(去心,二錢) 銀柴胡(一錢) 赤芍藥(一錢) 乾葛(一錢) 犀角(五分) 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柴胡麥門冬散 治疹子收後,熱仍太盛,或日久不減。kuW中华典藏网

柴胡(五分) 人參(五分) 玄參(五分) 麥門冬(去心,八分) 龍膽草(三分) 甘草(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誠齋治正藍旗敦拜子疹十日不收,即效。kuW中华典藏网

清火消毒湯 治疹後餘毒不盡,渾身壯熱。kuW中华典藏网

黃芩 黃連 梔子 龍膽草(酒洗) 地骨皮 鬱金 雄黃 燈心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金花丸 治疹同前。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 黃芩 黃柏 大黃(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量大小加減。去大黃,加梔子,名梔子金花丸。kuW中华典藏网

胃苓散 治疹後脾胃虛弱,餘熱延綿不退。kuW中华典藏网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蒼朮(米泔浸,炒) 厚朴(薑汁炒) 陳皮(各等分) 炙甘草(減半) 官桂(少許)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入薑、棗水煎,溫服。kuW中华典藏网

驚搐kuW中华典藏网

當歸養血湯 疹後渾身壯熱,未至羸瘦,但多搐掣煩躁不寧,此熱在心脾二經也,此方與黃連安神丸間而服之。kuW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生地 麥門冬 山梔子 木通 甘草 淡竹葉 燈心草kuW中华典藏网

便秘,少加大黃,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安神丸 與前方間服。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二錢) 當歸(二錢) 龍膽草(三錢) 石菖蒲(一錢五分) 茯神(一錢五分) 全蠍(七個)kuW中华典藏网

上共為極細末,湯浸蒸餅杵豬心血為丸,如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丸,燈心草湯下。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湯 治疹後時發壯熱,煩躁不寧,搐掣驚悸,神昏志亂者。此陰血衰耗,致餘毒入肝而傳於心也,宜用此養血安神。kuW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 麥門冬(去心) 茯神(去木) 石菖蒲 酸棗仁(炒) 龍膽草 黃連 甘草 辰砂 淡竹葉 燈心草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或為末,用蒸餅豬心血丸亦可。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導赤散 疹後熱不除,忽作搐者,不可與急驚風同論,用此方。kuW中华典藏网

木通(二錢) 生地黃(二錢半) 生甘草(五分) 人參(一錢) 麥門冬(一錢) 淡竹葉(三十片)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送下安神丸。kuW中华典藏网

安神丸 與前方同服。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五錢) 歸身(五錢) 麥門冬(去心,五錢) 白茯苓(去木,五錢) 甘草(五錢) 硃砂(一兩) 龍腦(二分半)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浸蒸餅和豬心血搗勻,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燈心湯下。kuW中华典藏网

躁亂kuW中华典藏网

辰砂五苓散 治疹收之後,日夜煩躁,譫語狂亂。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溫水調服一二錢。熱甚,新汲涼水調下。kuW中华典藏网

辰砂益元散 治同上。kuW中华典藏网

滑石(六錢) 粉甘草(炙,一錢) 辰砂(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三五歲小兒每服一錢,十歲二錢,量大小加減白湯下。熱甚,以夏月新汲水下。kuW中华典藏网

導赤散 治疹瘡心煩蘊熱,睡眠不寧,煩躁譫語,小便不利,面赤多渴。小兒貪食乳者,渴也。kuW中华典藏网

生地 木通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粗未,每服二錢,入淡竹葉,水煎,溫服。kuW中华典藏网

失血kuW中华典藏网

犀角地黃湯 治疹後吐血衄血,或大小便血。kuW中华典藏网

犀角(另磨入) 白芍 生地黃 牡丹皮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後三味煎熟,犀角磨汁入服。無犀角,以升麻代之。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解毒湯 治臟毒諸熱,伏火積熱。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不食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湯 治疹後血虛胃弱,不進飲食。kuW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神麯(炒) 砂仁 白朮 炙甘草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如胃弱,去地黃。kuW中华典藏网

四君子湯 治疹後傷食嘔吐,或服涼藥太多,致傷脾胃,不納飲食。kuW中华典藏网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胃寒,加木香、砂仁;嘔,加藿香、陳皮。kuW中华典藏网

七珍散 調胃進食,疹後虛弱不食者。kuW中华典藏网

白朮(一錢) 人參(一錢) 茯苓(一錢) 黃耆(一錢) 白扁豆(一錢) 山藥(一錢) 炙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加粟米一撮、生薑一片、棗一枚,用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白朮散 調胃進食。kuW中华典藏网

白朮(二錢) 陳皮(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麥門冬(去心,二錢) 厚朴(薑汁炒,七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錢氏白朮散 溫脾進食,止吐瀉,生津液。kuW中华典藏网

