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蒙筌
作者:陈嘉谟
本草著作。又名《撮要便览本草蒙筌》、《撮要本草蒙筌》。12卷。明陈嘉谟(廷采)撰。刊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卷首列历代名医图14幅,系转绘自《医学源流》。其后为总论,分18个专题讨论道地药材、野生家种、采收季节、最佳药用部位、贮藏保管、真伪优劣鉴别、炮制方法等内容,其中“贸易辨假真”一节,列举了众多药品作伪之例,强调鉴别真伪的重要性。正文收药448种,附录388种。其排列顺序宗王纶《本草集要》,分为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等10部进行论述。每药述其气味、阴阳升降、良毒、归经、产地、形态、炮制、功效、主治、用药配伍等。每药后有“谟按”,或引前贤之论,或附作者个人见解,以扩未尽之旨。陈氏撰述采用不规则的对语体裁,颇利于初学。另附图559幅,其中药材图30余幅。此书在明中期影响很大,故李时珍评曰:“创成对语,以便记诵,间附己意于后,颇有发明……”。现存初刻本及多种明刊本,建国后有校注本。
章节列表
升序↑陈嘉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太宰治短篇小说集
《太宰治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美男子和香烟》《皮肤和心》《雪夜的故事》《阴火》等11篇中短篇小说,是作者不同时期,有着不同风格的代表作。阅读这些文字,深入太宰治的内心,感受喧嚣之下的伤感,在孤独中寻找希望,这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宿命,也是太宰治献给每一个人的宽容与安慰。
津轻
津轻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北端,太宰治在这里度过了他前二十年的人生,这里的人与景更成为太宰治日后诸多作品的原型。一九四四年,已经有了四次自杀未遂经历的太宰治回到这个睽别许久的故乡,一扫往日的阴霾愁绪,赏山水、访旧友,展开了一场自我治愈的巡游。 此行,太宰治本是受人所托为故乡津轻创作风土记,可他不仅用幽默自嘲的口吻讲述了偕友人登高、吃蟹、饮酒、畅谈的经历,更以少有的温柔笔触,为读者描绘了这片他生命中仅存的光明之地,使得本书收获了可以媲美小说的效果。“正因为我是血统纯正的津轻人,才能如此肆无忌惮地大讲津轻的坏话。但是,如果其他地方的人听到我讲这些坏话,因而全盘尽信并且瞧不起津轻,我想自己还是会觉得不大高兴。再怎么说,我毕竟深爱着津轻。”
古庙集
散文集。章衣萍著。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出版。有作者《小序》。收散文29篇,大多为文艺随笔。其中有关于诗词的漫评,如《记濮永昶的词》、《记石鹤舫的词》、《感叹符号与新诗》等;有关于作家的印象记,如《鲁彦走了》、《高尔基及其他》等;有为诗歌、小说、散文集写的序跋,如《〈平民诗选〉序》、《〈深誓〉自序》、《跋〈情书一束〉》、《〈断片的回忆〉小序》和秋野社刊物《秋野》的发刊词等。
儒医心镜
《儒医心镜》一书,原抄本中未见撰者与抄写者,书中每篇后,有“田氏考之曰”之语,田氏当为整理补充与抄写之人,然其事迹无法考。从此书引用书目看,下至明代,又不避“常”、“玄”等明末及清代之讳,因此,成书年代疑为明朝中期以前。此书开篇以歌诀形式记述了二陈汤、四物汤及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基本涵盖了此三张方剂在临床上常见的兼症及用药变化,言简意赅,便于记诵,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后记载了二十六种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用药治法,其编写体例与宋代以来的内科重要方书大致相同。每篇先综合医经及前代诸医之论,叙述本病的分类、代表症状、辨证规律、治疗大法及预后,下列代表方剂及具体煎服法,然后再由田氏对此疾病的辨证治疗进行补充。
飞龙全传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六十回。题“东隅逸士编”,首有自序,署“时乾隆三十三年(1768)岁在戊子仲秋之望 东隅吴璿题”,作者吴璿,清乾隆时人。主要内容却是赵匡胤当皇帝之前的青年时期的发迹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市井豪侠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在他身上,作者凝聚了市民阶层所认同的理想人物的多种品格:他大胆粗豪,敢作敢当,扶弱诛强,行侠仗义,忠信重义,一诺千金。这一形象具有强烈的民间文艺的气息,与水浒英雄的形象是一脉相承的。
隋唐五代史
作者王仲荦。《隋唐五代史》分上下两册,共百余万字。对隋唐五代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盛况作了详尽的阐述,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尤以较多篇幅叙述了隋唐时代空前繁荣的文化思想和文学艺术,为同类著作所不及。充分反映了国内隋唐五代史研究的高水平。