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父与子
长篇小说。作者屠格涅夫,俄国作家。小说描写19世纪50年代俄国农奴制废除前夕新旧思想的斗争。主人公巴扎洛夫是个平民出身的青年医生,他随他的同学阿尔卡狄到乡下的家里做客。他们抵达后的第二天,便展开了两代人的对立。巴扎洛夫憎恨阿尔卡狄的叔父巴威尔和父亲尼古拉用自由主义进步的幌子,坚持贵族地主的生活方式,维护摇摇欲坠的贵族特权,致使他们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思想冲突。尼古拉感叹自己已被儿子的时代遗弃,而阿尔卡狄又因父亲以排除偏见的宽大胸怀来包容他,而觉得羞愧,原谅了父亲和女管家的态度。由于巴扎洛夫的平民气质,使佣人们对他产生好感,但他和巴威尔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了。后来,巴扎洛夫离开了乡间,到了省城,应有钱的寡妇阿金左娃的邀请,到她的庄园做客。阿金左娃的美丽与自信,强烈地吸引着一向把恋爱视为愚蠢游戏的巴扎洛夫,他无法抑制心中的热情,向阿金左娃表明了爱意,尽管阿金左娃的心也因他而迷乱,但理智终于战胜了感情,拒绝了巴扎洛夫。巴扎洛夫带着失恋的苦闷情绪,回到了乡下父母身边,但双亲殷勤地呵护,却反而使他更加心烦并再次离开了家,又回到了阿尔卡狄的家,并开始进行热爱的科学实验。但不幸的是,巴扎洛夫和巴威尔又发生了争吵,并差一点决斗,巴扎洛夫再次整装回了老家。回到家乡后,巴扎洛夫开始行医,在一次解剖尸体时,不小心弄伤了手指并感染,患了绝症。就在巴扎洛夫死期将近之日,阿金左娃带着医生来到了他的身边。巴扎洛夫是19世纪60年代的以科学代替神的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的典型人物,但他远离人民,思想上实际是个虚无主义者。
万历三峡通志
(明) 吴守忠编; (明) 卢国桢校. 明万历十九年(1591) 刻本. —二册。《三峡通志》一共五卷,前有小引后有跋。小引是作者吴守忠对撰写意图的交代。后跋是兴山知县旷骥对该书的高度评价。卷一第一部分包括“三峡异同”和“三峡中额设公署卫所”。前者是作者对古代文献中有关三峡记载的辑录。后者是作者对三峡中额设公署卫所的考证。第二部分“三峡考”,分类对夔峡、巫峡、归峡中的行政区划、山川地名、名胜古迹等方面进行稽考辨析。第三部分是总论“三峡”的“诗歌词赋铭记”。卷二、三、四则是分别有关夔峡、巫峡、归峡的“诗歌词赋铭记”。卷五为附录,按内容可分为帝王胜迹、圣贤过化、名宦流芳、乡贤遗响、达人流寓、一统芟夷、偏安窃据、江神显应、岩洞搜奇、崩洪纪异、守江集议(上下)、峡俗丛谈、峡志杂录、楚襄王神女等十四类。《三峡通志》的内容主要包括诗词歌赋、历史地理、人物传记等,将各种与三峡有关的、散见的文献资料集中起来,经史子集无不涉及,尤其历史地理方面的记载,与常见的文献记载颇有出入,值得重视。
针经节要
针灸著作。佚名撰,元杜思敬辑。一卷。思敬有 《针经摘英集》 已著录。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医书丛书 《济生拔粹》中。本书系录《针经》(后世传本即 《灵枢》 中十二经脉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故名。书分四部分,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继之第一节为旁通十二经络流注孔穴之图,第二节为十二经是动所生之病,第三节为十二经穴治证,叙述十二经中五腧穴等 (共六十六穴) 部位、主治及灸刺法。由于五腧穴临床效果显著,诸穴至今仍广为医家所常用。本书对学习和研究针灸学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涵芬楼影印本,一九五五至一九五六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元刻《济生拔粹》 本影印本。
易因
易因,又名《九正易因》。明朝学者李贽撰,书成于万历年间。《明史•艺文志》着录作四卷。今《道藏》本六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为解释《周易》六十四卦著作。每卦先列经文,然后总论卦象义理,并附录王弼、程颐、苏轼、方时化等诸儒之说。书中对《易经》之解释重在义理,颇近乎禅,与李贽哲学思想相符。清儒朱彝尊《经义考》卷五十五、《四库提要》易类存目皆着录此书。
紫信笺
“那时候是在半夜过后,十二点钟已经敲过了好一会。昨天上半天下了一阵疏疏的秋雨,午后两三点钟虽住了雨点,天色仍是阴沉沉的。到了晚饭后八点钟光景,忽又下起大雨来,足足注泻了三个多钟头。虽然不能把‘倾盆’的字样形容那雨势,但屋檐下的水溜中奔流不绝,屋后的两只大缸都已储满了水,便可见雨势的一斑。但到了十一点过后,呼呼的风声转了方向,雨脚便渐渐地收束。
吴三桂纪略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吴三桂事,自其为明偏裨立功边塞起,至随清军大败李自成起义军止。记述颇详。现有 《楚之梼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