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品仙经

作者:吕洞宾
五品仙经

《五品仙经》,即《九重阖辟敕演栖真大典拔济苦海洞妙玄微仙经》。据黄诚恕《序》,昔日湖北武昌城外有傅生,雅慕吕祖,与附近同志诸人在武胜门外栖真观结吕祖社请乩。康熙己未岁(十八年,1679),吕祖飞鸾阐演《五品仙经》。经后附《傅先生传》,谓傅某系西天古佛降世。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

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

梁启超著,作于1925年,本书专研中国文化中之社会组织部分,共有世系探讨、婚姻、宗法、姓氏、阶级、乡治、都市等八大章。内容考核经史子典籍,如:周礼、史记、汉书、唐会要、水经注、资治通鉴、说文等,引文并加以释义,擘划出中国社会古今大貌。是为研究史学、社会学者不可缺的参考书。

比目鱼

比目鱼

《比目鱼》自刘藐姑、谭楚玉双双投水殉情写起,叙述刘藐姑和谭楚玉在水中得宴公神灵护佑,一息尚存,被莫渔翁救起,二人遂成婚配。谭楚玉在莫渔翁的帮助下,乡会两试俱登高魁,除授汀州司理。夫妇赴任途中在殉情投水的埠镇,与刘藐姑之母相认。谭楚玉后来破贼有功,补漳南兵宪,为慕容石公(莫渔翁)雪耻,辞官后夫妇晚居严陵,与慕容石公共享天年。

孟东野诗集

孟东野诗集

诗别集。十卷。唐孟郊撰。孟郊诗在晚唐已有结集,晚唐邵谒曾有《览孟东野集》一诗。据宋敏求记述,宋初孟集行世之本很多,但卷数不一,多寡各异。宋敏求把它统编成十四类,合成十卷,使孟集有一个较善之本,而以前的汴吴本、周安惠本、蜀之二卷本《咸池集》俱废。宋敏求本遂成为以后一切孟集的祖本。晁公武、陈振孙所著录的都是此宋编十卷本。黄丕烈曾得一北宋椠本,半页十一行,行十六字,后历经辗转,为李盛铎木樨轩所得(见《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二),今藏于北京大学。1934年武进陶氏涉园影印者即为此本。黄丕烈另有一北宋蜀本,仅存五卷,藏于北京图书馆。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天台国材曾用宋敏求本锓诸梓。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无锡秦禾于都穆处得国材旧本,秦氏又从之翻刻,卷帙行款尚是宋本之旧,末附与韩愈的联句。此本又有凌濛初朱墨套印本,增入刘辰翁评语。须溪评语仅赖凌本以传。国材本系统之外,尚有书棚本系统流传。陆心源皕宋楼藏汲古阁影宋精抄《孟东野诗集》十卷,题后有“临安府棚前北睦亲仁坊南陈宅经籍铺印”一行,因知乃抄自棚本。今《四部丛刊》所影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刊本,据丁丙判断,“其为翻雕棚本无疑,……惟无临安府棚前一行耳”(《善本书室藏书志》)。孟集刊刻者甚多,又有汲古阁本、闵氏套印本、席启㝢刊本等,皆源于宋敏求本,仅在个别处有出入。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华忱之校订的《孟东野诗集》,末附年谱,辑录遗事。注释本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十卷及夏敬观《孟郊诗选注》。

碧岩录译注

碧岩录译注

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亦称《碧岩集》。宋代禅宗僧人佛果克勤 (圆悟) 著。宋徽宗政和年间克勤住持澧州石门夹山灵泉禅院时, 将雪窦重显 (980—1052) 的《颂古百则》加以评唱,经门 人编辑而成。善会曾以 “鸟含花落碧岩前” 的诗句咏夹 山,故夹山又称为碧岩,是为书名之来由。雪窦《颂古百 则》用偈颂的形式表达禅宗掌故,十分注意修辞,为丛林 称重。克勤则于每段公案和偈颂之前加一提纲式的垂示, 又在本文各句之后系以短小精悍的着语 (夹注),接着, 在公案和偈颂之后加以评唱,成为非常完全的著作,对参 究禅学者有较大的启发作用。自是书问世,宗门派别逐渐 倾于合流,而“禅机”也逐渐融化于 “诗境”。后大慧宗 杲(1089—1163) 担心此书造成不明根本,专尚语言的弊 病,故焚毁其版。但该书仍然流行,模仿该书的著作也不 断出现。在中国佛教史上,该书对于禅风的转变有深远影 响,曾传至朝鲜,并被誉为经典。

常晓和尚请来目录

常晓和尚请来目录

常晓和尚请来目录,三卷,余函,大正二一六三。前有本寂撰雕入唐四家请来录序,即以下四目,大正不载此序。

万善同归集

万善同归集

凡三卷。北宋延寿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广举经论、祖释等禅家心要之书。各卷之初,首叙其概旨,而后以问答体解明其意旨。问答总数有一一四条,其中第一一二条(大四八·九九二上):‘问:“此集所陈,有何名目?”答:“若问假名,数乃恒沙。今略而言之,总名万善同归,别开十义。一名理事无阂,二名权实双行,三名二谛并陈,四名性相融即,五名体用自在,六名空有相成,七名正助兼修,八名同异一际,九名修性不二,十名因果无差。”’由此可知本书之概要,乃逐条解说其意义者。然实际之记述却未必依上所述之顺序。卷上之初,即说理事相即、万行由心等义,次则以三十三条问答解说其意;卷中之初,即略示波罗蜜等实践行法,后复以二十七问答细说之。卷下之初,举示妙行圆满之趣旨,再揭以五十四条问答,论述其意义。全书虽以宣扬禅旨为主干,而华严、天台、净土等诸宗思想之融合,随处可见,所引用之书目亦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