白朮(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茯苓(一錢) 炙甘草(一錢) 藿香(一錢) 乾葛(一錢) 木香(三分)kuW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二陳湯 治疹後痰氣壅滯,飲食不下。kuW中华典藏网

陳皮(去白) 半夏(湯泡七次) 白茯苓(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 桔梗(七分) 枳殼(麩炒,七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加生薑一片,水煎,後食服。kuW中华典藏网

平胃散 治疹後心腹脹滿悶,不進飲食,及傷食吐瀉。kuW中华典藏网

蒼朮(米泔浸,炒) 厚朴(薑汁炒) 陳皮(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加生薑二片、棗一枚,水煎,食遠服。有宿滯,加神麯、麥芽;有熱,加黃芩、黃連;胸膈滿脹,加枳殼;噁心,加藿香、砂仁;腹痛,加芍藥、木通。kuW中华典藏网

中惡kuW中华典藏网

調氣平胃散 治胃氣虛弱,卒犯不正之氣,手足逆冷,昏不知人,名曰中惡。kuW中华典藏网

蒼朮(一錢半) 厚朴(薑汁炒) 砂仁(一錢) 白豆蔻(一錢) 烏藥(一錢) 木香(一錢) 白檀香(一錢) 藿香(一錢) 炙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二鍾、生薑三片煎八分,食前服。kuW中华典藏网

藿香正氣散 凡受四時不正之氣,發熱頭痛,嘔逆噁心,此方主之。kuW中华典藏网

白朮 白茯苓 陳皮 厚朴 半夏 白芷 大腹皮 紫蘇 藿香 桔梗(各等分) 炙甘草(減半)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每服三五錢,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熱服。kuW中华典藏网

膚癢kuW中华典藏网

人參消毒散 治疹症鼻塞聲重,發癢身熱。kuW中华典藏网

人參 羌活 川芎 防風 荊芥 茯苓 陳皮 厚朴 藿香 殭蠶 蟬退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煎服亦可。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湯 疹後遍身瘙癢不可忍。kuW中华典藏网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 荊芥 薄荷 蟬退(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若中濕氣,加蒼朮;有熱,加黃芩。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消毒飲 治疹後餘毒不解,肌膚癢甚。kuW中华典藏网

荊芥 牛蒡子 甘草 連翹 黃芩kuW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蟬花散kuW中华典藏网

蟬退(一兩) 地骨皮(一兩)kuW中华典藏网

上共為末,每服二三茶匙,用湯調下。kuW中华典藏网

眼患kuW中华典藏网

涼膈解毒散 治疹後餘毒上攻,兩目腫痛,隱澀難開。kuW中华典藏网

黃芩(酒炒,一錢) 荊芥(一錢) 牛蒡子(一錢) 連翹(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如大便秘結,加大黃、芒硝利之。kuW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湯 治痘疹毒入目,血熱不散,兩眥皆赤,亦兼治瘡癤。kuW中华典藏网

當歸 白芍 生地 川芎 防風 荊芥(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分作二三次服。kuW中华典藏网

防風散 治痘疹後,風熱上攻,目赤腫流血及風瘡。kuW中华典藏网

防風 川芎 當歸 赤芍 防己 荊芥穗 梔子(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作湯煎亦可。kuW中华典藏网

菊花散 治疹痘後患眼。kuW中华典藏网

菊花(二錢) 生地(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 柴胡(一錢) 芍藥(一錢) 黃芩(一錢) 黃連(一錢) 天花粉(一錢) 麥門冬(一錢) 甘草(五分) 天門冬(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穀精草散 治痘疹後眼目生翳。kuW中华典藏网

穀精草 蛇退 綠豆殼 天花粉kuW中华典藏网

上用水煎服,或為末,蜜水調服。kuW中华典藏网

通聖散 治疹痘瘡入目及生翳。kuW中华典藏网

白菊(一兩) 綠豆皮(一兩) 穀精草(一兩)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柿幹一個、米泔水一盞同煎,候泔盡,只將乾柿食之,日三枚,近者五七日,遠者半月取效。一方用密蒙花、旋覆花、甘草三味,煮食法同。kuW中华典藏网

蒺藜散 治痘疹入目。kuW中华典藏网

羌活 防風 蒺藜 甘草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調服,如撥雲見日之效。kuW中华典藏网

密蒙花散 治痘疹入目,翳膜遮睛。kuW中华典藏网

密蒙花 菊花 白蒺藜 石決明 木賊 羌活kuW中华典藏网

每服二三錢,茶清調下。kuW中华典藏网

撥雲散 治小兒瘡疹後眼中生翳膜,經驗極效。kuW中华典藏网

蟬退(二兩) 白蒺藜(二兩) 木通(二兩) 甘草(一兩) 兔糞(二斤,如芒蘆花色者佳)kuW中华典藏网

上同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後白湯下,日三服。或煎濃湯,頻頻服之亦可,以退翳為度。kuW中华典藏网

兔糞丸 治痘疹眼翳障。kuW中华典藏网

用兔屎不拘多少,焙乾,為細末,煉蜜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酒下。kuW中华典藏网

天綠散 治前後餘毒壅遏在眼,胞爛如癬,或嬰兒木耳等瘡。kuW中华典藏网

銅綠一兩研為極細末,用熟透天茄擰汁量入,調稀糊於黑碗內,上另用一黑瓷碗蓋之,鹽泥封固,入文火內煨,二炷香盡取出,丸如豌豆大,或散每用五釐,入乳汁半小鐘,再研入茶湯,以雞翎蘸敷一二遍即愈。kuW中华典藏网

疳瘵kuW中华典藏网

柴胡四物湯 治疹後餘熱不退,發枯毛豎,肉消骨立,漸漸羸瘦者,此方主之。kuW中华典藏网

柴胡 黃芩 人參 甘草 歸身 川芎 白芍 地骨皮 生地黃 知母 麥門冬 淡竹葉(分量照大小加減)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kuW中华典藏网

清熱除疳丸 治疹子收後,其毒不解,邪火怫鬱,渾身發熱,晝夜不退,發枯膚瘁,漸成疳瘵,此方主之。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二錢) 當歸(二錢) 使君子肉(二錢) 青皮(去穰,一錢半) 川芎(一錢) 陳皮(去白,一錢半) 龍膽草(一錢半) 蘆薈(一錢半) 乾蟾頭(燒,二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共為末,神麯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六七十丸,三歲以下四十丸,小米湯下。kuW中华典藏网

蘆薈肥兒丸 治疹後熱晝夜不退,發焦皮枯,肌瘦骨蒸勞熱之症。kuW中华典藏网

蘆薈(二錢) 龍膽草(酒洗,二錢) 使君子肉(二錢) 蚵皮(二錢) 人參(二錢) 麥芽(炒,二錢) 木香(二錢) 檳榔(三錢) 黃連(酒炒,三錢) 白蕪荑(三錢) 胡黃連(五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豬膽汁打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米飲下。kuW中华典藏网

疳瘡kuW中华典藏网

清胃湯 痘疹後未服解毒清涼之藥,以致毒火入胃,牙根腫痛,潰爛出血,臭氣衝人,不早治則為走馬牙疳。kuW中华典藏网

升麻(二錢) 當歸(一錢二分) 生地(一錢) 牡丹皮(一錢) 黃連(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一方合甘桔湯,加牛蒡子、荊芥、玄參。kuW中华典藏网

涼膈散 治疹後毒火入胃,久而不散,牙根潰爛,肉腐出血,速服此藥,免成走馬牙疳。kuW中华典藏网

大黃(一錢) 梔子(一錢) 黃芩(一錢) 薄荷(一錢) 連翹(一錢) 甘草(五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犀角解毒丸 治諸積熱及痘疹後餘毒,口舌生瘡,或生瘡癤腫痛等症。kuW中华典藏网

犀角(一兩) 生地(一兩) 防風(一兩) 荊芥(一兩) 連翹(七錢) 牛蒡子(杵碎,七錢) 赤芍(七錢) 桔梗(七錢) 黃芩(炒,五錢) 薄荷(五錢) 甘草(五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共為極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二十丸,薄荷或燈心湯下。kuW中华典藏网

金花丸 治疹後積熱,口舌生瘡爛臭,名曰走馬牙疳,內服此藥,外用除疳散敷之。方見前餘熱條。kuW中华典藏网

蘆薈(二錢) 使君子(二錢) 龍膽草(二錢) 黃連(二錢) 五靈脂(一錢半) 川楝子(一錢半)kuW中华典藏网

上共為末,湯浸,烏梅肉為丸,白滾水湯下。kuW中华典藏网

除疳散 治走馬牙疳kuW中华典藏网

人中白(煅,三錢) 文蛤(火煅,三錢) 銅青(二錢) 蠶退(紙燒灰,一錢) 砒末(煅,少許)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極細末,米泔水洗淨敷之,以平為度。kuW中华典藏网

文蛤散 治毒入胃,走馬牙疳,肉黑爛出血等症。kuW中华典藏网

文蛤(二錢) 雄黃(五錢) 五倍子(二錢) 枯礬(八分) 蠶退(紙燒存性)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米泔水洗淨,以藥搽之。kuW中华典藏网

雄黃散 治同上。kuW中华典藏网

雄黃(一錢) 黃柏(二錢) 麝香(一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用艾葉煎湯洗淨後搽藥,以平為度。kuW中华典藏网

生肌散 治疳餂不斂,並痘疹爛瘡膿血雜流不收。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 黃柏 地骨皮 五倍子 甘草 枯礬(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乾摻。kuW中华典藏网

走馬牙疳方 治牙疳臭爛。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一兩) 白硼砂(一錢) 膽礬(三分) 冰片(五釐)kuW中华典藏网

一方加人中白、鹽梅燒存性。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搽上。kuW中华典藏网

連柏散 治牙疳破爛。kuW中华典藏网

黃連 黃柏 梔子 薄荷(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雞翎刷入患處,或和玉鎖匙,尤妙。kuW中华典藏网

癰毒kuW中华典藏网

白芷升麻湯 治痘疹後成癰。kuW中华典藏网

白芷 升麻 黃耆 當歸 羌活 連翹 黃芩 黃柏 紅花 桔梗 甘草(各等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銼,水煎服。kuW中华典藏网

羌活湯 治疹癰毒,肢節疼痛。kuW中华典藏网

羌活(一兩) 穿山甲(酒炒,研末,一兩) 大黃(五錢) 白芷梢(五錢) 甘草節(一錢) 乳香(二錢) 全蠍(五個) 一葉金(三條,去翅足)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半錢,加牙皂一錢,好酒下,發汗為度。kuW中华典藏网

鐵箍散 治疹後餘毒流注肌肉之間,結成癰毒疽,腫痛走癊。kuW中华典藏网

黃柏(二兩) 白及(一兩) 白蘞(一兩) 地骨皮(二錢) 川烏(六錢) 連翹(五錢) 山豆根(五錢) 黃芩(五錢) 沒藥 乳香(各五錢) 射干(三錢)kuW中华典藏网

上為細末,臨用量腫大小,茶滷調如膏,可瘡貼敷。kuW中华典藏网

黃金散 治疹後重舌,並兩頰骨疙疽。kuW中华典藏网

雄黃(一錢半) 白硼砂(三錢) 辰砂(一分)kuW中华典藏网

上共為細末,用薄荷自然汁調敷,連數遍即愈。kuW中华典藏网

姜加湯(誠齋驗方) 治疹吐蛔,或腹痛,或吐清水,或泄瀉,忽冷忽熱,陰陽不和,用之如神。kuW中华典藏网

乾薑 生花椒(去子) 烏梅肉 甘草kuW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分量照大小加減。kuW中华典藏网

乾薑桔梗湯 疹正出時,忽然聲啞,咳嗽不出,煩亂,胸高氣喘,疹亦不顯,此用藥寒涼太過,將毒郁遏不得宣發故也,急以此方救之,延則必死。此方妙處全在乾薑一味,切不可畏其辛熱而不用。吾邑武氏者,專精咽喉乳蛾,用此方輒效。他人概以清涼之藥治之,多寒閉而死,惟武百治百效。誠齋少年曾見用此,疑而問之,彼云:遇此等病,當反治之。深得其意,常移以治疹之無聲而啞者,頗收奇績,不忍秘,並附於篇末。kuW中华典藏网

乾薑(五分) 甘草(一錢) 桔梗(一錢)kuW中华典藏网

水煎頻頻灌兒口中,漸漸有聲,漸漸咳嗽,漸漸疹復紅活,百無一失矣。kuW中华典藏网

解毒化滯湯 此方原編所無者,誠齋曾得之朱氏集中。治疹後咬指甲,撕口唇,旋眼毛,看手咬人指甲,自損其面,或損人之面,或咬奶頭,他人不知,或誤認為猢猻癆,非也。此疹後食麵太早,脾經有熱,熱生風故爾,只用此兩劑自愈。kuW中华典藏网

防風 荊芥 枳殼 麥芽 蘿蔔子(各八分) 黃芩 前胡 茯苓(各七分) 山楂(三分) 牛蒡子(五分) 桔梗(一錢) 柴胡(一錢) 甘草(三分)kuW中华典藏网

誠齋曰:疹原系脾肺症,故終始宜嗽,嗽則欲出也。若庸人無識,見嗽止嗽,或瀉肺,或寒涼,毒氣鬱遏,反而歸里,嗽止而變為鏗喘,鏗則欲嗽不能嗽也。若不急治,死在旦夕。宜先用麻黃桂枝杏仁甘草湯開發之,如仍嗽不鏗,則疹復見而愈矣。如服藥後不效,胸高氣急而喘者,急用桃仁大黃桂枝芒硝甘草湯下之,瀉出黑惡穢物,亦即愈,不可束手待斃。蓋疹腑症也,既不能外發,惟有急下法,使毒有所歸而已。傑數十年來,每於此際,輒收奇功,非敢大膽也,實見得宜如此云。兩方皆有桂枝,亦用乾薑之意,誠細心想之。kuW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